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青藏公路背后的故事PPT大气党政风新时代传承弘扬两路精神座谈会课件(讲稿)
两路精神
川藏、青藏公路背后的故事
天安门广场南端正阳门下,中国公路“零公里”路标从祖国心脏辐射到四面八方。沿路标指向,跨过高山大河来到拉萨,同样能看到一个公路标志——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屹立于拉萨河畔,在雪山白云映衬下圣洁而庄严。1954年川藏、青藏公路在此会合,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两个路标连接起首都和西藏,让党中央和边疆各族群众时刻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强调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要求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人民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尽管中国历代均有修筑坦途大道的梦想,但由于种种限制,梦想均未实现。路途坎坷让西藏与内地联系艰难,和平解放前,西藏经济长期停滞,百业凋零,民不聊生。
中国共产党在追求实现民族解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始终不忘雪域高原上的各族同胞。1950年1月,党中央确定由西南局担负进军西藏及经营西藏任务,要求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4月13日,康藏公路(1955年西康省撤销,改称川藏公路)动工。1954年2月,党中央确定由西北局承担修筑青藏公路任务,5月11日,青藏公路动工。1954年12月25日,布达拉宫前,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同时举行通车典礼。“两路”并驾齐驱,“世界屋脊”从此走出了没有公路的时代。雄鹰飞过了高山,骏马跨越了沟壑,“两路”为藏区人民打开了通往幸福的大门。修筑“两路”、养护“两路”所凝结的“两路”精神,也成为助推“两路”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
战天斗地,视死如归
川藏公路号称“地质灾害的博物馆”,青藏公路则大多处在海拔4000—5000米的人类“生命禁区”。进藏路上,“江河湍急,峰岳险峻”,为修通川藏、青藏公路,“十一万藏汉军民筑路员工……五易寒暑,艰苦卓绝。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碑文,铭记了当年的壮烈风云。 “两路”工程艰巨浩大,筑路大军时刻面对高寒缺氧、设备简陋、补给困难等挑战。他们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战斗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冻土地带,需要烧火融冰,边灼边凿;悬崖绝壁,需要凌空作业,装药炸山。战山洪、冰川、顽石、流沙、沼泽……筑路人员以大无畏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不怕苦、不怕难、更不怕死,让“两路”不断向拉萨延伸。 在青海格尔木,有一座将军楼,这是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旧址,“天路将军”慕生忠就是在此指挥筑路大军,用7个月零4天的时间修成了从格尔木至拉萨1000多公里长的青藏公路。当年,将军带领筑路大军来到地图上标注的“格尔木”,但事实上,这里却只有戈壁绵绵。大家来到格尔木河畔的荒滩上,南望昆仑白雪皑皑,北望一片茫茫沙丘,所有人都忍不住想到同一个问题:“格尔木”到底在哪儿?慕生忠将军把手中的铁锹向地上一插,豪迈地说道:“我们的帐篷扎在哪里,哪里就是格尔木!”那一刻,格尔木才真正地诞生了,时至今日,其业已成为青藏公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川藏公路越过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等14座雪山,横跨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等10多条河流。在海拔最高5047米的雀儿山垭口,峰峦险峻,气候恶劣,严重缺氧。1951年12月10日,筑路部队忙碌一上午后准备吃饭,班长张福林和往常一样,再次检查一下炮眼,计算装药量,丈量导火索。突然,一块巨石从上方坠落,重重砸在他身上。张福林当即昏死过去,鲜血浸染了冰雪。他苏醒后,没有流泪,也没有呻吟,只是艰难地对指导员说,把自己口袋里剩下的钱当作最后一次党费,并叮嘱战士们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是他生前留下的最后话语。1952年,张福林被追授“模范共产党员”称号,追记一等功,他生前所在班也被命名为“张福林班”。“两路”上,正是一个个这样的“筑路英雄”,令河水让路,叫高山低头,让道路挺起了钢铁般的脊梁!
艰苦奋斗,默默奉献
“两路”建成后,一代代交通人坚持“人在路上、路在心上”,继续建设公路、养护公路,甘当铺路石,只为坦途通。 青藏公路上的安多公路养护段十四工区,也就是109道班,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天下第一道班”。这个“天下第一”,既来自其所养护路段有着进藏公路最高的海拔,也来自道班工人们感天动地的奉献精神。 巍巍唐古拉,离天三尺三。109道班养护路段,最高的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年平均气温零下8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一半,一年中有120天以上受到8级大风的侵虐。工区生活单调寂寞,除了求助的路人,就只有山风陪伴。在这样的环境下,109道班用生命保障着进藏路的畅通。由于长期严重缺氧和辛苦劳作,道班成员大多30多岁时就开始脱发,有的过早驼背,1980年至1996年间去世的养路工,平均寿命只有52岁。
......
工图网提供川藏青藏公路背后的故事PPT大气党政风新时代传承弘扬两路精神座谈会课件(讲稿)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川藏青藏公路背后的故事PPT大气党政风新时代传承弘扬两路精神座谈会课件(讲稿) Array
- 价格 会员免费
- 编号 12261703
- 软件 Word
- 格式 doc,docx
- 大小 16.6 KB
- 比例 16:9
- 页数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