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调研报告】关于加强养老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养老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加。为摸清我区养老工作的实际情况,近期我区对市区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一、xx区老龄人口现状和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xx区(含半截河乡和经济技术开发区)60岁以上人口为5.31万人,占总人口的10.65,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3.52万人,占总人口的7.07%,比2000年增长43.92%。80岁以上“高龄老人”5359人,占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21%,比2000年增长75.88%。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达2.42万户,比2000年增长34.36%。65岁以上空巢老人户数达8449户,比2000年增长87.88%。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养老工作,不断加大养老基础设施的投入,全区养老工作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建有公办敬老院2所,床位70张;社会办养老机构3家,床位284张。正在筹建的社会养老机构3家,集养老、医疗康复、休闲娱乐、培训认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养老机构1家。社区养老正在积极试点。为辖区老人提供日问照料、短期托养等服务的北大办事处日间照料中心已投入试运行;樊沟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七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正在筹建之中。居家养老正在提升服务层次。“12349”为老服务平台正在建设。各社区围绕养老服务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如七一社区,为高龄、失能、空巢、独居、孤寡老人建立了档案;开展各类老年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发展便民小吃,为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安装邮政电子商务平台,为老年人交水电气话费和购买火车票提供便利等。但由于我区行政职能不健全、公共财力有限、群众收入不高,加之体制因素和当前群众对养老问题的关注与期待较高等主客观因素,增加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数量,解决当前市区养老服务场地不足,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养老服务制度与投入机制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和紧迫,必须引起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二、xx区养老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当前,我区社区养老服务正处于起步阶段,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尚不相适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老龄服务工作机构不健全,缺乏对养老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养老工作亟待加强。目前,xx区尚没有设立专门的老龄工作管理服务机构,养老工作实际上处于没有办事机构具体抓的状态,加之我区行政职能不全、公共财力有限和市区体制因素,相关部门对开展和加强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服务层次较低。从总体上看,我区机构养老服务短缺,服务质量差,养老床位少,20位80岁以上老人不合一张床位;社区养老刚刚起步,正在探索,社区养老供给严重不足;居家养老层次较低,相关配套服务严重滞后于群众需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三是社区养老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较差。新建小区没有考虑托老所、老年服务站等养老服务设施;散居型社区房屋面积小,无法向社区老人提供高质量服务;老年文化体育设施缺乏,老年人生活乏味;老年专科医院、康复站少,老年人就医不方便。另外,由于社区养老主要是低偿或无偿服务,亟需采取财政补贴一部分,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一部分,社会自愿捐助一部分的形式发展社区养老事业。四是服务人员极度缺乏,制约养老事业的发展。我区每个社区仅6—8名工作人员,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社区管理及服务工作,不可能作为社区的主要养老服务人员。而专业养老服务人员不仅极度缺乏,而且流动性大,尽管一些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工资一般要高于其他行业体力劳动者,但由于工作脏累和工作时间长等原因,一些护理人员常常找理由突然辞职,使养老机构措手不及。五是养老金还有待提高。养老保险无法满足老人生活需要,大多数老人入不敷出,生活拮据。三、全面加强xx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养老问题作为世界性的课题,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经济健康发展。许多国家都把养老问题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社会指标,走出了一些很好的路子。在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公立养老院,主要面向低收入和需要简单护理的居家老人;退休金月超过1000欧元的老人则进入私立养老院;残疾、勉强自理或不能自理的老人则入住养老护理院。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也探索出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方式,如成都市采取了“公司+农户”的方式,让周边农户从事护工和入股分红;建立了城乡老年救助信息网;开通了社区“一键通”老年求救求助呼叫系统;利用闲置土地和厂房,建立起数百个老年服务设施。广州市则提出要打造“十分钟”养老服务圈(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信息养老、助老员帮扶、健康关怀、邻里互助、文化活动、法律援助、老年协会、便利生活等)。相对而言,我区养老工作与现实需求和民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必须把养老工作提升到构建和谐社会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高度去认识,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全区养老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一)完善政策,从制度上推进养老体系建设。养老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社会和谐,各地都把它作为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来抓,纷纷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及措施,我区应尽快组织专门机构和人员,摸清底数,加强政策研究,加强与上级协调沟通,按照和参照《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尽快制定和出台xx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完善对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为老服务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优先供地、建房规划等扶持政策,吸引、引导和指导各类社会力量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委托管理、服务功能承包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增加养老服务床位,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公办养老机构要发挥兜底作用,重点收养“三无”、“五保”和“特困低保”老人,其所需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动态保障机制。要制定机构养老服务床位年均增长指标,满足有意愿享受机构养老服务经济条件好的老人和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需求;制定社区养老覆盖年均增长指标,确保所有低收入群体逐步享受到社区养老服务;制定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内容指标,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建立街道、社区人员、志愿者结对帮扶联系空巢、孤寡老人制度,积极为老人排忧解难。(二)搭建平台,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目前,我区机构养老床位少、供需矛盾突出,社区养老刚刚起步,投入不足,居家养老配套服务也严重滞后于群众需求。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建立起xx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保障为核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要创新思路,积极争取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支持,以实现老有所养和提高城乡老年群体生活质量为目标,搭建市、区、街道三级养老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城乡、适度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建设“星光老年之家”或“日间照料中心”为抓手,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建立多形式、广覆盖的养老服务网点,为社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文化教育、休闲健身等活动场所、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改善提升敬老院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实现敬老院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型,要在确保“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的基础上,重点向低保老人、生活困难老人、高龄老人以及重度残疾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养老和护理服务。建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对养老服务的行业管理和指导服务。各社区应通过完善各类老年学校、老年活动室、体育锻炼设施,成立并发挥社区老年协会的凝聚引导作用,解决辖区老年人的学习、联谊、娱乐、锻炼等问题,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三)政策扶持,加快推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目前,我区机构养老床位少,一些民办养老机构设施简陋,服务质量差,服务层次低。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养老机构的发展。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金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推动民办养老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对有发展潜力的养老机构,要按照养老服务的相关标准、设施标准和管理规范对其进行提升和规范。同时,要加强养老服务的准入管理和退出监管,规范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行为;要加强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评估和等级评定工作,推动各级各类标准在养老服务行业中贯彻落实。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从收住的老年人群体看,养老机构主要分三类:一是为经济条件好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院。二是为残疾、勉强自理或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专业养老护理院。三是综合性的养老机构。因此,在推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民办养老机构搞好市场定位,引导他有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另外,要积极浩鉴国内其他地区风功经验,如,温州市鹿城区的“品牌服务连锁经营”发展模式、诸暨市乡镇敬老院委托企业集团养老中心实行统一连锁管理的模式,对发展民办养老机构都很有借鉴意义。(四)创新方式,大力发展示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要依托“星光老年之家”或“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养老场所,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服务、文化活动、老年教育、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等服务,全面推进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对经济困难、无子女或子女无经济能力照顾的特殊困难老人,由政府“买单”,为他们提供无偿或低偿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对养老金超过本地最低工资水平,或子女有经济能力却不能实施有效照顾的老人提供有偿服务。积极探索建立城乡社区服务志愿者注册制度,设立社区志愿者管理服务站,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社区党员、爱心人士、老人邻里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完善“义工银行”志愿者登记和管理制度,弘扬“服务今天、享受明天”志愿者阶梯式服务模式。要以“公益化+市场化”的理念,下大力气从完善硬件、拓展服务、建立信用等方面着手,建设“12349”为老服务体系,推动全区养老服务工作迈上一个新层次。(五)注重培训,为养老服务提供人才保障和家庭保障。当前,养老工作的一个突出短板,在于养老服务人员严重不足,培养一大批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宽厚的文化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热爱养老事业的高素质的各类养老服务人才是当务之急。应协调市有关部门在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区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再就业培训,开展规范系统的老年医学、陪护护理、营养保健和心理辅导等相关职业技能教育,为社会提供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的养老服务人员。同时,要积极协调市劳动部门增设社区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推动就业困难群体从事养老服务事业。实行养老服务职业资格管理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鼓励有志于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考取相关养老服务职业资格,不断提升养老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媒体、社区及教育机构应发挥宣传、教育和引导作用,积极宣传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结合“文明创建”活动,进行全民敬老、养老、助老道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老人的关爱和敬爱意识。特别是要教育引导子女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孝敬父母,让老人在幸福和谐的家庭中,有尊严、有安全,健康快乐地安享晚年。(六)健全组织,加强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导与指导。要加强和改善对养老工作的领导,将应对老龄化战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尽快成立区老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设立区民政局老年服务科(室),确保老龄工作有规划、有领导,有组织机构具体抓。同时,要按照《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站在社会建设和城市建设的高度,深入开展养老问题的应对策略研究和政策应用研究,对养老工作进行谋篇布局,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工作指导。当前,要结合社会管理创新,以便民利民惠民服务为中心,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在开展养老服务中加强社会管理。要高度关注小区养老设施的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新建小区养老设施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并通过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推进社区、小区养老场所的建设。要提高群众的防老意识,支持居民开展“委托理财养老”和“储蓄养老”,支持有实力的保险机构探索“以房养老”,扩大养老经济来源,盘活老人的存量资产。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2021【调研报告】关于加强养老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调研报告】关于加强养老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 价格 注册用户免费
- 编号 11802328
- 软件 Word
- 格式 doc,docx
- 大小 30.4 KB
- 比例 16:9
声明:工图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