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指明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前进方向
十九大指明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前进方向——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大会,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九大报告的内容非常丰富,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新内容。在创新方面,也是寄予厚望。报告中有五十多处提到了创新,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其中有两处提到技术创新,而且是重大科技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还有两处提到了要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大家好,今天我讲的主题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科技创新”。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这次大会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大会,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的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九大报告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理想和实施战略,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有些已知的概念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都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今天我与大家交流一下学习十九大报告的认识和体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介绍一下我国科技创新的突破性进展;第二个方面,新时代对科技创新寄予厚望;第三个方面,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任重道远。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一些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今天我主要从科技的角度,谈一下对十九大报告的认识。在十九大报告中,有五十多处提到了创新。当然,这里提到的创新分布在各个行业,对党的领导、政府工作、社会工作、经济工作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创新的要求,可以说是中国全面创新的一个标志。我重点从科技角度讲一下创新。十九大报告中有一处提到了科技创新,还有两处提到了技术创新。当然这里的技术创新并不是一般的技术创新,而是重大技术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还有两处讲的是技术创新体系,其中,一个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另一个是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十九大报告对我国这些年来的发展,特别是对十八大以来国家科技的发展、创新的发展,做了一个基本的评价,就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同时也提出了今后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向,指出了问题和挑战,认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那么,“不够强”表现在哪些方面?对今后的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要进行分析的。一、我国科技创新的突破性进展在本世纪初,国务院制订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提出,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多年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根据最新的《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5676.7亿元,比上年增加1506.9亿元,增长10.6%,占GDP的比重达到2.11%,其中,企业的投入比重占到77.5%;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56.2%。这样的投入力度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增长速度还是十分令人振奋的。专利,是标志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创新水平和创新绩效的重要指标。2016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133.9万件,比上年增长了21.5%;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115.8万件,位居世界第三,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超过4万件。另外,《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6-2017》显示,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7位,比上年提升1位,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前20位的发展中国家。国际上一般认为,综合创新指数排名前15位的国家属于创新型国家。在这15个国家中,美洲只有1个国家,就是美国;欧洲有10个国家;亚洲有4个国家,分别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以色列。但是在最近几年,这些国家的发展情况也是有升有降,像日本、韩国的创新指数的提升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总之,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我们已经非常接近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一)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中国之所以能够在这些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首先要归功于国家的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很快就部署了863计划;2000年后,又部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数字创意等领域,实施了一批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近些年来不断产出的重大成果就是我们长期部署、长期研究、不断创新的结果。在高技术领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大飞机、超级计算机以及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一批重大成果都位居世界前列。在制造业领域,高铁已经走出国门,特大桥梁工程世界瞩目,半潜船、无人机等也有一批重要成果出现。在服务领域,近几年,支付宝、微信、共享单车也得到国内外公认。国外有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已经从单纯地引进国外技术进入了自主创新的行列,特别突出的是服务领域的创新。虽然与制造业领域相比较,服务领域的创新不需要那么长时间的研发和积累,创新的投入门槛相对较低,但这也有赖于中国的创新环境和中国人的智慧。除此以外,大家还十分关注军事领域。军工所打造了一批国之重器,像战略导弹、核潜艇、航母、四代机和五代机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也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国际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领导人和研究机构都给予高度关注和评价。这些重大专项在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也带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据统计,截至“十二五”末,重大专项直接带动新增产值1.7万亿元,净利润4100亿元,带动产生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1.65万个,技术标准1.12万项,有力提升了我国科技和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二)科技创新进入新时代的标志前面讲的主要是看得见的产品、装置和装备的创新,但是实际上,我们之所以能取得重大成果,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创新体制方面的改革。科技创新经过十年的发展,正在进入新时代。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科技创新进入新时代的标志。1.创新环境创新环境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扩展到全社会创新生态建设。体系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含义是不同的。创新生态概念的提出,更符合创新自身的要求,也是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的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应该有的基本观念。2.创新方式创新方式从产学研合作拓展到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出现比较多的是信誉问题,也有合作的具体组织方式问题。后来,产学研合作从提供创新资源、创新角色的角度,陆续把其他的部门涵盖了进来,比如提供创新资金的风投、银行、税务、保险等。另外,政府在创新组织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项目里面。所以这里的创新方式实际上就是组织方式,从合作方来说,几乎涵盖了所有能对创新起到支撑作用的主体。但是,仅仅是范围越来越宽未必就能够解决创新合作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建立相互之间的信誉,这需要有制度安排。另外,现在来看,创新的产学研合作还主要是微观层次的合作,特别是一些重要领域的创新资源还掌握在政府手里,这样一来,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很多重大工程、重大创新决策都是在政府部门,所以就需要各个有关部门的相互协调。但在这个方面,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协作机制。协同创新不仅是微观层次的。这些年,我们建立了很多创新联盟,包括研发联盟、标准联盟、专利联盟等,就是为了解决系统的问题,解决制度安排的问题。联盟是有章程的,有具体的合作模式,能够起到进一步促进产学研进行长期、战略性、可信任的合作。现在,政府在各个领域建设了实验区、示范区,解决的就是相关部门的协同创新问题,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形成协作机制。这样的协同创新对于一些重大创新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欧盟在研发计划中,就提出研究项目必须要有产学研的合作,必须要有一些相关支持。那么这种协同创新来到中国,需要在创新组织方式上有一定的突破。进入新时代,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3.创新主体创新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科研院所的小众创新扩展到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再拓展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4.创新模式创新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从以产品和工艺为主扩展到重视商业模式的创新。过去,我们比较重视产品的创新,而不太重视商业模式的创新,这就会造成一个后果,就是往往我们的产品做得还不错,技术水平也很高,但就是无法占领市场,其原因就是缺少商业模式的创新。5.创新类型创新类型也发生了变化——从一般产品创新扩展到重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这种重大的创新不是仅靠个别单位或者个别人就能实现的,而是要由国家和政府来组织。我认为,中国创新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各类新型孵化器,与既有孵化器、加速器一起形成了“棋布全国各地区、服务覆盖创业全周期”的独具中国特色的科技创业孵化体系。2016年全国众创空间达到4298家,这是中国在创业孵化生态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于中国的创新模式非常感兴趣,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有效地去借鉴中国的这种创新模式。6.创新人才我们过去讲创新资源,主要关注的是资金投入的问题。近些年我们逐渐意识到,在创新资源投入方面,创新人才更为重要。在创新中,资金是不可缺少的,但仅有资金还不够,还要培养人才。在培养创新人才中,要更多地关注战略科技人才的培养。《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改进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支持方式。战略科学家,就是能在某一领域起领先、带头作用,能够率先在该领域提出重大问题的人才。此外,还要培养各个层级的重要人才,比如高级技工。当然,人才不仅是指个人,还包括团队,特别是战略科学家,肯定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如果一个团队中有科技领军人才,那么这个团队就可以跻身世界前列。反过来讲,一个好的团队也可以有力地支撑该团队中的科技领军人才组织重大工程、完成重大研究项目。因此,在创新资源配制上,要更加注重为战略科技人才组织好的研发团队、提供好的研发环境和条件。二、新时代对科技创新寄予厚望十九大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同时,报告对于中国发展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更加强调发展的质量,十九大报告对于这一点的表述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在发展中“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讲的质量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而是体系质量。报告还提出,要“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质量优势的提出,不仅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提出了要求,也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科技创新也要注重质量与效益。报告还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更加注重“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不仅是对其他行业提出的要求,也是对科技工作提出的要求。那么,进入质量时代的科技创新要注重什么?首先,要注重原始性创新,要有原创能力。其次,技术创新要更准确地面向需求,要有助于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最后,要更加强调有效的发明专利数,强调发明专利保有量。这三个方面也体现了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报告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也就是说,要有重点地加强基础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提出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在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提出要“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实际上,战略科技力量不仅指重大成果、重大专项、重大工程,还包括战略科技人才,所以报告提出要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此外,报告还提出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就是“倡导创新文化”。前些年我们在很多政策文件中也看到过创新文化,学者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研究。报告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这意味着创新文化的内涵重点还是知识产权问题和人才问题,特别是高端人才问题。那么,如何使创新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服务于高端人才的培育,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十九大报告还专门提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在一系列的强国战略中,科技强国是起引领和支撑作用的。科技要成为中国今后驱动发展的引擎,既要发挥引领作用,又要发挥支撑作用,并且这个支撑不是一般的支撑,而是高端的支撑。三、我国科技创新任重而道远五年来,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大成果不断涌出,与国外的差距日益缩小。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我国的科技创新成果特别是重大成果,从研发立项、申请专利到投入市场一般会有几年的滞后期。由此可见,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果基本上都是前几年的研究部署。而前几年的研究部署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果,靠的就是长期的研究投入与积累。一些领域的科技创新,如果没有经历二三十年以上的研究积累,不可能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第二,近年来我国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逐年上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标准线,对创新成果的产出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而同时,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也深深依靠着科技人员的献身精神。第三,其他国家的技术转移,也推动中国一些领域特别是军事领域的科技创新发展。我国创新能力不够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很少提出原创性重大科技问题。从“十三五”时期科技部对中国创新能力的基本评价看,中国有百分之十几的产业,其科技创新能力领先于世界水平;有30%多的产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还有一半的产业,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若我国不能取得更多的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那就无法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引领者。第二,我国很少在发达国家进行专利布局。中国技术要“走出去”,打入国外市场,首先要取得目标市场的专利保护。过去,我国每个研发项目都设有若干项专利指标,但缺少在国外的专利部署,这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从我国市场看,一些国家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数量虽然不多,但是都非常注重专利布局。有数据表明,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超过4万件,仅占全国发明专利受理量的3%。那么,我们如何更好的在发达国家进行专利布局?这就需要对国外的技术和市场进行充分、准确地分析。第三,科技创新体制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对科技创新起到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创新体制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解决了一些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但由于政策效应刚刚显现,科技创新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关于原创能力问题。中国已具备很强的反求工程能力,国外能做出来的,我们也能做出来;国外想得到,做不出来的,我们能做出来;国外想不到的,我们还能做出来。与过去相比,我们与国外的差距大大缩小,有些领域和产业甚至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却可能需要追赶十年或是更长时间,因为这一步前后不仅是质量之差,还是数量之差。另外,我国一些研究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意味着前无道路、后有追兵。为继续保持我国在一些领域的领先地位,我们需要更多的投入、更长时间的积累以及更多的献身精神。关于研发投入结构问题。中国的科研经费支出总量很大,但却存在结构问题。在中国研发投入中,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比5.2%,与发达国家15%-20%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注意,发达国家对基础研究的较高比重投入已有半个多世纪,这成为他们的一个传统。关于研发投入结构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来源问题。我国主要靠国家投入,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在投入,但数量并不多。而发达国家尽管国家也在投入,但更多的是靠企业和社会投入。创新评价指标问题。现在讲创新业绩,首先还是看产值和税收。但实际上,应该更多地关注创新对传统产业转型的促进和支撑作用、对就业和提高人民获得感的贡献,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关注创新企业的成长。特别是国家战略布局的创新中心,更要把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竞争力放在首位。当前,我国GDP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还有很多贫困人口,这是中国的国情。所以,我们的GDP如何更好地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的获得感,这是一个大问题。据报道,北京2016年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GDP的6%,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如果这样简单比较的话可能会产生误导效果,认为北京的创新投入水平不错了。实际上,作为一个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来说,北京这样的投入水平远远不够。因为国外大企业的创新投入比重通常在百分之十几甚至二十几的水平。有时国外一个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等于我们一个行业的研发投入,而且还有企业研发效率问题。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不仅要提供原创的创新技术,还要作为创新的龙头去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建设。这些都应该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评价指标。还有一个是创新人才的激励问题。中国这些年取得许多重要创新,科技人员的奉献牺牲精神起了重要作用,这么大规模的科技人员奉献,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从上世纪50年代研制“两弹一星”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国之重器,研发人员为国献身的感人事迹比比皆是。随着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步子越迈越大,改革的任务越来越艰巨,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科技发展所取得的成果还有待于改革政策的落实,特别是对科技人员的政策,既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更要注重充分发挥改革红利的作用,要建立高效的、人性化的创新人才管理制度。前面我们讲到的很多问题都涉及到创新文化,特别是原始性创新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长期的研发积累,也可能会有很多的研发失败,要承担更多的研发风险。这些都需要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和创新政策不仅要鼓励创新、支持创新,还要更多地去宽容失败,并且把失败也作为一种创新成果,要善于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关于创新效率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创新投入已经很高了,而各地也在提高对创新资金的支持,但坦率地说,我们的创新成果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创新既是一个科学技术的研究过程,也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经济过程。过去,创新评价更多的是对创新的数量评价和速度评价,现在这些年开始重视创新成果的质量评价,但是对创新效率评价的重视还不够。中国国家创新指数已经位居世界第17位。那么我们观察创新指数的一级指标,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我们国家的创新指数?2016-2017年度5个一级指数排名这样的:“创新资源”位居第28,“知识创造”位居第8位,“企业创新”位居第11位,“创新绩效”位居第12位,“创新环境”位居第20位。5项一级指标里,我们有三项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有的排名还比较靠后。其中,“创新资源”与“创新环境”还在20位以后。具体看来,“创新资源”中有投入指标,一方面由于投入高,拉动了创新的提升;但另一方面,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水平差距还比较大。“知识创造”的排名是最高的,达到第8位。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洋洋自得,还要关注创新效率与影响力。“创新绩效”,中国位居第12位,这里面高技术产业出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几乎是世界最高的,但劳动生产率和单位能源消耗的经济产出与创新型国家还有较大差距。通过客观分析我国创新指数的提升原因和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承担起十九大所赋予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十九大指明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前进方向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十九大指明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前进方向,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 价格 会员免费
- 编号 11560219
- 软件 Word
- 格式 doc,docx
- 大小 48.996KB
- 比例 16:9
- 页数 共16页
声明:工图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