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WORD文档 > 公文范文 > 2021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实施意见.DOCX 【图片、文字、动画均可编辑】

2021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实施意见

2021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实施意见
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实施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按照《xx省人民政府关于补短板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实施意见》(xx政〔xx〕xx号)、《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大力实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x发〔xx〕x号)要求,多措并举补短板,加快培育新动能,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统筹把握好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重点围绕创新能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体系、生态文明建设等薄弱环节,加大有效投资力度,强化项目支撑,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优化供给结构,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新产品新服务,进一步补齐短板,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经过3年努力,补短板取得显著成效,用5年时间,突出短板基本补齐,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明显增强,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冲刺全省第一方阵提供强大支撑。(二)工作目标。1.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50%,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以上,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分别达到20家、200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件。新增10家以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功创建国家级硅基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2%。2.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99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系数不低于0.58。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85%。粮食产能稳定在300万吨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大于3。家庭农场达1000家,农民合作社达3000个,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100个。3.制造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引导每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不少于1项技术改造项目,其中全市每年滚动实施100个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打造硅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造、创意文化等4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xx名牌产品达200个,中国驰名商标达20个。4.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0%,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5家左右,限上流通企业超过80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超过305家,国家和省级服务业品牌10个左右。5.基础设施支撑进一步夯实。到2020年,光纤宽带和4G网络城乡全覆盖。力争建成淮北至阜阳、xx城际铁路,打通西向铁路,完成水蚌线外迁工程,整合市区铁路专用线及货场。建成xx―五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通达固镇高速公路,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35公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0公里,实现固镇县通高速,县县、市县之间通一级路。完成县乡道路畅通工程和3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改造工程。建成启用xx民航机场。6.民生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建成xx职教园。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6张。千名老人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45张。确保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建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淮河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逐步提高到57.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超过94.6%,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4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二、主要任务 (一)补齐创新能力提升的短板。深入贯彻落实xx省关于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要部署,实施xx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谋划打造区域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中心。以替代进口为主攻方向,着力加强产业、企业、产品、市场创新,加速在产业基地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育引进、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一批改革成果。1.加快建设一批高端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把握国家布局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政策机遇,探索构建政产学研用资一体化运营模式,积极创建国家级硅基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2.加快建设一批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建立研究院、创业创新学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中科院等市外高校院所来蚌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围绕产业战略需求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计划。积极培育电磁离合器、MEMS等技术研发平台,力争升格为国家级研发中心。3.加快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围绕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创新资源,着力研发攻关8.5代TFT-LCD基板玻璃、AM-OLED器件、第5代移动通信测试仪及基站天线、五轴以上加工中心、生物降解材料等产业链上的核心关键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4.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打造和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家队伍,实施“孔雀计划”、“产业领军人才培育计划”、“青年英才计划”等,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强化创新型科技人才、服务业高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高层次人才来蚌创业,不断推进合芜蚌“人才特区”建设。5.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痛点”,大力实施“创客”、“痛客”培育计划。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加快建设一批创业苗圃、创业社区、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载体,着力扶持和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二)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的短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和农田水利建设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主线,着力提高现代农业培育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1.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农业全链条化,全市每年新增2―3个“种养加”一体化项目。2.推进农田水利改造提升,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大中型泵站建设与更新改造,建设怀洪新河灌区,持续实施“八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加快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推进中小河流、重点圩区等重要排涝设施建设,推进大中沟治理及拦蓄水工程建设。深化小型水利工程建管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两证一书”制度,探索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体制。3.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突出抓好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基础设施,在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开展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将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4.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生物育种、农机装备、农产品精深加工、智能农业、生态环保等重大专项。5.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创建,开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示范区、示范主体建设。加强职业农民培训,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发展。6.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xx年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引导实现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和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三)补齐制造业升级的短板。抢抓“中国制造2025”政策机遇,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以提升质量效益为中心,以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新型化、集聚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1.全面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综合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轻工食品、精细化工、纺织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大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2.统筹要素保障,积极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加快实现区域功能转变与升级发展,确保到2018年底前完成中粮生化、丰原集团、八一化工、天润化工、佳先化工5家重点生物化工企业退市进园,2020年底前完成城区老工业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3.聚焦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30亿元的硅基新材料产业和2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基金效益,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建设省级硅基新材料和市级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制造、专用电子器件、创意文化、现代物流基地,加速构建基地建设“1+5”发展格局。4.紧盯市场需求导向,把握产业变革趋势,加强前瞻性谋划布局,实施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专项,着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实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培育发展先进光伏制造、生物基材料、智能终端产品、石墨烯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先导性产业。5.突出质量品牌建设,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商业模式,大力培育新业态、实施新项目、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加速实现“xx品牌”向“xx品牌”、“中国品牌”升级。(四)补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短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提升科技、信息、物流、金融等服务水平,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扩大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要求,加快现代服务理念、经营模式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1.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增加服务业贷款规模,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的授信额度,引导社会资本创设各类服务业投资基金。加快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xx(xx北)保税物流中心(二期)、xx北徽商物流港、xx电商快递示范园、双墩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2.加快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鼓励制造业企业将研发设计中心、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以及信息、物流、售后服务等业务组建成为专业化的法人企业,积极引进区域性企业总部、运营中心、研发中心、配送中心等入驻xx。3.深入推进市经开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名城建设,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县、区申报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围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积极争创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集聚发展基地。(五)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突出重点和薄弱环节,进一步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水利、供排水管网及综合管廊、防灾减灾、公共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xx。1.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京沪线对外开放新格局,谋划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搭建区域经济开放协同发展新平台。打造xx―淮南城市联合体,构筑沿淮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核心区域。2.强化交通“补缺、提效、升级”。打通东西向快速铁路通道,推进淮北至阜阳、xx城际铁路和合肥至新沂铁路xx段建设,尽快启动沿淮快速铁路前期工作,强化xx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实施水蚌线外迁工程,积极推动市区铁路专用线及货场整合,完善市区铁路基础设施布局。谋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建设固镇县高速公路通达工程,加快G206、S307、G329等高等级公路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市县通一级公路。加快实施淮河干流和涡河、浍河等支流航道整治,打通升级淮河东向、南向出海二级双通道。加快长淮卫港区等港口建设,启动方邱湖铁路货场规划建设,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开通xx民航机场,同步规划建设临空产业园,大力发展通用航空等。3.加强天然气支线管道建设,实施天然气“县县通”工程,推进重点镇、重点企业CNG和LNG供气工程。加快实施农村配电网改造,推进枢纽变电站建设,提高城乡供电保障能力。4.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下一代互联网、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网和物联网等建设,推进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和三网融合,全面实现WIFI网络城市区域全覆盖、农村区域无缝对接。5.统筹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在城区全面完成供水管网改造,加快雨污分流改造,建设排水管网200公里,全面改造提升排涝泵站,建设数字化管网管理系统,有效提升城市防洪除涝能力。有序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50公里以上。加大智慧城市和数据化应用,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启动一批示范项目。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2021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实施意见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实施意见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猜你喜欢

党建引领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红色动力”包含

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包含

突出重点精准发力确保全州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在2016年一季度全州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的讲话包含

应对疫情防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包含

学习体会把握“稳进”大局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包含

2021关于实行发展党员票决制的实施意见包含

您当前未开通企业VIP 加入企业VIP即可获取商用授权书 立即加入企业VIP
您当前未填写企业信息 完善企业信息即可下载授权书 前往填写信息
在线客服
工作日:09:00-18:00
电 话:400-1600-950
联系在线客服
收藏成功
升级VIP后可收藏更多内容
继续浏览 加入VIP
工图网VIP
全站资源终身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今天下载太多文件了
请明天再来
我再逛逛 升级VIP继续下载

举报作品

该作品违反相关法律规范
侵权/盗版问题

请详细描述并提供原作品链接

其他原因

请详细描述举报原因

提交

工作日:09:00-18:00

工作日:09:00-18:00

客服热线:400-1600-950

Ctrl+D
收藏工图网

建议反馈

联系方式

提交
QQ登录 微信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工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