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加快践行保土增粮新目标
大力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加快践行保土增粮新目标
一、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是实现保土增粮的战略选择
(一)促进耕地保护和质量改善,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耕地保护和质量改善,是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土地资源的退化,耕地土壤质量退化加剧。在中国粮仓的东北平原,耕地黑土层的有机质含量从回收初期的80 g / kg-100 g / kg降至约30 g / kg。据全国农技中心调查,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有机质含量低于10 g / kg的稻田面积增加了3.9个百分点,旱地面积增加了23.4个百分点。因因此,实现保土增粮目标就要打破用地不养地的观念,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突破耕地资源约束,保持和提高耕地的持续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耕地保护和改善,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耕地保护和质量改善的关键是提高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核心是土壤有机质,它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生物性状和土壤生产力。据统计,美国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0克/千克,大多数欧洲国家和澳大利亚国家超过30克/千克,中国约为22克/千克。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介绍,中国主要粮食产区的单位面积年平均粮食产量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在北部干旱地区,1克/千克土壤有机质相当于0.6吨/公顷的粮食产量,而在南方水稻种植区,1克/千克土壤有机质相当于0.8吨/公顷粮食生产。平均而言,土壤有机质增加0.1个百分点,使粮食产量稳定性提高10-15%。
(三)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有利于提高农业生态安全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耕地污染的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食品卫生安全。据统计,重金属污染的耕地超过3亿亩,其中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达到了1.5亿亩,污水灌溉的耕地面积已达4950万亩,耕地的污染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的污染。有些地区由于使用污水灌溉,导致蔬菜的味道变差、易烂,出现难闻的异味;农产品的储藏品质和加工品质下降,不能满足深加工的要求。在某些污染严重的地区,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了数倍。实践证明唯有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才能提高农业生态安全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人类舌尖上的安全。
(四)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问题,无论何时都是中国的头等大事,也是中国社会稳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年初,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通知》,提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在确保产能,关键在提升耕地质量;粮食安全的根基在耕地,保护好耕地,农业部门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仅为50%,与欧美国家相比,低20-30个百分点。因此,切实抓好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是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的重中之重。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以来,国家加大了耕地建设和管理的力度,通过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农业部门推广了大批改良土壤的先进实用技术以提高土壤肥力,2009-2013年,全国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综合地力培肥等技术累计推广面积约1.8亿亩。当前,随着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转移,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迎来了良好发展机遇。但是,也应清楚认识到,耕地质量建设的目标远未实现,还有许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不足:
(一)中低产田比重逐年扩大,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由于人口增长引致的粮食需求不断膨胀,许多干旱、半干旱、山地和低洼易涝地被开垦出来,这种地理条件的限制与垦地的不合理性,造成了我国耕地中低产田比重过大,占耕地总面积的65%。54%耕地的分布在平原和盆地,46%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受干旱、陡坡、瘠薄、洪涝、盐碱等各种限制因素的制约。自1999年开始实行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对近几年我国耕地数量的保护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有些地区仅重视数量平衡,忽视耕地质量平衡,占优补劣现象严重,新增耕地质量偏低,使中低产田的比重继续增大。此外,我国未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数量约为5亿亩,但其中仅有1亿亩左右可以开发利用,而且多分布在自然和区位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带和山区,开发难度大,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二)耕地土壤退化严重,生产潜力发挥不足。
耕地负载逐年加大,耕地土壤退化严重,出现了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大幅下降、华北耕层变浅趋势明显、南方土壤酸化加剧、西北盐渍化日益加重等区域性耕地退化问题。同时,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后劲不足、生物性状差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据有关研究,东北平原耕地黑土层有机质含量已由开垦初期的8%-10%下降到3%左右,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层厚度17厘米,仅为美国玉米田平均厚度的一半,南方部分地区土壤pH值小于6.5的比例由30年前的52%扩大到65%,西北地区耕地盐渍化面积已达3亿亩。耕地土壤退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三)耕地的水土资源匹配程度不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数的7%,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加上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很不匹配。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0%集中在南方,“长江—淮河”一线以北地区集中了全国65%的耕地,而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总量的20%。我国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大部分年份干旱,农业生产基本靠天吃饭。农田基础设施差,损坏、老化严重,也使得耕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降低,遇暴雨,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影响粮食生产;遇干旱缺水,平均每年受灾面积达1亿至3亿亩以上,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极大地影响了粮食产量。
工图网提供大力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加快践行保土增粮新目标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大力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加快践行保土增粮新目标,大力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加快践行保土增粮新目标 Array
- 价格 注册用户免费
- 编号 11556555
- 软件 Word
- 格式 doc,docx
- 大小 43.934KB
- 比例 16:9
- 页数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