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WORD文档 > 疫情防控 > 抗疫英雄钟南山先生历年先进典型事迹材料汇编(4篇)疫情防控.DOCX 【图片、文字、动画均可编辑】

抗疫英雄钟南山先生历年先进典型事迹材料汇编(4篇)疫情防控

抗疫英雄钟南山先生历年先进典型事迹材料汇编(4篇)疫情防控
抗疫英雄钟南山先生历年先进典型事迹材料汇编(4篇)目录1.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钟南山:妙手仁心 12.“最美奋斗者”钟南山:八旬院士奋战在临床一线 73.可亲可敬可爱可信 94.巍巍南山 15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钟南山:妙手仁心钟南山,中共党员,1936年10月出生,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非典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钟南山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白求恩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7年当选党的十五大代表,为全国政协第八、第九、第十届委员。钟南山,一个在“非常时期”家喻户晓的名字。严谨、严肃,不苟言笑;率真、认真,魅力十足。他是义无反顾的勇敢战士,他是众望所归的道德楷模,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书写着妙手仁心的医者传奇。责任如山2003年的春天,我国突发非典疫情。在最早发现疫情的广东省,有一种声音清晰而坚定:非典并不可怕,非典可防可治!首先迎击非典疫情的广东省呼吸疾病医学专家,在致病病原不明、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办法,即“三早三合理”,即“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呼吸机、合理治疗并发症”,把这些病人从死亡边缘上拽了回来,有力地粉碎了“怪病蔓延,无药可医”、“染病必死”的谣言和由此引发的恐慌。这个团队的领军人物,就是后来闻名动全国乃至国际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无硝烟的战争,惊心动魄。从收治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例非典型肺炎患者开始,其时67岁的钟南山就以非凡的勇气站在战斗的第一线:非典病人送来时,他亲自检查,制订治疗方案;检查患者口腔,头凑到和病人距离不到20厘米处;提议把各医院不幸感染倒下的医护人员和最危重的病人送到呼研所来……别人赞他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钟南山付之一哂:“我们就是搞这个的,不干谁干?”真正的压力,来自那几次著名的“发言”。从“非典可防可治不可怕”到质疑权威机构的结论,钟南山站在了风口浪尖上。疫情正肆虐,有权威机构传来消息,在病例中发现了典型衣原体,并建议对同类病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钟南山对此表示质疑:“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临床的实践都不支持衣原体是非典致病病原体这一结论。我认为非典由一种未知病毒致病的可能性较大。是什么,不能轻率定论。”后来,在一片“对非典已经有效控制”的乐观判断中,钟南山又一次直言:在病原体未明,没有找到对病原处理方法的情况下,不宜用“有效控制”的说法,用“有效遏制”比较客观合适。钟南山的几次讲话对稳定人心起了很大作用。最早被非典灾难侵袭的广东,社会稳定,不停课,不停产,不停市,不停止办公,还如期举办了广交会。出现在媒体前的钟南山,面沉如水,语气平淡,无人窥见他内心的波澜。事隔一年,在和网友对话时,他终于打开心扉:“在大家都对疫情缺乏把握的时候大胆发言,压力可想而知。这个事情你没有完全的把握,但需要你做出决策。我所面对的不是一般的学术问题,而是生与死。科学研究往往在反复验证以后才做出最后判断,但紧要关头如果你慢慢研究,后果不堪设想。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如果你还不敢负责任,犹犹豫豫,就会导致更多的死亡。当然,我大胆发言不是没有依据的,是集中了多数人的看法和智慧才得出的结论。”在钟南山等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广东省创下了非典患者在全国死亡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佳绩。2003年6月,广东省举行“抗击非典表彰先进大会”,钟南山被授予唯一的特等功。这一年,他还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白求恩奖章,并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情深似海非典一役,钟南山誉满华夏。但如果认为他此时才“功成名就”,就大错特错。早在20世纪90年代,身为著名呼吸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他,就以“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名扬南粤大地,1997年,他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很少人知道,钟南山是侨眷。钟南山的父母早年留学美国,他和妻子的大部分亲戚都在国外。父亲钟世藩是中山医科大学的儿科一级教授,当年从美国学成归国,在其时广州最大的中央医院任院长,掌管着医院一笔13万美元的巨款。解放前夕,国民党中央卫生署的一名官员到家里来了四五次,动员父亲将这笔款子带往台湾。父亲虽然不问政治,但还是觉得应该留在祖国大陆。当时的情景,给年仅13岁的钟南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家庭出身,在那个时代,也曾为钟南山带来不公正的待遇,“当年我是华南师大附中的第一名,可以保送到苏联留学,不让去。”1955年,钟南山考上了北京医学院。然而,真正当上医生,已是10多年以后。 “我当过农民,干过宣传队,当过锅炉工人,当过北医校报的编辑,什么都干过。我并不觉得后悔,因为这些经历让我懂得了社会的酸甜苦辣,知道珍惜自己的时间,知道珍惜得到的学习机会。”1971年,他调回到阔别多年的广州。几经转岗,最后落脚在“慢支防治小组”,一干就是30多年,最终成为呼吸疾病的权威。穿了白大褂,当医生却不太合格。”钟南山常常提起早年把胃部出血病人当成结核病咳血的“误诊”事件,“就是这件事使我明白,做医生光有心是不够的,还要有一身好本事,才可以真正帮助到人。”1979年至1981年,钟南山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研修。面对导师先入为主的轻视,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长期学俄语的他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攻克了语言关,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在英国进行关于吸烟与健康研究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一直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2%才停止。实验取得了满意效果,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60多支香烟,同时抽800cc的鲜血。回国之前,导师丹尼主动致信中国驻英大使馆,信中说:“我跟国外很多学者共事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到一个学者像钟医生那么勤奋,跟我们协作得那么好,出那么多成果,我衷心地表示祝贺。”钟南山把这封信寄到广州给父亲看,一贯对他严苛的父亲第一次表扬了他。年过40的钟南山流泪了。多年以后,说起这一幕,他依然红了眼睛:“父亲几乎从未表扬过我,总是指出我的缺点和不足。但这次看到我真的为中国人争了点气,他表扬了我。”从当年谢绝盛情挽留回国,到与非典殊死搏斗,20多年过去了。回首往事,钟南山说:在国内做研究,困难要多一些,有时国外只要一年时间,国内要3年,但这是为自己的国家干,心里踏实,有成就感。我心依旧非典之后,钟南山的烦恼增加了。他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变,还是一名普通的医生。每周的查房和专家门诊,只要不出差,他总是准时出现,实践着自己倡导的对患者“三个一样”——高干、平民一样,有钱、无钱一样,城市、农村一样。业务,在钟南山的排序中永远第一:“搞好自己的业务工作,做好防治疾病,这对我们而言就是最大的政治……”但他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多,虽然“能推则推”,但还是占去了很多时间。一次在人民网做访谈,有网友问他如何看待科学家社会活动多的问题。钟南山很高兴,直夸这个问题问得好。“科学家等专业人士一旦成为社会的焦点,被媒体和公众所关注,他的时间就很难安排。就我来说,我希望能够尽量减少社会活动,给我更多的时间进行研究工作,我希望通过媒体呼吁,减少科技工作者的社会活动。”媒体过度报道也是钟南山的烦恼之一。“我觉得最尴尬或者说最难以接受的是,媒体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我身上,这不太符合事实,因为很多工作都是我们一个集体做的,或者说我组织、协调、最后决策,但是总的来说是大家一块儿做的。这样下去,时间长了,会使我脱离群众,我最大的顾虑是这个。”问他现在有什么变化,他会告诉你,现在说话比以前谨慎多了,因为影响太大了。话虽如此,敢言,仍然是钟南山最鲜明的特色。“什么是医德,不单纯是对病人的态度,最核心的是解决病人的问题。目前来看,医生不少,但真正合格的医生不多。对医生和护士需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让合格的医生能够有更高的待遇和工资,不合格的医生早早离开这个队伍,才能够真正地建立起为公众服务的有效机制。 ”作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是职责所在。从食品安全到看病难、看病贵,再到医学院扩招,钟南山“不平则鸣”,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关于“白求恩精神”,他说,我所理解的“白求恩精神”,是当利益产生冲突时,首先考虑集体的利益。只有实现了集体利益之后,才能实现个人的利益,也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思。 “只有自己带头,别人才能跟上。”钟南山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天空,使呼研所更上一层楼。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2003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005年主持的《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评审和答辩。钟南山也成为世界慢性气道疾病防治执行小组组员,2006年年底又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急性重症传染病应急委员会顾问。年过七旬的钟南山,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依然在满负荷工作。如此好的“革命本钱”,得益于长年坚持体育锻炼。说来有趣,钟家都与体育有不解之缘。夫人李少芬是新中国第一代女篮国手,还被评选为“中国篮球运动50位杰出人物”之一;女儿钟帷月曾是我国优秀的游泳运动员,获得过短池游泳世界冠军;儿子钟帷德从医,是“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也是医院篮球队的“中流砥柱”。空闲时,一家人常聚会在体育场上。钟南山说:“长年坚持锻炼为我在非典期间承担繁重任务打下了基础。同时,培养了三种精神:力争上游的精神、争分夺秒的精神、团队精神。一生受用无穷。”这就是钟南山,依然是妙手仁心的医生本色,依然是不断进取的学者风范。“最美奋斗者”钟南山:八旬院士奋战在临床一线钟南山,男,汉族,中共党员,1936年10月生,福建厦门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抗击“非典”中,他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主持制定我国“非典”等急性传染病诊治指南,为战胜“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贡献。主动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为夺取应对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荣获改革先锋、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白求恩奖章。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03年,6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奋战在抗击“非典”最前线,以其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成为家喻户晓的“抗非典英雄”。这位至今仍坚守在临床一线的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也一直奋斗在创新前沿,“啃硬骨”、谋创新。钟南山院士尊重科学、医德高尚,实事求是。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还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白求恩奖章”等荣誉。钟南山的名字,和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紧紧连在一起。2003年初,“非典”疫情突如其来,他不顾生命危险应对灾难,夜以继日地工作,曾一连38个小时没合眼,由于过度疲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他的态度很明确:“病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面对肆虐的非典疫情,他临危不惧,主动请缨:“把最危重的‘非典’病人集中收治到我们这里来!”在“非典”病因不明的情况下,他以客观事实和临床经验为依据,不赞同“衣原体是病因”的观点,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真理,最终证实“非典”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精心制定治疗方案,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最终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表现了一个科学家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书本上没有的,只能在实践中摸索。”钟南山如是说。通过“非典”事件,他建言献策推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积极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主持制定了我国“非典”等急性传染病诊治指南,最早制定出《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探索出了“三早三合理”的治疗方案,在全世界率先形成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这套经验,是钟南山院士领导的治疗小组全体专家的智慧结晶,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型肺炎具有指导意义,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多年来,他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还带领团队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建立了国际先进的新发特发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治-控”医疗周期链式管理体系,为推动我国建立公共卫生防治体系、提高重大疫情侦查监测能力和效率、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钟南山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出版各类专著20余部,获发明专利60余项。“再好的东西,如果没法在社会上广泛应用,就没有走完创新的过程。”在钟南山看来,创新搞科研,既要“顶天”也要“立地”。“顶天”就是要抓住国际前沿理念、攻关国家急需的项目,“立地”就是要能解决老百姓的需求,研发出对老百姓有效、安全、价廉、方便的器械和药物。他率领团队打造了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产学研体系,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药物及早期防治新战略,发现了能显著减少慢阻肺急性发作的有效安全且价廉便利的羧甲司坦及N-乙酰半胱氨酸,并已被全球慢阻肺防治指南推荐列入选择治疗药物中,该系列研究成果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学者奖。坚持把听诊器焐热放在患者身上在钟南山的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停步”二字。他一刻也不闲着,还有很多事情在规划中。他始终坚持医生为病人服务的根本。无论冬夏,钟南山都会把听诊器焐热了再放到病人身上听诊。一些外地病人过来看门诊,钟南山会关心,“有没有亲戚在这边?有没有地方住?”几十年如一日,每周坚持出门诊看病人、查房,会诊、科研、带研究生,样样不落,已成习惯。他自诩是“80后”,这位“80后”院士正在带领团队研发一种抗癌药,该项研究已经做了26年;他还希望再奋斗20年,建设亚洲最大的心肺呼吸研究中心,包括对疑难病症的科研、培训、治疗,打造一个产学研中心。他从教数十年,坚持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创新,注重国际视野,成立了“南山班”,培养了一大批拔尖人才。他深情寄语学员:“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英语流利、却去国外实验室做高级打工仔的人,而是创新型的中国医学实用人才。”可亲可敬可爱可信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他既是一名可亲、可敬、可爱、可信的医学专家,又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为祖国争光,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在旁人看来,抗击非典是钟南山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但钟南山不这么认为,他坦言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早年留学英伦时的求学生涯。 1979年钟南山考取公派留学资格,前往英国伦敦爱丁堡大学进修。充满抱负的他刚到英国,就被浇了一盆冷水。英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导师弗兰克教授当时也不了解中国,不信任钟南山,原本2年的留学时间,限制为8个月,8个月做不出什么工作,就要自找出路。钟南山压力极大,在日记中袒露了心声“这不仅是个人工作没着落,达不到学习目的,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关系到中国医生的形象,关系到祖国的声誉。”钟南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实际行动为中国医生、为祖国争口气!留学期间,他拼命工作,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上发表。他的勤奋和才于,彻底改变了外国同行对中国医生的看法,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英国伦敦大学圣·巴弗勒姆学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他“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称号。当他完成两年的学习后,爱丁堡大学和导师弗兰克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钟南山回国报效的决心已定,他说:“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 2003年我国局部地区发生SARS疫情,国外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势力借机丑化中国。钟南山拍案而起。作为防治SARS的权威专家,他积极投身到另一条战线: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实事求是地告诉各国的专家学者在中国发生的SARS事件,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5月28日,钟南山应邀在全美胸肺学会(ATS)上作了《中国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发病情况及治疗》的专题学术报告,他专业、开放、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理有利有节的辩论风格,引起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著名的CNN电视台在《今日美国》中评论“中国大陆的SARS发病率已经明显下降,令人鼓舞。”钟南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外势力借SARS事件丑化中国的“话语垄断”企图,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疫情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那段时间,钟南山既要在临床一线救治SARS患者,又要协调各地的防治工作,极少休息,身体很疲惫。老伴经常劝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为此朝他发脾气。但钟南山停不下来,因为他把自己为祖国服务、为党工作的有限时间,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宝贵! 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广州市邮政局女工阿琼一说起钟南山,总是很动情。她说:假如不是遇上钟院长,自己就没命了。8年前,阿琼反复咳嗽、气喘了好长时间,吃了很多药也不行,病越来越重,后来慕名找到了钟南山。根据阿琼的病史和症状,钟南山给她做了哮喘检查,结果呈阳性,一般而言,诊断应该已经明确,剩下的就是对症下药了。而钟南山却不放心,继续细心地观察了一段时间,终于从一个细微的症状里发现了新问题,怀疑是气管肿瘤。这非同小可,为确诊,钟南山亲自为她做了支气管纤维镜检查。病情得到证实后,钟南山又亲自安排了医生手术,术中一看,好险,那隐蔽得很好的肿瘤竟已堵住气管的五分之四,什么时候堵满了,阿琼什么时候就没了。阿琼深有感触地说:“钟教授的过人之处岂止在于他的医术,他对病人高度责任心和对病人的爱心,同样常人难及。” 有一位潮州农村的病人住进了病房,他反复咳血,心理负担很重,非要见钟南山不可。钟南山出差回来听闻此事,马上去看望了这位重病人,并亲自主持了7次会诊,确诊后又亲自制定手术方案。之后钟南山又要到北京开会,期间,他几次打长途电话询问病人的情况,回穗后又上病房看望病人。这个病人十分感动:“我与钟教授无亲无故,他待我真比亲人还好。” 突如其来的SARS改变了许多东西,但没有一丝一毫改变钟南山的“医者父母心”。每一个非典病人送进所里来时,他都要亲自检查,制订治疗方案,甚至抓起人工气囊为病人输氧;在探视病人时,为了检查患者的口腔,他把自己的头凑到和病人距离不到20厘米处细细观察;危重病人往往无法说出话来,为了和病人做足够的沟通,他耐心地查看病人的嘴形,猜测病人的手势,观察病人的眼神,辨认他们写出的歪歪扭扭的文字。 钟南山在他的一篇题为《我的信仰和追求》的文章里写道:“如果医生把病人视为亲人,就会对病人倍加关心,就会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难题。会把一切名利、得失和风险抛在脑后。”对个别医生索取红包礼物的行为,钟南山深恶痛绝,“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不能有任何折扣,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个品德。”他自己也时会遇到病人出于感激而向他送东西、送红包的事,他总是婉言谢绝。他常说,病人的信任,是对医生最大的回报。他这样用心来说服病人,也这样教育身边的医护人员。在钟南山身边工作的人员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还有著名的“三个一样”——高于、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三个一样”成了所内医务人员的共同追求。 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钟南山是一个求实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早在留学英国的时候,他决定开展关于吸烟与健康问题的研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当一氧化碳浓度在血液中达到15%时,同行们都不约而同地叫嚷:“太危险了,赶快停止!”但他认为这样还达不到实验设计要求,咬牙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2%才停止。实验最终取得了满意效果,但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60多支香烟,还要加上抽800cc的鲜血。 在2003年抗击SARS战斗中钟南山更是这样。他认定了的事就一往无前,同时保持着科学者的清醒,坚持实事求是,甚至不畏权威。2月18日,有关权威机构传来消息,在广东送去的两例死亡病例肺组织标本切片中,发现了典型衣原体,并建议对同类病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当天下午,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紧急会议。轮到钟南山发言时,他摇摇头说,大量的事实证明,临床症候与治疗用药均不支持这个结论。他不同意典型衣原体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观点,认为典型的衣原体可能是致死的原因之一,但不可能是致命的原因。经过他有理有据的论证,会议最后采纳了钟南山的意见。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丝毫不妥,都会影响院士声誉的。”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3月6日,钟南山再次通过媒体对衣原体之说提出质疑,明确表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按衣原体思路进行治疗是无效的。在钟南山等专家据理力争下,广东省决策层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坚持和加强了原来的防治措施。这也是广东省SARS患者病死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很重要的原因。 后来,在一片“对SARS已经有效控制”的乐观判断中,钟南山又一次警示公众,认为在病原体未明,没有找到对病原处理方法的情况下,不宜用“有效控制”的说法,用“有效遏制”比较客观合适。一字之差,却是关系到对形势的判断、防治决策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在这里,钟南山充分表现出了一个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勇气。 钟南山深知,谣言止于智者。要想消除群众对SARS的恐惧感,就要用事实说话,让患者尽快康复。钟南山和他的研究团队日夜攻关,终于在短时间内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办法,这就是世人皆知的“三早三合理”,即“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呼吸机、合理治疗并发症”。4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一行7人听取广东专家的情况汇报。钟南山用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历数广东成功经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认为广东的经验是“独一无二”的,应“尽快向世界其他同行交流”。 甘当人梯,使呼研所更上一层楼在广州医学院举行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内科学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及钟南山今后有何打算时,他透露了自己的心愿:争取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为年轻人的成长创造更广阔的天空,使呼研所更上一层楼。在他看来,我国胸科的整体水平与欧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距离。况且科学无止境,需要一代接一代人去攀登,因而他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渴望培养更多的人才。他常说,越多学生超越我,越感欣慰。10多年来,钟南山无论是担任研究所所长,还是担任医院院长、学院院长,走到哪,就有计划地建立起人才梯队,就像一名苗圃的园丁,不停地播种、培育…… 盛夏的一个周四晚上,钟南山看完专家门诊后,珠江两岸已经华灯初上。他顾不上吃饭,回到办公室就审改起学生的一份实验报告。很快他发现这份报告有多处马虎的地方,这种作风最不能原谅。于是,他一边修改圈点报告,一边等出去吃饭的学生回来。学生回来后,没有想到老师还在等他。钟南山谆谆教导学生:科学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然后一一指出报告中的疏漏之处,提出了一系列严谨的修改意见。这位学生既佩服又惭愧地低下了头。 钟南山培养学生有独特的见解。他要求学生“在学习上有独立性、在工作上有创造性、对病人有责任心、对环境有适应性、在集体中有合群性”,成为“肯于、能于、善于”的医学人才;他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虚功实做,通过强调“学做人,学本领”的统一,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全程德育”的教育实践中。 钟南山就是这样,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倾心倾力的精神来影响、教育学生。他带教学生,总是无私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而成果发表后,却常把自己的名字排在最后。很多学生已成为所内或其他医院的业务骨干,挑起了学术和业务大梁,先后有多人的成果获得国家级、省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每当有国外的专家来研究所考察、交流时,钟南山大多让他的学生向来宾们介绍所里开展研究的情况。学生们流利的英语,扎实的专业知识,高难度的研究课题,丰硕的成果,总让国外的朋友称许:一流的研究所,出一流的人才。 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熟悉钟南山的同志都知道,他很喜欢中学老师的一句教导:“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他经常跟身边的人强调,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最重要,它是精神的灵魂和支柱,要是一个人没有理想和追求的话,那他的喜怒哀乐就完全跟物质的东西相关。但如果他有所追求,物质的东西就会变得较次要,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朝前走。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被SCI引用30多次,著述有《英中日图解医学辞典》、《现代呼吸病进展》、《Asthma》《医学科研设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等。其中主编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荣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特别奖。他是近十几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疾病科研和临床事业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这个专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我国呼吸疾病某些项目的研究水平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用“著述等身”、“声名显赫”来形容钟南山的成就一点也不为过。但68岁的人了,他从未停息下来小憩过,躺在荣誉簿上睡觉;他仍然对事业保持着炽热的追求,孜孜不倦地跋涉在科学的殿堂,坚持创新、永不停步。这种性格也深深地感染了他周围的人,熏陶出了一个勇于奉献、蓬勃向上的群体,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为了国内瞩目的学术阵地——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博士学位授予点。 多年来,钟南山“奉献、开拓、实干、合群”的精神被同志们亲切地誉为“南山风格”。1997年1月15日,中共广州市委做出《关于开展学习模范共产党员钟南山同志活动的决定》(穗字〔1997〕2号文),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广东省卫生厅也专门行文,要求全省医疗战线的同志学习“南山风格”。2003年6月19日,因在抗非战斗中表现卓越,他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的特等功。2004年4月8日,又被授予国内卫生系统的最高荣誉——白求恩奖章。 在荣誉面前,钟南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说,我取得了这些成绩,要感谢党和人民特别是广州人民对我的厚爱。党和人民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工作条件,我们应该珍惜,更加努力地工作回报社会。在钟南山看来,奉献是没有止境的。巍巍南山钟南山,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呼吸病专家,也是一名可亲、可敬、可爱、可信的医疗战线上的老兵。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情怀风尚的缩影,强烈感受到了一个民族前进的时代强音。视病人为亲人的博爱主义者钟南山的名气好大,但在病人面前,却没有一点架子。从医四十多年来,他始终恪守着一条原则:生命无价,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从普通医生到院士,至今此心如朗。走到他的病人中间,会听到许多关于他与众不同的故事。比如,每到冬天,他给病人检查前,一定会先搓暖自己的手;又比如,他对病人永远带着亲切的笑容;每次看专家门诊,为了满足更多病人想看他的愿望,他总是提前一个小时开诊,到晚上八、九点才结束;省内外不少医院常请他去会诊急救,无论白天黑夜,领导百姓,他从不推诿;他去查病房,不管病人病得多重多难看,身上的异味多大,他都会和霭地拉着病人的手问候,靠上前细心地倾听病人的诉说,那情形如儿子在听母亲的絮语,或者是父亲在听孩子的故事,从来不会有厌烦的表情……这些听似很小的事,做起来却是那么的不易。广州市邮政局女工阿琼一说起钟南山院士,总是很动情。她说:假如不是遇上钟院长,自己就没命了。八年前,阿琼反复咳嗽、气喘了好长时间,吃了很多药也不行,病越来越重,后来慕名找到了钟南山。根据阿琼的病史和症状,钟南山给她做了哮喘检查,结果呈阳性,一般而言,诊断应该已经明确,剩下的就是对症下药了。而钟南山却不放心,继续细心地观察了一段时间,终于从一个细微的症状里发现了新问题,怀疑是气管肿瘤。这非同小可,为确诊,钟南山亲自为她做了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得到证实后,又亲自安排了医生手术,术中一看,好险,那隐蔽得很好的肿瘤竟已堵住气管的五分之四,什么时候填满了,阿琼就没了。阿琼深有感触地说:“钟教授的过人之处岂止在于他的医术,他对病人高度责任心和对病人的爱心,同样常人难及。”追求精良的医术,可以说是所有医生的愿望,而对病人的责任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界。要做到对待病人如亲人,是需要很高的境界。而钟南山正是这个境界的人。有一位潮州农村的病人住进了病房,他反复咳血,心理负担很重,非要见钟南山不可。钟南山出差回来听闻此事,马上去看望了这位重病人,并亲自主持了七次会诊,确诊后又亲自制定手术方案。之后钟南山又要到北京开会,此期间,他几次打长途电话询问病人的情况,回穗后又上病房看望病人。这个病人十分感动:“我与钟院长无亲无故,他待我却比亲人还好。”钟南山在他的一篇题为《我的信仰和追求》里写道:如果医生把病人视为亲人,就会对病人倍加关心,就会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难题。会把一切名利、得失和风险抛在脑后。对目前个别医生索取红包礼物,因人而异的行为,钟南山深恶痛绝,“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不能有任何折扣,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个品德。”他自己也时会遇到病人出于感激而向他送东西、送红包的事,他总是婉言谢绝。他常说,病人的信任,是对医生最大的回报。他这样用心来说服病人,也这样教育身边的医护人员。在钟南山身边工作的人员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还有著名的“三个一样”: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身体力行的结果是,“三个一样”成了所内医务人员的共同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者钟南山是一个求是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早在留学英国的时候,他决定开展关于吸烟与健康问题的研究。之前,他的导师曾作过数据推理,但未能从实验方法中证实。钟南山决定迎难而上。研究中,为了获得第一手的数据。他用自己的身体作实验:连续吸入二硫化碳,反复抽血测定浓度,直到体内血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达到22%,相当于一个人连续吸入100支香烟。但他坚持下来了,试验终于取得了满意效果,这时从不抽烟的他早已天旋地转,难受得无法支撑了。他的研究成果最终证实了自己导师用数据推导方法得出的一氧化碳对血红蛋白氧气运输影响的演算公式,而且发现了导师推导公式的不完整性。这次试验,他抽了800毫升血液。后来,导师推荐他的研究成果到全英医学会上宣读,引起了轰动。正是凭着这股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他赢得了国外同行的尊重,一开始对钟南山并不重视的导师弗兰里教授,在钟南山归国时特意写信给中国驻英大使馆,称赞钟南山实事求是的品质和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在这次抗击SARS战役中钟南山更是这样。他认定了的事就一往无前,坚信人类最终能战胜SARS,但他同时保持着科学者的清醒,坚持实事求是,小心探寻科学,甚至不顾权威,不畏权威。2月18日,当国家有关权威部门公布“SARS的病原体是衣原体”时,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紧急会议,对这一报告进行讨论。轮到钟南山发言时,他根据自己的临床诊疗实践,明确提出质疑,认为“典型的衣原体可能是致死的原因之一,但不可能是致命的原因。”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丝毫不妥,都会影响院士声誉的。”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3月6日,钟南山再次通过媒体对衣原体之说提出质疑,他明确表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按衣原体思路进行治疗是无效的。后来的事实证明,钟南山的意见是对的,引起SARS的病因不是衣原体,而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后来,在一片“有效控制”的乐观判断中,钟南山又一次发出“醒世恒言”,认为在病原体未明的情况下,不宜用“有效控制”的说法,用“有效遏制”比较合适。一字之差,折射的却是对科学态度的分野。钟南山深知,谣言止于智者。要想消除群众对SARS的恐惧感,就要用事实说话,让患者尽快康复。钟南山和他的研究团队日夜攻关,终于在短时间内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办法,就是世人皆知的“三早三合理”,即“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呼吸机、合理治疗并发症”。临床实践证明,这套方法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成功抢救率,降低了死亡率,且明显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4月3日,WHO专家小组一行7人在广州听取广东专家的情况汇报。在会上,钟南山用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历数广东成功经验。一是重视流行病、病原学、临床医学信息的交流,最早提出SARS的传染性与家庭、医院聚集性两大特征;二是总结出四条有效的临床治疗经验,中西医结合治疗、按需适时适量使用皮质激素、无创通气和重视继发感染;三是及时将危重SARS患者集中到技术力量强的专科医院,减少传染机会,提高抢救成功率。钟南山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实事求是,令WHO的专家连连称道,认为广东的经验是“独一无二”的,应“尽快向世界其他同行交流”,并称赞广东的医务工作者在抗击SARS中表现出的精神风貌“了不起”。5月21日,钟南山在全美胸肺学会(ATS)2003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了“中国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发病情况及治疗”的专题学术报告,向各国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中国防治SARS的经验。他的发言,有力驱除了长期来对中国政府在防治SARS上的一些怀疑,受到各国专家和国外传媒的广泛关注,美国著名的电视栏目CNN对钟南山的发言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大陆SARS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令人鼓舞”。大会主席比思尔教授在总结中也强调:“我们获得了防治SARS经验的最新报告,亚洲的经验将为全球对SARS有效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启示。”甘为人梯的育苗者最近,呼研所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为此,广州医学院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呼吸内科学所取得的成绩。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及钟南山今后有何打算时,他透露了自己的心愿:争取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为年轻人的成长创造更广阔的天空,使呼研所更上一层楼。在外人看来,钟南山已经成就斐然,而且年纪不小了,完全有资格、有理由停下来歇一歇。但钟南山越做干劲越大。他常用曹操的一首诗勉励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他看来,我国胸科的整体水平与欧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距离。况且科学无止境,需要一代接一代人去攀登,因而他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渴望培养更多的人才。他常说,越多学生超越我,越感欣慰。十几年来,钟南山无论是担任呼研所所长,还是担任医院院长、学院院长,走到哪,就有计划地建立起技术骨干和人才梯队,就像一名苗圃的园丁,不停地播种、培育……盛夏的一个周四晚上,钟南山看完专家门诊后,珠江两岸已经华灯初上。他顾不上吃饭,回到办公室就审改起学生的一份实验报告。很快他发现这份报告有多处马虎的地方,这种作风最不能原谅。于是,他一边圈点出来,边等出去吃饭的学生回来。当学生回来后,没有想到老师还在等他。钟南山谆谆教导学生:科学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然后一一指出报告中的疏漏之处,提出了一系列严谨的修改意见。这位学生又佩服又惭愧地低下了头。钟南山就是这样,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倾心倾力的精神来影响、教育自己的学生,深得学生们的敬重。钟南山带教学生,总是无私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常常为他们选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指导实验,精心为他们修改论文,而成果发表后,却常把自己的名字排在最后。钟南山培养学生有独特的见解。他要求学生“在学习上有独立性、在工作上有创造性、对病人有责任心、对环境有适应性、在集体中有合群性”,成为“肯干、能干、善干”的医学人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虚功实做,通过坚持“学做人,学本领”的统一,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全程德育”的教育实践中。经钟南山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有扎实的基础、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素质,其中很多已成为所内或其他医院的业务骨干,先后有多人的成果获得国家级、省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每当有国外的专家来研究所考察、交流时,钟南山大多让他的学生向来宾们介绍所里开展研究的情况。学生们流利的英语,扎实的专业知识,研究课题的难度,成果的丰硕,总是让国外的朋友称许:一流的研究所,一流的人才。自己培养的学生不断成长,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是钟南山最感欣慰的事了。这几年来,他欣喜地看到,所里的中青年挑起了学术和业务大梁。在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他梦想越来越多的学生登上国际讲台,为国争光,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而自己作为一个园丁,在下面为他们培土、浇水、施服……。与时俱进的攀登者钟南山很喜欢中学老师留给他的一句话:“人不应该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该生活中理想中。”他的理想就是不停地追逐科学的“未知数”。钟南山在自己重点研究的医学方向中,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关系上,他证实并发展了“隐匿型哮喘”的概念。在呼吸衰竭与呼吸肌疲劳的研究上,他创建了运动隔肌功能测定法,研制了电脑化膈肌功能测定仪,探讨了无创通气恢复膈肌张力的途径。在慢阻肺及肺心病人营养状态及营养疗法方面,他制定了中国人的基础耗能校正公式,研制出符合中国慢阻肺病人营养需求的全营养素“优特力生”。他所领导的实验室发现了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可诱导气道平滑肌分泌内皮素,后者又可增强纤维母细胞PDGF—β及GM—CSFmRNA的表达,形成恶性循环,在气道高反应性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阐明了皮质类固醇对该恶性循环遏制作用。发现了茶碱对内皮素生成的抑制作用,并首次证明低剂量茶碱联合皮质类固醇吸入在哮喘治疗上的优越性,阐明了肺血管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失衡以及多种原癌基因表达异常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首次证实了慢性阻塞性肺病在早、中期就存在膈肌耐力减低,采用呼吸肌休息(非创伤性通气)疗法可使60%病人气促及跨膈压改善。近几年来,他主持和参与国家攻关课题、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卫生部和省自然基金课题10余项;现主持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一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一项、卫生部课题一项、世界卫生组织协作课题一项。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30多篇,其中被SCI引用61次,著述有《英中日图解医学辞典》、《现代呼吸病进展》及《Asthma》等。他是近十几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疾病科研和临床事业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这个专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我国呼吸疾病某些项目的研究水平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用“著述等身”、“声名显赫”来形容钟南山的成就一点也不为过。但60多岁的人了,他从未想过停息下来小憩,躺在荣誉簿上睡觉;他仍然对事业保持着炽热的追求,无时一刻地跋涉在科学的殿堂上。即便在抗击SARS最繁忙的时刻,钟南山仍然主持了中南地区首例肺移植工作,摘下了医学移植中的皇冠。面对SARS这个全人类共同的敌人,钟南山积极倡导全球协作,并极力推动广州八家医疗机构与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共同合作,进行SARSR病原学调查工作,后来分离出的病毒证实了是引起SARS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为SARS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他所从事的这些原创性工作,风险大、难度高,具有挑战性。但钟南山很喜欢,这恰恰契合了他一贯的性格和工作作风:坚持创新、永不停步。正是这种个性,激励他在科学的殿堂中不停地跋涉,这种性格也深深地烙上了钟南山周围的人们,熏陶了一个群体,沉淀为集体无意识,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为了国内瞩目的学术阵地:全国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博士学位授予点。多年来,钟南山“奉献、开拓、实干、合群”的精神被同志们亲切地誉为“南山风格”,成为各项工作的思想指引。为了表彰他的突出贡献,1997年1月15日,中共广州市委做出《关于开展学习模范共产党员钟南山同志活动的决定》(穗字[1997]2号文),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并将他“以报国为志向的宽阔胸怀,视人民为父母的高尚情操,以攀登为天职的进取精神和以清廉为本份的堂堂正气”高度概括为体现共产党员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的“南山风格”,号召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条战线干部群众广泛开展学习钟南山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广东省卫生厅也专门行文,要求全省医疗战线的同志学习“南山风格”。在荣誉面前,钟南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说,我取得的这点成绩,要感谢党和人民特别是广州人民对我的厚爱,我基本是在广州这块土地上成长的,呼研所也是一直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党和人民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工作条件,我们应该珍惜,更加努力工作回报。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抗疫英雄钟南山先生历年先进典型事迹材料汇编(4篇)疫情防控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抗疫英雄钟南山先生历年先进典型事迹材料汇编(4篇)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公文范例,领导述职报告,机关公文写作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猜你喜欢

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三篇_事迹材料包含

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申报材料(事迹材料)包含

管理局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事迹材料包含

2021【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主要事迹材料】事迹材料: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事迹材料包含

2021乡镇维稳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乡镇维稳工作先进事迹3篇包含

先进个人疫情防控事迹材料包含

您当前未开通企业VIP 加入企业VIP即可获取商用授权书 立即加入企业VIP
您当前未填写企业信息 完善企业信息即可下载授权书 前往填写信息
在线客服
工作日:09:00-18:00
电 话:400-1600-950
联系在线客服
收藏成功
升级VIP后可收藏更多内容
继续浏览 加入VIP
工图网VIP
全站资源终身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今天下载太多文件了
请明天再来
我再逛逛 升级VIP继续下载

举报作品

该作品违反相关法律规范
侵权/盗版问题

请详细描述并提供原作品链接

其他原因

请详细描述举报原因

提交

工作日:09:00-18:00

工作日:09:00-18:00

客服热线:400-1600-950

Ctrl+D
收藏工图网

建议反馈

联系方式

提交
微信登录 QQ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工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