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016年5月17日,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战略任务。5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界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积极进展。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人民日报理论部5月12日在京举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今天摘要刊发部分与会者发言。 ——编 者 坚持植根中国做学问 甄占民 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牢牢把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植根中国做学问,用中国理论构建理论中国,用中国学术构建学术中国。 不断增强植根中国做学问的自觉自信。自觉自信才会自强,才会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思想理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进程中,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自觉自信不断强化。这种自觉自信,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引领,来源于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来源于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显著增强,为人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的底气更为深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下,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需要进一步增强植根中国做学问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理化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理论。我们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勇于回答时代之问和实践之问,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新的思想旗帜,在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上达到了新的时代高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就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许多带有本质性、规律性的揭示和回答,提出一系列相互关联、融通中外、具有普遍意义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研究阐释,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层次和结构,系统梳理贯穿其中的富有思想引领力、解释力的重要论断和观点,为进行学理提炼和表达奠定坚实基础。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跨学科、跨领域的集中攻关,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相结合中阐明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所以然”“所以必然”。 切实加强对中国实践的理论总结和升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加强对中国实践的理论总结和升华。要善于进行学术思想的开掘和概括,努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术框架和话语体系。注重联系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百年历史进程,注重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提炼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深刻阐明中国经验的精髓要义,深刻阐明中国奇迹背后的基本道理,深刻阐明中国道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独特贡献。强化问题导向,紧密结合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实践要求,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加强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为如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和有效对策建议。强化以中国需要为导向的研究方向,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更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标识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成果引领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旗帜鲜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陈 理 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对人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不断研究和解答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旗帜鲜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只有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有灵魂、有方向,有正确世界观、方法论,才能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更好观察和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种现象,揭示蕴含其中的规律,回答好时代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重大问题。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键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强调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在回答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中实现自身发展。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要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引领中国、影响世界发展中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思想力量和实践力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更好担负起时代和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 推进公共管理学科建设 江小涓 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推进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用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座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用学术话语讲好“中国之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不仅用实践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与巨大优越性,而且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案例和丰富数据。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致力于探索解释中国奇迹,期望从政治制度、治理体系等不同角度解释中国奇迹的深层原因。作为中国学者,更应从中国国情出发,深入调研、把握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致力于构建完备的学术体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充分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用学术话语更好地讲述“中国之治”,阐释中国经验的普遍意义和历史地位。 用学术研究成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国家治理面临新的环境和要求。一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加广泛多元,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二是高质量发展对治理提出新要求,不仅要促进资源要素投入和经济增长,而且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率。三是随着我国科技发展逐渐进入“并跑”“领跑”时代,我们在一些领域将面临缺乏领军人物、缺少产业链条、没有明确市场需求等新情况,科研活动形态和科技开发模式将出现一些根本性变化。四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有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同时,对数字技术负面影响进行有效治理也面临巨大挑战。五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对国际治理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这些方面的变化,都是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新课题,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新的形势、努力跟上时代发展、深入研究治理规律,更好服务国家现代化进程。 用学术交流互鉴促进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绝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他国模式,但可以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吸取相应教训。推进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要深入研究其他国家实践效果较好的治理元素,以便学习借鉴。同时要深入研究国家治理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和矛盾,以便及早防范和应对。我们要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推动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从以往的“跟跑”为主向“并跑”“领跑”迈进,促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广泛包容性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作者为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翁铁慧 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提出殷切期望,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发展方向,对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提出重大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我们要以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全力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校准前进方向,以“五个面对”为任务聚焦,以“五个更好发挥作用”为前进方向,努力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一步找准发力重点,在“融通”上下功夫,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创新”上做文章,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在“转化”上出成果,推动知识体系向教材体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推动政策话语向学术话语、学术话语向大众话语转化。进一步落实根本任务,在科学解释世界、助力改造世界中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培育科学思维,努力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勇担光荣使命、不负伟大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扎根我国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讲清楚“中国奇迹”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研究中出“良谋”,在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研究中划“金策”。用中国话语解释国际经验和实践,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切实增强中国学术话语的说服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 价格 会员免费
- 编号 11734183
- 软件 Word
- 格式 doc,docx
- 大小 1012.37KB
- 比例 16:9
- 页数 共22页
声明:工图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
相关推荐
202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班会记录202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生活会会议记录2023中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班会202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班会教案2023小学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大全集2023小学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主题班会效果总结与反思202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班会小学202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三次研讨会发言材料2023国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会心得体会2023国税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心得体会202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民生活会202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主题班会记录2023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生活会会议记录202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班会稿202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班会新闻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