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文化振兴重要论述蕴含的哲学意蕴探究ppt红色大气乡村文化振兴党支部党员微党课课件(讲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文化振兴重要论述蕴含的哲学意蕴探究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强国建设,多次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建设农业强国,需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作为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既是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精神保障。关于乡村文化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进行了多次论述,这些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一、“塑形”与“铸魂”两手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乡村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要实现全面振兴,不能仅仅停留于物质生活的富足,还要聚焦精神生活的富有,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是紧密联系、互为条件的。其中,物质富足是基础,可以为精神富有提供强大的物质前提和条件。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确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恩格斯也反复强调:“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可见,物质富足是精神富有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相应的物质基础,精神生活也就无从谈起。但是,精神也不是完全消极被动地受制于物质,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可以为物质富足提供一定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物质和精神辩证统一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既要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塑形”,同时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铸魂”。为了“塑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完善乡村水、电、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深化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等。通过这一系列行动,塑造了村容村貌之“形”,乡村“颜值”得到很大程度提升。有了“颜值”,还要提升精气神,铸牢“文化魂”。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农村的发展不单是产业发展,不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化生活也要搞好”。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着重强调精神文化生活,着重强调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文化素养,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小康社会顺利建成,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提升,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就目前我国城乡发展状况来看,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重要短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补齐这一短板,在推动乡村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进而使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文化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为了“铸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一是大力推进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为乡村文化振兴奠定根基,包括建设文化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礼堂等。二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方向引领。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的主要内容。三是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现代文明理念。自2019年开始,在全国开展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评选工作,评选出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四是保护传承创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文化振兴把住“根脉”。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在这些政策文件中,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都有专门论述,为保护传承创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
二、“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由于不同的乡村在历史渊源、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生活方式等方面千差万别,导致很难用统一的政策和标准去建设整齐划一的乡村文化。针对这一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普遍要求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强调坚持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尊重乡村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乡村文化发展实际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仅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而且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同时,矛盾又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即便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也各有不同的特点,这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也是世界上诸种事物存在差别的内在原因。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中,一切从乡村实际出发,充分尊重乡村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价值体系,注重地域特色,科学把握乡村文化的差异性,分类推进,做到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一村一策”,使乡村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切忌“一刀切”“一风吹”、千篇一律、统一模式。关于这点,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的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和颁布实施的规划条例、法规方案中都多次加以强调。例如,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分类施策……不搞一刀切。”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强调,要“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在《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中,提出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文化产业特色乡镇、特色村落建设”“塑造‘一乡一品’‘一乡一艺’‘一乡一景’特色品牌”。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中再次强调:“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通过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在充分尊重乡村文化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特征的基础上,坚持分类指导、因村制宜、突出特色、精准施策,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
工图网提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文化振兴重要论述蕴含的哲学意蕴探究ppt红色大气乡村文化振兴党支部党员微党课课件(讲稿)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文化振兴重要论述蕴含的哲学意蕴探究ppt红色大气乡村文化振兴党支部党员微党课课件(讲稿) Array
- 价格 会员免费
- 编号 12262729
- 软件 Word
- 格式 doc,docx
- 大小 8.7 KB
- 比例 16:9
- 页数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