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材料:吉林省省委书记景俊海讲话文章汇编(12篇)
目录1.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32.搭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63.在“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上的讲话 124.在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 195.政府工作报告 356.贯彻新理念 走出振兴发展新路 717.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公信力影响力 778.开创我国文艺发展的新局面 829.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8810.弘扬柳青精神 扎根人民生活 9411.东北振兴 人是关键 99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智慧宝库 107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景俊海2020年11月22日我完全拥护、坚决服从中央决定。中央决定我担任吉林省委书记,这是对我的信任重托,是党中央对我的关怀厚爱,是吉林广大干部群众对我的大力支持。我深感使命如山、重任在肩,唯有夙夜在公、日夜兼程、埋头苦干,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不负人民。我深知吉林仍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唯有坚定信心、敢于担当、克难攻坚,才能实现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我坚信只要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吉林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艰苦奋斗下,就没有迈不过的坎、登不上的山、实现不了的梦想。近年来,以巴音朝鲁同志为班长的省委班子团结带领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谋划实施了“三个五”发展战略、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等举措,持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全省各项工作有了新进展新成效。我们深切感受到,巴音朝鲁同志对吉林大地充满眷恋、对振兴事业饱含热情、对吉林人民情深意切。我们向巴音朝鲁同志致以崇高敬意。今天接过接力棒,我将始终不渝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省委班子和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恪尽职守、勤勉敬业、真抓实干,为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一是坚定不移讲政治,坚决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融入血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坚定不移抓发展,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确保“十四五”时期吉林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三是坚定不移谋创新,从解放思想入手,优机制、顺体制、激活力,着力打造改革开放新前沿。四是坚定不移惠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五是坚定不移强党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今天我再次重申,如果有任何人打着我的旗号或以我亲友名义在吉林办私事、谋私利的,不仅不能办,而且要坚决严肃依法查办处理。真诚希望同志们对我进行严格监督。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领导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对吉林“三个全新定位”的殷切嘱托,聚精会神谋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一心一意促振兴,以实际行动加快推动吉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搭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在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景俊海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古城西安,参加由国际翻译家联盟、中国翻译协会联合主办,西安外国语大学承办的“第八届亚太地区翻译论坛”。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宣传部,并受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蒋建国同志委托,对本次论坛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中外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国际翻译界为促进中外交流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衷心感谢。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中国翻译事业的重要发源地。早在2100多年前,汉代使者和商人从长安出发,远达今天的中亚地区,打通了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这里出发历时17年,行程5万里,把大量印度佛经典籍引入中国,贮藏于长安大慈恩寺内,也就是距今天会场仅3公里的大雁塔,并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将1335卷经文译成汉语,成为中国翻译史上的一座丰碑。因此,在西安举办亚太地区翻译论坛,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义。语言是人们沟通与交往的重要工具。西方有一个著名的巴别塔的故事,讲的是早期人类只有一种语言,他们联合起来想建造一座通往天堂的高塔。上帝为了阻止这个计划,便让不同的人群讲不同的语言,使他们相互之间不能沟通,最终这座塔没有建成。翻译的重要作用就是拆除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藩篱,使信息能够准确、快速、广泛传播,进而促进人们的相互交往、思想交流和文化交融。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通过中外翻译,中国外取异域之菁华,内化本土之传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融合发展,同时也将中华文明的精粹传播到国外,让世界共享中华文明的璀璨风华和独特魅力。近代以来,一大批中国翻译界的优秀知识分子,以开启民智、救国救民为己任,翻译了大量西方政治、文学、社会科学著作,为中国人民睁眼看世界打开了窗口,促进了思想开放和社会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中国翻译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大批优秀翻译人才和大量精品佳作,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翻译大国”。在世界闻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翻译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需要更好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描绘了构建欧亚非互联互通大格局的蓝图和愿景。实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相通,亚太地区是全球聚集人口和民族最多、经济文化发展最具活力、各国交流合作最为活跃、语言文化多元且差异较大的地区。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亚太区域内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这既为亚太翻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借此机会,我就加强亚太翻译界交流合作、搭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提出四点建议与大家分享。第一,把握大势,增进互信,为亚太地区繁荣发展服务。中国有句古语,“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在治国理政中,语言发挥着定国兴邦的重要作用;在国际交往中,翻译担负着增信释疑的重要功能。希望亚太翻译界把握亚太地区发展大势,多做促进沟通、解疑释惑的工作,为地区繁荣发展创造条件。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中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中国已经成为亚太乃至世界翻译行业的重要对象国,希望亚太翻译界把一个全面、客观、真是的中国介绍给世界,在推动中国与外部的良性互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第二,兼收并蓄,与时俱进,推动翻译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在翻译行业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产生了一大批学识渊博的翻译大师,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翻译理论。比如,玄奘提出翻译“既须求真,又须喻俗”;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首倡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即准确无误、通顺畅达、优美自然,等等。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信息交流的需求日益增加,语言进化发展中不断涌现新词汇新概念新表述,翻译的内涵和外延都有很大的拓展。希望亚太翻译界发扬优良的治学传统,加强研究,博采众长,涵容不同语言文化精髓,推动翻译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打造更多满足不同受众需求、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佳作。第三加强规范,健全体系,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翻译行业的内容、形态和手段都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总体看,翻译行业的发展与时代要求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行业标准化服务、管理与监督机制和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翻译服务市场需要规范引导,高素质翻译人才比较紧缺,加强翻译行业科学规划和标准化建设迫在眉睫。我很高兴地看到,本届亚太翻译论坛将翻译行业体系和标准化建设列为重要议题,希望与会嘉宾深入交流、充分讨论,为亚太地区建立统一、科学、完善的翻译行业标准体系献计献策。第四,深化交流,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进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播,实现翻译的高标准和“本土化”,需要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亚太翻译论坛成功举办了七届,已经成为亚太翻译界开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将成立亚太翻译联合委员会,发表亚太翻译论坛《西安共识》。希望亚太翻译界以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在人员往来、信息交流、产品互换、技术研发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同时,加强与区域外国家和地区同行的交流,共享各自致力于翻译文化与翻译行业发展实践取得的成果,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姿态推进行业发展,实现共同进步。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村”,翻译领域的相互依赖度越来越高。衷心希望亚太翻译界的合作之路、友谊之路、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联动发展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西安是我的老家,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我曾在这里生活、学习、工作了55年,一年前才离开这里,深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这里所创造的辉煌,也长期受到这里文化的滋养和熏陶。西安古城长安,是一个吉祥如意的地方,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在这里举行,还要发表《西安共识》,我相信《西安共识》必将成为亚太翻译论坛的重要转折点,必将载入史册,必将铸就新的辉煌。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在“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上的讲话景俊海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我们应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宝库中汲取营养,使其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中国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继承和当代表达指出:“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清晰的历史脉络和丰富的时代内涵。中国梦根植中华传统文化沃土,与中国古人的社会理想一脉相承。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经5000余年而从未中辍,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其中蕴含的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社会理想,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深沉追求。从“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生活憧憬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一直绵延和流淌在历代先贤和民众的血液中,渗透着华夏儿女的美好理想和深沉追求。今天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承载着中华民族既古老又常青的光荣与梦想,是中华文明在凤凰涅槃中重生复兴的时代最强音。中国梦承接近代以来的历史使命,与无数仁人志士追求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精神信念一脉相承。近代以来,面对列强入侵和国力衰弱,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华民族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魏源、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一批批仁人志士,怀抱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愿望,进行了不懈探索和艰苦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自觉担负起民族救亡和发展振兴的历史重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艰苦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开创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当年毛zd同志曾经说过,伟大的人民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今天提出的中国梦,承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奋斗,开辟了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新阶段。既肩负时代的使命,也承载历史的责任,是二者的高度统一,是对中华民族几个世纪以来宏伟愿景的有力彰显。中国梦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宏大国际视野,是中华民族当代共同理想的理论升华和生动表达。党的十八大之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和新鲜经验,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全体中华儿女的奋斗目标,成为鼓舞和指引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这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遵循,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升华和当代表达,强化了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意志,引领着中华民族顺应时代潮流,大踏步地迈向辉煌的未来。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智慧宝库中国梦是由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和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决定和支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中国道路的文化根基,是铸造民族魂魄的精神命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宝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坚持中国道路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理念。强调,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明,是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和而不同”的世界观、“民惟邦本”的执政理念、“推己及人”的交往理念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赋予中国道路鲜明的中国特色,也夯实了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中国道路的文化之基和自信之源,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深厚软实力,并将源源不断地为中国道路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弘扬中国精神提供了强大的精神信念。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质朴、自强不息、勇于进取、敢于担当的民族。“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的家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等,构成了爱国主义的传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变则通、通则久”的变革要求等,构成了改革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中国精神的深厚渊源和重要组成,塑造了中华儿女典型的文化心理和性格禀赋,赋予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并将持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凝聚中国力量提供了深厚的价值观念。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也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推动文明进步和国家发展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思想理念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文化的底色和精髓,也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丰富的价值资源。实现中国梦,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不断凝聚众志成城、同心同德的强大力量。三、用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实现中国梦,从世界的意义上来说,就是要赶上时代。妄自菲薄,没有文化自信,无所谓赶上时代;固步自封,没有文化创新,也不可能赶上时代。正如指出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只有“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才能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通,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首先要推动传统文化传下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积极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典籍整理工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戏曲振兴工程、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工程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抢救濒危民间文艺,做好传承保护基础性工作,推动传播普及。要坚持古为今用、辩证取舍、扬弃继承的原则,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鉴别和清理,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使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关键要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文化只有走进大众,进入人民心灵,才能活起来、才能化人育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使我们的青少年从小就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沐浴,使尊老敬贤、勤劳持家、重视家风家训等继续成为家庭美德,使崇德向善、诚信友爱、凡人善举等成为浓厚社会风气,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公共服务全过程,纳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使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融入人们的精神基因,转化为日用而不觉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更要推动中华文化强起来。守正出新才能历久弥新。要坚持兼容并蓄、融会贯通、推陈出新的原则,通过赋予时代内涵、转换现代表达形式、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等方式方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走向现代化,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显著标志和强大精神力量。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着力构建中华文化的对外立体传播体系和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在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景俊海同志们:这次会议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4月7日,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审议了会议方案,正永书记就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了重要讲话。一会儿,和平副书记还要代表省委、省政府讲话,提出工作要求,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刚才,全国文明城市西安市、宝鸡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代表延安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代表榆林市,及商洛市柞水县蔡玉窑镇、西安市高新区国税局2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代表做了发言,谈得都很好,对深入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部署要求,做好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一、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领导下,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扎实推进、蓬勃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建设“三个陕西”、助推实现中国梦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道德支撑、智力支持和文化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扎实推进。我们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大力实施以社区为突破的基础工程、以爱国主义基地为载体的提升工程、以选树“三秦楷模”为示范的引领工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让“三个倡导”深深扎根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头脑之中。试点先行,通过着力推动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带动全省各地各部门、各条战线核心价值观建设有序有力铺开。确定了36个不同层次、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社区作为试点,边试点边示范、边试验边推广。制定了《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和《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核评价细则》,切实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管理和作用的发挥。制定了《“三秦楷模”命名管理办法》,推动选树重大先进典型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命名梁增基、贠恩凤、汪勇三名同志为首批“三秦楷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广泛开展评选表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系列活动,宣传报道凡人善举,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隆重举办“感动陕西人物”颁奖典礼,表彰铜川王家砭村助人为乐集体、人民好军医陈绍洋、治沙英雄石光银、坚持14年子债父还的眉县农民严平安老人等一批“厚德陕西”、“善行三秦”先进典型。刘华国、王敏、杨怀葆、王振治、沈星、丁水彬等6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刘波、贺军等29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评选表彰全省道德模范162人。13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广泛扎实开展“陕西好人榜”推荐评议工作。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形成了以党报党刊党台主流媒体刊播为主体,以城市建筑围挡类户外宣传为主阵地的强大宣传声势。全国“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活动中的宣传画,19%来自户县农民画,为全国的活动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我们始终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龙头工程,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上着力,在充实内涵、拓展领域上着力,在创新方法、完善机制上着力,在以城带乡、辐射延伸上着力,广泛发动、政策带动、重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取得了新进展。西安、宝鸡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我省实现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延安、榆林、咸阳、渭南4个地级市和户县、凤县、吴起、志丹、府谷5个县城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同时,用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家品牌,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广泛深入开展,形成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引领,以省级文明单位为重点,以行业创建为补充,以市、县两级文明单位创建为基础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格局。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全国文明单位141个,全国文明村镇75个。涌现出西安市农村乡规民约评议会、“一言九鼎,诚信宝鸡”、以助力载人航天工程为标志的航天创建、以巴山精神为核心的铁路系统创建等文明创建品牌。三是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进展。紧扣“德”字,典型示范,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道德模范学习宣讲、文明引导行动等活动;突出“信”字,加强“诚信陕西”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深化“创”字,突出思想道德内涵,加大诚信建设权重,发挥创建表彰活动的导向作用;坚持“实”字,切实发挥学校道德教育主阵地作用,注重形成良好家风、家教,帮助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全省各市、县、区、各文明单位共建设“道德讲堂”15000多个,广泛开展“诵中华经典、学道德模范、做有德之人”等活动。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建立“家长学校”2万多所。充分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资助,从2011年起先后建成使用39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紧紧抓住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服务、公共秩序三个重点,着力解决诚信缺失、公德失范问题。制定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方案》和企业、农村信用体系方案,建立全省信用信息平台,组织“诚信陕西”新闻发布会,定期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推动各地各行业“红黑榜”发布制度常态化、规范化。我省诚信建设制度化立法工作得到中央文明办和国务院信用办的肯定,《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条例》荣获“全国诚信建设制度创新十大最佳事例”。四是打响陕西志愿服务新品牌。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陕西省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实施细则》、《陕西省党员在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相对完备的志愿服务制度体系。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耀三秦”等活动,运用微博微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开展富有时代特色志愿服务宣传。成立全国首家省级志愿者培训学院。今年3月,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座谈会在我省召开,我省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二、不断深化对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我们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也提炼出一些共性的规律,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第一,加强领导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前提。精神文明建设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涵盖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是党要管党的重要职责。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党委政府加强领导,文明委统筹协调,文明办牵头组织,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必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建设和其他社会发展事业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必须始终摆在全局工作的高度,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不动摇,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第二,以人为本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根本。精神文明建设既是民心工程,也是民生工程。要坚持在创建工作中把利民惠民的原则要求变为便民、助民、乐民、化民的具体举措,把民生服务目标变为可操作、可量化的具体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方面,建设优美环境,打造优良秩序,提供优质服务,塑造优美心灵,促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让老百姓亲身感受到创建带来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由此迸发出更大的创建热情。第三,以文化人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本质。精神文明建设的对象是人,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要顺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塑造好形象,明理守法,谦恭友善,和谐相处;塑造好品质,修身律己,择善而处,真心诚意;塑造好人格,尊德守礼,重信守诺,勤俭孝廉,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以文化人、以德修身,不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行。第四,群众参与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基础。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显著特征。群众是创建活动的主体,既是参与者、实践者,又是受益者和受教育者。只有采取多种形式、多方引导,广泛发动、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就能根深叶茂,就会产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效果。要让干部群众在创建活动中,感受到变化、提高、收获,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创建活动就会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不竭动力。第五,持之以恒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关键。精神文明建设是在人的大脑里搞建设,建设的是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文明风尚,贵在持之以恒,重在知行合一。搞精神文明建设一定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要有抓住不放的恒心、锲而不舍的韧劲、久久为功的耐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坚决防止和纠正忽冷忽热、抓抓停停,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实现新突破。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把精神文明建设当成软指标、软任务,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的问题,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是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党委政府加强领导、文明委统筹协调、文明办牵头组织、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落实到位,文明委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一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少、经费缺,疲于应付,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三是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存在着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如在全省现有的33个省级文明县城中,最多的宝鸡市有7个,占全省总数的21.2%,而最少的市只有1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比较滞后,从现有的全国、全省文明村镇来看,不仅数量少,而且创建的水平、层次都还比较低,没有在全国叫得响、推得出的先进典型。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不突出。一些地方和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重硬件轻软件,忽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只见物不见人,以物质文明的建设成果代替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偏离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以至于出现了文明单位不文明的现象。五是创建工作没有做到常态化。我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奖牌到手创建到头,缺少创建工作常态化的制度保障,导致创建工作水平不高、质量较低。一些地方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急于求成,存在片面的政绩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还一定程度存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牢牢扭住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进一步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三、扎实推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来谋划、来展开。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好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全领域,特别是要把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学深、学透,融会贯通到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各个方面。一是以培育践行为落脚点,全面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建设好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每个中国人共有的精神支柱,成为百姓高度自觉的行为准则,把中国精神立起来。要把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加深对讲话精神的理性认同和实践自觉。要按照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省委《实施方案》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每一个载体上,运用多种方式和渠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叫响做实。做好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面向广大干部群众开展诚信、孝敬、勤俭和礼仪教育,利用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重要活动等,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良美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一年到头有声音、有气势。要抓好实践养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百姓日用而不觉。要组织省级有关部门认真编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工作手册,分门别类制定工作规则和标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各领域的指导,推动核心价值观全方位有效覆盖,努力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强大正效应。最近,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印发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这是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举措,要把《行动方案》提出的15项重点活动内容分解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政策导向、测评体系、活动内容、考评表彰等各个方面,特别要抓好党员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带动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三秦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以巩固提升为目标,全面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把文明城市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引领带动提升创建水平。西安、宝鸡两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是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喜事,为全省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希望两市深入总结,进一步完善巩固提升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为全省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面对下一个周期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现在就要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常态化实施,确保有更多的城市进入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延安市作为革命圣地,经过多年的创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前不久又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荣誉称号,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只剩下最后一公里,希望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加大投入、强化措施,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目标。榆林、咸阳、渭南3市和凤县、志丹、府谷、户县、吴起5县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从现在起就要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管理办法和测评体系的要求制定创建规划,完善政策措施,落实创建方案,加大经费投入,强化任务考核,确保每个阶段、每个年度的创建任务如期完成,在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年度测评中取得优异成绩,力争进入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在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同时,还要下功夫抓好省级文明城市的创建,重点抓好县级文明城市的创建。要借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管理和测评工作的有效做法,加强对省级文明城市日常创建工作的文明指数测评,修订完善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加大暗访检查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去年省文明委印发的《关于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意见》,对创建工作不扎实、挂牌以后工作严重滑坡或者出现重大问题的省级文明城市,要采取约谈文明委主要领导、黄牌警告、暂停文明城市资格,甚至取消文明城市称号等措施,切实提高创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三是以实现创建工作常态化为方向,全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加强对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要切实完善和落实文明单位动态管理办法,坚持有进有出,对名不符实、创建工作严重滑坡的文明单位坚决淘汰,切实保持文明单位的先进性、示范性。省级行业部门和各市、县文明委也要加强对本地本行业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创建工作的体制机制、测评体系,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管理,推动群众性创建活动不断取得丰硕成果。要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与文艺创作结合起来,用文艺的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生动形象地传播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明城市评选的前置条件,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展“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和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强化规则意识,弘扬公序良俗。加快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和团体章程,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四是以道德实践为载体,全面深入抓好“厚德陕西”道德建设活动。日前,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实施意见》,对开展“厚德陕西”道德建设活动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全省积极实施立德、尚德、遵德、载德、润德、弘德“六德”工程。我们要切实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把“厚德陕西”建设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力争用3至5年时间,使全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显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社会文明风尚基本形成,“厚德陕西”道德实践品牌在全国叫响。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迅速行动起来,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台实施方案或具体意见,精心组织实施。各市、县(区)、省级各部门要深入宣传发动引导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通过道德大讲堂、道德评议会、善行义举榜、百姓故事会等多种形式和载体,从“小”入手,从“实”着眼,从“行”落地,在全社会形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使“厚德陕西、善行三秦”成为三秦大地的美丽风景和靓丽名片。要立足城乡社区,以学雷锋精神为魂、以志愿服务组织为体,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困难群众等志愿服务,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五是以美丽乡村为抓手,全面深入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农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省城乡二元结构特点明显,关中、陕南、陕北农村差异比较大,不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就难以实现新的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我省从今年起启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近期,省文明委将印发《实施意见》,对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到2020年,要把我省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人文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广大农民培育成为爱党、爱国、爱家乡和讲道德、讲文明、讲法治、讲科学、讲卫生的新型农民。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分民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两个大的方面。民风建设方面,围绕“十个一”建设,即建好管好一个农家书屋、建好用好一个村广播室、建设一个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有乡村文明一条街、有一个善行义举榜、有一支乡贤文化骨干队伍、有一个道德讲堂、有一整套乡规民约、每年评选表彰一次十星级文明户、每年评选表彰一次五好文明家庭,主要由宣传、文明办、文化、新闻出版广电、体育、妇联等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方面,主要任务是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规划,落实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规划,加大农村改路、改水、改厕、老旧村庄改造和乡村少年宫建设力度,推进山水林田路荷塘综合治理和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收集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改善村庄卫生状况,切实解决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等现象,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些任务主要由国土、环保、住建、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卫计委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为了抓点示范,以点带面,从今年起,省上将用三年时间,每年抓好10个重点示范县(区)建设,对省上重点示范县(区),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将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每年各市要抓好1个重点示范县,每个县重点抓好3个乡镇,每个乡镇重点抓好3个村。希望各地各部门按照《实施意见》的统一部署,认真扎实抓好各项工作。同志们,随着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履行好职责,就必须始终保持改革创新、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强调系统整体思维,全方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手段创新,不断增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在工作上,要站位全国视野,争取多出陕西经验,多推陕西典型,强调陕西声音、陕西影响力。在效果上,要坚守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强调惠民利民,乐民化民。在作风上,要坚持求真务实,必须在“严”与“实”上下功夫,深入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改进作风上立新规、动真格、求实效,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同志们,做好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使命光荣、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担当、勇于开拓,扎实工作、埋头苦干,为推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而不懈努力!政府工作报告——在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景俊海2020年01月20日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2019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我们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关于吉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砥砺奋进,负重前行,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经济企稳回升。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和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克服国内汽车市场28年以来首次下滑和连续18个月负增长等诸多困难,经济运行在低位开局、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从10月份开始回暖复苏,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增长3%以上。先行指标不断好转。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97.7%,是近10年最高水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0.2%、9.2%,分别提高9.9个、3.1个百分点;存贷款新增量同比提升速度均居全国第1位。减税降费322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同口径分别增长2.1%、2.5%。——新动能不断集聚。红旗品牌汽车产量10.4万辆、销量10.02万辆,分别是上年的3.1倍、3倍,这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是上年的4倍、3.4倍。长客公司时速400公里高速动车组即将下线,服务北京冬奥会的两列京张智能高铁正式上线运行。“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15颗,当年发射5颗,对外承制发射卫星2颗。大数据、人工智能、通用航空等加快发展。寒地冰雪经济、避暑休闲产业成为新增长点。万科松花湖、北大湖、长白山滑雪场接待人次居全国前3位。全域旅游持续火爆,旅游业接待人次和总收入分别增长12.5%、17.1%。长白山池北区、敦化市入选第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抗御春旱、台风等极端天气灾害,粮食总产量达到775.6亿斤,增产49亿斤,净增量居全国第1位,占全国总增量的41.26%,连续7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粮食单产每亩达到916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1%。秸秆还田覆盖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1000万亩。——开放合作成果丰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快速向吉林集聚,恒大、万达、宝能、福佳、联创、阿里巴巴、华为、浪潮、科大讯飞、中兴通讯、神州数码等知名企业纷至沓来、投资布局,一批百亿级、千亿级项目签约或开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488.5亿元,增长20.2%,其中当年新签约有资金到位项目834个,到位资金1684.7亿元,增长41.4%。人民银行支付清算业务系统显示,从省外净流入资金2640.1亿元,增长112.9%。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7.4%,增速居东北四大机场第2位。延吉空港国际旅客占比43%,比重居全国支线机场首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重要讲话中,充分肯定吉林省改善营商环境工作。省市县各级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审批时间从200个工作日以上压缩到81个工作日以内。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实现当日办结。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获全国综合评比第2名。率先实现东北三省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线上融资“零”的突破,融资成本平均降低30%,融资时间缩短40%—50%。——民生福祉加快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7.1%、8.6%。城镇新增就业37.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1%。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等级优130天、良189天,优良天数比例89.3%。长春市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综合评估中居第1位。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一年来,我们着力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我们及时出台稳增长22条、落实“六稳”等一批政策举措,接续开展“三抓”“三早”“早见效、稳增长”和工业服务、消费供给、投资增长、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建设“五项攻坚”行动,建立县市双周重点工作调度例会和全省重点工作交流会制度,全力破解重点难点痛点问题。着力稳定工业增长。重点实施1170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开复工率达到87.6%。双停企业复工复产327户。一汽产值增速由负转正,增长1.5%,市场占有率从12.3%提升到13.6%。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谋划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99个,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828个。交通领域投资增长16.1%,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590公里,提前完成1.1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规模居全国第2位。沈阳至白河高速铁路项目正式获批。着力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电商交易额、农村网络零售额增速连续第三年超过30%,跨境电商出口额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左右。着力稳外贸稳外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增长13.2%。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21.2%,增速高于全国18.6个百分点。对外直接投资增长125.5%,增速居全国第1位。二是加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贯彻实施《吉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深化。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吉林祥云”平台一期工程、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成运行,省级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深入实施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等一系列举措。减税降费使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总量达到243万户,增长8%。大力推进拖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账款清偿专项行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昊融集团、通钢集团等成功实施市场化法治化重组。酒精集团重组后效益明显提升。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11%、25%。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深入开展。国有林区林场改革加快推进。开放合作取得新突破。出台扩大开放100项等一系列政策,深入开展全方位对口合作、多层次战略合作、紧密型专业合作、前瞻性共建合作、开放性国际合作。隆重举办第十二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专门发来贺信,首届东北亚地方合作圆桌会议达成《长春共识》。建设吉浙数字经济产业园,合作设立规模为100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引进浙江项目176个,到位资金317.8亿元。长春与天津对口合作、延边与宁波对口扶贫协作取得新成效。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对接实现全覆盖,与9个省(区、市)“1+N+X”合作常态化机制化。成功举办第四届全球吉商大会、首届长春航空展、第四届雪博会、中国网红吉林行、深交所上交所上市公司走进吉林等30多场经贸活动。中国(珲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积极推进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和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报批工作。与德国、法国、日本、韩国、芬兰等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对接,达成合作意向15个。三是多措并举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发挥优势特色,注重创新引领,努力育动能、优结构、增活力。狠抓布局优化。深入推进“三个五”发展战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全面实施“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发布“1+13”专项规划、247项配套政策,1334个重点项目、256个重大平台建设进入实施阶段。狠抓产业转型。延边国泰年产1万辆新能源汽车等17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或投产。推进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加快发展,6家企业获通航运营资质。狠抓业态升级。滚动推进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建成快递园区6个,会展企业主体达到85家。松原市入选全国首批30个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夜经济”加快发展,“这有山”“欧亚汇集”等新业态消费旺盛。我省6处景区被评为全国十大最佳冰雪休闲目的地,长白山景区排名第一。“国家森林风景道”首个示范项目落地长白山。“长春冰雪大世界”开园,提升了我省冰雪产业的层次和水平。通化市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跻身国家5A级景区。狠抓创新驱动。组织开展“百名院士进吉林”“中科院院所进吉林”等活动。新增院士2名,新建院士工作站7家。启动实施6个重大科技专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6项,为2000年以来之最。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居全国第12位,上升3位。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00户、科技小巨人企业358户,分别增长89%、92%。我省高新技术企业中盈利企业比重居全国第2位,户均净利润居全国第3位。四是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持续开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非法集资陈案化解率84%,小贷行业风险出清率62.5%,均居全国第1位。强化政府债务管理,风险总体可控。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河湖劣五类断面比例下降12.5个百分点,优良水体比例上升8.3个百分点。辽河流域劣五类断面从4个降至1个。出台查干湖治理保护和生态旅游规划,建成生态围塘等16项重点工程。长春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辽源市、四平市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白城市作为全国首批、东北首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通过国家验收。长白县连续3年蝉联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首。扎实开展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全面完成“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任务。持续推进脱贫攻坚战,全部整改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国家考核反馈的88个问题。针对脱贫攻坚薄弱环节,尽锐出战、持续发力,农村贫困人口减少6761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7%,148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9个贫困县正在履行摘帽程序。13万多名结对帮扶干部、驻村干部、乡村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杨松峰、卢昌范、董东等多名干部献出了宝贵生命。在此,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干部,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五是下大气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分别增长15%、9%,休闲农业收入增长10%以上。出台稳定生猪生产14条措施,保供稳价取得积极成效,非洲猪瘟得到有效防控。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取得实效。东北黑土地保护高端论坛在长春成功举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三清一改一建”全面推进,创建美丽乡村100个。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支持农民创业创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启动创建首批55个特色产业小镇。县域经济稳步发展。长吉接合片区入选东北地区唯一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通化市、梅河口市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集安市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延边州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授予2019“中国优秀魅力城市”称号。六是用心用力保障改善民生。完成36项民生实事,改造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6.4万户。为1.8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0亿元,帮助146万职工稳定就业岗位。为参加社会保险企业和个人减负83亿元。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到60%以上。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3.5%和4.6%。解决7.39万户城乡家庭住房困难,累计解决79.25万户“无籍房”问题。解决123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县一案”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提前一年完成国家目标任务。筹建4所高职院校。“双一流”“双特色”高校建设步伐加快。全省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吉林彩车在京精彩亮相。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养老服务机构110个,同比增长8%。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取得第8名的历史最好成绩。获得国际雪联越野滑雪赛等12项世界冠军。吉林艺术学院创作的“雪容融”被确定为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承办“筑梦冰雪·相约冬奥”首届全国学校冰雪运动竞赛暨冰雪嘉年华活动。电影《黄大年》等4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京剧《杨靖宇》获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提名,民族管弦乐《高粱红了》、舞剧《人·参》等多次参加国家级展演活动。所有城市社区和90%的行政村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1.34%。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连续46个月未发生重特大事故。连续3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积极成果。治安防控、打击犯罪等工作成效明显。信访积案化解率97.4%,信访总量下降23.4%。军民融合深入推进,双拥共建取得新成效。构建了五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对城乡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上大学本科的所有考生给予慈善救助。老龄、残疾人、地方志、中医药、红十字、妇女儿童、志愿服务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外事侨务、港澳台、民族宗教、人防、地震、气象、援疆、援藏等工作扎实推进。七是锲而不舍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水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省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等各方面意见。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5部,制定政府规章3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8件、政协提案440件。出台《吉林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规范决策行为。四平市推行政务服务改革和吉林市发展冰雪经济的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全面加强政府监管,“1+50”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切实转变政风,加大“四不两直”、蹲点调研力度,建立抓落实工作体系,基层减负年成效显著。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具体规定,大力纠正“四风”,整治了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各位代表!回望过去的一年,我们迎难而上,振奋精神,跨越了险阻,经受了考验。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难能可贵。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解放军驻吉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中直驻吉各单位,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吉林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国内外环境变数明显增多,面临不少风险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转型升级、动能转换任务繁重,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市场化、法治化程度有待提高,人口人才集聚能力亟待加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仍需加大力度;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就业、物价等民生保障压力加大;有的干部思想不解放、思路不开阔,主动担当不够,工作落实不力,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下定更大决心,强化更实举措,扎扎实实加以解决。二、2020年工作安排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这既是决胜期,又是攻坚期。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我们要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落实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部署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入实施“三个五”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扎实推进“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20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3.5%左右,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力争更好结果。做好今年工作,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坚定不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须把提出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时时牢记、处处对标、事事引领,解决发展中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打造吉林“双创”升级版,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补齐城乡、区域、产业短板,推进高水平协调发展;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吉林;厚植沿边开放优势,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坚持共建共享,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坚定不移落实重大战略举措。贯彻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利用好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完成好国家赋予吉林各项重大任务。紧密结合吉林实际,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完善规划体系,搞好战略支撑,加强政策统筹,谋划重大项目,为“十四五”时期实现突破奠定基础。三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第一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诚信吉林”建设,把企业招来、把资金引来、把项目谈来、把人才聚来。把深化改革作为第一动力,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破解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障碍,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把扩大开放作为第一路径,发挥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拓展发展潜力空间,让开放的吉林更富活力、更具引力、更添动力。四是坚定不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一体化发展、差异化定位,合理优化省内区域空间发展布局,增强城市群承载能力和集聚效应。进一步扩权强县,进一步激发各类开发区活力,培育更多带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五是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围绕民生大事难事急事,精准发力,补上短板,确保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有保障。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提高民生改善质量,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一)紧扣稳定经济增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继续实施“五项攻坚”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切实增强工业经济支撑能力。深入实施工业服务专项攻坚,坚持引增量、盘存量、遏减量、调变量、扩总量一起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5%以上。支持重点企业稳定发展。落实好支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促进汽车产业创新驱动,既外延式增长,又内涵式发展,推动汽车产能回归、排产回归、配套回归,省属口径汽车产业产值力争增加200亿元,红旗品牌汽车产销力争达到20万辆。支持长客公司开拓海内外轨道交通市场,拓展轨道装备全生命周期服务业务。支持吉化公司加快技术改造,稳定吉林油田产量。推动15户重点玉米深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努力焕发新的发展活力。继续组织“万人助万企行动”,坚持每年召开全省服务企业发展大会,设立“企业家日”,开展“服务企业周”活动,帮助企业解难题、配资源、减负荷、降成本。引导企业对接国内电商平台和各行业、各区域大宗采购项目,拓展销售渠道。推广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和弹性年期供应方式,降低物流和用电用能成本。鼓励银行为重点企业制定专门信贷计划,不得对企业盲目抽贷、断贷,切实解决好企业发展资金的顺畅接续问题。二是促进消费提质扩容。适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深入实施消费供给专项攻坚,挖掘潜力,培育热点,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大力发展生产性、生活性和文化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6%。抓住政策机遇,稳住汽车、油品、家电等大宗消费。激发文化旅游消费,突出“吃住行游购娱”整业态策划、全链条打造、各环节升级,做到四季精彩纷呈,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加快发展网络零售、网红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消费增量。利用新媒体、拓宽新渠道、延长新供应链、建设新基础设施,激活县以下消费市场。丰富消费业态,改造提升8条省级步行街、40个“夜经济”载体,打造长春红旗街等重点商圈。支持发展社区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启动实施品牌提升计划,着力培育吉林产品和服务品牌。继续实施“放心消费在吉林”创建工程,打造良好消费环境。三是狠抓项目建设不松劲。继续开展“三抓”“三早”行动,深入实施投资增长专项攻坚,扩大有效投资规模,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2667个、10亿元以上项目463个,力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7%左右。抓产业类项目蓄积动能。突出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医药健康等重点领域,实施900个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加快长春丰越12万辆产能提升、恒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白城梅花30万吨谷氨酸钠等一批项目建设。开工总投资400亿元的吉化公司80万吨乙烯改扩建及配套工程等项目。抓基础设施类项目补齐短板。全面推进铁路、公路、机场、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722.9亿元的沈阳至白河高速铁路,加快敦白铁路以及九台至双阳、双辽至洮南等6条高速公路建设,建成松原至通榆等5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718公里、总里程达到4300公里。建设长春7个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全面完成吉林西部供水工程建设任务。推进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一期完工并具备通水条件、二期加快建设。启动谋划全省河湖互济、纵横交错、丰枯调蓄、全域统筹水网工程。开工白城向阳500千伏电网工程等11个新建电力项目,继续抓好通榆百万千瓦风电等29个新能源项目、开工15个新建项目。利用俄气过境优势,深入实施“气化吉林”工程,谋划建设长岭天然气化工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搞好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三期、延吉机场迁建、四平机场新建等项目前期工作,抓好长白山机场扩建工程。开工建设长春新会展中心。抓平台类项目集聚引资。依托重点产业园区、开发区,布局项目、投资增资。发挥长春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产业园,加快推进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产业园、长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嘉吉生物化工高科技产业园、吉澳中医药健康产业合作区、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等园区建设,开工精密仪器与装备创新创业产业园。抓生态环保类项目保护底色。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领域,着力推进588个劣五类水体治理项目,加快辽河流域、饮马河、查干湖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400个项目建设,继续抓好松原山鹰100万吨环保造纸等一批重点项目。抓科技创新类项目提升层次。立足新兴产业,深化与重点企业合作,抢占高端市场。加快建设浪潮数据产业基地、长春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示范区、神州数码“中国物联网之都”项目,并促进产业生态系统企业一并落户长春。推进“吉林一号”通讯卫星参与国家低轨互联网星座组网。抓重大民生类项目造福百姓。围绕群众关心的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管网等设施,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省文化活动中心、省美术馆、省近现代史展览馆。改造建设一批城市停车场设施。切实加强项目服务,发挥省市县三级项目中心作用,全过程全链条协调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国家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降低部分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政策,逐个项目抓好落实。研究运用好保险资金上项目。落实好土地指标国家统筹、省内调剂,提高用地审批效率,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专项攻坚,让企业接踵而来、项目接二连三、资金持续涌入、人才千军万马。围绕主导产业,注重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系统化谋划、产业链对接,吸引关联企业生态化聚集。支持各类开发区再次创业、转型升级,增强承载能力。跟踪抓好恒大文旅、万达影视文创、红星美凯龙“梦吉林”、宝能系列产业化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开工。组织好“央企、民企、各省工商联企业”吉林行等招商引资活动,开展好赴国内各大战略合作区域和欧美日韩等境外重点区域经贸对接活动,引进更多更好投资项目落地。办好中国(吉林)全球投资峰会、第二届全球(长春)制造业服务外包峰会、中德汽车大会、中芬经贸合作对接会等经贸活动。办好第五届全球吉商大会等活动,吸引更多吉人回乡创业、合作发展。省级层面包装500个重大招商项目、推进500个重点洽谈项目。推行“五个一”专班机制,进一步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10%左右。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要对标浙江、上海等发达省份,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建设专项攻坚,坚决把“放管服”改革推到底,把减税降费落到地,把“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到位,重塑环境、重振雄风,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以优化政务服务为突破口,推进流程革命性再造,让事项减量、审批简化、证明减少、环节压缩,创造“吉林速度”。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实现掌上能办、网上可办、一网通办,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化,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完成“吉林祥云”二期工程,努力让吉林“数字政府”建设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聚焦企业感受度、活跃度、满意度,建立反映和解决问题的“绿色通道”,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全程在线、全程透明、全程监管,让服务更到位、服务更优质、服务更舒心。以系统施策、加大改革力度为关键,在要素配置、环境优化、产业升级等政策精准供给上下更大功夫,对接落实赋予省级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政策,加快形成一整套更加务实管用的政策体系,放大政策集成效应,确保项目建设有空间、企业发展有依托、创新创业有保障。(二)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坚决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短板,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步伐,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夯实农业基础。坚决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高标准农田30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总产量保持在700亿斤以上水平。扎实抓好黑土地保护,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实施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800万亩以上。坚决执行好秸秆禁烧与限烧规定,禁止无序露天焚烧。落实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加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加快恢复产能和补栏出栏。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通农业产业链、增值链,培育良好的农业产业生态。探索开展产粮大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殊政策试点,对重点产粮大县农产品加工增值税省级分成增量给予返还支持。出台实施农村产业用电补贴措施。完善设施园艺特色产业发展政策,休闲农业收入增长10%以上。支持建设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返乡创业用地。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搭建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平台,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和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探索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国整省试点任务。深化国有林区林场、供销社、农垦改革。统筹抓好乡村建设。创建14个乡村振兴战略试验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完成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114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15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继续向18个扩权强县改革县(市)放权。发展特色产业小镇,积极推进北汽—皓月生态小镇等一批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及时启动查干湖生态小镇等第二批创建工作。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长吉接合片区先行先试,引导城乡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合理配置。支持梅河口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三)紧扣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补上体制机制短板。持续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优化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加大政策扶持,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深化“银政企保”合作,发挥银行、创业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充分发挥信贷周转基金、企业纾困基金作用,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出台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解决办法。对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企业实施缴费返还或补贴等支持政策。对无分歧的拖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账款必须做到应偿尽偿、应清尽清。表彰奖励优秀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营造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善待企业家的机制和环境。加大力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运行机制,加快由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一企一策一专班”推进省属国企改革,探索多元化改革模式,力争三年时间省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比例进入全国第一梯队。推动森工集团、吉粮集团、大成集团等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战略重组。支持吉盛公司争取金融资产管理牌照,组建吉林省铁路建设投资公司。同步推进市属、县属国企改革取得实效。推动央企融合地方发展,释放示范、扩散和带动效应。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和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工作。创新举措深化财税金融改革。统筹抓好预算管理制度和税制改革,落实消费税适当后移征收环节政策,衔接中央下划的税权,稳定收入来源。加快重点领域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提高保障能力。健全地方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完善金融发展链条,促进金融产品创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探索组建区域性信用增进公司。抓好企业上市辅导培育,确保3户、争取6户企业上市。加快省农信系统体系化重塑。充分发挥东北振兴金融合作机制作用,常态化举办“金融助振兴—吉林行动”地方专场。支持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吉林银行增资扩股。组建省级再担保机构,对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平均费率降至1.5%以内。(四)紧扣扩大开放合作,集聚要素拓展空间。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影响,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扩大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深化全方位对口合作,学好浙江经验、用好浙江资本,推动各类园区、企业、项目全面对接。加快吉林与浙江、长春与天津对口合作平台扩面提挡,促进产业承接、产品输出。持续抓好延边与宁波对口扶贫协作工作落实。深化多层次战略合作,制定实施融入国家各区域重大战略行动方案,建成各大战略区域辐射东北亚的产业基地、物流基地、培训基地。常态化加强东北地区合作对接,与黑龙江省共同落实好《哈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与辽宁省合作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推动东北地区东部绿色经济带、西部生态经济带建设。深化紧密型专业合作,加强与国内外各类商协会、经商机构、产业组织联络,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筹办好2020年世界中医药大会第六届夏季峰会、第三届东北亚医药暨康养产业博览会、世界隐形冠军暨中国单项冠军大会等活动。深化前瞻性共建合作,深入推动部省合作机制落实,争取国家支持。启动编制《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2021-2035年)》。推进中国(吉林)自贸试验区报批和筹建工作。支持白山市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深化开放性国际合作,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连通“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丝路吉林”大通道。推进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提升中新吉林食品区合作层次。发展服务外包,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稳定“长满欧”运行,加快“长珲欧”开通,稳妥推进中蒙俄国际大通道建设。拓展国际和地区航线,推动航班增量。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3%左右。(五)紧扣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以“数字吉林”建设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破解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深化发展方式“七个转变”,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增强发展活力。优化产业布局。重点以“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为抓手,打造差异发展、特色发展、集聚发展新格局。今年全面布局、全面推进。“一主”,发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实施好964个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长春交通大环线,搭建好37个重要平台,打造领跑全省“新引擎”。“双廊”,再造传统优势、提升产业水平,抓好700个工业走廊项目、99个医药产业化项目,着力构建工业“一核双廊八通道”协同空间布局。“双带”,加快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促进图们、龙井、长白省级边境合作区健康发展,推动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扩区改造,抓好口岸联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双线”,坚持查干湖、松花湖、长白山“两湖一山”旅游互动,冰雪避暑互济,东部西部互助,文化旅游互补,绘好旅游地图,规划建设东北边境风景廊道、2条大循环线路、8条小循环线路和N条微循环线路,打造全域旅游新名片。“双通道”,内联外扩,通江达海,稳步推进“滨海2号”国际交通运输走廊,搞好珲春至扎鲁比诺既有公路改造,改善出海通道条件。加快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建设,加强与丹东港铁海联运合作。“双基地”,完善产业链、服务链,构建创新创业“新高地”。建设长春北湖“双创”服务功能区、光机所众创中心等3大类42个项目,抓好白城北方氢谷、北方云谷、高载能产业绿色发展基地和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打造“白城—长春”吉林西部氢能走廊。“双协同”,加快长吉一体化、长春公主岭同城化协同发展,统筹推进基础设施配套、产业招商、项目布局。同时,适时启动长春四平一体化协同发展工作,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继续抓好“四大产业转型升级工程”,立足优势特色,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现代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方面,重点突破核心技术,谋划整车项目,大力发展红旗、解放、奔腾等民族品牌以及合资品牌汽车,引进系统供应商、技术供应商,配套一汽,做大做强汽车产业。打造中国红旗国际汽车城。支持长春市全产业链发展汽车产业,聚焦技术创新、产业配套、出行服务、人才培养,形成完备的汽车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建设辽源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四平市新型专用车产业集群。冰雪旅游及生态旅游产业方面,因地制宜用好得天独厚冰雪资源和生态资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以及休闲、康养、度假、体验等,瞄准“三亿人上冰雪”年度份额,打造自身特色,做精冰雪产业,做足“白雪换白银”的文章,兑现生态资源价值。做好联创北大湖小镇等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吉林·中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全省各级各类滑冰场所超过500个,滑雪场达到60座。农产品加工产业方面,继续发展粮食加工及转化,着重发展现代食品工业,突出休闲食品、餐桌食品、保健食品、特医食品等,把品种做全、把品质做优、把链条做长。做响吉林大米、杂粮杂豆、人参、食用菌、梅花鹿等“吉字号”品牌。医药健康产业方面,聚焦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生物细胞、中药、医疗器械,布局企业和项目,推动重组类药物等品种加快发展,释放生长激素、胰岛素等大品种产能;完善大健康全产业链,打通医、养、药链条,做好做大做精。电子信息及数字经济产业方面,抢抓5G规模商用契机,加快布局5G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推动大数据向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现代物流、全域旅游等全方位拓展。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社会信用、农产品溯源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应用,鼓励推进技术创新,融合发展相关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数字创意、影视制作等新兴产业,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城市智慧优化升级,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同时,完善石油化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冶金建材、新材料等其他产业体系,提高发展水平。推进创新创业。坚持建链、延链、强链、补链一起抓,建立“政—产学研用”创新联盟,把我省科教优势用起来,把省外创新资源引进来,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创新驱动高地。积极争取建设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华为研究院及联合创新中心、科大讯飞东北亚研究院等项目建设。开放共享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充分发挥省政府发展战略研究院、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省科技创新研究院作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推动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长春地理所等大学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大《技术市场条例》实施力度。强化“双创”“双引”,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引进企业带动引进人才,坚决扭转人才外流趋势。研究制定就业优先、留住人才优先、吸引人才回归优先等政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实现合作发展、融合发展。启动实施“长白山人才工程”,评选表彰吉林省杰出创新创业人才,启用高层次人才“吉享卡”,落实好人才“18条政策”和“1+3”配套细则,打造人才政策升级版。争取全国“双创周”主会场落户我省,依托大企、大院、大学打造“双创”平台,推动“双创”向农村延伸,高质量建设一批创业培训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大力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创建一批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示范载体、示范项目。(六)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必须精准发力,奋力冲刺,攻城拔寨,交上合格历史答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必须坚持高站位、务实抓,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既坚决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又举一反三,全方位扫描,主动发现问题,补齐短板,确保实现现行标准下剩余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把握脱贫攻坚质量标准,既不拔高也不降低,既看数量更看质量,脱真贫、真脱贫。要盯紧每一户每个人,因户施策,因人而异,把各项脱贫举措定准定好,并全程关注实施效果。坚持边脱贫边建立“两不愁、三保障”长效机制,实现脱贫工作常态化、机制化,切实做到“四个不摘”,关注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加强监测和帮扶,努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夯实产业扶贫,完善保险保障机制,提升贫困村贫困户自我发展和持续增收能力。坚持扶智与扶志、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增强内生动力。不仅要脱贫,今后还要致富,继续在致富路上奔跑,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扎实推进污染防治。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确保实现阶段性目标。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85%以上;优良水体比例达到62.5%以上,河湖劣五类水体比例控制在4.2%以下。推动煤炭消费减量,有序推进清洁取暖。持续推动辽河流域、饮马河、查干湖治理保护,全面消除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继续抓好城市出入口周边及公路铁路两侧环境整治。持续推进“绿盾”专项行动和侵占破坏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全面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年度整改任务,确保销号清零。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开展国土空间保护和修复。配合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政策,确保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坚持“不无序刺破引爆,穿透流向,依法追赃挽损”,积极稳妥推进互联网类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完成非法集资陈案三年攻坚行动阶段性处置任务,巩固突出风险稳步趋降态势。加强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切实做好防范化解工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城市主体责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七)紧扣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之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把好事办好办实办下去。持续办好民生实事。重点实施十个方面36项民生实事。确保将符合条件的零就业家庭全部纳入援助范围,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就业,援助率达到100%。对2万人次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帮助7000名城镇残疾人实现创业就业。按国家统一部署适时调整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改造2000万平方米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8万套各类棚户区。解决好1.1万户棚改逾期未安置问题。支持200个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等场所改善服务条件。为10万名有需求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为30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200所中小学配备冰雪运动设备器材。在9个县级中医院(二级)建设中医药特色老年健康中心。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改造危桥50座、实施安防工程1000公里。新增、更新常规城市公交车500辆,其中新能源客车比例不低于40%。巩固提升80万农村居民供水保障水平。农村偏远地区新增4G基站100个以上。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快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全面推动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提高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深化大学区改革,创建“温馨村小”,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深化高中阶段考试招生改革,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实施中高职“双高计划”,加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深化高校分类管理改革,加快“双一流”“双特色”建设,推动新农科建设。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积极引导毕业生留省就业。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扩大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范围。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群众开放。继续承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举办第三届中俄冬季青少年运动会。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省级统筹制度,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实施“一县一策”“一企一策”扩面征缴,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扎实做好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全力推进“健康吉林”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多层级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做实医疗保障市级统筹,实现基金统收统支。完善养老政策体系,加快建设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推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确保基本无拖欠。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深化民兵调整改革。推进红十字事业改革。大力发展老龄、慈善、妇女儿童、残疾人、地方志、志愿服务等事业,全面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气象、防震减灾、人防、测绘、社区治理等工作。努力保持社会安全稳定。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开展各类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加强新业态领域安全监管,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以市域社会治理为重点推动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吉林。在严打深挖行业治乱、长效常治上下功夫,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行药品分类监督制度,建设智慧药监,让人民群众安全放心用药。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打造“综合性”“一站式”调解工作平台,把历史信访积案化解好,把现实突出问题解决好。加强边境管控和基础建设,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三、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各级政府必须从自身做起,坚持执政为民、夙夜在公、忠诚履职、勤勉尽责,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旗帜鲜明讲政治。政府机关首先要讲政治,政府工作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政府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我们工作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必须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汇集民智民力,赢得民心民意,与人民群众紧紧连在一起。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等政治价值观,坚决彻底肃清孙政才和苏荣、王珉流毒影响,净化政治生态。解放思想转作风。针对思想观念短板,按照省委部署,来一场彻底的思想大解放,锤炼过硬本领,大刀阔斧变革,争分夺秒实干,让作风焕然一新。推动思想解放深入到基层,唤起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坚决破除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和大而化之的做派,坚决整治好高骛远、盲目跟风、不推不动等顽疾。破除官本位思想、体制情结、圈子文化、凡事靠关系等陋习,树立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良好风尚。切实用好试行的《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办法》和《关于加强受处理处分干部教育关怀和管理使用的办法》,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更好地激励各级干部担当作为。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在严格问责、精准问责、慎重问责上下功夫,从制度上让干部放下思想包袱,旗帜鲜明地为踏实做事、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科学施政重法治。政府必须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宪执政、依法行政。政府工作必须体现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着力建设法治政府,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启动法治政府建设达标创建和示范创建活动。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和各方面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完善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广泛听取意见,确保依法合规。做好“七五”普法验收,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七进”活动。实施府院联动机制。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落地。着力打造诚信政府,说到必须做到,承诺必须兑现,坚决整治“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编制完成各级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实行政务过程和结果全公开。总结推广梅河口市“四个一”活动模式,推动基层治理服务创新。勇于担当抓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省政府要带头向“不担当”的行为宣战,向“不落实”的顽症开刀。发挥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作用,主动作为、主动负责,上下贯通、一抓到底,实打实地谋、实打实地干,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完善抓落实的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工作体系、考核体系,形成完整工作闭环。推行专项工作“施工图”模式,机制性设计、清单式细化、时限性分工、责任式落实。健全专班推动工作制度,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干出专业水平、干出实际成效。加强督查督办和绩效考核,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紧盯不落实的人和事,坚决惩治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欺上瞒下、懒政怠政等行为。持续为基层减负,整治“文山会海”,让基层干部集中精力服务群众、推动发展。清正廉洁做表率。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各级政府必须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坚定不移反腐倡廉。深挖细查“四风”隐形变异表现,坚决防止反弹回潮。盯住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要岗位,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强化审计监督和风险管控。各级政府必须带头过紧日子,坚守节用裕民之道,勤俭办事,厉行节约,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绝不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严厉惩治民生资金、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扶贫领域等方面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强化行政问责和效能监察,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展示新时代政府工作人员的崭新风貌。各位代表!决胜小康使命在肩,振兴号角催人奋进。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力攻坚,创新实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加快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而努力奋斗!贯彻新理念 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巴音朝鲁 景俊海2019年08月23日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求破,深入实施“三个五”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加快构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新路,确保重要指示要求在吉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70年的辉煌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也进一步坚定了吉林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决心和信心。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吉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6.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53元增加到5.5万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两次到吉林考察,为我们掌舵领航、把脉定向,为新时代吉林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和实践动力。我们始终牢记殷切嘱托,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求破,深入实施“三个五”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加快构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新路,确保重要指示要求在吉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质量效益大幅提升。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改变工业“一柱擎天”和结构单一的“二人转”产业体系的重要指示要求,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持以数字吉林建设为引领,“加减乘除”一起做,“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一起抓,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老工业基地华丽转身。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全力打好转型升级主动仗,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四大工程”,三次产业结构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5.5∶27.4∶17.1调整到7.7∶42.5∶49.8。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突破4200亿元,电商交易额、农村网络零售额、跨境电商出口额增速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加强创新体系、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建设,国内最大的OLED新型显示材料生产基地建成投产,时速400公里跨国联运客车研制总体设计方案通过国家评审,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5%,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指数居全国第十四位。坚定不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三农”工作形势持续向好。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加快发展规模效益型现代化大农业,粮食产量已连续6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及玉米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吉字号”“长白山”品牌,吉林大米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每年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6%,农业装备机械化率达到87.5%,主要粮、油作物自主创新良种普及率达100%。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面积的比例为41.6%,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已发展到22万户。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动力明显增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补齐体制机制短板的重要指示要求,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只跑一次”改革,取消、放权比例达30%,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削减64.3%,营商环境全国排名首次居第十二位,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3%。加快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省国资委监管的重点国有企业已有64%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林场由338个减少到89个。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推动汽车、轨道装备等优势产能走出去,一汽集团在海外建设14个生产基地16个整车组装项目,中车长客累计出口整车9500多辆、签约额超过120亿美元。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加快推动长吉一体化协同发展和长春公主岭同城化协同发展,积极推进中韩自由贸易区、珲春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和示范城市建设,2018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1362.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02亿美元。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民生是“指南针”的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打好三大攻坚战为重点,着力解决重点领域民生问题,提高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坚持把新增财力的75%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每年承诺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改造各类棚户区9.5万套、农村危房5.9万户,解决37.6万户“无籍房”和1.4万户棚改逾期未安置问题。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面排查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和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省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70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7.8万,贫困村累计退出1266个,3个国贫县、2个省贫县摘帽,贫困发生率由4.9%下降到0.5%。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突出抓水平提升、抓补齐短板、抓相得益彰,全面打响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吉林省西部恢复和改善自然湿地12万公顷,2018年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3%。坚定不移从严管党治党,政治生态持续优化。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加快推进吉林振兴。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连续三年召开8000余人参加的警示教育大会,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决杜绝“七个有之”、牢记“五个必须”。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全省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坚决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调整一批、严肃处理一批、认真选树一批、大胆使用一批,着力解决为官不为、失职失责、不严不实不深不细问题,树立起责任担当的鲜明导向。70年的辉煌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也进一步坚定了吉林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决心和信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始终牢记殷切嘱托,坚定不移走振兴发展新路,解放思想、转变思路,抓住机遇、跟上时代,重塑环境、重振雄风,加快形成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生态环境优、发展活力足的振兴发展新局面。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公信力影响力景俊海在新媒体新技术变革的推动下,媒体形态和舆论格局正在进行深刻调整。新兴媒体生成舆论、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受到新兴媒体的冲击和挑战,生存空间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已成大势所趋。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党中央从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高度,把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既是媒体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适应民众诉求的重要体现。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不仅是报网融合,而且是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采用先进体制机制和传播技术,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资源、利用客户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必然要求。世界上任何一家媒体都有立场,我们的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人民的喉舌,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新媒体虽然不同于传统媒体,但主要是应用了新的介质、平台和新的传播手法,本质并没有超出传统媒体的范畴。因此,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坚持媒体本身的属性,无论怎么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无论方式方法如何改进、体制机制如何创新,都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确保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要严格遵循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方针政策,坚守原则“底线”,不越纪律“红线”,严格做到令行禁止。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在新的形势任务和挑战面前,新兴媒体一定要有鲜明的态度、坚定的立场,在新的传媒格局中继续发挥领衔作用,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渠道。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坚持提供健康内容是根本保证。如果说先进技术是媒体转型的有力武器,那么内容生产就是内核,就是最根本的生命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要一以贯之地抓住内容建设这个根本,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互联网时代的受众日益分众化、碎片化,他们对不同的媒介形式有不同的内容偏好,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信息消费需求。传统媒体要把内容原创、权威报道、观点提供等方面的优势向新兴媒体渗透,提高议题设置能力,用专业权威的报道、理性客观的解读、深入独到的分析引领舆论,发挥好风向标、定音鼓的作用。要遵循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和受众互动规律,推进媒体业态创新和新闻产品创新,满足不同网民的多样化需求,积极提供高质量、多层次、广渠道的信息服务,努力做到覆盖多终端、抢占制高点,在日益细化的传媒市场上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成为真正的“新主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坚持先进技术支撑是可靠保障。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产品就更有影响力。4G、社交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深刻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着社会发展形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必须牢牢抓住并利用好不断变化的现代传播技术,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主动加强与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合作,及时跟进和掌握先进技术,着力加强数据新闻生产、移动客户端、用户信息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优化媒体内容制作、存储、分发流程,提升信息处理能力,为内容生产提供强大支撑。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坚持信息共享是基本方法。信息共享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避免在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上重复浪费的重要手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在尚不具备独立开发和构建新平台实力的情况下,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十分必要。要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媒体管理制度,对网上网下、不同业态进行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确保各类新闻信息产品遵循统一的导向要求和内容标准。把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与优化资源配置紧密结合起来,解决目前媒体存在的功能重复、内容同质、力量分散等问题,真正实现决策畅通、部门融通、资源流通。鼓励和支持党报党刊、都市类报纸、广播电视、重点新闻网站等各类媒体立足自身特色、定位,打造一批信息融合平台及产品,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坚持流程再造是融合之道。新技术必将带来内容生产体系的重构,包括生产组织的重组与并购、生产系统的融合与更新、生产流程的再造与优化,最终实现采集、生产、存储、发布等多个平台的融合。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媒介机构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就要对先前的新闻生产流程进行全新再造,以期焕发新的生命力。要树立扁平管理思维,积极推进内部组织机构改革,建立统筹新媒体业务的专门机构,协调落实融合发展各项工作。在统筹各类资源、优化采编业务、加强多媒体传播等方面实现上下贯通、各部门协同作战,建设统一指挥调度、高效整合资源、融合多种技术、生产多介质新闻的一体化采编平台,实现新闻的一次采编、多次加工、多元传播。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坚持挖掘客户潜力是成功之路。互联网的本质是“用户体验为王”,即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用户交朋友,使受众有更好更多的参与感。在全媒体时代,人们对新闻信息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作为全媒体时代的新型主流媒体,要适应新型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强化“用户至上”的媒体理念,注重用户体验,有效地将“内容为王”和“用户至上”结合起来,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更丰富的内容、更优质的服务与用户交朋友。通过大数据技术,更敏锐地把握用户需求,不断提高内容与受众的匹配性,有针对性地生产特色信息产品,做到量身定做、精准传播。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客户资源,在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中,进一步激活潜在的传媒产品市场,最大限度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开创我国文艺发展的新局面景俊海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关于文艺问题的重要纲领性文献,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党对文艺繁荣发展的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结合陕西的文艺传统和发展现状,有两处让我最受启发。其一,习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应该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创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其二,在谈到传统文化的时候,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作为文化大省、中国文艺重镇,陕西具有优良的文艺传统,尤其是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柳青、杜鹏程、赵望云、石鲁等开启的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创作传统,一直为陕西作家艺术家所传承,同时,陕西也有悠久的历史资源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可以给文艺创作和批评以有力的支持,这些都是新的时代需要我们继承和创新的重要方面。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坚持为人民创作的文艺方向应该为谁创作?创作什么?如何创作?这是文艺工作者亟须明了的重要问题。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以上问题均有明确说明。针对为谁创作的问题,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为人民创作,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在回答创作什么的问题时,习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在国内享有盛誉的陕西作家路遥,他的作品有着极为浓厚的写实成分,是其生活经验的真实写照,而他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均与当时艰难的生存处境密切相关。饱尝生活艰辛的他,有理由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诅咒和不满,但是恰恰相反,他的作品中洋溢的是人间的友爱和同情,是希望而非绝望,是温暖而非冷酷。《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持续20余年常销不衰,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身处逆境而不气馁,以高昂的精神姿态奋勇向前,去改变自身命运,实现自我价值,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家以其高尚的人格与精神境界,完成了对个人现实的超越,从而抵达崇高的审美境界。针对作家应该如何创作的问题,习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第一代文学陕军的领军人柳青,扎根长安县皇甫村长达14年,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并肩劳作,在人民生活的沃土中,汲取充沛的地气和智慧,终于创作出《创业史》这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经典之作,树立起当代文学现实主义创作的里程碑。到人民群众中去,拜人民群众为师,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挖掘素材,从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中汲取灵感,自觉承担起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的历史责任,这是从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延伸而来的创作道路。柳青就是沿着这条道路,实现了一个人民作家的伟大职责和历史承担。柳青走出的道路,也影响了几代文学陕军。为了写作《平凡的世界》,路遥在铜川陈家山煤矿,多次深入矿井,与矿工兄弟一起挖煤、运煤,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精神需求,创作出深受人民喜爱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浮躁》《秦腔》,也无不体现出作家对于笔下生活的熟悉。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除艺术上有追求外,丰富的生活经验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深入了解人民的生活,是弥补生活经验不足的不二法门。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在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而生命体验的深入程度,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作品思想与艺术水准的高下。以此为基础,文艺工作者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属于时代、属于人民的艺术精品。发掘传统,传承传统——彰显与时代同行的中国精神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总书记指明了其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的重要意义。这是从国家和世界文化层面,对中西文化关系的思考和判断,是具有纠偏意义的重要观点,对我们今后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后盾。毋庸讳言,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较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亡国灭种的危险,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就成为摆脱落后局面的重要途径,由此形成的今胜于古、西优于中的思维模式持续影响我们的文化观念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一提到中华传统文化,就意味着落后,意味着应该被批判。这种简单粗暴的中西文化观,已经不适应如今的社会及文化现实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振。重新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生活发言的能力,是当代学者和作家艺术家的历史责任。能否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纳世界文化的精髓,从而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这是考量今天文艺工作者思想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历史赋予这一代人的重要文化使命。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陕西拥有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而如何进一步梳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创作出更多具有陕西特色、中国气派的文艺作品,是我们文艺工作的努力方向。为深入展现中华文明,我们正在组织拍摄大型电视纪录片《礼乐中国》《长安》,并计划推出电影《汉武大帝》《司马迁》、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等文艺作品。在创作以上作品时,我们注重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学精神,并尝试以中国人的审美思维,讲述中国历史,传承中华文化。这是确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必由之路,也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前提。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有力地回答了文艺工作者应该为谁创作、创作什么和如何创作的文艺的根本问题。同时,还从世界文化的高度,强调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无论是传统文化底蕴的深厚,还是为人民的文艺传统的源远流长,陕西都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也应该在继承文艺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创作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时代呼唤作家艺术家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自己的创作,创作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艺术精品,重塑我们时代的精神品格和艺术境界。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景俊海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宣传思想战线承担着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使命,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今后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不久前,陕西省委提出要带头坚持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带头坚定不移地向中央基准看齐,始终维护中央权威;带头做到齐心、齐力、齐步,始终保持政治上坚定自信、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高度自觉。核心是讲政治。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是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随着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领域交流交融交锋的日益频繁,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更加深入。一些人打着“普世价值”的幌子,鼓吹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人权、新闻自由理念,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将中国的一切问题都归咎于中国的制度与体制,企图从根本上否定四项基本原则,颠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因此,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任务十分艰巨。宣传思想战线必须充分认识自身工作的政治影响和政治意义,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切实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为经济社会发展鼓劲加油,营造氛围,提供舆论支持。要识大体、顾大局,始终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注重理论学习,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准确理解基本观点。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不放松,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坚定地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地宣传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地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全国人民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划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关键是守纪律。有规矩、立规范,才能有秩序、促繁荣,才能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调,要把严明的纪律作为维护党的纯洁性的有力保证,努力使党的纪律真正成为全党同志必须遵守的统一的铁的纪律。随着媒体快速发展,从事新闻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社会背景、职业态度多种多样,这一方面增加了队伍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总有个别人对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置若罔闻,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当面说得冠冕堂皇,背后专门干一些破坏团结、抹黑政府、迷惑群众的事。这是我们党的纪律所不容的。党章规定:“党的各级组织的报刊和其他宣传工具,必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也明确规定:“党的报刊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观点。对于中央已经做出决定的这种有重大政治性的理论和政策问题,党员如有意见,可以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提出,但是绝对不允许在报刊、广播的公开宣传中发表同中央的决定相反的言论;也不得在群众中散布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相反的意见。这是党的纪律。”宣传思想战线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坚持有纪必依、执纪必严,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认真履行好政治责任、文化责任、社会责任,时刻注意工作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社会影响。重点是抓管理。社会舆论的良好态势、主流舆论的巩固壮大,都与我们的管理工作密不可分。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媒体数量规模、业态种类、运营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闻传播秩序呈现复杂情况,给我们的管理提出了更大考验。我们必须把加强媒体的规范管理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统一思想认识,采取得力举措,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切实肩负起管好舆论阵地的职责。要不断强化阵地意识,加大管理力度,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有效管理和运用各类媒体,整顿规范新闻栏目,完善对社科研究组织、高校课堂、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出版物等管理,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任何传播渠道。要敢抓善管,对出现的问题冷静观察、科学分析,区分不同性质、不同情况,运用不同办法,妥善处理。要切实维护新闻伦理、规范传播秩序。当前正在开展的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就是要重拳出击、真打实打,切实维护新闻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给党和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特别要加强网络社会治理,进一步提高应对各种不良思想的本领和能力,坚持以法律为底线,标本兼治,综合施治,建立起网络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努力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和清正的社会风气。基础是强队伍。业在人兴,事在人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归根到底要靠队伍、靠人才。“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提出的“三严三实”,为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标杆。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就是要能守住理想信念的主线,能守住为民服务的生命线,能守住道德操守的底线。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多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全面准确反映人民群众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生动实践和火热生活。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就是要有责任、有担当,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有所作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举旗亮剑、主动发声,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维护中央权威。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就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不断提升业务素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讲究宣传艺术,把握好时、度、效。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时间、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就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做到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的有机统一,分清主流和支流,认准表象和本质。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荡,公道正派,就是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职业操守,用心谋事干事、担事管事,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弘扬柳青精神 扎根人民生活景俊海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并特别举出了柳青深入农民群众,集中精力搞创作的例子。陕西文艺工作者正按照的要求,大力弘扬柳青创作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出内容形式更接地气、思想文化品质更加饱满、时代气息更加浓郁的文艺精品。深入生活,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创作主体必须心中有人民、脚下有生活,才能充满真情实感、才能高扬时代精神。柳青长期扎根基层,潜心创作,特别是1952年在陕西长安县皇甫村蹲点14年,脚踏实地融入农村生活:白天一道下地耕锄,一个锅里吃饭;晚上叼着农民的旱烟锅,与农民一起开会聊天,困了就和农民睡在一条炕上。他亲身参加农村变革,感受变革悲喜,积累写作素材,集中精力创作了反映我国广大农民群众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追求幸福生活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作品,留下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可贵精神。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和伟大时代,人民的创造实践每时每刻都发生着令人感奋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舞台每时每刻都产生着五彩斑斓的素材,人民为文艺创造提供着丰富营养。我们要传承和发扬陕西文学艺术的光荣传统,全方位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文艺工作者在实践中“身入”、“心入”、“情入”,更好地转作风、改文风,切实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继续选拔文学艺术家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感知社会、积累素材,全面启动“大秦岭·中国脊梁”、“陕西民歌金曲”、“长安组曲”等系列大型文艺创作工程,让陕西文艺工作者扎根生活的传统成为新亮点新常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确保艺术之树常青。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如果不爱人民,那就谈不上为人民创作。柳青对人民充满了热爱,将自己的人生和创作融入时代前行的主流和人民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去,因而他写出来的作品就有一种既真挚又深刻的艺术感染力。文艺工作者要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中、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以昂扬豪迈的艺术风格去表现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以及“一带一路”的伟大创造,以朴实无华的艺术语言去记录、去表现农业、农村和农民,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去记录、去表现我们正在日益健康发展的城市和城镇,努力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以文艺的独特优势充分彰显社会主流、弘扬时代主旋律,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胸怀坚定的文艺理想和责任担当,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能够启迪思想、滋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优秀的作家会在作品中对人类、对国家、对民族的前途命运表现出热切的关注、深情的忧虑,自觉肩负推进时代发展的崇高的社会责任与神圣的历史使命。当前,我们正立足陕西历史文化、革命文化资源富集和当代实践丰富的特点,重点推出电视剧《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大秦帝国·崛起》、《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专题片《礼乐中国》、《丝绸之路·交融的大地》、《盛唐长安》等一批历史题材、革命题材和现实题材文艺精品。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促进文艺创作生产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不断出精品的生动局面;同时认真制定阶段性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规划,做到策划一批、储备一批、打磨一批、生产一批,实现精品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实施重大文艺题材创作面向全国招标制度、优秀作品评奖激励机制、重点文艺创作资助和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剧本创作遴选机制,推动各个派别、各个门类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我们把文艺批评、文艺评价、文艺评奖作为推动优秀作品创作生产的重要杠杆。通过积极健康的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校正偏差,提高审美、引领风尚。建立文艺评论人才库,打造陕西文艺评论新军。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提高公信力和权威性。办好《陕西文艺聚焦》文艺评论专版,力争把《延河》、《小说评论》、《美文》打造成为中国文学刊物“第一方阵”。遵循文艺创作规律,营造更加宽松稳定的创作生产环境。文艺创作是文艺工作者在文、史、哲各方面修养和积累的综合表现,特别需要生活上的积累、思想上的沉淀和艺术上的反复打磨,柳青常以“60年一个单元”这句话告诫自己和勉励后学。意思是说:文学是一种终生的事业,要勤勤恳恳奋斗一辈子,不能见异思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既是他矢志理想、毕生实践的生动写照,也是尊重和遵循创作规律、反对急功近利的文学态度。现在有的人把作品当成追逐利益的“摇钱树”,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一些作品“市场”味道太浓厚,存在低俗化和感官化问题。这些现象的背后都透露出价值取向上的混乱,败坏了良好的创作环境。文艺工作者应当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牢牢把握价值导向,正确处理好义利关系,真正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斗争。让文艺工作者更好地投身改革、反映改革、服务改革,就必须遵循文艺创作发展规律,为文艺工作者潜心研究、精心创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聚集人才,打造一流的文艺精品创作队伍。陕西是革命文艺的重要发祥地。70多年来,陕西创作生产了一批极具艺术感染力和时代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形成了“文学陕军”、“长安画派”、“黄土画派”、“陕西戏剧”、“西部影视”、“三秦书风”、“相声陕西现象”等特色文化品牌,产生了以柳青、杜鹏程、赵望云、石鲁、刘文西、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赵季平等为代表的一批文艺名家。现在,培养和造就一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艺工作者队伍,已成为繁荣发展文艺工作的当务之急,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积极拓展凝聚、吸纳、利用人才的有效渠道,打破地域限制和身份限制,采取聘用、签约、合作等多种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文艺人才来陕工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大力实施陕西省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举办西北大学作家班“高级研修班”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文学艺术家的学养、涵养、修养。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育,挖掘、宣传、推广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典型,树立标杆,引导文艺工作者立业先立德、为艺先为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操守,扑得下身子、沉得下心思,以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社会赞誉,赢得人们的尊重和喜爱。东北振兴 人是关键景俊海国以才兴,政以才治。人是最活跃、最持续、最有效的发展要素,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指出,国家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肩负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东北振兴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在“人”这一关键要素上实现新突破,用“人”兴引领振兴,以站在高山之巅的高远视角、以求贤若渴的迫切期待、以爱才育才容才用才的优良环境,聚天下英才促东北振兴。以解放思想为发轫,让人更思变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实践昭示我们,每一步发展、每一次突破、每一项成就都起始于解放思想。强调,东北发展无论析困境之因,还是求振兴之道,都要从思想思路层面破题。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制约东北振兴的关键在于人,制约人的关键在于思想,解放思想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必须让思想与时代同步发展、同频共振。当前,东北振兴进入了新时代,人的思想更需要走进新时代,不能总按照老思维想问题、做事情。东北是全国计划经济进入最早、退出最晚、影响最深的地区,市场经济发育不足,安于现状的“小农”意识较强,积极向上、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因此,在新时代,解放思想对东北振兴具有特殊意义。这就决定了推动东北振兴各项工作,必须从解放思想肇始,从解放思想破解。这个问题答不好、解不了,就难以向党中央和东北人民交出一份全面振兴的合格答卷。解放思想,关键是朝着制约“人”思想解放的瓶颈去发力,把“头脑”里不适宜的观念抛掉,摆脱束缚,轻装上阵,增强“脑”活力。解放思想,重点是朝着打造让“人”思想解放的体制机制去发力,坚决革故鼎新,注重求新思变、敢问新路,建立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干事、有利于培养和吸引人才的制度体系,让思想解放者有施展才能的新天地,让人们以思变实干为荣、以保守无为为耻,营造争先恐后、改革突破、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浓厚氛围。当然,解放思想要注意方向性、目的性,必须始终同党中央保持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为了发展而解放,为了人民福祉而解放。解放思想也有规律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应紧跟形势变化,因时而异、因势而异,通过解放思想打造优势,赢得主动,促进发展,实现跨越。以增强意识为根基,让人更自信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决定人的信仰遵循、道德标准和实践方向,最终会影响事业成败。增强意识关键是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是管总的、管方向的。只有增强“四个意识”,才能确保不迷失方向、不偏离正确发展轨道,才能厚植基础、凝聚力量。无论何时何处,我们都要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同核心、爱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紧跟核心。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切实解决知识不新、能力不强、本领恐慌等问题。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努力增强服务意识。要引导全社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从每个细节、每个人、每个行业、每个窗口做起,让“只跑一次”成为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庄严承诺和质量效率标准。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努力培育互联网思维。要在互联网世界里拓展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空间。所有经济社会活动事项能网则网,能加则加,线上线下结合。用好、用足、用活互联网,用互联网开展咨询服务和双向沟通,让交流更顺畅、服务更便捷,切实把人们从繁忙的“生活空间”中解放出来。此外,在一定时期,东北社会诚信广受诟病。诚则聚,信则兴。我们要推进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全面弘扬诚信意识。健全诚信“红黑榜”,通过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信用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让讲诚信的社会主体畅通无阻,让失信的社会主体寸步难行,促进形成践诺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以提升素质为保障,让人更智慧人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发展质量。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模式层出不穷的时代。适应新时代,必须提升人的素质。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既要让终身学习成为必要,又要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以终身学习的韧劲不断提高本领,应对形势变化。吉林正在建立以高校为主、社会为补充的培训体系,既开设常规班次服务少量脱产学习,又开设夜间、周末班次服务大量在岗学习,让吉林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学有所上、知有所新、才有所长,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加快东北振兴,要适应“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注重发挥高水平创新队伍引领作用。吉林拥有62所普通高等学校和106个国有研究开发机构,有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和人才。要利用统筹推进“双一流”“双特色”大学建设有利时机,支持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让高水平创新队伍引领吉林振兴发展。突出高素质劳动大军支撑作用,立足吉林振兴发展需要,推进学科设置改革,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与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应用技术类特色高校转型。探索打通普通高校与职业院校之间的通道,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认知度。扩大现代学徒制试点范围,探索建立与职业相结合的终身学习教育机制。积极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为振兴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以改善风貌为引领,让人更向上没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就难有发展的自信和底气。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进入新时代,事关新一轮东北振兴特别是吉林全面振兴发展全局。实践证明,越是面对困难形势,越要鼓足精气神;越是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越要昂扬向上、一往无前。外人看吉林首先看吉林人的风貌,吉林要发展也基于吉林人的风貌。面对当前振兴发展局面,吉林人必须全面改善自身风貌,让向上、向善、向好成为吉林人的本色,让勤奋、实干、争先成为吉林人的精神追求。突出解决好束手无策、悲观失望等问题,让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的要求深入人心。挖掘和重拾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开荒拓土的“闯关东精神”,使积极进取成为社会主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建立健全倒逼机制,把服务振兴发展的激情和动力调动起来。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撸起袖子加油干,快马加鞭迎头上,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综合利用国内主流媒体,广泛宣传黄大年、汪尔康和董绍俊双院士夫妇、徐如人、冷春生等一批优秀人才典型,凝聚精神力量,充分展示新时代吉林人的崭新风貌。以激发干劲为导向,让人更创造发展是干出来的。振兴东北,应在“干”字上下功夫,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凝聚力、创造力聚焦到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推动发展上来。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环境好,则人聚事兴;环境不好,则人散业衰。要高悬治庸治懒治怠“利剑”,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干部担当精神,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压不垮、拒腐蚀的干部真正走到前台。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振兴发展上,把本领用在攻坚克难上,把功夫下在狠抓落实上。必须吸引和留住人才。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目前,吉林的人才工作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吉林的人才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较低。每年流出的人中,大多数是高校毕业生、较高层次的专家学者,最基本的也是青壮年劳动力。我们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政策措施,打造事业发展平台,靠事业留住人才,努力实现“大雁南飞又归巢”。解决好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按比例奖励职务发明人、成果处置、股权收益分配等政策落实难问题,让人才“名利双收”。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推动力的思想,广开引才之路,全面落实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相关待遇,简化落户手续,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人才在吉林没有“外地人”的感觉。必须构建抓落实机制。干的关键是抓落实。要注重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抓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不见成效决不罢休。注重突出细节、环环相扣抓落实,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突出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注重问题导向、排忧解难抓落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困难大、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解决问题。注重整体推进、补齐短板抓落实,既统筹协调推进工业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三大攻坚战、县域经济、生态保护、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又解决好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人才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注重形成长效机制、完善督查落实机制,久久为功抓落实,把监督检查贯穿工作全过程。以促进发展为归宿,让人更幸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实现东北振兴,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当前,吉林的现实发展基础与广大群众的新期待差距较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进入新时代,吉林要在医、食、住、教、娱以及生活品质提高方面下功夫,在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目标上有所突破。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着力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全面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不落一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保护好绿水青山黑土地,加快建设绿色吉林美好家园,努力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用上环保的产品、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特别是要摒弃制约人的体制机制,重构方便人、提升人、人尽其才的政策举措,让人更有素养、更加自信,更有本领、更富活力,更享实惠、更加幸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智慧宝库景俊海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发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今天所具有的伟大智慧,也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和追求,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愿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要实现中国梦,既要广泛吸收借鉴今天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有益经验智慧,更要深入挖掘我们悠久历史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治国智慧,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新进步新进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为我们凝聚人心、奋力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支撑。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传承创新,特色鲜明,表达更亲切、更务实,更具激励作用,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和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投死为国,以义灭身”、“以国家之务为己任”、“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数千年来生生不息,犹如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之中,体现了古代先贤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对民族兴亡的情怀,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民族大义的高尚气节。这种对民族前途、国家命运的高度关切,将个人理想与天下理想合一的精神追求,揭示了中华文化的主流导向和中国精神的基因。这种家国情怀,深深地勾勒出国家兴盛、民族富强和百姓幸福这一贯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绵延不绝的精神主线,既充分展现出中华文化自信的恢宏气度,又折射着华夏儿女内心深处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还凝聚着振兴中华的文化血脉。这自然而然地给作为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相统一的中国梦提供了丰富的价值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也成为炎黄子孙舍小我、为大义、图民族腾飞的力量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有益借鉴。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善于创新、不断创新的民族。我国儒家经典《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变则通、通则久”的奋斗精神,《语录》中“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自觉自信,这些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表现,又经过长期积淀和传承,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精神元素和因子,塑造了中华儿女典型的文化心理和性格特征,更赋予了我们民族不畏艰险、百折不回、奋发图强的创新奋斗精神。这就启示我们,必须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创新”、“实事求是”、“革故鼎新”这些文化基因,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走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道路,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打破条条框框限制和教条主义束缚,坚持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道路,坚持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为我们和平发展、早日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深刻启示。多次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实现中国梦、走和平发展道路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关于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传承,关于“和为贵”、“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表述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同社会理想和开放兼容性质的生动表达。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始终追求和平、和睦、和谐,崇尚“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理念。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些文化精粹启示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不会否定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梦想,不会威胁和损害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是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正如指出的“亲、诚、惠、容”的四字箴言,是我们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方针。这也真切地反映了中国的发展是一种和平、文明的发展,是一种承认文明差异的共存性发展和包容性发展,最终将促进实现“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中国梦的实现,与各国梦、世界梦命运相关,心意相连,是和平之梦、共赢之梦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以民为本理念,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推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动力之源。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以民为本,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一系列重民、富民、贵民的思想,主张治国须利民、裕民、养民、惠民,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这是以民为本理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语境中的体现,其全新的现代表达就是受人民所托,忠人民之事,对人民负责,让人民幸福。这些优秀思想在当前的集中反映和彰显,就是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梦,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和动力源泉的梦,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梦。人民幸福是中国梦、民族梦、个人梦的聚集点,决定了梦想追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这种追求的内在契合性,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既要靠发挥人民主体性去实现,又要以民为本、为人民造福,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奋斗。这就决定了人民群众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进取精神、创造热情与顽强毅力,会迸发出无尽的创新创造激情以应对种种艰难困苦和严峻挑战,会焕发出不竭的伟大力量来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公文材料:吉林省省委书记景俊海讲话文章汇编(12篇)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公文材料:吉林省省委书记景俊海讲话文章汇编(12篇),公文材料,公文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 价格 注册用户免费
- 编号 11578413
- 软件 Word
- 格式 doc,docx
- 大小 101.392KB
- 比例 16:9
- 页数 共103页
声明:工图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