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WORD文档 > 公文范文 > 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推动河源在粤东西北率先振兴.DOCX 【图片、文字、动画均可编辑】

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推动河源在粤东西北率先振兴

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推动河源在粤东西北率先振兴
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推动河源在粤东西北率先振兴——在中共河源市委七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丁红都(2017年8月4日)同志们:这次全会,是在我市奋力实现全面小康、走向率先振兴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7·26”重要讲话和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胡春华书记对河源的指示精神,总结上半年、部署下半年工作,动员全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为实现河源在粤东西北率先振兴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一、以“7·26”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4月4日,对广东工作作出“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这是我们在新起点上开创新局的强大思想武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广东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深入贯彻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省委胡春华书记所作的报告,是指导我省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市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7·26”重要讲话和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以及省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首先,要准确把握省党代会报告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省党代会报告强调,“四个坚持”是旗帜和方向,“三个支撑”是使命担当和发展路径,“两个走在前列”是总的奋斗目标。省党代会报告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部署了今后五年的工作,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全省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大力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等八大任务。我们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着力破解新常态下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在全省发展大局中体现作为、作出贡献。其次,要认真落实省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省党代会报告对统筹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全省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进行了专门部署,提出要充分发挥珠三角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以珠三角为龙头的全省产业协作新体系,坚持把对口帮扶作为全省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完善珠三角联通粤东西北的交通网络,形成以珠三角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全省2小时经济圈,粤东西北地区要完善高速公路主干道与产业园区、城市新区的连接,加强县、镇与中心城区的快速交通联系;深化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共建,把粤东西北地区打造成为珠三角产业拓展首选地和先进生产力延伸区,帮扶双方要制定产业共建规划,力争每年都有一批重大优质项目在粤东西北地区落户;坚定不移推进粤东西北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集中力量建好新区起步区,提高中心城区在区域发展中的首位度,做大做强一批县城和重点镇;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等。这是省委对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我们要深刻理解、主动对接,全力争取最大的政策红利,把握好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期。第三,要努力完成省委赋予河源的光荣使命。省党代会期间,省委胡春华书记在看望河源代表团时,要求河源在粤东西北率先振兴。这是省委基于河源发展基础条件、当前发展态势和未来发展前景而作出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省委和胡春华书记对河源的殷切希望和深切关怀,极大增强了我们加快振兴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也赋予了全市党员干部新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以“7·26”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强化新担当,以坚定的信心、振奋的精神和创新的思路,奋力在新起点上开创河源发展新局面,决不辜负省委的重托和全市人民的期盼。二、以重要批示和省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坚定走率先振兴的发展之路的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的工作,同时明确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广东的奋斗目标。当前,河源的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迎来新的重大机遇。我们要因势而谋、借势而为,奋力推动河源走上率先振兴的发展道路。(一)河源率先振兴是大局所系、人民所盼。通过改革开放近40年尤其是过去五年的快速发展,广东已经开始迈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但当前,仍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短板在粤东西北地区,而河源是其中之一;全市人民热切期盼加快经济发展,尽快赶上全省发展步伐。我们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为广东实现“两个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河源率先振兴迎来了机遇、具备了基础。于2016年7月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省党代会明确指出,广东已经到了“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阶段。从深莞惠(3+2)经济圈到粤港澳大湾区,河源作为粤东西北唯一同时近距离受到深圳、广州、香港辐射的城市,在广东发展全局中的功能地位日益提升。从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到全省一体化发展,河源的生态、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日益凸显,同时迎来了珠三角尤其是深圳、广州产业链条延伸、城市功能拓展、发展要素外溢等“窗口”机遇。特别是建市近30年来,历届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奋斗,河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为振兴发展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河源已经从扬帆起航的历史阶段开始步入乘风远航的快速发展时期。(三)河源率先振兴必须解放思想、务实创新。思路决定出路。作为欠发达山区的河源,要率先振兴,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务创新发展之实。要解放思想,以理念的领先引领发展的率先;要敢为人先,以战略的超越促进发展的跨越。要抢抓当前各种难得机遇,奋力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树立更高远的目标和追求,着力借助各类政策支持的政策杆、珠三角城市功能拓展的功能杆、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产业杆、各类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的智慧杆等,实现“撑杆跳高”式发展;坚持科学开发、高效利用各种资源和要素,实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国土规划、交通运输、产业园区、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引资引技引智等体系,创新投融资模式和开发建设模式,不断增强振兴发展的引领力和支撑力。上半年,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一二三产业稳定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明显回升,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较快发展;产业园区载体不断夯实,产业共建扎实有效推进,中兴通讯(河源)基地项目搬迁工作有序开展;交通建设明显提速,赣深高铁、河惠莞高速等交通设施加快建设,河紫高速、粤赣高速扩建工程、龙(川)龙(岩)高铁、广河客专等重大交通项目取得突破;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步伐加快,“创文”“创园”工作全面推进,市容市貌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十件民生实事”、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和卫生强市等工作积极推进,深圳对口帮扶和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保持全省前列,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顺利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得到巩固,河源振兴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同时要清醒看到,河源的经济总量还很小,发展基础仍很薄弱,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整体水平不高,低端产业占较大比重,缺乏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外向型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及生产性服务业等支撑乏力;城镇化水平不高,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较弱;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投入不足,投融资模式单一;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大,村居环境脏乱差现象还比较突出;民生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公共服务规模不足、水平不高;现代城市要素不多,营商环境亟待优化;干部队伍作风有待改进、能力亟待提升,反腐败斗争形势仍严峻复杂。上半年,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年初目标和率先振兴要求相比差距较大。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踏踏实实走好率先振兴的每一步。三、全力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不断夯实率先振兴的发展基础率先振兴发展,是省委对河源寄予的厚望,也是我市第七次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整体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我们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在此,重点强调十二方面的工作。(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实现率先振兴,经济快速增长是根本。必须牢记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排查化解金融、房地产、国有企业和政府债务等领域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加强对重大政策、重大改革的风险评估,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主线。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统筹推进创新型经济、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等补短板重点工程。研究透、利用好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等各类扶持政策,极力争取中央和省的各项资金扶持,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领域。加强质量强市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着力构建现代标准体系。提升工业发展水平。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面完成工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依托新技术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好规上工业企业“倍增计划”,确保全年新上规企业达70家以上。培育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旅游商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引领互联网新业态聚集发展;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鼓励引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推动发展信托风投、产业基金、融资租赁、动产质押、产权股权交易等金融新业态,培育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实体经济扶持力度。落实和建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政策体系,引导社会资金“脱虚向实”投向实体经济,推动更多企业上规上限。认真抓好“三赛”考核,深入开展暖企行动,强化企业挂钩服务,促进企业稳产达产,引导和支持企业增资扩产。(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齐全面小康最大短板。实现率先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前提。脱贫工作必须放在“三农”工作全局中谋划,“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进利益和保障权益问题。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三年攻坚、两年巩固,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确保贫困人口与全市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抓实精准扶贫各项措施。进一步压实县镇村扶贫主体责任,强化职能部门行业扶贫责任,落实定点帮扶责任,加强扶贫政策落实和扶贫资金监管,打好扶贫政策“组合拳”。坚持开发式扶贫,注重激发贫困群众走出贫困的内生动力,突出产业帮扶,因地制宜推进就业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兜底扶贫等。统筹推进贫困村与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摆上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贫困村创建示范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全面启动255个贫困村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工作。立足长远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投入专项资金,分阶段分步骤、扎实有序推进,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根本改变我市农村落后面貌。发挥对口帮扶制度优势。推动深圳和省直挂钩单位加大帮扶力度,引导更多深圳等地企业和社会力量到我市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辐射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参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发挥灯塔盆地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创新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市“三农”发展的机制,鼓励支持示范区把基地、市场、技术拓展到贫困村、贫困户,引导扶持更多“三农”资源参与示范区开发建设。(三)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枢纽门户。实现率先振兴,交通是先导。要坚持交通先行,加快各项交通设施规划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连接长三角、辐射大内陆的枢纽门户。加快交通设施建设。营造无障碍施工环境,力保汕昆高速、武深高速等项目如期通车,保障赣深高铁、河惠莞高速等项目顺利建设。大力争取各方支持,确保河紫高速明年动工建设,尽快启动粤赣高速石坝至热水段扩建工程。加紧谋划综合交通体系。优先规划建设连接大湾区尤其是广深港的高快速通道,争取河惠深高速、龙(川)龙(岩)高铁在“十三五”立项建设,力争广河客专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积极谋划河(源)增(城)高速、广赣高铁、深河城际列车,加快纳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生活圈。全力规划建设以市区为核心、连接各县城的高快速通道,调整优化大环市路规划,推动形成市域一小时经济生活圈。大力推进东江航道扩能升级和恢复通航,积极推动支线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全面对接珠三角航空航运港;加快高速、高铁与产业园区、城市新区连接通道规划建设,推进灯塔盆地交通路网改造,完善全市交通网络。创新交通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构建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市场融资为基础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体制。设立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做活做大做强市级交通投资公司,推广PPP等新型投融资模式,撬动更多的市场要素资源参与我市交通建设。(四)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形成都市经济引领新态势。实现率先振兴,都市经济是主体。现代经济就是都市经济。要实施都市经济带动战略,立足长远谋划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产业形态、城市功能,大力吸引农村人口、外地人口等人力资源到中心城区安居择业,不断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力争未来30年城市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达350平方公里、人口达300万,成为引领全市发展的“龙头”。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坚持定位引领功能、功能引领规划、规划引领发展,高起点谋划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优化提升各专项规划,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城市各类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按照城区与园区相配套、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促进的要求,高标准规划中心城区和县城发展,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各县城为组团的城市发展体系。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老城区要抽疏强根,强化文化功能,凸显文化、历史根基;新市区要优化完善,调整提升城市规划,健全城市功能布局,完善市政设施和服务配套;江东新区要加速崛起,改革完善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和行政体制,快速推进起步区建设,高标准谋划建设高铁新城,形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高新区要强化高新引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产为主、产城融合的示范;东源县城要全面纳入中心城区统筹规划,扩大中心城区城市规模,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城市品质和管理。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调整优化中心城区基层规划管理机构设置,创新土地和规划管理机制,加快搭建优质城建投融资平台,更加注重建设质量和集约高效,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突显岭南文化气息和客家人文特色,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打造显山、露水、见绿的山水生态文明新城。加快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系统地推进城市有序更新,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布局。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相融合,打造“智慧城管”,拓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积极创建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建立常态化的管理机制。(五)聚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打赢产业发展大会战。实现率先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要围绕形成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各园区500亿特色产业集聚区,推动构建布局合理、集群集聚、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园区统筹发展。以河源高新区为龙头,整合中心城区“四园”资源,推动产业布局和城市规划有机衔接,打造中心城区“产城融合”更高平台;各园区根据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详细规划,培育形成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构建主业突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园区发展新格局。加大产业共建力度。围绕“珠三角总部+河源基地”“珠三角研发+河源生产”“珠三角创新+河源产业化”等产业合作模式,推动形成与珠三角产业相同水平、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市、县区要与深圳帮扶方建立招商信息共享平台和共同招商项目库,强化与珠三角城市经济部门的紧密对接,掌握珠三角企业扩张发展动向,实现“转移—承接”无缝对接。提升园区发展质量。创新开发管理机制,实现园区行政管理与开发建设相分离;打造市场化融资平台,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争取帮扶方加大共建资金投入,加快提升园区的开发水平和承载能力;强化项目引进评估,确保引进高质低耗的项目;推动园区土地集约化开发和商业化经营,实现高效利用。调整完善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在河源设立总部或结算中心,支持规上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加强对招商工作的领导。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招商工作要牵头抓总,对重大产业项目要亲自研究和组织招商。优化招商机构设置,组建一支能与国际国内大企业对话的招商工作队伍,建立招商咨询委员会、投资顾问委员会和招商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完善招商优惠政策、激励政策和共享机制。创新招商工作模式,强化专业化招商、市场化招商、国企招商、定向招商、平台招商、龙头项目招商和战略合作伙伴协同招商,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内外结合的招商引资新体系。(六)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构建振兴发展的多点支撑。实现率先振兴,县域经济是重要支撑。各县要立足自身优势条件,在河源全面小康、率先振兴的视角内审视自身发展,重点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市场化体制机制等,在生态、交通、产业、城市、文化等方面深入研究、科学谋划,进一步明确各自发展定位,构建以市区为龙头、县域为支撑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各县区要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确保每年引进建设1个以上投资超10亿元的龙头骨干项目和10个以上投资超2亿元的优质项目,推动园区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城园互动、产城融合发展。引进战略投资者深度开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资源产业链,延伸资源价值链,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和主导产业。完善和落实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切实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培育一批骨干民营企业。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积极引进珠三角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调整优化农业布局和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着力培育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农业+工业”“农业+商业”“农业+旅游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生产服务业,培育发展都市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市,大力实施“旅游+”“生态+”,培育发展高端、高附加值旅游新业态,推进万绿湖创5A景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各县城、乡镇相关规划编制,开展县域全域规划试点,优化城镇功能布局。抓好县乡公路、村道硬化、光纤网络、农村电网、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人居泥砖房改造。强化乡村规划约束,优化村庄布局,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村(社区)净化、绿化、美化、文化水平,加强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打造一批宜居村镇和“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七)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开放型经济要素集聚。实现率先振兴,创新发展是第一动力。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倍增行动计划”和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着力挖掘和孵化一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技改创新,实施一批重点科技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对接广深港的科技体系、科技市场和国际体制,加快融入全省创新网络;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一批珠三角的科研成果在河源产业化。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孵化育成体系提质增效,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加快集聚开放型经济要素。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加快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完善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深化贸易监管服务改革,推进“互联网+海关和检验检疫”、口岸“三互”大通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促进通关便利化;调整优化外贸结构,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支持出口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展自主品牌。主动对接珠三角开放型经济分工体系,积极培育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着力承接珠三角物流供应链分拨功能,推进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商业网点、专业市场、无水港等物流节点建设,大力发展公铁港多式联运,谋划建设综合保税区,把河源打造成“广货北上、北货南下,国货跨海、异地贸易”的重要门户以及粤苏皖赣四省物流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八)对标先进地区深化改革,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实现率先振兴,营商环境是决定要素。营商环境是最少受客观限制、可以同步走在前列的核心发展要素,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要在营商环境上树立抢跑意识,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下大工夫、真功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培育提升竞争新优势。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系统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重点推行“多证合一”登记制度,实行市、县两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管理。做好日常监管的“加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系。做好优化服务的“乘法”。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行“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推进行政审批、监管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减少和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探索推行“中介超市”服务模式,破除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垄断,力争用1年左右时间使政务服务达到珠三角平均水平。做好降低成本的“除法”。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推进收费清理改革,实行收费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好各项收费减免和税收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下一步将要重点在建设制度创新高地、深化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法治环境、构建有竞争力的政策体系等四个方面系统研究推进。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抓项目的老本事,更要学会造环境的新本领。(九)全面融入深莞惠经济圈,提升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功能。实现率先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是历史机遇。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制高点。要在积极融入深莞惠(3+2)经济圈的基础上,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充分利用湾区经济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谋划河源的战略功能和布局,借船出海,推动河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一体化发展,将我市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战略腹地,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要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下,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分工合作,积极承接大湾区的产业延伸和功能拓展,大力推动珠三角尤其是深圳、广州、香港三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我市集聚,加快构建与珠三角城市群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格局,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高端产业延伸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都市农业发展核心区和休闲旅游业重要承载区,以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度和力度,培植河源振兴发展的厚度和速度。(十)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率先振兴,优美生态是核心竞争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追求生态保护高线,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不断巩固和提升我市的核心竞争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全面落实河长制,建立健全“一河一策”治理、管护长效机制;全面完成新丰江水库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推进新丰江水库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强化东江水环境和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加紧治理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加快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深入实施新一轮绿化河源大行动,强化生态公益林、防护林、涵养林的保护和管理,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推进大气环境整治,全面防治工业污染、扬尘及生物质燃烧污染,加快淘汰黄标车和燃煤锅炉。加快建成覆盖城乡的环保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城乡污水管网和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坚决推进能源与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发展绿色产业,大力推动发展绿色金融,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河源至广州、深圳直饮水项目立项建设。推进低碳试点市建设,强化节能减排约束,制定环保准入负面清单,开展工业污染源全面 达标排放治理,推进园区循环化、企业绿色化改造;推动建立健全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探索开展碳汇、排污权和水权交易新路径;加强城市绿道等公共慢行系统建设,鼓励发展绿色交通和共享交通。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进市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搬迁重建。(十一)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打造人民幸福“心城”。实现率先振兴,人民幸福是根本目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用心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坚守安全、稳定底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创建工作。提高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增加市区和县城义务教育优质学位供给,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统筹,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高端引领、内涵发展;加快筹建本科院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创新文化供给模式,开展“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行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扩大文化惠民。推进创建卫生强市。抓好深河人民医院及船塘、麻布岗、蓝塘中心卫生院等一批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市、县区医联体建设,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引导珠三角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向河源延伸,逐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发挥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作用,统筹城乡社会保险发展,全面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加强社保基金安全监管。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创建第十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深入开展综治创新、平安创建、飓风2017专项行动,全面完成“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防严打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排查整治公共安全隐患,严防严控发生公共安全事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遏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落实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保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十二)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育现代河源精神。实现率先振兴,优秀文化是引领。要坚持文化自信,突出文化引领,用文化涵养文明、提升文明,为率先振兴提供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支撑。守护传承文化根脉。实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文化特质,把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进一步擦亮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红色经典等特色文化品牌,推进打造“两地文化”品牌,彰显城市独特魅力,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公民尤其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动形成市、县、镇、村“四级同创”的浓厚氛围,引导政风行风民风持续向善向上,建设心灵美、环境美、风尚美、文化美的美丽河源。塑造河源人文精神。围绕历史人文、中心工作和建市30周年展开系列宣传报道活动,创作推出一批体现厚重文化、反映时代精神的特色文艺精品和网络文化产品,讲好河源故事、传播河源声音;实施“文化+”战略,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升河源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塑造改革开放的现代河源新形象。率先振兴的历程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要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为率先振兴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要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统战、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各人民团体的作用,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为率先振兴汇聚最广泛的力量。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河源走向率先振兴提供坚强保证办好河源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坚定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带领全市人民完成率先振兴的历史使命。(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把深入学习贯彻“7·26”重要讲话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抓住“关键少数”与抓实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统一起来,引导全市党员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当好表率。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好各类舆论阵地特别是网络空间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舆情研判处置机制,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提升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的能力水平,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二)从严落实依规治党要求。要把讲政治作为最基本和第一位的要求,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杜绝“七个有之”,做到“五个必须”,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的决策部署在河源不折不扣地落地见效。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党委法律顾问制度;全方位对接落实各项党内法规制度,对重要党内法规制度特别是《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实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强化刚性约束。贯彻落实好《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开展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使广大党员受到严格的党性锻炼。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规范和纯洁党内同志交往。逐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开展好党建工作考核及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和相关责任追究,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的意识和担当。(三)扎实抓基层打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扎实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的后续工作,加强对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的教育培训,整体提升村(社区)“两委”班子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基层党组织规范运作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制度,健全农村党建工作常态化通报机制,督促落实好“两个联席会议”、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三会一课”等制度,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要把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广村居治理信息系统建设,继续抓好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镇街领导干部驻点直接联系群众等工作,扎实推进基层腐败、涉农职务犯罪、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推动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前头、作出表率,统筹推进“两新”组织、城市社区、学校等各领域党建工作,构建城乡融合、资源共享、开放互动的区域化大党建格局。(四)打造全面过硬的干部队伍。干部队伍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注重选拔在发展前沿、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实绩突出的干部。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围绕中心工作加大教育培训、双向交流、挂职锻炼、实践锻炼的力度,有计划地选拔培养一批发展急需的专业型干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正向激励机制,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治理为官不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推动《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等各项人才政策更好落地,加快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狠抓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完善问效问责工作机制,加强对省下达的考核任务和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五)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反腐败斗争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扎实推进市县巡察工作全覆盖,突出政治巡察要求,强化巡察成果综合运用,发挥好巡察“利剑”作用。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把执纪审查重点放在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上,严肃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分子。推动惩治腐败向基层延伸,推行镇村人民监督员网群制度,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重点推进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干部“重选轻管”问题,坚持挺纪在前、抓早抓小,准确把握和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加强对一把手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使领导干部坚守廉洁底线。驰而不息改进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肃查处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突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症痼疾。深化标本兼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推动作风建设从集中整治向常态治理深入,从解决面上问题向解决深层次问题延伸,推动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同志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河源率先振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7·26”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批示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务实开拓,奋力拼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推动河源在粤东西北率先振兴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推动河源在粤东西北率先振兴,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奋力推动河源在粤东西北率先振兴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 价格 注册用户免费
  • 编号 11563848
  • 软件 Word
  • 格式 doc,docx
  • 大小 61.084KB
  • 比例 16:9
  • 页数 共27页
声明:工图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
投诉
猜你喜欢

2022年全面贯彻认真学习广东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包含

2023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落地PPT党政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党课党建课件(讲稿)包含

2023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落地PPT党政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党课党建课件(讲稿)包含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做自觉践行“四讲四有”的表率-在全市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的党课提纲包含

在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指示精神大会上的讲话包含

2022年全面贯彻认真学习甘肃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1520字范文稿包含

您当前未开通企业VIP 加入企业VIP即可获取商用授权书 立即加入企业VIP
您当前未填写企业信息 完善企业信息即可下载授权书 前往填写信息
在线客服
工作日:09:00-18:00
电 话:400-1600-950
联系在线客服
收藏成功
升级VIP后可收藏更多内容
继续浏览 加入VIP
工图网VIP
全站资源终身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今天下载太多文件了
请明天再来
我再逛逛 升级VIP继续下载

举报作品

该作品违反相关法律规范
侵权/盗版问题

请详细描述并提供原作品链接

其他原因

请详细描述举报原因

提交

工作日:09:00-18:00

工作日:09:00-18:00

客服热线:400-1600-950

Ctrl+D
收藏工图网

建议反馈

联系方式

提交
微信登录 QQ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工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