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网站资料:对两大全球危机的比较研究
自这场危机爆发以来,我们一直在考虑这场危机的可能持续时间,可能产生的深远国际影响和我们的对策。自2010年以来,我们开始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邀请了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参加,这些单位都很好的完成了报告,本文是此项研究的总报告。一般而言,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常发生危机,其中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是最广泛和最具破坏性的两大危机。在资本主义的内生矛盾累积到不能自我调节的程度之后,它们都是集中爆发。
一、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基本逻辑
1.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历史比较试图了解过去,并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是应对金融危机,我们希望通过历史比较获得主动权。当我们开始这项工作时,我们立即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对结论的好奇心导致了我们对这项研究工作的整体兴趣。
2.在自然科学的某些领域,理解和判断通常在实验室进行,而社会科学没有研究实验室。当统计数据不充分且研究对象非常普遍时,替代研究方法可能是历史比较。正如自然界中存在一个长周期的气候变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只要时间跨度足够大,就会发现历史重复或相似之处。好消息是,两次危机之间的实际差距大约是80年,如果加上上次大萧条之前的历史背景时间,可用于比较研究的时间超过百年。这一百多年的时间内,发生了两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人类也经历了两次最大的繁荣与萧条的更迭,这使得这个宝贵的时间成为进行比较研究最难得的实验场所。在自然科学中,有些学科无法通过实验室验证,比如宇宙天体学、气候学、生命科学等。 康德拉季耶夫1925年提出,资本主义世界存在以固定资产投资为驱动的大约45~50年的经济周期。熊彼特1939年提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存在大约48~60年的经济长周期。范杜因在1979年的《经济生活中的长波》中提出,技术创新具有寿命周期,并将长技术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弗里曼在1982年的《失业与技术创新—关于长波和经济发展的研究》中,着重从技术创新扩散与就业关系的角度对长技术周期进行了分析。)
3.这项研究的基本逻辑是历史的周期率。我们认为,周期性是历史变迁和自然的基本特征,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当时间跨度足够长时,历史会重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周期性首先表现为繁荣与萧条的交替,但这种交替只是分析的起点。这项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试图在一些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和类似程度的顺序中找出两次繁荣和萧条,更准确地说,这项研究试图在危机前了解这两个与经济背景相似,在此背景下描述政府行为和心理特征,描述两种危机的宏观轨迹,从而为应对危机的决策提供依据。 (参见《资本论》关于经济周期的描述。)
4.历史重复自己有线性方式,也有非线性方式,有符合逻辑的精准变化规律,也有逻辑不清的意外变化,甚至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历史困惑,这一切既是进行这项研究的迷人之处,也是它的难点所在。在下面的报告中,我们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归纳两次危机的不同点,试图总结出两者的共性特点,并得出初步的政策结论。
工图网提供写作网站资料:对两大全球危机的比较研究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写作网站资料:对两大全球危机的比较研究,写作网站资料:对两大全球危机的比较研究,公文范例,领导述职报告,机关公文写作 Array
- 价格 注册用户免费
- 编号 11555783
- 软件 Word
- 格式 doc,docx
- 大小 215.708KB
- 比例 16:9
- 页数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