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WORD文档 > 公文范文 > 网络安全与网络治理相关经典评论文章、理论文章汇编(17篇).DOCX 【图片、文字、动画均可编辑】

网络安全与网络治理相关经典评论文章、理论文章汇编(17篇)

网络安全与网络治理相关经典评论文章、理论文章汇编(17篇)
网络安全与网络治理相关经典评论文章、理论文章汇编(17篇)目录1.齐抓共管切实维护网络安全 22.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共享网络发展红利 33.筑牢网络安全的基石 54.让网络安全成为基本供给 65.网络治理“亮利剑出重拳”契合民众期盼 86.共同守护孩子上网的清朗空间 117.强化政家校企合力提升未成年网民素养 138.加强数据监管保护个人信息 159.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 1610.以创新理念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 1811.加强网络综合治理需要创新理念 1912.创新网络综合治理理念的价值取向 2113.将创新理念落实到网络综合治理实践中 2214.网络安全应杜绝“想不到” 2415.以人民为中心,开创网络安全工作新局面 2616.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 2817.网络安全,既是防线又是底线 29齐抓共管切实维护网络安全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个人与社会、私域与公域、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整合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机构职能,形成齐抓共管的网络治理合力是大势所趋。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指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企业担起社会责任,网络社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广大网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才能形成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强大合力。维护网络安全,最根本的是要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正法直度才能筑牢安全基石。近年来,网络诈骗、侵犯隐私、网络攻击等犯罪和威胁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生,倒逼网络法治化进程加速推进。这一年来,《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等多部法律法规密集出台,对网络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持续有力震慑。维护网络安全,迫切需要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国网络安全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突破核心技术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只有尽快超越跟跑阶段,向并跑领跑转变,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才能掌握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维护网络安全,还需要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面对网络安全这一全球性挑战,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今年3月中国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为国际社会解决网络空间治理难题提出鲜明的中国方案,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共享网络发展红利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不断推进,互联网与普通民众联系更加紧密,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手机网民规模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达98.3%,使用互联网进行理财、购物、支付的网民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可以这样说,以互联网发展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深刻重塑了经济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形态,为中国注入了强劲的发展之力,为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生活便利。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上的“居民”越来越多,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放眼现实,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网络攻击、网络恐怖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侵犯个人隐私、窃取个人信息、诈骗网民钱财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网上黄赌毒、网络谣言等屡见不鲜,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也为广大群众所诟病。网信事业的发展为了谁?清晰地回答了这一根本性问题:“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由此我们看到,今年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主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要求。“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事实上,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网络安全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取得显著成绩:以网络安全法为核心的法律政策框架基本形成;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明显提升,人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能力持续增强,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互联网治理全面加强,网络空间文明有序。网络安全不仅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每一个网民的切身利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已经连续举办4届,通过论坛、讲座、宣传片、互动等丰富多样的形式,“网络安全”观念越来越被广大网民所接受和认可,网民的防护技能也在逐步提升。可以这样说,“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这场全民参与的网络安全盛会,已经让网络安全意识成为了一种文化。今年宣传周将举办网络安全博览会、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主题日活动和表彰网络安全先进典型,尽皆有助于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聚合13亿多人民维护网络安全合力,构筑国家网络安全的坚固长城,为网络空间注入强劲正能量。网络空间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违背人民利益。不言而喻,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传播正能量,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因此,面对网络安全宣传周,我们每一个网民都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行动起来,如此人人当主人,个个担责任,大家齐努力,就能汇聚维护网络安全的强大合力,构筑起国家网络安全的坚固长城。筑牢网络安全的基石数据存储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基石,特别是在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复杂环境中,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已成为衡量一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日前举行的宏杉科技国产芯片存储研讨会上,多位业内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共同探讨了实现存储技术自主可控的问题。实现网络信息和数据的自主可控存储,才能在底层具备维护数据安全的基础条件。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杨国勋副主任表示,虽然国产的存储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但是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具备中高端存储产品研制生产能力的厂商还很少,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可控性、安全性和性能,不断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是该领域创新的迫切要求。实现数据存储中的关键部位和核心软硬件的国产化,是从源头上保证存储技术自主可控的手段。特别是具有逻辑处理能力的核心芯片国产化,对实现自主可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廖湘科表示,计算、通讯和存储是信息技术的核心,而存储对数据和计算的要求都很高。目前国产的第四代CPU虽然与国际领先的产品存在差距,但是通过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和技术优化,宏杉科技联合国产芯片飞腾共同研制的基于飞腾FT1500A/16核处理器的企业级存储产品,加快了自主可控存储技术的国产化进展。“现在我们在不降低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做出了真正自主可控的核心存储架构,将自主可控的存储技术与国产芯片的硬件处理能力融合,实现了从可用到好用的跃升。”宏杉科技董事长郑树生说。目前,国产数据存储领域产品经过多年的攻关与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体系化发展的基础,实现自主可控的主客观条件相对成熟。与会专家表示,产品的成熟、产业水平的整体提升,要经过用户的实际应用、检验和承认,并且在用户市场的实际应用中得到反馈和优化。数据存储要与相关产业一道,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和能力优势,在自主可控的道路上持续创新,筑牢网络安全的基石。让网络安全成为基本供给在现代社会谈网络安全,不仅仅是网络安全意识方面的“人人有责”,更重要的是区分不同主体、实现治理升级“请扩散!警惕最新网络骗局!”在各种微信群里,防范互联网诈骗是最能引起转发的话题之一。在互联网已成社会运行介质的今天,正在进行的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格外引人关注。“坚持网络安全和网络发展同步推进,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中央领导的宣示,对应的正是人民的期待: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完善,为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发展带来更完备的保护,让网络安全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的基本供给。此次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主题,“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也正提示了网络安全的全民化趋势。从不久前新生开学季,数起因电信诈骗引发全社会关注的悲剧,到各种网络谣言纷起,搅乱多地房地产市场的闹剧,屡屡发生的社会公共事件,折射出网络安全防护的急迫需求。而应对网络安全漏洞,群众也想出了各种“土办法”,比如“网购不要留真名”,或者“地址就填楼号,让门口大爷喊一下”。作为现代化治理重要内容的网络安全,需要做的显然远不止于此。在现代社会谈网络安全,不仅仅是网络安全意识方面的“人人有责”,更重要的是区分不同主体、实现治理升级。网络安全的核心是什么?是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公民信息和用户数据之所以出现安全隐患,往往是源头上出了问题。因此,运营商和握有大量用户数据的互联网企业,在网络安全方面要承担更多责任。同时,网络安全也不能只靠群众的“警惕”和“严防”,更要对不法分子的攻击进行精准识别和精确打击。多起案件的侦破表明,很多犯罪分子也在“学习”高科技,通过花样翻新的犯罪手段实施不法行为。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电信行业、互联网企业等主体携起手来,在各司其职的前提下沟通协作,真正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人说,智能手机的发明,让很多人的相机闲置了起来;移动支付的盛行,让很多人的钱包也闲置了起来。的确,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给了人们极大便利,同时也让传统的监管方式更加吃力。动动键盘就能骗钱,追捕依然要千里奔波;戳戳屏幕就可能受骗,追回损失却困难重重。某种意义上,网络犯罪是“现代”的,而维护安全的方式却还是传统的。如何通过法律框架的调整,解决好技术领先与法规滞后的矛盾,为瞬息万变、持续扩张的网络世界提供规则和保护,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挑战。比如在司法管辖、证据规则、责任分配等方面,都需要创新制度设计,以动态治理、综合施治维护网络安全。更要看到,网络安全不仅事关群众生活,而且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正因如此,强调,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并指出“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对付电信诈骗,如何实现源头治理?应对个人信息滥用和倒卖,如何加大监管力度?打击网络谣言、铲除谣言滋生的温床,怎样完善信息发布和公共决策机制?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透过网络安全的议题,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升级。年轻人将网络“二次元”和现实“三次元”之间的阻隔,称为“次元壁”。当互联网的发展日益突破“次元壁”,把网上网下紧密编织在一起,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考题。在网络安全的议题之下,社会各方以高度协同实现治理升级,才能确保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网络治理“亮利剑出重拳”契合民众期盼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突出问题,国家网信办决定自2020年7月24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整治期间,将依法依规严厉查处一批问题严重的网站平台、封禁一批反映强烈的违规账号。国家网信办负责人明确要求,各网站平台决不能有侥幸心理和“过关”思维,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多彩多姿,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方便。然而,在它带给我们精彩和便利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有的网站曲解政策、违背正确导向,有的无中生有、散布虚假信息,甚者颠倒是非、歪曲党史国史;有的自媒体平台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眼球效应,格调低俗突破道德底线,有的宣扬炫富享乐、宣扬扭曲价值观,还有的“标题党”故意制造惊悚,挑战公序良俗……这些乱象虽不是主流,却影响了网络秩序,给民众造成困扰,人们对此深恶痛绝。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到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明确网络治理方向;从每一届国家网络安全周如约而至,有效发挥宣传普及作用,到针对突出问题及时开展集中整治,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违规行为露头就打,我们看到了有关方面系统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决心。此次集中治理,重点聚焦一些互联网信息平台违规采编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转载非合规稿源等六个方面的问题,亮利剑、出重拳,顺应了互联网发展的新要求,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可谓正当其时!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网络治理之所以被定义为一种国家战略,正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人民性——截至2019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3.19亿。人在哪里,治理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一切围着“人”转,正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鲜明体现。通过集中整治,重点解决一些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片面追逐商业利益,为吸引“眼球”炒作热点话题、违规采编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散播虚假信息、搞“标题党”等网络传播乱象,促进网络传播秩序明显好转,互联网行业会更加风清气正,人民群众将直接受益。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它是日常生活的延展,是经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做的事情,网上也不能肆意妄为。违法犯罪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会被追究,在网上也会被追究到底。对网上林林总总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制止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是基本态度。不论是个人,还是平台运营商都必须恪守法律和规则。倘若存在违法违规问题,也应主动承担责任、及时整改到位,不能心存侥幸。面对庞大的网民群体、海量的网上信息,治理难度的确不小。但越是不好办就越要办好。一方面坚决贯彻依法治网的基本要求,对不法者依法严肃惩处。另一方面要对大多数网络运营商进行科学引导、有效监督、耐心培育,不断健全互联网运行规则,促成自律自觉的良好氛围。避免过去经常出现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现象,走出一条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新路。“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日常的网络治理也好,开展集中整治也罢,增进人民福祉是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网络治理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治理的成效也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期待此次专项治理“利剑一亮妖魔散”“重拳锤下寰宇清”,让公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共同守护孩子上网的清朗空间网络时代,如何更好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不久前,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倡议书》,倡导全社会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研究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借助网络,不少地区的中小学生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然而,网络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巨额打赏主播、受不良信息侵害等现象的发生,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网络空间也是公共空间,需要政府的管理和法律的规范。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指导意见,明确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在网络游戏、网络直播中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一规定是对家庭合法财产的保护,更体现着未成年人保护的基本原则。可以说,只有将未成年人保护贯穿于立法、司法、执法、普法等各个环节,才能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在引导未成年人安全上网方面责无旁贷,家长须以身作则。如果大人手机不离手,显然难以说服孩子有节制地上网。同时,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有促进作用。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阅读、运动、聊天,同时充分了解未成年人身心成长规律,在爱与尊重的前提下引导孩子,会比直接断网、没收手机等生硬的干预方式更加有效,也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少年儿童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把安全上网纳入课堂教学刻不容缓。当前,未成年人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一些孩子甚至“还没学会认字,就先学会了上网”。网络信息庞杂、泥沙俱下,未成年人很难辨别其中优劣、真伪,这也是网络诈骗、网络沉迷等问题发生的根源之一。在此背景下,以课堂教学来培养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增强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有调查显示,不少学校开设的网络课程过于偏重技术指导,缺乏实用性,甚至与未成年人日常生活存在脱节,亟待进一步丰富、完善。我们呼吁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加强以健康上网为主题的课程建设,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企业也要担起责任。近日,北京市将根据《关于推动北京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对已批准上线运营游戏的内容监管,对有问题的产品坚决下架,同时加强游戏内容把关,坚决抵制和清除涉黄涉赌涉暴、任意篡改历史、传播错误价值导向等违法违规行为。相关企业尤须引起重视,在商业利益面前,一定要守住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底线,在推出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要引导未成年人安全健康上网。近年来,网络服务提供商纷纷推出“青少年模式”“防沉迷系统”,类似的举措多多益善。一个国家孩子的面貌,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未来。多方协同、综合施策,我们才能筑起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防火墙”,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打造健康的网络空间。这不仅是在守护一个个孩子,也是在守护我们国家的未来。行动起来,就从当下开始。强化政家校企合力提升未成年网民素养政府部门作为互联网管理的重要主体,要严格依法依规和运用政策之力,推动提升全体网民的网络素养,用良好的网络氛围影响未成年人。我国持续开展的“净网行动”卓有成效,为未成年人开辟了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接下来要大力推行依法监管常态化,不断织密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让未成年人成为有追求、高素养的新一代网络公民。5月13日,共青团中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未成年网民数量与占比持续增加,互联网对于低龄群体的渗透能力不断增强,显示我国信息网络普及化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大量研究表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有助于未成年人获取知识、拓展技能、为未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与此同时,一些未成年人缺少来自学校的网络素养教育——调查发现,65.6%的未成年人主要通过自己摸索来学习上网技能,通过学校学习获得的仅占不到三成。自控力不足、思想尚不成熟等生理心理特征,也制约着他们科学理性上网,容易带来过度沉迷、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隐患。当今网络环境日渐复杂,一些领域充斥着虚假、淫秽、暴力等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上网技能教育、网络内容监督管理、互联网针对性保护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如上述《报告》所说,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有效降低未成年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危害,应从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等多个层面采取措施。有必要建立政家校企四方联动的网络素养教育网络,培养未成年人正确、合理、安全地使用互联网,提高他们对有害信息的鉴别力。这不仅是为了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也是为网络时代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家庭对未成年人言行举止,有着潜移默化的示范性作用,重视未成年人的上网管理和教育,培养其与人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有效防止互联网衍生问题的出现,让未成年人更好地评估、识别网络风险。现实中,一些监护人由于自身缺乏网络素养,不知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上网,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和矛盾。因此培养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首先要抓监护人的网络素养教育,让监护人知网懂网,在网络问题上与未成年人建立开放友好的沟通关系,帮助未成年人从触网之初即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上述《报告》指出,初中是未成年人网络社会属性形成的关键期,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的集中点、培养地,对未成年人树立正确观念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应该利用好这一时期,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素质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强化对各类网络信息的了解、认识和使用,让网络成为提高自身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利器。以往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学校在这方面作用需要进一步巩固强化。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脱离企业自律和他律来谈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互联网企业必须增强底线意识,平衡好利益、盈利和保护未成年人投入三者关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网络平台和互联网企业应该探索利用新的数字技术,开发青少年净化版、完善防沉迷机制、建立符合未成年人需求的内容建设标准等,通过产品或技术来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打造一个全环节覆盖的健康友好的网络环境。作为互联网世界的另一大主体,网络内容制造者也有责任传播正能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优质内容。政府部门作为互联网管理的重要主体,要严格依法依规和运用政策之力,推动提升全体网民的网络素养,用良好的网络氛围影响未成年人。近年来,我国持续开展的“净网行动”卓有成效,为未成年人开辟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创造了积极活跃的网络环境。接下来要大力推行依法监管常态化,不断织密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让未成年人成为有追求、高素养的新一代网络公民。加强数据监管保护个人信息利用大数据提升疫情防控效率与强化个人信息保护之间需要统筹兼顾、相得益彰近日,一则警方通报将疫情防控期间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带入公众视野。青岛公安发布通报称,3名犯罪嫌疑人因造成胶州中心医院出入人员名单在社会上转发传播而被依法行政拘留,名单涉及6000余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涉嫌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权。类似事件并非孤例,据公安部统计,截至4月15日,全国公安机关共处罚网上传播涉疫情公民个人信息违法人员1522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有关部门主动收集相关个人信息不仅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必要步骤,也是高效阻断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性高度依赖疫情信息的监测、收集、报告、分析、发布机制,只有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处理,才能支撑起科学、有效、快速的防疫决策和应对。比如各地推出的“健康码”,既能帮助社区、街道等更好开展防疫工作,又能为高效便捷复工复产提供方便。但涉疫情防控个人信息不仅要重视收集使用,更要重视管理保护。现实中,一些超市、餐馆、银行等公共场所的个人信息登记表随意摆放、无人看管,来往人员可随意翻看。一些企业不使用政府推广的个人信息登记二维码,而是单独开发自己的软件系统,埋下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隐患。公众个人信息一旦被窃取,就有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造成人身财产损失。利用大数据提升疫情防控效率与强化个人信息保护之间需要统筹兼顾、相得益彰。随着疫情防控工作步入常态化,不论是相关部门还是个人,都应掌握好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平衡,避免造成次生伤害。一方面,收集疫情防控工作所必需的个人信息应参照相关标准规范,坚持最小范围原则,仅收集必需的个人信息。另一方面,各地各部门要对采集、汇总、共享、披露等多个环节实施严格监管,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以防出现数据泄露、丢失、滥用等情形。此外,还应形成疫情防控期间个人信息登记、存储、销毁的全链条管理机制。主管部门应对主管领域企业、单位登记的个人信息储存管理情况摸排督查,一旦出现泄露要严肃追责、依法惩处;对不再需要的个人信息,应及时销毁。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全社会认识互联网社会的时代特征,打造并推广符合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化需要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建立政府牵头、家校企三方联动的网络素养教育,不仅是为了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更是为网络时代的未来奠定基础近日收到一个孩子妈妈的来信,她痛心疾首地告诉笔者:这段时间,因为11岁的孩子要用手机上网课、写作业,所以她把手机和密码都交给了孩子。没想到的是,孩子开始沉迷于手游,不到一个月花费了1万多元。调查表明,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69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农村未成年人的上网比例也高达89.7%。但是,未成年人的网络技能主要用于娱乐游戏和聊天购物,硬件知识、网络学习等基本素养相对缺失。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迫在眉睫。网络空间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现实世界的延展,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将未成年人与互联网简单割裂开来,既不可取也很难实现。研究显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技能、为未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所以,有必要引导全社会认识互联网社会的时代特征,打造并推广符合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化需要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停课不停学出现了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部分未成年人在网络素养上的短板。在现有课程体系之下,网络素养相关的教育内容并没有被全面、合理、科学地纳入义务教育的各个阶段,无论课程内容和课时数量,还是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都还无法完全满足需要。一般而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主要由同学、朋友、家长等渠道来完成,缺少正式教育容易带来过度沉迷、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很多隐患。因此,有必要将网络素养纳入义务教育基础课程,系统规划与组织,通过自主阅读、活动研讨等灵活而深入的方式,提升网络素养。也要看到,家庭应承担起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责任。父母的网络行为对未成年人有言传身教的作用,也能够有效利用技术防止问题的出现。同时,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有促进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一项调研显示,亲子关系越好的家庭,孩子的网络认知能力、技术能力和创造能力越强。但调研中不少父母也表示,自己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合理上网。因此,网络素养教育体系也应当将家庭纳入其中,首先让父母懂网,在网络问题上与孩子建立开放友好的沟通关系。网络平台和互联网企业也应该探索用新的数字技术,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健康友好的网络环境,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应鼓励企业探索通过产品或技术来实践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开发青少年版、建立防沉迷机制、试水网络教育等。事实证明,互联网企业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大有可为。比如有的公司正在尝试建立全环节覆盖的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并为大中小学校提供课程和师资培训等。有的公司在农村地区推广网络教育,让孩子们学习正确使用平板电脑等,为培养农村孩子的网络素养探索了经验。可以说,建立政府牵头、家校企三方联动的网络素养教育,不仅是为了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更是为网络时代的未来奠定基础。以创新理念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当今时代,网络综合治理已成为国家和社会治理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指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需要根据互联网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不断创新治理理念。加强网络综合治理需要创新理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普及程度的不断提升,网络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深化,呈现出跨时空、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域的发展趋势。这使得传统网络治理模式和手段面临挑战。网络信息传播快捷、数量庞大。一句话、一张图、一篇文章、一段视频通过互联网,几个小时就能形成爆发式传播,覆盖几亿用户,点击量、阅读量很快就可达到数十万、数百万甚至更多。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超过其他传播媒介,并产生海量数据。快速信息传播与海量数据使中心化的信息治理与传播秩序维护变得十分困难,也制约了数据资源价值的挖掘与转化。网络平台和用户多元多样、复杂多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机构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超过8亿,网站数量500多万个,移动应用程序(APP)在架数量360多万款,微信用户以及QQ、淘宝等巨型网络平台用户规模巨大,注册用户数量过亿的网络平台众多。这些网络平台不仅用户数量巨大、多种多样、行为活跃,而且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发展。这对传统的行业管理、层级化管理模式带来挑战。网络空间虚拟、泛在。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不是脱离现实世界的,而是现实世界的延伸与投射。随着网络实名制的普及,账号成为网络空间行为主体的主要身份代号,成为用户网络行为的记录仪。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的普及,网络无处不在、处处可及,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空间,也使传统的身份管理、属地管理模式面临不习惯、不适应的难题。互联网属性不断拓展延伸。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连接和强劲渗透,互联网的属性也在丰富发展,从最初的工具属性、技术属性不断拓展延伸,其媒体属性、社交属性、产业属性、文化属性等日益显现。互联网的多重属性,使传统治理模式和手段难以适应网络综合治理需要。由此可见,加强网络综合治理,必须不断创新治理理念。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秩序作为治理逻辑的起点,应当在网络治理中牢牢坚持。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多主体参与、多种手段相结合,体现了协同和平衡理念。在网络治理实践中,协同和平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层级化管理与扁平化管理的协同和平衡。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网络平台众多,如果信息反馈链条过长,就会降低反应速度与执行效率,这就需要协同和平衡好层级化管理与扁平化管理,提升执行效率。二是注重中心化管理与网络平台自我管理的协同和平衡。网络平台拥有数量庞大的用户,中心化管理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具体实施。因此,在网络治理中让网络平台参与协同管理变得必要且可行。在这个过程中,网络主管部门要督促网络平台合法合规管理,避免其滥用技术优势、数据优势。三是注重管得住与用得好的协同与平衡。对互联网而言,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用好互联网、治好互联网,要求治理主体主动适应社会信息化趋势,强化互联网思维,提升网络素养,掌握好、运用好各种网络治理手段。创新网络综合治理理念的价值取向将秩序、协同与平衡理念正确运用于网络综合治理实践,目的在于提高用网治网水平、推动我国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我国网络治理不断适应互联网发展实际。制度是国家之基、社会之规、治理之据。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的有效性在于制度权威的维护。维护制度权威有利于保持制度的稳定性与可预期性,提高制度的执行效率,降低制度执行的成本。同时,制度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互联网是面向大众的,需要保持制度的稳定性、权威性以提升效率;互联网又是个性化的、去中心的、快速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发展制度,以规范丰富多样、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与应用服务。依据秩序、协同与平衡理念完善发展互联网治理制度,有利于我国网络治理不断适应互联网发展实际。促进组织目标与个体发展有机结合。互联网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开放领域,参与其中的主体种类众多、数量巨大、行为各异。网络综合治理,既要让互联网保持良好运行秩序,实现“管得住”的目标;又要让互联网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实现“用得好”的目标。用好互联网,需要为参与主体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动能。比如,对互联网企业而言,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移动应用程序上线运行等,都是其发展需要的条件。树立秩序、协同与平衡理念,就是要促使不同网络行为主体主动遵循制度、积极参与网络综合治理,促进组织目标与个体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常规治理与应急治理无缝衔接。今天的中国是一个高度网络化的社会,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商品流、知识流等大都以互联网为载体。这带来了媒体、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繁荣发展,同时也需要一套运行有效的网络治理体系加以规制,形成良好的网络秩序。这需要通过大量常态化、机制化的治理活动来实现。同时要认识到,常规治理并非万能。网络上存在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真伪并存。一些虚假信息经过炒作,往往会成为突发性事件的导火索。有效应对这类虚假信息的传播扩散,不能单纯依靠常规治理手段。这必然要求加强网络应急治理,使应急治理与常规治理之间形成无缝对接。树立秩序、协同与平衡理念,协同多个治理主体、运用多种治理手段,有利于实现常规治理与应急治理的无缝衔接,让互联网更好造福社会与人民。将创新理念落实到网络综合治理实践中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需要紧密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信息技术发展需要,将秩序、协同与平衡理念落实到网络综合治理实践中。落实到法律法规制定上。互联网进入我国20多年来,我们顺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变化,不断制定和完善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立法进程明显加快,各个层面的法律法规密集出台,基本形成了以网络安全法为基础、以行政法规为主体、以部门规章为支撑的法律法规体系,涵盖网络内容、信息服务、网络安全、网络技术等各方面,形成了网络综合治理的制度体系,推动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这些法律法规大都把网络安全与发展、规范与鼓励、管理与支持等作为重要立法内容,体现了秩序、协同与平衡理念,对于具体的网络执法实践具有重要指引和规范作用。面向未来,网络立法应深入研究掌握互联网发展规律,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支持和促进网络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的发展。这有利于推动互联网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我国网络信息核心技术水平,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底蕴。落实到网络治理执法实践上。执法者是网络综合治理的具体执行者,他们对秩序、协同与平衡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对于网络执法结果具有直接影响。特别是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使用,更能体现秩序、协同与平衡理念的具体落实。例如,比例原则是法治的一项重要原则,是指违法行为的程度与承担法律后果的严厉程度应该保持对等性,法律行为与法律后果需要保持平衡。这也是执法者在网络治理实践中需要坚持的一个理念。在互联网上,用户和行为主体的数量是巨大的,网络行为是高频的,这就要求执法者能够给出公开、明确、具体的网络执法标准,以便网络行为主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形成明确预期,这对于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大有裨益。落实到网络行为准则构建上。网民是网络空间的建设者,也是网络治理的参与者。树立秩序、协同与平衡理念,不仅是对立法者、执法者而言的,也是对网络用户而言的。每个人的网络行为在互联网上都会留下记录,影响网络生态。遵守法律法规的网络行为有利于维护网络空间的良好秩序,尊重他人权利的网络行为有利于形成平等共享的网络氛围。为此,有必要将秩序、协同与平衡理念具体化到网络平台手册、网络用户协议、网络社区规则等网络行为准则中,纳入“中国好网民”创建活动中,引导网民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网络安全应杜绝“想不到”我们身处的网络,是一个风险无处不在的丛林,倘若没有安全的甲胄,将危机重重这几天,部分“有车一族”遭遇到了不小的麻烦,不仅没法办理车辆年检,有的连加油都成了问题。原因是,席卷全球的“勒索病毒”肆虐,国内一些公安交警、加油站的内部系统纷纷中招,导致一些业务被迫暂停。在生活中与“病毒风暴”狭路相逢,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黑客就在身边”。一组数据值得深思:150多个国家沦陷,全球20多万家机构的电脑中毒,中国近3万家机构受影响……与当年的“灰鸽子”“熊猫烧香”“网银刺客”等病毒相比,这次的勒索病毒影响范围之广,堪称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有人把这次集中爆发称为“互联网世界的核扩散”。在震惊、愤怒之余,谴责、补漏之外,更值得令人思考的,是网络安全何以可能的问题。正如德国媒体所言,“攻击显示数字化社会的脆弱”。一定意义上,网络世界同样是个风险世界。电影《虎胆龙威4》中,极端恐怖分子经过周密策划,利用黑客技术,攻陷政府核心网络,一时间,城市停电、交通混乱、万众惊恐。电影的演绎或许有夸张之处,但在现实中并非没有根据。手机连上无线网络,访问的网站、输入的账号密码,在后台一目了然;在朋友圈晒登机牌,一个“译码器”就能把姓名、行程、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读出来;用户习惯设置通用账号密码,一处地方的信息泄露,便会导致社交、购物甚至支付等其他信息处于“裸奔”状态……无论是病毒的蔓延,还是现实的隐患,无不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身处的网络,是一个风险无处不在的丛林,倘若没有安全的甲胄,将危机重重。“每一台计算机都在贯彻人类的意志,互联网是人类社会在数字空间的投影”。毫无疑问,网络世界也需要技术伦理,只不过与黑客谈伦理、讲道德,无异于与虎谋皮。与其等着漏洞自我暴露,被他人利用,不如主动出击,排查风险,防患于未然。“勒索病毒”的爆发,为我们又上了一堂深刻的网络安全教育课。升级软硬件对于防范安全风险固然重要,网络安全观念的更新则更为根本。有的人认为,全世界电脑那么多,病毒再如何蔓延,自己的电脑中毒也是小概率事件,补丁打不打无所谓,心存侥幸;有的人以为,电脑装了杀毒软件,就一劳永逸、永保安全了,殊不知,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再好的杀毒软件也有漏洞;还有的人把网络的物理隔离视为绝对安全的保障,事实上,内部网络如不勤打补丁,漏洞可能更大,而且内网资产和数据价值更大,被攻击后的影响也更为严重。说过,“没有意识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如今的互联网,早已不是当年的飞鸽传书那么简单,已经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稍有不慎,就会让自己陷入泥沼。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武林高手”,但至少,每个人都应具备一定的防身技能。更重要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预案。网络安全的弦绷紧一分,网络的隐患才会远离一分;及时更新安全观念,漏洞的风险才会少一分。百余年前,梁启超根据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程度,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今日中国,在网络的作用下时时刻刻与世界同此凉热,中国不仅是“东西往来”的“世界之中国”,更是“互联互通”的“世界之中国”。互联互通的机遇我们不能失去,但风险共担的局面也必须面对。从上到下警钟长鸣,安全才不会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以人民为中心,开创网络安全工作新局面“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9月14日,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启动。从2014年开始,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每年举办一届。无论开展全民网络安全宣传教育,还是构建网络安全生态;无论加大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力度,还是促进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每一届都聚焦主题,凝聚共识,发挥了应有作用。与往年不一样,今年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撞”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此,各地结合疫情防控实际,坚持以线上宣传为重点、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宣传活动。而同时,疫情给公众生活带来多层次的影响,线上消费越来越常态化,我国的数字经济也迈上了快车道,这向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更需要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更需要强化网络空间法治建设,更需要强化网络安全工作创新。以公众关心的个人信息保护为例,面对越来越常见的数字化生活,有关企业应规范对用户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更应完善保护机制。而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则需要依法规束企业,防止企业过度采集和非法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坚决打击各种形式的网络诈骗、侵犯知识产权、侵犯公民隐私等网络违法犯罪活动。近年来,我国在网络安全立法上取得明显进展,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深入人心。从网络安全法施行,到《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面世;从《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的出台,到《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的发布……为网络安全打造了制度保障,回应了舆论关切,更呵护了亿万网民的切身利益。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0亿。如何更好地推进网络安全,应对挑战,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突破技术瓶颈,更好地推动行业发展,建设网络安全良性生态,这是摆在社会各界面前的考题。归根结底,仍需毫不动摇地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坚持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切实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国家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在人才培养上更有作为,制度安排上更加科学,治理上更加高效,网络安全就更有保证,从而最大程度造福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铺就更坚实有力的网络基础。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就做好国家网络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从明确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到突出强调“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再到明确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网络安全法制定实施,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国家网络安全屏障进一步巩固。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世界范围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具有很大破坏性和杀伤力;我国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不断加剧的网络安全风险和防护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提供安全保障。“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没有意识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事实上,我们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很多是意识问题。一些同志对网络安全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重发展轻安全、重建设轻防护;有的认为关起门来搞更安全,不愿立足开放环境搞安全;有的认为网络安全离自己很远、与自己无关。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不断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在头脑中真正筑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我们才能打牢国家网络安全的地基。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必须按照提出的明确要求,做好各项重点工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积极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责任,行业、企业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承担主体防护责任,主管部门履行好监管责任;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持续形成高压态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这样,我们才能补齐短板,夯实基础,整体提升国家网络安全的“水位”。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深刻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领域安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网信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我们就一定能更好建设网络强国,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网络安全,既是防线又是底线电信诈骗有哪些套路?智能门锁为何能被轻松刷开?手机远程窃听如何做到的?这些都是人们身边的安全隐患,也是网络时代衍生出的安全问题。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为人类造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伤害”。如何为互联网插上安全的翅膀,如何让互联网真正为了人民,是时代发展的新课题。9月16日,在天津开幕的2019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备受关注。对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是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人们可以在互动体验中了解网络风险、读懂治理之策;可以在“黑技术”云集的展区里,感知前沿科技带来的魅力;可以通过校园日、电信日、法治日、金融日、青少年日等主题日活动,更全面地认知互联网的深度影响……一项项活动、一个个技术,传递出强烈的安全信号。正如所指出的,国家网络安全工作要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人民幸福。如今,互联网更全面、更直接、更深入地进入寻常百姓家,安全既是防线,又是底线。环顾周围,无论是办公还是居家,无论是出行还是餐饮,无论是国家建设还是社会治理,互联网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有安全的互联网环境,才能护航安全的生活环境。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生活期待,网络安全更需要为此做到“万无一失”。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互联网既是一个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又可以增加国家战略资源。国家发展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高,安全防范的要求也就越高。有人说,网络战争成为对国家安全的下一个威胁。互联网是人类共同家园,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不只是一国的需要,更是世界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障网络安全与守护国家安全是统一的。网信事业越是发达,网络安全越是重要。当今中国,网民数量全球第一、电子商务总量全球第一,已经成为不争的“网络大国”。然而,从“网络大国”成长为“网络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近年来,从出台网络安全法、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到开展移动互联网应用(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再到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一系列关乎个人、国家的网络安全举措出台落地,织密了网络安全的“安全网络”,为通往“网络强国”奠定了基础。只有本着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才能以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造福于民、泽被后代。今天,当人们生活的世界与互联网空间越来越融为一体时,绷紧风险挑战的那根弦,就是守好美好生活的安全线。让网络安全成为信息时代的基本供给,才能真正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网络安全与网络治理相关经典评论文章、理论文章汇编(17篇)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网络安全与网络治理相关经典评论文章、理论文章汇编(17篇),网络安全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 价格 注册用户免费
  • 编号 11573301
  • 软件 Word
  • 格式 doc,docx
  • 大小 70.256KB
  • 比例 16:9
  • 页数 共28页
声明:工图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
投诉
猜你喜欢

公文材料:易炼红讲话文章汇编包含

新党章学习心得、理论文章、研讨发言汇编(35篇)包含

20xx年企业基层党务工作党建促发展心得体会理论文章研讨包含

青年干部、党员领导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相关经典评论文章汇编(11篇)包含

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经典评论文章汇编(4篇)包含

公文材料:“三牛”精神经典评论文章汇编(22篇)包含

您当前未开通企业VIP 加入企业VIP即可获取商用授权书 立即加入企业VIP
您当前未填写企业信息 完善企业信息即可下载授权书 前往填写信息
在线客服
工作日:09:00-18:00
电 话:400-1600-950
联系在线客服
收藏成功
升级VIP后可收藏更多内容
继续浏览 加入VIP
工图网VIP
全站资源终身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今天下载太多文件了
请明天再来
我再逛逛 升级VIP继续下载

举报作品

该作品违反相关法律规范
侵权/盗版问题

请详细描述并提供原作品链接

其他原因

请详细描述举报原因

提交

工作日:09:00-18:00

工作日:09:00-18:00

客服热线:400-1600-950

Ctrl+D
收藏工图网

建议反馈

联系方式

提交
微信登录 QQ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工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