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理论文章】试论新闻话语建构的语用原则
试论新闻话语建构的语用原则新闻传媒是以规范的语言做为载体的,通过不同手段的传播示范,反过来又可促进社会用语的规范,各种新闻媒体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窗口,不仅仅反映了有关方面的工作成果和力度,对推动语言文字规范也有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对于话语构建原则认识不清等,近年来,各种传媒的新闻话语的应用差强人意,方言词、外来语、错别字以至各类语病充斥报纸、荧屏,严重地影响了语言文字的规范。在新闻用语的构建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够很好的遵循相关的构建原则,必然会对新闻信息的传播、新闻发布机构的形象造成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新闻话语的构建以及语用原则进行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新闻话语的含义 话语是语言实际交际的产物,是一个语义单位。由于是语言交际的产物,它必须依赖具体的交际环境才能存在,同时还要有明确的交际功能和目的,譬如,传递信息、发布命令、描述实践等等。判断一个语言单位是否为话语的标准应该看其是否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了应有的含义或具有实际的交际功能。 新闻报导是一种话语类型,与其他的话语类型相比,新闻话语有自己独特的话语特征。 1、新闻叙事的客观性 新闻是一种叙事。为了追求叙事的客观性,新闻叙事中的叙述者的主观倾向尽量隐藏,以显示客观性,但是新闻话语对词语、句式的不同选择总是不可避免受到主观意图的影响,表达出话语之外的意义.。不同的话语形式必定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功用。新闻叙事的客观性需求和叙事主体的必然渗透正是新闻叙事者要悉心考虑的。 2、新闻话语的话语主体是一个综合体 新闻话语并不是某一个人的思想、主观意图或意识形态的代表,而是一个集团、组织、权力关系的体现。新闻话语的形成不是某一个人的个人作品,从采访对象的确定到搜集新闻源,再到编辑上报都是一种集团意志的决定。因为新闻不是某一个人独立创作而成,而是私营或公立的制度化组织制作、表述的产品。所以,新闻报道不是个人的体验或经历,通常也不表达个人的信念和观点。 根据其的特点,我们可以这样对新闻话语进行定义:话语主体以客观的角度,对某一真实事件进行再现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话语主体应该避免主观意识对自身的影响,以保持新闻的真实性。二、语用原则的含义语用原则是语用主体应该遵守的指导性原则。对于语用原则,我们应该从辨证的角度去理解。对于语用原则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语用原则对于语用实践具有好的指导作用 语用原则的指导作用分为普遍性和特殊性两种。其中普遍性指的是在话语的构建过程中,都应该遵守的原则,如准确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等。特殊性指的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所使用的语用原则,在这中情况下,人们常常会采用一些有违常理的话语手段,从而形成一些相对特殊的话语格局。如在语用原则中,合作性原则要求人们在话语的构建过程中必须符合量的准则、质的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但是,在实际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往往会有意识的违背该原则。 (二)语用原则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 语用原则的共时性指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间内,语用原则的功能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历时性则指的是语用原则是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这个过程中,语用原则会不断的更新、完善。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语用原则具有单一性和多面性的特点 单一性指的是不同的语用原则具有不同的实际功能。其在话语构建过程中的语用指导功能,尤其特定的功能。如在新闻话语构建过程中,和谐原则重在“和谐”、礼貌原则重在“礼貌”、得体原则重在“得体”等。其的单一性反映了不同的语用原则的特定功能。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进行话语的构建是动态变化的。由于语用原则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当一种语用原则侧重于语用实践中的某一方面时,会对语用实践的其他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反映了其的多面性。作为语言运用的核心,语用原则应该成为每一个语用者必须遵守的法则。三、新闻话语语用原则——以电视新闻话语为例 电视新闻作为社会大众了解外部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其的用语构成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构建过程中,如果不考虑新闻受众,仅仅依靠个人的喜好对相关的语言进行构建,必然会对新闻发布媒体造成不良的影响。(一)电视新闻话语特点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主要使命是解释、说明、补充图像。通常情况下,电视新闻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姓名、人物思想等等内容都需要解说词来传达。解说词在电视新闻中与图像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如果听众听不懂或不能完全听懂电视新闻解说,传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电视解说词用语的正确至关重要。在构建过程中,新闻用语有着么几个特点: 1、电视新闻话语的构建以新闻事实为表现对象,新闻中的图像、语言具有真实性。如2008年“5 .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一个月后,央视“新闻调查”制作了一期特别节目“杨柳坪7日”。节目时长45分钟左右,记叙了记者跟随一对北川夫妇重回故乡、重建家园的过程。节目中,播音解说所占分量很少,不到400字,有声语言部分以记者和灾民的对话以及现场声主。在该新闻中,其中关于新闻的解说有这么一段:“地震后滑落的石头随处可见,最重的有上百吨,塌方的岩石砸毁了上山的路,只有摩托车可以勉强通行,一段不到二十公里的山路大概要开四十多分钟。”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该新闻话语的构建主要是以较短的文字,对现实情况的一个反应,其中“勉强通过”、“二十公里”、“四十多分钟”,这些词的应用就能够充分的反应出实际的情况,反应了震后该地区公路的损害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新闻话语的构建主要以表现事实为主。真实性是电视新闻话语构建的一个特点。 2、电视新闻话语要表现出新闻的及时性。在新闻话语的构建过程中,通常会用较短的语句,来表达出新闻的真实意义。在表达的过程中,与实际中的一些画面相互配合,以表达新闻的及时性。如在新闻联播中,每个新闻的话语构建都是以较短的语句,来表达出新闻的真实性,同时,配以快速的配音,以更好的表现出新闻的及时性。 (二)电视新闻话语建构的语用原则分析 1、正确原则 电视新闻话语的构建必须遵循正确原则。对于新闻语言而言,其所表达出的含义,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正面的报道的话语,可以坚定社会大众的信心,能够鼓舞人们的士气,批评揭露的话语则可以使人们认清现实。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报道,其都必须遵循正确原则,并对新闻事实进行实事求是的报道。在新闻话语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做到客观、公正。 以泸西电视台曾报道过的一则新闻为例,在介绍高寒山区三塘县乡俱久公路的施工现场时这样说道:“观众朋友们,我现在在高寒山区三塘县乡俱久公路的施工现场,在我的身后,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村民正在修建它们的进村之路,这条公路完成之后,俱久村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在这则新闻中,对俱久公路的建设情况—正在施工,建设主体—村民,建设前的情况—山间铃响马帮来,以及建设意义进行了介绍。其以间断的语言将俱久公路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真实的反应,从而使新闻受众清晰的了解了俱久公路的建设对于俱久乡村民的意义。同时,也使新闻受众对俱久乡的生活现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新闻话语的构建过程中,其对俱久乡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正确的报道。在报道过程中,利用较为简短的语言,将村内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正确的表达。这不但可以使新闻受众感受到我过正在持续的发展现状,而且也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社会大众追求发展的现实需求。 2、准确原则 新闻话语的构建过程就是运用语言要素和语言表达手段对一定的思想内容的包装、发送过程。也就是使一定的思想内容语码化、形式化的过程。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一切语言要素的前提,都必须为实现特定的表达目的服务。在新闻话语的构建过程中,必须遵循准确原则,将语言进行包装、发送,并对新闻事实进行准确的表达。 还是以上文的俱久村建设公路事件的报道为例,在该报道中,新闻话语构建者利用了这么几个词,对俱久村的现实进行了准确的表达。其中“进村之路”反映了俱久村正在修建的是进入村庄的一天公路,这反映了俱久村在这之前,其没有修建公路,这条公路是刚开始修建的,而且还要修建一段时间。另外,“一去不复返”则说明了俱久村之前因为公路修建不足,使得俱久村的生活现实相对较差,而公路的修建则可以改变其的现状。通过这两组语句,我们可以对俱久村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同时这也反映了电视新闻话语构建中的准确原则。 3、适切原则 当前,在电视新闻话语的构建过程中,受到两个方面的干扰:意识方言词语的习惯性影响,另一个方面则是外来语的不当应用。在一些地方台,这种现象表现的较为明显。在新闻话语的构建过程中,其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就在于即兴表达中的口头语言的应用。虽然在类似于中央台的《新闻联播》一类的节目中,这列错误相对较少。但是,在一些管理不甚严格的地方台,这些错误就会表现的尤为明显。如在一些娱乐新闻节目中,电视主持人为了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经常会采用一些网络熟语,如“我爸是李刚”、“给力”、“棉花掌”等等。在这些娱乐新闻节目中,通过这些网络熟语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政治性新闻中,这类语言是严禁应用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对语言进行恰当的应用,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新闻应有的效用。 4、恰切原则 新闻话语都是由不同的词语构成的。词语数量繁多,词语本身的内涵也是多样的,自然形成词语之间在意义方面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是属种关系的类义,有的则是大同小异的锦衣,有的是相反相对的矛盾义,种种现象给人们言语交际的表达提供了多姿多彩准确精细的绚烂天地。由于词语的多样性以及其意义的多样性,使得新闻话语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对词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斟酌,从而以恰切的方式表达出新闻应有的含义。另外,在目前倡导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新闻话语的构建必须以恰切原则为基础,构建出符合社会和谐要求的语句。在前段时间,集中反映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深化爱民固边战略的系列报道《爱民固边 共谱和谐》在西藏卫视进行了开播,该报道是在《西藏新闻联播》中进行播报的。其中,在其中一期中的一句新闻话语是这样构建的:“用双手编织幸福生活——吉隆边防派出所创办“竹编合作社”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在这句新闻话语中,新闻话语构建者用恰切的话语表达出了现下和谐的要求。其中,在话语的构建中应用了“引领”而不是“领导”,这更能够反映出国家政府部门在建设人民幸福生活中的引导作用,这样更能反映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样来见的话,。很现任“引领”要比“领导”更加适合。因此,在电视新闻话语的构建过程中,必须要符合恰切的原则。 四、新闻话语建构策略 新闻话语的构建必须能够客观、公正、真实的反映事实。为了能够表现出新闻的这些特性,有必要在一些特定的情况采取一些策略,以保证新闻话语的良好构建。 (一)语言修辞策略 在新闻话语的构建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语言修辞方法,对新闻话语进行一定的修饰,从而能够使新闻事实形象而正确的表达出其应有的意义。如在新闻话语的构建过程中应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如《11秒到手铜牌又“溜走”—虞朝鸿昨痛失男子竞走第三名》。这句新闻话语活灵活现地把主要新闻事实勾勒出来,使人读之有兴,思之成趣,印象深刻。拟物是把人比拟成物,如《中国双娇“冬眠”预赛结束—郭晶晶落后第一将近30分》,讲的是中国选手郭晶晶和吴敏霞在女子三米板预赛中状态不佳,夺冠希望渺茫,题中“冬眠”一词用得巧。采用比拟手法能使文句凝练活泼,富于动态,给人以具体、形象、鲜活的感受,意趣横生。修辞手法还很多种,如排比、双关、借代等。在不同的情况下应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对于新闻话语的构建有着好的帮助。 (二)劝服策略 劝服策略主要是研究如何才能成功地劝导说服别人。新闻的劝服需要借助必要的修辞。从方法论来说,新闻修辞不只限于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还包括为增加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合理性、正确性、精确性和可信度而使用的策略手段。新闻的劝服性修辞告诉人们:为了让受众注意、理解、再现、记住、最后接受,乃至与他原先的认知体系融为一体,新闻话语本身就需要做进一步的组织。这种话语组构也有一定的策略性手段。如在调查性报道中,央视《新闻调查》的经验是:主题具体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用个性化的人物讲故事,从故事中反映事件,由事件揭示内涵。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2021【理论文章】试论新闻话语建构的语用原则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理论文章】试论新闻话语建构的语用原则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 价格 注册用户免费
- 编号 11804240
- 软件 Word
- 格式 doc,docx
- 大小 30.5 KB
- 比例 16:9
声明:工图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