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湿地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上的书面讲话
在全省湿地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上的书面讲话
程中才
2017年12月14日
同志们:
上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珠城—蚌埠,举办全省湿地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湿地保护修复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更大贡献。首先,我代表省林业厅对不辞辛苦前来培训班讲课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向长期以来奋战在全省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强化认识,充分发挥湿地保护修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大家知道,湿地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提出要扩大湿地面积。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党的十九大强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
我省现有湿地总面积104.1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47%,湿地总面积位居全国第14位,全国七大水系中的长江、淮河横贯全境,新安江发源于皖南,巢湖为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分布于淮北、阜阳、淮南、亳州等地的煤矿塌陷湿地在全国极为典型独特,安庆沿江大型湖泊集中成片,构筑了长江中下游区域享有盛名的华阳河湖群。安徽湿地对维护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和淮河流域生态安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中发挥着极其独特的重要作用。
二、系统推进,全省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明显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全省各级林业部门紧紧围绕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湿地生态功能这一目标,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完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2012年,省林业厅颁布了《安徽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2016年1月1日起《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使我省湿地管理步入法治化轨道。特别是今年9月16日,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为我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方案明确提出,全面保护现有湿地,确保全省湿地总面积不低于104.18万公顷,力争到2020年全省新增湿地面积1.15万公顷,县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达到25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达70处,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上周,作为该实施方案的重要配套文件—《安徽省湿地名录管理办法》已由省林业厅正式印发,并要求各市上报第二批省级重要湿地名录。
二是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十二五”以来,我省先后在池州升金湖、安庆沿江、颍上八里河、贵池十八索、石台秋浦河源、蚌埠三汊河、太和沙颍河、太湖花亭湖等湿地,以及界首、桐城等7县(市、区)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湿地保护补助资金、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政府奖励资金项目。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14年起连续四年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总投资8500万元。省财政设立湿地保护专项资金,今年达1700万元。通过渔民上岸、植被修复、退耕还湿、水系贯通、驳岸治理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湿地生态质量下降趋势。
三是构建湿地保护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已发布省级重要湿地52处(包括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重要湿地5处),已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3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12处,市级2处,县级6处)、湿地公园57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6处,省级湿地公园25处,市级湿地公园6处),湿地保护地总面积达48.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7%,湿地保护率达37.3%,使全省约80%的湿地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了较有效的保护。
四是强化湿地修复科技支撑。开展湿地生态价值评估、湿地承载力、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湿地生态红线划定、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等系列湿地课题研究。组织编制了《安徽省湿地保护规划(2016年~2030年)》,已经省政府批准实施。2017年4月,《湿地植被修复技术规程》成为全国首个省级行业技术标准正式颁布。《省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已经省林业厅厅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即将作为省级行业技术标准颁布。
五是开展湿地保护科普宣教。相继出版了《中国湿地资源﹒安徽卷》《安徽省自然保护区》《扬子鳄的故事》《安徽鸟类图鉴》等书籍,制作了“安徽大美湿地集锦”和“湿地公益广告”宣传片,在安徽日报、安徽商报、安徽卫视等媒体持续开展“世界湿地日”、“安徽湿地日”等活动,宣传湿地知识、湿地功能和湿地文化,动员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形成了全社会珍爱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我省湿地保护修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功能退化依然存在、湿地蚕食现象时有发生、湿地保护修复能力亟待提高、湿地保护科技支撑仍较薄弱,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懈努力,认真解决。我看到参加这次培训人员中,许多是直接从事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工作的,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目前我省湿地公园建设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存在“批而不建”现象,极少数湿地公园设立多年后,管理机构不落实、人员不到位、工程不建设,因此,要严格按照《省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分期实施,稳步推进,确保如期通过验收,以充分发挥湿地公园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阵地作用;二是部分正在建设的湿地公园未能很好地体现湿地公园的特色,仍在走一般城市公园建设的路子,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理念体现不够,湿地修复理念体现不够,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体现不够,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三、加大力度,不断推进全省湿地保护修复工作迈上新台阶
保护湿地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林业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勇于担当,认真履责,积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湿地保护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和《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全面保护湿地资源,发挥湿地生态功能,提升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提供有力支撑。
(一)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要将湿地面积管控目标,逐级分解落实,确保全省湿地面积不低于104万公顷,对湿地进行勘界立标,坚决避免新的生态破坏,确保全省湿地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退化、性质不改变。要紧抓湿地利用监管的薄弱环节,健全湿地用途监管机制,严格湿地征占用管理,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严厉查处违法利用湿地的行为。
(二)不断提高湿地保护率。根据湿地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对湿地实行分级管理,进一步加大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力度,发布湿地名录,扩大湿地保护面积。到2020年,每个县(市、区)须有1处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或湿地公园,或湿地保护小区,或纳入名录管理湿地,实现湿地保护全覆盖。每年新建一批省级以上湿地公园,努力打造一批“机构健全、生态优良、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湿地公园,不断提升我省湿地公园在全国的知名度。
(三)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和《安徽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16~2030年)》,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优先修复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的国际、国家和省级重要湿地。要通过污染清理、土地整治、地形地貌修复、自然湿地岸线维护、河湖水系连通、植被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拆除围网、生态移民、退田还湖、退耕还湿、退房还湿和湿地有害生物防治等手段,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增强湿地碳汇功能,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四)实行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明确湿地修复责任主体,加大湿地保护投入,确定重要湿地主体功能定位,建立湿地水位调控机制,健全湿地监测评价制度,将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湿地生态状况等保护成效指标纳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和林长制范围,用制度规范湿地保护与利用行为,让湿地保护深入人心。
(五)提升湿地保护修复能力。一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人员到位、职责明确、管理科学。在机构建设方面,蚌埠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各地要抓住国家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的大好机遇,抓紧落实湿地保护管理机构。二要开展培训交流。本次培训授课老师均是长期从事湿地保护修复的国内知名专家,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希望大家能静下心来学习,认真听课,学到真知;要严格遵守制度,按时参加培训,参加野外调查监测,遵守培训纪律,不得无故缺席,同时要注意安全。
同志们,湿地保护修复事关生态安全,事关百姓福址,事关民族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推进绿色发展,为谱写安徽湿地保护修复新篇章,推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工图网提供在全省湿地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上的书面讲话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在全省湿地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上的书面讲话,在全省湿地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上的书面讲话 Array
- 价格 注册用户免费
- 编号 11565161
- 软件 Word
- 格式 doc,docx
- 大小 41.536KB
- 比例 16:9
- 页数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