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资料:赴各地学习考察报告专辑
本期资料:赴各地学习考察报告专辑目 录◆.关于赴鄂州学习考察的报告 3◆.关于赴江苏省徐州市扬州市泰州市学习考察的报告 10◆.关于赴张家港市考察学习的报告 18◆.关于赴苏浙豫皖学习考察城市建设的报告话 27◆.关于赴江苏、山东等地考察学习的调研报 36◆.赴杭州南京济南三市八区对标学习考察报告 45◆.赴四川省、重庆市工业园区考察学习报告 63◆.赴苏浙沪学习考察报告 81◆.赴京山县学习考察村书记队伍建设工作考察报告 86◆.山城区党政考察团赴濮阳学习考察报告 96◆.湖北、江苏等地高新区考察经验与启示 107◆.泉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江浙学习考察报告 118◆.赴新疆学习考察报告 142◆.南城县赴婺源县学习考察旅游业发展的情况报告 152◆.赴济南等地学习考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报告 164◆.赴**学习考察报告 173关于赴鄂州学习考察的报告2018-06-15为学习借鉴鄂州市在口岸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等方面的 先进经验,3 月 8 日,市商务局局长高汉锐率领考察组一行7 人赴鄂州考察学习。实地调研了顺丰机场指挥部、三江港、 唯品会华中运营中心、苏宁物流运营中心,并与鄂州市商务 局有关负责人座谈交流。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鄂州商务工作发展基本情况鄂州市商务局现有编制 28 人,借调人员 4 人,暂未设 置贸促会、商业物流联合会和商务执法机构。2017 年,鄂州 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336.80 亿元,同比增长 12.8%,增 速居全省第二。新增葛店苏宁云商、大汉风情等 12 家“小进限”企业;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 55686.2 万美元,同比增长 14.3%。新增外贸出口实绩企业 24 家,比上年增加 12 家,出口实绩企业达 82 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 29256 万美元。 二、鄂州商务工作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鄂州电子商务发展的成功经验近年来,鄂州市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积极推进电子 商务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电子商务呈现出强劲发 展态势。2013 年葛店中部电子商务基地获批湖北省级电子商 务示范基地,2015 年华容区获批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 范区。多家国内外电商巨头相继落户鄂州,建设物流配送基 地或运营中心。目前,鄂州市已集聚了唯品会、苏宁易购、亚马逊等龙头电商企业,同时本地中小电商企业也蓬勃发展。统计显示,全市电子商务企业(网店)共计 1000 余家, 其中限上商贸企业 4 家。2016 年,全市通过网络消费实现零 售额 93.27 亿元,同比增长 48.7%;2017 年,通过网络消费 完成零售额 132.36 亿元,同比增长 41.9%,占全市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的 39.3%。我们重点考察的唯品会华中运营中心 2017 年实现销售额 110 亿元,上交利税 2 亿元,解决就业5000 多人。鄂州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较快,在全省居领先地位,主要 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立工作专班。鄂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电商发展大计,出台政策推动电商进一步发展壮大。建设 葛店电商基地,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并成立了 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葛店开发区管委会 也确立了以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电商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明 确了工作专班,责任到人,加快招商引资和基地基础设施建 设,全力推动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投产。二是加大政策扶持。2014 年,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发展电子商 务奠定了基础。今年,市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推动大众 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的实施意 见》、《鄂州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 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提供了动力,不断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 强。鄂州开发区为加速优高电商项目招商,已为新入驻的优高电商提供 16000 平方的办公楼,免租金 3 年,并提供装修、通光纤、水电等完善的配套设施及优良的软环境。在葛店开 发区,投资项目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待遇外,还将通过落 实投资企业的国民待遇、高新技术项目的优惠待遇等,以地 方财政扶持的形式实现。三是引进龙头企业。唯品会、亚马逊、苏宁易购、易商等多家知名企业的入驻,不仅为葛店中部电商基地带来了大 量税收收入,也为基地在国内外打响了知名度。已签约入驻 唯品会、苏宁云商、亚马逊、上海易商、家乐福、维龙、南 山集团、人福医药物流园、安博、卷皮网、佛罗伦萨、汽车 超人、电商大学(长江职业学院)、华威科智慧物联产业园、 中小企业电商孵化器等知名电商企业和学校。四是加强人才培育。人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为解决这个问题,鼓励各区(开发区)加大培训力度,着力培养本 土电商人才,同时通过电子商务招商引进人才。近年来,全 市通过开展电子商务论坛、学习、讲座等多种形式对行政机 关工作人员、乡镇和村级管理干部、电商从业人员、电商创 业人员进行培训,已累计培训各类人员 3000 多人。五是发挥区域优势。葛店开发区位于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层,具有独特的战略区位和交通优势,有着极其广阔的内需 市场和丰富的要素资源,其百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密度、城镇 密度和经济密度等各项指标都处于中部地区前列,发展电商 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葛店开发区围绕着电商产业链,大力引进龙头企业,量身定做产业配套,电商基地建设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二)鄂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一是积极开拓市场,培育开口企业。组织企业参加各类 展会和经贸活动。先后组织 22 家企业参加了第 121 届、122届广交会,共达成意向成交 3500 多万美元,现场签单近 600 万美元。组织湖北同方高科泵业有限公司、段店杏福农业园 等公司参加第 14 届中国--东盟博览会、2017 年中国(国际) 水果大会等各类知名展会,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开口企 业外贸业务操作能力,推动更多开口企业破零,2017 年全市 新增外贸进出口备案企业 30 家,新增外贸出口实绩企业 24家,比上年增加 12 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有 82 家,达到了 近几年来的新高。二是强化政策引导,落实激励措施。全面落实对外贸出口企业的扶持和奖励政策,市政府每年拿出 300 多万元对出 口企业进行奖励扶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便利化贸易环境。 下拨 2016 年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 201.7 万元;制定《2016 年度省级促进外贸出口奖励资金、市级外经贸产业发 展专项资金安排方案》,共安排 361.2 万元资金,奖励 2016 年出口企业;向省商务厅申报“破零攻坚”、市州出口奖励 资金 60 万元;组织申报 2017 年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项目,支持金额 301.4 万元。 三是加强对外贸企业的服务指导。积极落实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下发了《市商务局关于开展“外贸干部走基层进企业排忧解难”专题行动的通知》(鄂州商务文〔2017〕18 号),多次走访湖北康源药业有限公司、鄂州宝丰 金属棉技术有限公司、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深 入调研。建立重点外贸企业领导分片挂点跟踪服务制度,对 重点培育的骨干龙头企业和成长壮大企业,全面推行“一企 一策”,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保姆式”服务。四是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口岸建设取得进展。逐步推进三江港口岸扩大开放,依照国家口岸发展“十二五”审理计 划和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三江港一类水运口岸建 设提到日程。依据《鄂州三江港口岸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的口岸设施建设方案要求基本完成了开放码头的建设计 划,三江港区口岸开放码头 5-8#泊位工程基本完工。湖北国 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稳步推进,省商务厅牵头组织口岸查验 单位、鄂州市政府、顺丰集团积极申报国家一级口岸,协调 推动机场口岸设施与机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规划、同 步建设。有序发展对外劳务合作,2017 年全市外派劳务人员 备案 29 人次,没有接到外派劳务纠纷、外派劳务突发事件 和非法外派事件报告。三、加快黄冈商务发展的几点建议在鄂州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黄冈商务经济 整体发展水平的落后,鄂州商务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 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鄂州市的发展经验,必须落实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推进工作的作风境界和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上。要真正树立起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以解放思想来进一步排除发展道 路上的思维障碍和行为障碍,以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思想 解放的程度,以开放思维、宏大气魄、科学方法、冲天干劲, 营造弯道赶超的思想、工作和舆论氛围。二是必须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升黄冈经济外向度。要以黄冈市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为引领,积极推进产 业招商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要大力引进机电、高新、农产 品深加工出口型企业,积极培育现有出口企业,支持他们做 强做大。要加大力度培育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强化政策激励, 引导开口企业“破零攻坚”实现出口,引导本地生产、异地 出口企业“出口回归”。要以境内外贸易、投资活动为载体, 强化外资招商活动,实现外资滚动增长,避免外资断档脱节、 大起大落。要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着力推进我市一批 有比较优势、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经营,积极推 进境外工程承包,大力开拓以技术型、智能型、管理型劳务 输出,提高外派劳务效益。三是必须培育和引进电商龙头企业,带动集群发展。榜样是旗帜,龙头是引领,典型和龙头能激励更多人奋斗的动 力与热情,广泛聚集发展力量。在推进电商发展过程中,要 总结推广各方面的经验,实行点上突破、线上延伸、面上拓 展,推动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要更加注重培育和引进龙头 企业,一方面瞄准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行业领军企业,加 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几个国家级的龙头电商企业;另一方面加大对现有电商企业的扶持力度,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培育扶持几个叫得响的龙头企业,拉动整个电商产业快速发 展,形成产业集群。四是必须要大力完善投资环境,形成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在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世界资源争夺趋激烈的形 势下,哪里的投资环境好,哪里有投资优势,哪里才能赢得 外商。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把投资环境建设作为外向型经济 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基础性工程,大力加强硬软环境建设。要 进一步加快交通、能源、通讯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功能性设施 建设,大力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和现代化 水平。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办事效 率,形成合力引商的良好氛围。要努力提高政策法规的优越 性、稳定性、透明性和可预见性,推进政府办事的公开度、 公信度和公平度。加强制度法规的建设、执行和落实,营造 一个适宜企业发展的综合服务环境,树立黄冈对外开放和外 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形象。关于赴江苏省徐州市扬州市泰州市学习考 察的报告2017-03-15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 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 意见》,促进与江苏省部分城市的合作交流,3 月 6 日至 11 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凤波率领各县(市)区委 书记,赴江苏省徐州市、扬州市和泰州市学习考察。一、基本情况连日来,考察团一行深入 39 个考察点,详细了解每座 城市的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文化利用、特色小 镇建设等方面情况。总的看,五大发展理念在三座城市已经 落地生根,并转化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的实 际行动和具体工作。最突出的特点有 3 个:一是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打牢实体经济根基。徐州市坚持思路项目化、项目具体化,大力实施“三重一大”项目建 设,即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城 建项目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培育形成了装备制造、食品 及农副产品加工等 8 个产值超千亿元的重点产业。扬州市坚持“项目为王”,近几年累计开工建设 10 亿元或 1 亿美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 471 个,实现了沿江地区 100 亿元、沿河地区 50 亿元重特大项目全覆盖。泰州市持续推进“项目大 突破”,2015 年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 331 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583 个,比 2014 年翻了近一番;2016 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 637 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1112 个,比 2015 年又翻了近一番。二是持续强化要素集聚,助力全民创新创业。徐州市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力建设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创 新谷、潘安湖科教创新区等重大创新平台,开展“赢在徐州” 创新创业大赛,注重把创新创业的力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扬州市在金融、住房、子女就学、健康保健等 6 个方面制定 了人才政策,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上实行更加优惠的政 策,让人才有劲头、有干头、有奔头,2013 年首次实现大专 以上人才净流入,之后每年净流入近 1 万人。泰州市制定了“创业富民 30 条”,从降低创业门槛、培育创业人才、落 实税费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和资金支持、搭建众创平台 等方面入手,全方位营造一流创业环境,仅泰州医药城就引 来 2800 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创业,其中吸引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43 人。三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徐州 市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 家园林城市,一改过去“一城煤灰半城土”为“一城青山半城湖”,荣获 2016 年中国人居环境奖,目前正在参与江淮 生态大走廊建设。扬州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建成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 态市、全国文明城市,正在实施公园体系“111 工程”,即 建设 10 个体育公园、100 个社区公园、1000 个文体广场。泰州市已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从今年开始 大力实施“环境大改善、功能大提升”行动,进一步解决城 市绿量、交通等问题,让群众更多获益。二、学习体会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第一,必须学习江苏先进的发展理念。三座城市之所以 有全新的发展理念,核心就在于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 觉,扎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新理念转化为新要求、新作为。扬州市坚持“三先三后”理 念打造古风新韵新形象,即“先规划、后建设,先建基础设 施、后搞功能性开发,先发展产业、后开发商业”,确保“古 城古得经典、新城新得现代”。徐州市坚持“发展不增污、 增效又增绿”,在项目建设中增蓝天、保绿水、护净土,倒 逼产业转型升级。实践证明,只有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适应 引领新常态的“金钥匙”,把“四个着力”作为推动振兴发 展的“指南针”,融会贯通于实际工作中,才能在新常态下 施展新作为、实现新突破。第二,必须学习江苏有效的攻坚招法。三座城市以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有效工作,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撸起袖子加 油干”。泰州市提出发扬“三个不相信”精神,即“不相信 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实 现不了的目标”,激励大家“长期奋斗、长期攻坚、长期吃 苦、长期奉献”,同时砸掉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铁定律”、“无错无为不摘帽”的“铁交椅”,推出了“蜗牛奖”,对全市干部产生了很大触动。扬州市通过推进“重大产业项 目建设优化年”“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年”“公务管理规范年” 等工作,把各项发展任务落到了实处。徐州市在狠抓落实上 下功夫,持续开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信 访稳定“四项督查”,并建立健全了工作组织、协调、督查 体系。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导向,充分 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打造激情燃烧、干事 创业的火红年代。第三,必须学习江苏一流的服务意识。三座城市坚持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始终以“店小二”精神打造营商环境,并 注入了“谦虚、周到、专业、勤快”的内涵,用政府权力的 减法换取了市场活力的加法。泰州市推出了“3 最”“6 全” “5 心”的“365”服务,即审批事项在江苏省程序最少、速 度最快、收费最低;全身心帮办、全过程跟进、全天候服务、 全方位配合、全覆盖保障、全社会支持;让客商投资放心、 发展安心、干事顺心、创业开心、生活舒心。扬州市连续 3 年出台服务企业的“2 号文件”,推进行政审批“减章、减 时、减负、提效”,推进行政执法“规范规矩、公开公正” 和行政办事服务“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实践证明,营商 环境之于振兴发展,就像阳光、空气、土壤和水之于生命一 样重要。必须牢固树立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大力优化 营商环境,让亲商爱商、安商富商蔚然成风,形成良好的发 展气候。第四,必须学习江苏务实的工作作风。三座城市都把“务实”二字放在全部工作的首位,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政领 导干部分秒必争地去抢,有胆有识地去闯,锲而不舍地去干。 特别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形成了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 山万水、千辛万苦的工作模式,徐州市各级党政班子在 260天时间里组织开展了 400 多批次招商引资活动,取得了实实 在在的成果。实践证明,只有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才能求 得振兴发展实效,才能形成以实绩论英雄、靠发展比高低、 按成果行奖惩的浓厚发展氛围。三、下步工作下步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 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总书记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 讲话精神,始终把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作为讲 政治的实际行动,按照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 对照先进找差距,勇起直追要加油,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振兴 发展事业推向前进。近期,重点抓好 5 个方面工作: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实体经济作为振兴发展的 根基,持续开展项目年活动,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的热潮,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 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把创新发展的要求真正落实落地。要坚持开工和竣工一起 抓,盯紧竣工投产率、项目入库率、实际完成投资、设备投 资、入库税收、投入产出比等指标,确保更多项目落地投产。要坚持数量和质量一起抓,在项目结构上体现实体经济主导,在项目质量上体现转型升级要求,在项目布局上体现产 业集群优势,始终把项目建设的重点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 上,放在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龙头型项目上,加快形成具 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工业体系,推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 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 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发展的结构新格局。 要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起抓,坚决不选破 坏资源和环境的产业,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大 力开展招商引资,改进工作方法,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 商、点对点招商,再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一批优质增量。第二,优化营商环境。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破解瓶颈为重点,以群众满意、客商满意、企业满意为标准, 对标江苏等先进地区,着力营造开放包容、互利合作、诚实 守信、重商护商的营商环境。举全市之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 建设年活动,集中整治“七病一症”,深入开展审批环境、 司法行为、招商环境、执法环境、服务环境、诚信环境、融 资环境 7 个专项整治行动,彻底去掉“病根”。要组建市营 商环境建设监督局,聘请特约监督员,设立行政执法监督联 系点,在 7 个县(市)区全部成立行政审批局。要深入开展优 化营商环境测评活动,引入第三方专业的评估机构,每半年 测评一次,将测评结果在媒体上公布。要严格执行《辽阳市 优化营商环境“十严禁”纪律规定》,坚决查处和曝光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件,谁破坏辽阳的营商环境,就砸谁的饭碗,就让谁丢人现眼。第三,推进创新创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 会精神,坚持以创新的思维来抓创新,把科技创新融入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的全过程,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 力实施人才工程,在全市形成“想创业者能创业、会创业者创成业、善创业者创大业”的氛围。要针对创新平台少的问 题,加快创新创业产业园和中欧产业园建设,深化产学研合 作,推动企业与大连理工、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无缝对接,加 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新增 5 个省级技术中心和联合研 发实验室,打造众创平台,扶持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要针 对创业门槛高的问题,加大对创业创新的用地支持,落实税 费优惠政策,加大财税扶持力度,降低创业收费,支持网络 创业。要针对存量人才少的问题,深入实施“十百千高端人 才引进工程”,积极引进科技领军、资本运作等领域人才和 高水平创新团队,不断提升人才引进层次和精度,培育一批 创业明星和创业典型,形成示范效应。第四,加强城市建设。坚持绿色环保、生态宜居、舒适便捷、古城特色的目标不动摇,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 管理水平。要全面建设文明辽阳,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重点做好保护开发东京城遗址工作, 在广泛征求广大市民意见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好“清初后金 国都东京城遗址公园”,贯通东京城、东京陵、太子岛、冮 官窑、燕州城的道路。要全面建设美丽辽阳,做好“生态留白”文章,大力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打造大黑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太子岛国家湿地公园,打造城市“生态地标”;实施公 园绿化、道路绿化和森林景观提升工程,开展太子河河道整 治工作,加速美丽乡村全覆盖。要全面建设幸福辽阳,办好 各项民生实事,进一步解决城市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加快推 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第五,转变干部作风。要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为抓手,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在全市大力倡导“不相信有完成不 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实现不了的 目标”的“三个不相信”精神,大力倡导“长期奋斗、长期 攻坚、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的精神,大力倡导务实、精准、 细致、高效的工作作风。要坚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决 不用理想缺失、信念动摇的人,坚决不用因循守旧、消极懈 怠的人,坚决不用急功近利、脱离群众的人,坚决不用跑官 要官、谋取私利的人,旗帜鲜明选用工作面前敢为人先、雷 厉风行的人,考验面前敢于亮剑、挺身而出的人,难题面前 敢于负责、勇往直前的人,矛盾面前敢于担当、善于突破的 人,真正把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净 净的干部选拔出来,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打破 “重奖轻罚”的工作实绩考核倾向,大力推进抓落实“可定 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的“五可”工作法, 确立正确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在全市上下形成撸起袖子加油 干、快马加鞭不下鞍的工作局面,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 我百之的劲头,谱写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新篇章。关于赴张家港市考察学习的报告2017-12-15为了学习和借鉴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先进经验,进一步 深化创建理念,理清创建思路,优化创建措施,按照市委要 求,金川区成立学习考察组赴张家港市考察学习文明城市创 建工作。我区考察组先后参观了张家港市主城区的市容市貌、经 济开发区金塘社区、城市管理志愿者协会、商业步行街、市 文化中心、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等地,重点学习了各有特 色的创建单元开展文明创建的做法和成效。通过实地考察学 习,张家港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文明 风尚和鲜明的创建特色让我们印象深刻。总体上讲这次考 察,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启发很深、触动很大,危机紧逼、 压力倍增。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一、张家港市文明城市创建的基本情况张家港的前身是沙洲县,于 1962 年从常熟、江阴各划 出一块合并成立,1986 年撤县建市,辖区总面积 999 平方公 里,总人口 150 万。精神文明建设是张家港市走向全国的一 大特色品牌,1995 年 10 月,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在 张家港市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广肯定了张 家港市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 的做法和经验,1999 年,张家港市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 作先进城市”称号,2005 年,张家港市荣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并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概括说来,张家港市通过文明城市的创建,不但改变了一座城市的视觉 形象,更改变了这座城市的市民面貌,“城乡一体文明”特 色进一步彰显,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从重行政推动到整体联 动,重环境营造到内外兼优,重城区文明到城乡一体,重教 育灌输到育民惠民并举的迈进。二、张家港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经验和做法1992 年以来,张家港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推动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平台,做到创建理念不变调、创建方法 不走样、创建标准不降低、创建力度不减弱,有力促进了市 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一)坚持“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确保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抓不懈。1995 年至今,张家港市委领导更 换了 8 任,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几经调整,但无论领导班子 怎么变化,张家港市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把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 程,市委书记兼任文明委主任。市委常委会经常研究精神文 明建设,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定期督查创建工作,每个 常委和其他“四大班子”领导都牵头负责文明城市创建一方 面的工作。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同谋划、同部署、 同实施,每年对乡镇进行绩效考核中,精神文明建设指标权 重达 50%。同时,张家港市把“文明引领”明确为今后五年 发展的战略路径之一,通过抓文明城市创建,抓出了优美环 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抓出了众人划桨的拼搏势头、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推向了“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新高度,真正实现 “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二)坚持高标准城市建设管理,着力提升城市形象。35 年的创建历程中,张家港市城市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坚 持一张纸不变。城市园林绿化,注重工程精品化、节点景观 化、养护园艺化和环境舒适化,绿化覆盖率达 43.75%,人均 拥有绿地面积达 14.22 平方米,公园和公共绿地达到 118 个,平均每 500 米就有一个“绿色氧吧”。无论是园林景观小品 还是道路两侧的行道树、绿化带都被修剪成圆形、菱形、正 方形或长方形等各种形状,规划新颖、设计别致,令人耳目 一新、赏心悦目,尤其是以红色石楠为主的绿植景观带与花 卉、草坪一起塑造出了一道道优美的风景线。城市管理智能 化、精细化、科学化,大街小巷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建筑 物、电线杆等处无小广告,背街小巷无死角盲区;市场秩序 井然,没有私搭乱建、更没有出店经营、占道经营、流动经 营等现象,宠物的管理也非常到位。(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创建理念,形成了共建共享的创建格局。张家港市将文明创建的成果让全市人民共享,形成 “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依托 12345 热线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构建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民生综合服务平台,打造 24 小时不下班政府,为市民和外来 务工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市民直接参与城市管理,建言 献策文明创建。普及市民一卡通,提供图书借阅、公交乘坐和共享单车等各类公共服务。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推进菜单式、精细化服务,比较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社区将老人的 高龄补贴等费用统筹起来,为老人提供既丰盛又便宜的午 餐,一顿饭餐只要 7.5 元,群众对社区的服务满意度很高。 广泛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实现了“四个全国首创”,即 首创覆盖城乡的书香城市建设指标体系、首创分众化全民阅 读引导机制、首创民间阅读推广人资格认证制度、积极建设 图书馆驿站。从宾馆、餐厅到商业街区随处可见图书馆驿站, 市民时时都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整个城市阅读的氛围十分 浓厚。(四)坚持育人塑人,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走进建筑面积 7000 平方米城市展示馆的展厅,目睹张家港两个文 明建设的辉煌成绩,“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 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形象而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灵, 这 16 个字看似简单,但内涵极为丰富,这是“张家港精神” 的浓缩,迸发的是张家港人不甘落后、争创一流的高昂士气, 她已经成为张家港乃至苏州发展的法宝之一。坚持把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力弘扬弘扬张家港精神相结 合,着力提升全民素质,不断彰显城市文明。广泛开展文明 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开展星级 文明商户评选,定期发布“诚信红黑榜”,推进诚信体系建 设。持续深化文明家庭建设,开展五星文明家庭评比、好家 风好家训征集推广活动,用家庭的“小气候”温润社会的“大 气候”。开展“八礼四仪”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从小做起、修德明礼。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引导作用,建立行业志愿者队伍,出台了《志愿者礼遇办法》,全市注册志愿者达 14 万名,志愿者服务实现了规范化和常态化。积极建设核心 价值观主题公园,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精致新颖,抬头可见、 驻足可观,融入了城市景观、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场景。 窗口单位服务热情周到,市民举止文明、言行得体,做文明 人、创文明城已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和共同追求。(五)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同创共进。以实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为契机,推进城乡一体文 明,坚持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为重点,全面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城乡文明有效联动与无缝对接,致 力让城乡居民拥有一样优美的居住环境,致力让“美丽乡愁” 永驻港城。通过开展“讲文明、破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 五星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积极培育和传播乡贤文化。镇村 建设规划科学,村庄环境整治得力,环境卫生好;农村公路 基本实现黑化,路边景观树、绿化带档次高、面积大,村容 村貌好。(六)坚持以创促进,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张家港文明城市创建经历了从抓环境起步、到城乡一体联动, 再到提升城市品质、培育创建品牌的过程,先后获得全国文 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际卫生港、国家生态市等 192 项 国家级以上荣誉称号。文明城市创建美化了城市面貌,提高 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优化了投资环境,吸引了更多的 客商投资。三、赴张家港市考察创建工作的启示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到金川区在文明城市创建各个方 面都还存在着明显差距。我们只有创新理念,真抓实干,才 能不断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一)差距与不足。一是经济实力的差距。张家港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是 2300 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 57 亿元,一般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8 亿元,经济实力都非常强,我们的 差距很大。二是城市管理的差距。去年,结合中央巡视组环 保督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 执法局提出了“十乱三禁三控”的工作思路,工作成效也是 有目共睹。尽快我们在城市管理上已经抓的非常细了,但与 张家港相比精细化程度还是不够。三是园林绿化的差距。受 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的树种、花种、 绿植品种还非常单一,园林景观少,档次低,设计特色也不 够明显。四是社区服务的差距。原本我们的社区服务管理走 在了全国的前列,现在与张家港等城市相比无论是服务理 念、服务领域还是服务精细化水平已远远落后,亟需提档升 级。五是市民素质的差距。市民素质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 基础和前提,没有市民素质的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水平也不 可能提高,做好创建工作落脚点最终要体现在市民素质的提 高上。和张家港相比,我们市民的文明素质还需要不断的提 升。六是公益广告设置的差距。城市公益广告代表一个城市 的形象品味,同时亦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是规范公 民思想道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与张家港相比,我们的公益广告还处在图解化、简单化的层面,数量少、档次低、设置也不够合理。(二)启示与感悟。一是精细化管理是城市管理的必由 之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已远远 不能满足城市管理的要求,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现代城市 管理当中,是城市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二是管理城市与经营城市已成为大势所趋。过去 都是以抓经济、抓项目来带动城市发展,现在管理城市、经 营城市的这种理念已经遍及到全国各个城市。过去,在别的 城市还侧重于经济建设的时候,我们先前一步抓城市管理, 抓在了前列,现在各地都有了这种紧迫感,都在抓,由于经 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很容易赶超我们。三是市民的素 质是城市文明的根本。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是城市 文明的灵魂,在文明城市建设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市民素 质的高低,决定着城市的品位、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的文 明,归根结底反映在人的行为上,决定于人的素质。城市的 文明,最终还是体现在市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诉求中。四是 经济基础是城市发展的保障。张家港在城市管理中投入大量 人力、物力和财力,一个项目动辄就是几千万,城市的基础 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提升都离不开财政的保 障,我们只有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才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 源源不断的动力。五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文明城市建设的核 心。张家港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扎扎 实实办好民生实事,实实在在惠及群众。我们只有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把文明创建变成共建共享的惠民工程,才能使城市文明的内涵更加丰富。四、思考与补短今年的大测评,是我市首次与全国已经命名的 45 个地 级全国文明城市站在同一阵营迎测评、排名次,面临的压力 非常大。我们只有在借鉴张家港市先进创建经验的基础上, 在创建工作的标准、方法、内容、机制上多下功夫,努力抓 好巩固提升,才能确保顺利通过测评。(一)城市管理要更精更细。要按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在环境卫生、城市秩 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把城市管 理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实。针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 等区域存在的难点顽疾,要集中力量开展综合整治,并建立 长效管理机制,让城市更整洁、更宜居、更美好。(二)城市园林绿化要更美更靓。要结合本地实际,大量引进适宜本地种植的花草、树木,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 市绿化风貌。在景观的设计制作上要构思新颖、创意独特, 将城市特点与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城景协调统一 的整体格局。(三)社区服务要更全更好。社区是党和政府在城市工作的基础,是为群众提供服务的最基层的窗口和平台。要紧 紧围绕市民需求,积极统筹资源、整合力量,提升服务理念、 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青少年、特殊群体提供特色化的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提高市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四)志愿者服务要更多更实。要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 重点加强行业性志愿者队伍建设,促进志愿服务向社会各领 域普遍渗透,与各行业有机融合。要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组 织领导,制定完善保障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获得回报,感受快乐,不断推动志愿服务活 动的创新发展、常态长效。(五)建议在适当时间组织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通过“走出去”这种方式,让我们的干部通过考察学习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把我们的城市管理、 城市创建、城市绿化等工作做得更好。(六)建议在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把文明城市创建与紫金花城建设有机融合,加大公益广告创 意制作和刊播展示力度,设置一批景观式、长期性、有美感 的公益广告,让公益广告随处可见;探索建具有我区文化特 点的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公园、街头小景,把核心价值观 融入城市景观、融融入市民的日常文化生活。关于赴苏浙豫皖学习考察城市建设的报告市区城建系统考察团(2017 年 6 月 17 日)为学习借鉴外地城市建设先进经验,推动我市深入实施 大城市试点,加快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建设,6 月 10 日—17 日,市政府副市长王忠想,带领由规划、住建、城管、国土 等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市开发区、定陶区等分管领 导一行 20 余人组成的城建考察团,带着城建系统需要重点考虑的 22 个问题,赴江苏省徐州市、南京市、苏州市、浙 江省杭州市、安徽省合肥市、河南省永城市等市区进行了为 期一周的考察学习,参观考察城建项目 40 余个,内容涉及 城市规划、片区开发、棚户区改造、特色小镇、垃圾处理等 多个领域,并与恒大、明发、碧桂园、富力、蓝城、绿地、 光大、盈创 3D 打印等 10 余家知名企业进行了洽谈对接,取 得了开发商的理解和支持。考察期间,考察团边走边看,边 学边想,边思边议,普遍感到这次考察学习内容多、范围广、 震撼强、收获大。为了巩固外出考察学习成果,我们于 6 月18 日举行了菏泽市城市综合开发项目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50 个,总投资 1845 亿元,其中市直 256 亿元、四区 1352 亿 元,促进了洽谈项目尽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主要体会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和现场听取介绍,徐州、苏州、杭州 等地市规划档次之高,基础设施投入之大,城市建设速度之快,文化旅游发展之美,特色小镇模式之新,城市管理之细出乎意料,令人惊叹。一是城市建设水平高、档次高。所到之市城市规划高境 界,城市建设高标准,城市管理高水平。比如,在道路红线 控制上,徐州市政府东侧的汉源大道两侧建筑间距 260 米,苏州太湖大道两侧建筑间距 120 米,合肥徽州大道两侧建筑间距 180 米,配套大面积的绿地、绿带等。在公园建设上,作为县级市的河南永城,规划建设了 25 处公园,其中日月湖生态风景区总建设面积 24 平方公里,由 8 平方公里的水 面、8 平方公里的绿地、8 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组成。在道 路功能完善上,太湖大道建有有轨交通,徽州大道五块版结 构,中间设有独立公交专用道,地上设施统一,地下管线齐 全。二是城市开发投入大、规模大。徐州市新城区于 2004年启动建设,总规划面积 60 平方公里。截止 2015 年底,累计完成建设投资约 700 亿元,建成道路总长约 110 公里、桥梁 57 座,实施绿化面积约 780 万平方米,建成商品房居住区 500 余万平方米。合肥市巢湖对新区的 20 平方公里土地, 统一规划,整体开发。杭州市钱江新城以香港中环和纽约曼 哈顿为标榜,在建筑的“高度”、“亮度”和“密度”三方 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其中的市民中心是杭州市从西湖时代 过渡到钱塘江时代的城市标志之一,总建筑面积为 58 万平方米,总投资 45 个亿元。三是考察项目理念新、模式新。光大国际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环保指标排放达到欧盟标准,烟气检测系统与当地 环保部门联网,各种排放指标向社会实时公布,垃圾渗滤液 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开创了国内“先河”,打造了一个 个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垃圾焚烧发电厂。杭州市的桃李春风特 色小镇利用村庄改造,精心营造环境,建设了休闲度假型别 墅,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典范。四是考察项目范围广、领域广。这次考察学习,小到一片街头绿地,大到一个新城区,学习范围非常广,学习内容 非常多,涉及到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城建领域的方方 面面。五是考察项目实力强。所考察的企业大多都是知名企业。恒大集团是世界 500 强企业集团,2016 年总资产 1.35万亿,销售规模超 4000 亿,纳税 334 亿。明发集团是“中国企业 500 强、中国城市运营商 50 强、中国房地产百强企 业,仅在南京就有明发云庭、明发新城中心、明发财富中心 等 52 个项目。碧桂园是香港上市企业,2016 年销售约 3088亿元,纳税额超 200 亿元。蓝城集团 2016 年蓝城品牌价值达 72.18 亿元,连续三年获“中国房地产轻资产运营引领企业”。绿地集团连续五年入榜世界企业 500 强。光大国际在 E20 环境平台发布的“固废影响力企业中”,屡夺固废影响 力排行榜第一。二、几点收获参观考察时,我们认真听、仔细看,边参观、边交流,联系实际,白天学、晚上谈,深受启发、收获颇多。一是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通过学习考察,实地学 习徐州、苏州、南京等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 经验,从中找到了共性,学到了真经,增长了见识,拓宽了 思路,受到了启发。比如,在道路渠化、高架桥建设、片区整体开发等方面,都找到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模板。二是更新了观念,提升了境界。通过学习考察,考察团 成员结合考察重点和工作实际,纷纷谈打算、作表态,表示 将借鉴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全力以赴推进城建项目建设,将其转化为加快我市城市建设的强大动力。市规划局表示科 学编制总体规划,高标准规划设计重点片区,严格控制居住 区容积率,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市住建局表示进一步加 大棚改推进力度,为片区整体开发创造条件。市城管局表示 牢固树立“出门就是上班”的理念,从一面墙、一个雕塑、 一座喷泉做起,努力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市城投公司表 示将加快推进赵王河下游片区一级开发。市金土地公司表示 将积极推进牡丹南路片区一级开发。市财政局、市交通局、 市人防办、市公路局等也纷纷表示,立足自身职能,为市区 城市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三是引进了项目,促进了合作。这次考察学习,既是一次学习取经之旅,又是一次交流合作之旅。通过与恒大、明 发、碧桂园、蓝城、绿地、光大、盈创 3D 打印等企业对接, 进一步坚定了开发商在菏投资的信心和决心。恒大确定对佃户屯附近的 3000 亩土地进行综合开发,明发集团确定对赵王河下游 4000 亩土地进行二级开发;广州富力地产在接盘国贸中心的基础上,对一中南片区 3000 亩土地进行综合开发;蓝城集团确定对万福河附近的 1500 亩进行特色小镇打 造;碧桂园确定在开发郭庄的基础上,对热电厂片区进行综 合开发;光大集团确定在菏投资建设垃圾发电项目,等等。四是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这次观摩的大多数城市经济实力强、城市建设品质高,项目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 强,让我们看到了在思想观念、城市规划、城市打造、城市 功能配套、城市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差距,明确了今后的努力 方向。比如,合肥六安市作为一个县级市,在重大房地产项 目引进上,思想解放,政策优惠,相继引进了万达、恒大、 碧桂园、红星麦凯龙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带动了整个城市 品位的提升。这为我们引进知名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值得可借 鉴的经验。三、几点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考察团一行在感叹各市快速发展 的同时,一致表示要认真消化吸收考察成果,努力在结合上 下功夫,在灵活运用上下功夫,真正使学习考察成为解放思 想、更新观念的过程,成为反思工作、改进工作的契机,成 为加快发展、后来居上的动力。一是规划先行要落到实处。一座城市建得好不好,前提在规划,重点也在规划。不但要编总规和控规,还要有详规、 专规和城市设计,体现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城市的品位和特色往往还体现在专规和城市设计上,如苏州、杭州等地市在总规控规指导下还编制了绿道系统规划、中心城区建 筑色彩专项规划、水系景观等专项规划。二是重要节点要重点打造。包括城市主入口、城区主干道、城区功能区等。其景观环境要浓缩城市的景观精华,它 决定着人们感受一座城市的总体印象。城市入口一般为下高 速路口,是一座城市的“大门”,给人第一印象,值得重点 打造。包括主街道品位、景观带打造、天际线感观等以公共 建筑和公共功能为代表的城区功能区,是一座城市的“客 厅”,是人民认识这座城市的平台和渠道,值得重点打造。 苏州市、杭州市高层商务楼宇,鳞次栉比;到处可见的公园、 绿地和广场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城市“客厅”,给人带来自 然和谐、赏心悦目的震撼效果。三是打造城市要把握取舍。曾经土地是地方财政的聚宝盆,特别是临街土地,寸土寸金,舍不得退让,偏面强调商 业元素追求土地效益的最大化。这次学习考察,最大的感受: 一是发现徐州、杭州、苏州等地市的城市主干道退让非常开 阔,而且进行了高品位的绿化景观打造,连接山体部分,就 势打造山体公园,供市民休闲娱乐,资源共享。二是发现江 苏、浙江的房地产项目临街商业元素很少,大多是打造景观 廊道融入城市,小区容积率低。三是注重大面积开发,商业 集中布局,不是沿街零散的开发,开发楼盘高低错落有致。 这些,既能极大地提升城市品位,又有利于专业市场的集中 培育,很值得我市借鉴。四是城市拓展要依山傍水。山是魂、水为灵。考察的城市大多都用山、水元素打造城市。由此想到我们菏泽未来的 新城建设,也要利用万福河、赵王河等河流,做足水的文章, 打造宜居城市。五是城市建设要建管并重。“三分建、七分管”。这是 大家都熟知的常理,但真心落实到行动上,却不容易。我们 考察的几个市,城市管理非常精细,没有户外广告,没有交 通十分拥堵的现象,绿化、亮化非常简洁美观。由于气候和 自然条件等因素,有些方面我们不一定要照搬效仿,但加强 城市交通管理是当务之急。我市要借鉴徐州、苏州等地市的 做法,多措并举,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切实解决交通拥堵问 题。四、下步打算结合菏泽当前市区城建工作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高标准规划设计城市。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切实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到地上规划和地下规划同步进行,超 前预留菏徐铁路、菏徐高铁、菏泽濮阳高铁、菏泽兰考高铁、 城市轨道交通等各类基础设施。二是做好土地储备工作。充分发挥市金土地公司和城投公司的作用,做好土地储备工作。按总规方案,立即对日兰 高速以东以南、高铁站片区、赵王河下游、人民路广州路两 侧的土地开发进行控制,统一规划,统一储备,统一开发。三是抓好重大企业引进工作。目前,通过棚改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具备了招大商、开大盘的条件,广大房地 产开发商也在抢抓菏泽城市建设的机遇,加快入驻菏泽。我 们要着眼长远,对商业综合体开发、大型旅游项目、特色小 镇、重大基础设施、特色街区等进行全方位招商,加快与恒 大、明发、富力、碧桂园、绿城、蓝城等前 20 强房地产企 业的对接,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四是做好交通提升工作。通过简易立交,规划建设城市快车道,减少平交路口。规划建设新万福河定陶港区到铁路 的物流园区,做到水铁联运。搞好与徐州的对接工作,提前 做好菏泽—徐州客专的前期工作。适时建设城市轻轨、BRT 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五是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棚改不仅能够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而且为提高城市建设品位创造条件。我们必须抢 抓政策机遇,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做好土地一级整理,完 善配套设施,留足地上空间,开发地下空间,为片区整体开 发和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奠定基础。六是做好片区整体开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开发建设模式,成方连片进行整体出让,原则上 100 亩以下的不单 独出让开发。对片区开发,坚持居住与商业旅游相结合,整 体规划,分布实施,力争尽快启动赵王河下游片区、一中南 片区、万福河南片区综合开发和高铁新区建设。七是严格小区规划审批工作。对于新建小区,制定明确规定,沿主干道不允许建设商铺,集中建设内部商业街;严格控制建筑容积率,原则上商住≤3.5,居住≤2.5。小区内注重配套建设便民设施、“四小工程”等,并在图纸上明确 标注,否则不予审批。八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结合广告综合治理,加强街头绿地小品、路口渠化提升等工作,做好广州路、人民路等主 干道路整体提升。在杨庄、毛胡同沿街绿化带中,探索做斜 坡带状绿化,下设停车等服务设施。突出城市管理水平提升, 建设两处特色花街,设计一条亮化示范街,建设一批街头绿 地和 3D 城管便民岗亭,增加一批 3D 公共厕所。九是做好城建项目服务工作。对来菏投资的企业家,实行项目全程专人负责,跟踪服务、限时办结,为项目建设提 供最优的服务环境,确保城建项目按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十是做好督导调度工作。对重点城建项目,特别是 6 月18 日签约的 50 个项目,进行重点调度、重点扶持、重点推 进,推动城建项目加快建设,打造一批城市亮点。关于赴江苏、山东等地考察学习的调研报告2017-11-28为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做法,积极推进我州公共 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律师协会管理、公证机构体制改革等工 作,按照局党组的统一安排,党组成员、副局长鲁克俊同志 带领局公律处、办公室及律师协会相关业务人员一行 6 人,于 11 月 20 日至 26 日先后赴江苏、山东等地进行考察学习。 考察组一行先后与江苏省、山东省司法厅、连云港市司法局、律师协会等单位举行座谈,并前往南京市公共法律服 务中心、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港公证处、江苏博事达律师事 务所、山东省历下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连云港市海州区公 共法律服务中心、山东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参观学习,详细 了解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机制运行、律师协会管理、律 师党建及公证机构体制改革后工作运行等情况。考察组听取 了江苏、山东方面有关专家和部门领导的情况介绍,收集、 查阅了相关信息和资料。通过考察学习和分析研究,我们认 为,江苏省、山东省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有很多成 功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现将考察学习情 况报告如下。一、主要经验和做法考察中发现,两省均将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资金全部 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工作起步早,保障足,范围广,法律服 务资源丰富,队伍素质强,精神面貌好,能以群众需求的角度搭建便民平台,创新服务方式,真正建成了司法行政“110”服务体系。(一)聚焦顶层设计,强化战略推动。江苏省司法厅坚 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专业发展、项目合作”的原则, 确立“全覆盖、多层级、标准化、高效能”的公共法律服务 体系建设目标,努力打造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110”,始终坚持“一条主干”“四张网”总体建设路径,持续健全 完善设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公共法律服 务中心和村(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此项工作江苏省于 2013 年启动,逐步形成上下贯通、各有侧重、功能互补、整体联 动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主干道”;持续健全完善矛盾 纠纷排查网络,法治宣传教育社会联动普法网络,法律援助 等公益法律服务城乡“半小时服务圈”服务网络,特殊人群 服务管理“社会修复圈+过渡性安置基地”帮扶网络等“四 个全覆盖”服务网络。(二)坚持一体联动,构建“全覆盖”服务网络。为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逐步解决群众“不知道、找不到、请 不起、信不过”法律服务问题,促进广大群众平等享受法治 发展成果,平等获得法律援助,提升广大群众的法制获得感, 江苏省司法厅确立“切实需求、机会均等、全面普惠”的公 共法律服务核心价值取向,推动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 建设,目前,全省 13 个设区市基本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全省县乡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率均达 100%;2 万余个 村(社区)设立了司法行政服务站,基本形成城乡“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于 2016 年完成立项、设计、装修和部署,2017 年 1 月正式投入使用,公 共法律服务中心位于市中心综合办公大楼一层,面积 1700 平方,交通便利、位置优越,中心内包括公证办理、司法鉴 定、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服务形式多样,不 仅包括传统的线下实体服务,还利用 12348 司法行政公共服 务平台提供线上法律服务,另还设置有公共法律服务区、自 助服务区、法律书吧、12348 司法行政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区、 法治教育展示区、办公区等,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性、普惠 性和均等化的法律服务,让百姓“走进一扇门,一个窗口接 待,一揽子解决问题”。连云港市海州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面积达 2000 平方米,运作模式采用前台受理、后台分流和 专业办理,内部设置了企业法律服务、法律咨询、公证服务、 法律援助、安置帮教、后续照管、心理咨询、司法鉴定等八 大版块,并与镇、村、组、户实现互联互通,打造了热线平 台、视频中心、网络平台、手机平台和法务中心“五位一体” 的群众服务需求受理渠道,真正实现法律服务“一站通”, 最大限度确保城乡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公共法律服务。(三)开启“智慧法务”,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江苏省率先开通 12348 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基础上, 通过三年多的扩容拓展,纵深推进,质量提升,推动建成省 市县三级并网一体运行,具有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纠纷调解、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综合功能功能的网络和热线平台, 形成线上线下、网上网下“7*24 小时”全天候服务模式(其中热线平台由省厅统一部署,8 小时工作内由县市安排律师接听,8 小时外由上海百事通网络聘请律师接听),为群众 提供在线查询、在线咨询、在线审核、在线办理、在线监督 等服务,真正实现“指尖上”的公共法律服务。江苏省司法 厅于 2017 年建成 12348 江苏法网 2.0 智慧版通过网络(12348 江苏法网:js.12348.gov.cn)、微信(微信服务号:江苏掌 上 12348)、移动客户端(12348 江苏法网 APP)等全渠道的 智慧运营,打造“智慧小司”公共法律服务新体验。12348 江苏法网 2.0 智慧版主要产品有:智慧小司(AI)、公共法 律直通车、公证办理、司法行政地图、法律顾问、律师服务 一站通、企业法律风险检测、法律援助在线申请、亲子鉴定 一查通、模拟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司法考试考点查询、 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发布法律风险提示。智慧小司(AI)是 江苏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机器人会提供法律咨询 和司法行政问题的自动解答。对于群众的法律问题,不仅会 给出初步的参考答案,还会为群众调用相关法律法规和相似 案例,同时还会提供诉讼、调解两种解决方式的成本对比, 供群众选择最适合的方式路径解决问题。(四)注重精准发力,培育法律服务产品。江苏省依托律师协会制定《江苏省律师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汇编》, 提供权益保障、民生发展、社会治理三大类 130 个服务产品。 注重开展“一县(市、区)一活动载体、一服务品牌”创建 活动。在全省推出一批“崇德尚法”新型村(社区),有效 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普法联盟”“法律服务社”“百姓议事堂”“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等各类社会组织从“幕后”走向“台前”。连云港市深化“法润港城”品牌,连云港是《西游记》文化发源地,为弘扬优秀文化的法治内涵,市司 法局面向全社会开展普法“猴娃”形象征集评选活动,最终 确定“猴娃”安安为该市“七五”普法的形象代言人,并以 “猴娃说法”为蓝本,制定“七五”普法系列漫画,在各大 网络、电视、宣传栏等媒体上巡回播放;徐州推出“1+2+5” 便民举措,让申办法律援助的群众“最多跑一次”。(五)着力资源拓展,完善保障机制。江苏省司法厅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联合省发改委下发全国首个省级《公 共法律服务“十三五”规划》,努力在政策保障上实现“四 个纳入”,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统一规划,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将公共法律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内容、纳入政 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将公共法律服务项目纳入财政预算和政 府采购目录,不断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撑。 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强化实战建设,不断强化各级干部理论和 业务培训,积极推行“机关瘦身”“干部下沉”,积极组建 12348 法律服务队(12348 法律服务队由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 12348 协调指挥中心、法治宣传、律师管理、公证 管理、基层工作、法律援助等管理机构行政人员组成;吸纳 部分律师、公证员、调解员等专业人员参加;征集部分具有 一定专业知识,热心做法律服务工作的社会志愿者和社会组 织参加。法律服务队设队长和副队长,队长由分管公共法律服务的局领导担任;副队长由负责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日常管理部门领导担任。法律服务队开展工作时,可根据任务需求 变化,及时调整补充人员构成。),推行律师实习期间,必 须在基层一线服务,实现专业队伍均等化,将更多人力推向 一线服务窗口,集聚到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为不断提升公 共法律服务水平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二、考察学习收获1.江苏省司法厅将适时委派专人前来我州进行现场指 导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2.围绕“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连云港市律师协会与伊 犁州律师协会达成协议,进一步加强两地合作,在连云港市、 霍尔果斯市互设分所;3.江苏省、山东省律师协会与伊犁州律师协会达成协 议,常态化对伊犁州律师队伍进行培训。三、几点启示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服务平台组织体系,解决“在 哪里开展服务”问题。公共法律服务是服务民生的大事,靠 司法行政一家打造,格局小、影响小、成效小。服务平台组织体系包括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两部分。其中公共法律服务 实体平台由县级司法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司法 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社区(村)司法行政工作室组成;网 络平台包括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建立的“12348 公共法律服务 专线”及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的具备法律服务、法治宣传、 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功能的“公共法律服务网”。建议: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高立意、高标准、高起点地设计好州直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方案,明 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依托“四中心”“三库”建设 基础,选择较为成熟的 2 个县市,试点推进。积极争取州党 委、政府和主要领导的支持,争取以州党委、政府名义转发 关于推进自治州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意见,积极争取财政支 持,落实公共法律服务经费预算保障。二是统筹多方力量,建立服务产品项目体系,解决“提供什么服务”问题。制定指导州直的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清单, 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产品化。通过向城乡居民印发《公共法律服务手册》等形式,及时向社会推出基本公共法 律服务产品,明确各个产品项目的具体内容、服务模式、供 应渠道和最新政策,方便群众选择,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 的法律服务新需求。建议:以律师协会为核心,统筹基层法 律服务所、人民调解组织、司法鉴定等多方力量,编辑公共 法律服务产品、项目清单,统一编印《公共法律服务手册》 向各族群众发放。与自治区司法厅对接,积极探索“互联网+法律服务”模式,将互联网、手机服务客户端、微信、远 程视频等平台与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法治宣传、人 民调解等各项职能高度融合,开通网上咨询、预约、调解、 办理,使公共法律服务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真正实现服务群 众“零距离”。三是整合有效资源,建立服务供给配量体系,解决“如何集约服务”问题。举例来说:把信访中心和司法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安排在一个大厅合署办公,群众有矛盾纠纷来上访,信访中心接待、登记,综合服务中心有专业调解员跟进 调解,调解成功了,可以写个协议书进行公证,不成功可以 找律师帮助打官司,打官司固定证据我们可以提供司法鉴定 服务,打不起官司的我们还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在这个过程 中还把法治宣传贯穿其中,这就形成了一条龙的集约服务。 建议: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协调指挥中心,由县市、乡 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指挥中心主任,统筹协调公检法 司各方力量集于实体中心。另需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人员担任 政府法律顾问经费保障和法律援助经费标准动态增长机制, 健全完善法律服务机构公益服务的补偿机制,实施人民调解 个案补贴、法律援助案件补贴、律师驻点服务补助等制度, 提高法律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四是优化人员配置,建立服务指标考评体系,解决“确保规范服务”问题。这是对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成效 进行管理和评价的制度性安排,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高 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认同度和满意率,也是促进基本 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主要保证。有效整合和布局州直司法行政各方资源,借助各级平台、信息化网络等 手段,科学配置、动态调整各种力量,把更多人力资源配置 到一线实战窗口,发挥有效资源的最大效用。建议:在县市 层面,推动干部队伍由“机关”向“一线”转变,形成“前 中心后机关科室”模式,科室为中心提供支撑,推进职能窗 口化;在乡镇(街道)层面,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在做大做强司法所的同时,依托司法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在村(社区)层面,以推 进法律顾问工作为抓手优化村居站点服务能力,加快推动社 区(村)法律服务顾问全覆盖,提升社区(村)法律顾问工 作水平和成效,保障司法行政服务站职能得到充分发挥。赴杭州南京济南三市八区对标学习考察 报告区党政考察团为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力实施寻标对标提 标达标行动,区委书记李辉带领区党政考察团,于 6 月 26日至 29 日,赴杭州市上城区、萧山区、余杭区、江干区, 南京市鼓楼区、秦淮区,济南市高新区、历下区三市八区进 行对标考察学习,区级有关领导同志、各街道党工委书记、 区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这次学习考察,行程紧凑、 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重点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在特色小镇、 园区建设、楼宇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棚户区改造、招商引 资、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考察团先后赴 30 余 个考察点参观学习,认真听、仔细看、细致问、深入议,并 利用晚上时间召开座谈会,普遍感到先进地区展现出的先进 理念、发展气魄、改革力度、干事激情,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三市八区主要做法 这次参观考察的八个区,发展的条件、基础、重点、特色各不相同,但经济社会都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 良好态势。特别是他们的思想解放程度之深、经济发展势头 之猛、产业发展层次之高、改革开放力度之大、城市面貌变 化之快,都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发展思路新、功能定位准。所考察地区,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产业发展,都体现了大境界、大思路、大气 魄。一是突出战略目标。杭州市按照关于“努 力使杭州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的要求,牢牢把握 G20 峰会机遇,主动借势而为,不仅有力推动城市建设、产业发 展,更为积蓄全球高端资源创造了潜在优势;G20 之后,杭 州再度顺势而上,抓住“后峰会、前亚运”窗口期,不失时 机地出台《关于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 加快向独具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迈进。济南市高新区立 足于打造区域性科创中心,确立了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的总体目标,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科技与金融融合、科 技与产业融合、高校与企业合作、济南与国际融合,加快建 设国内重要的科技成果策源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地。二是突 出小镇理念。杭州的特色小镇以蓬勃之势引领了新一轮产业 转型、城市建设提升浪潮。所谓小镇,既不是一个行政区划 的概念,也不完全是产业园区,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产城融 合的特定区域,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和社 区功能的发展平台。杭州的特色小镇,提法很新颖、定位很 准确、名字很鲜明,直接突出了建设主题。上城区、余杭区、 萧山区、江干区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创新 理念、思路和方式,推动形成以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梦想小 镇、梦栖小镇、信息港小镇、机器人小镇等为代表的一批特 色小镇,并催生出一系列的新经济业态、新商业模式、新就 业机会,为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注入新动力。三是突出产业主题。无论是特色小镇还是楼宇经济,都明确产业定位、方向,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吸引相关产业聚集,培育具有行 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萧山区机器人小镇,规划面积 3.3平方公里,虽然目前只有凯尔达机器人科技公司等 2—3 家 机器人相关产业企业,但坚持建镇初心不变,将无关企业全 部从园区剥离,腾出土地引进发展机器人产业。秦淮区国创 园,在创立之初就明确了园区定位,必须是工业设计、形象 设计、技术研发、文化创意等高科技产业,凡是不符合规划 业态的全部拒绝,建设主导产业凸显的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 业园,集聚了 100 多家领军型创业人才企业。四是突出“互 联网+”。在培育、引进新兴产业上,所考察地区都非常注 重互联网应用,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传统产业的对接融 合,培植形成了一批新业态、新平台。萧山区信息港小镇, 定位为互联网+传统制造业,重点引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互 联网及互联网+产业,将信息港小镇打造成萧山两化深度融 合的主平台、科技创新驱动的新引擎,杭州互联网经济的新 硅谷、大众创业的新空间、跨境电商的先行区。上城区望江 智慧产业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研发技术能力,以物 联网为方向,发展创新科技平台,完善互联网+创新体系, 建设成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集聚地。(二)产业能级高、动能转换快。所考察地区,突出的 亮点是率先启动新旧动能转换,通过培育新技术、新产业、 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了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一是产业 层次高。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以打造中国第一基金小镇为目标,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快速集聚股权投资类、证券期货类、财富管理类投资机构 1363 家,资金管理规模突破 7200 亿元,投向实体经济项目 878 个、资金 2600 亿元,2016 年实现税收 10 亿元,今年 1—5 月份实现税收 9.79 亿元,预计年底 可实现翻番,成为助推浙江实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产业转 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梦栖小镇是目前国内惟一一个实行设计 引导经济策略的创意区域,围绕构建设计、创新、创业、创 意、金融五大中心,培育形成以工业设计为主导的各类设计 产业,以创新设计推动科技创新,打造“生产、生态、生活” 三生融合的特色小镇。二是善于“腾笼换鸟”。南京晨光 1865 科技创意产业园,由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政府和晨光集团创 办,依托李鸿章于 1865 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旧址和园区内 的 9 幢清代建筑、19 幢民国建筑,规划时尚生活休闲、科技 创意研发、工艺美术创作、酒店商务、科技创意博览 5 大功 能区,致力于建造成国内知名的融科技、文化、旅游、商业 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活地标和创意产业中心。秦淮区委、区 政府以南京第二机床厂“退城进园”为契机,充分利用占地 120 亩、拥有 40 多栋厂房的老厂区,改造提升为集聚领军人才的高端产业园,自 2013 年 10 月份正式开园以来,引进企业 106 家,获得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实验示范基地、中国科协 海智计划江苏(南京)文化创业基地、江苏省工业设计示范 园等品牌认定。三是新兴业态靓。从八区情况看,都大力发 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四新”经济形成了一定规模,“四化” 发展格局正在快速形成。上城区望江智慧产业园,作为杭州市“一号工程”,把智慧经济摆在首位,已成功引进了思科(中国)总部、浙江海投、国家数字出版杭州基地、中国铁 塔浙江分公司等具有影响力的行业和企业,成为资本密集型 和技术密集型企业集聚地。鼓楼区江东软件城占地面积 1.1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 360 万平方米,是南京唯一以服务外包为集聚特色的园区。到 2016 年底,园区入驻重点软件企业、服务外包企业、总部基地及研发中心等 680 家,其中列入中 国软件百强企业 5 家,2016 首届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 合竞争力百强企业 5 家,上市企业 12 家。(三)综合实力强、双创活力大。八区给考察团最直观 的印象就是“大”,无论是发展魄力、还是项目体量都给人 一种“高端大气”感。一是体现在数字指标上。鼓楼区作为 南京中心城区,面积仅 53 平方公里,2016 年,全区完成地 区生产总值 1123.03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4.12 亿元。余杭区 2016 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411.6 亿元,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 244.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2.2%、30.2%。二是体现 在项目体量上。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是 G20 峰会的主会场,总 占地面积 19.7 公顷,建筑面积 85 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单体建筑之一,屋顶花园 6 万平方米、世界最大。济南汉峪金谷项目总占地面积 1200 亩,规划地上建筑面积 360 万平方米,地下建设面积 110 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个片区,总 投资约 230 亿元。济南黄金·时代广场,位于济南 CBD、奥 体、文博三大核心之心,占地约 150 亩,容积率为 4.8,是 一个体量巨大、业态丰富的近 50 万平米的商务综合体。三是体现在创新创业上。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是专门打造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起步以来,坚持以“人才引 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统领,建成首期孵化平台、健康 谷、梦想小镇三大核心载体,形成三个具有辐射带动效应的 “众创空间”,一支以海归系、浙大系、阿里系、浙商系为 代表的“新四军”不断壮大,有力带动了“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浪潮的蓬勃兴起。位于鼓楼区联创科技大厦的联创科 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发展中突出自主创新,发展核 心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打造千亿企业,经过多年发展,由 创业之初的 28 个人、营业收入 500 多万,到现在的通讯领 域全国第一、全球第二大的应用软件开发商,涵盖互联网+ 车联网、互联网+北斗应用、互联网+市民卡、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有机农业五大领域,成为新型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 商,树立了“联创”互联网品牌。(四)体制机制活、扶持政策优。所考察地区,都不断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营造良好营商 环境,成效非常明显。济南高新区制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 按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目标要求, 打造“四条主线”的管理服务体系(快速高效的行政管理体 系、专业系统的招商服务体系、法治和谐的社会治理体系、 积极稳健的融资建设体系);在行政体制方面,实行大部制 整合,把职能、业务相近的部门整合到一起,再造业务流程, 消除自由裁量权,变事后审批为事先服务,如发改、商务、 经信、科技、安监、统计等部门整合为“科技经济运行局”,贸易、金融等部门整合为“服务业促进局”,土地、规划、建设、人防、房管等部门整合为“国土规划建设局”,解决 了职能交叉、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问题,济南有关市直部门 刻制了 49 枚 2 号印章交付高新区,直接行使相关权力;在 干部管理方面,实行干部编制内任职与岗位聘职相分离、档 案工资与实际薪酬相分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任管 理相分离的“双轨运行”,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推行全员绩 效工资,引入 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原理,做到“量化 考核”,实行“剁尾巴”末尾淘汰。杭州市推行“最多跑一 次”改革,萧山信息港小镇设立独立的服务中心,为信息港 的落户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企业不出小镇就可以享受党组 织关系转接、工商核名注册、知识产权申报、法律咨询服务 等政务服务,使创业者和企业家在园区内得到更省心、更高 效、更快速的发展。余杭区梦想小镇创新推出提供最高 5 年免租金办公场地、提供创业者公寓或给予货币补贴、最高 30万元商业贷款贴息、组建 2 亿元大学生创业贷风险池按基准 利率提供贷款、给予 60%物业能耗补贴、发放创新券支持企 业购买中介服务、成立 5000 万元天使梦想基金专门资助初 创团队等含金量非常高的政策措施,推行开展创业培训、指 导政策申报等“店小二”式政府服务,吸引了一大批以高校 毕业生等 90 后、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创 业者前来创新创业。(五)干部作风实、精神状态好。考察团在考察交流过 程中,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当地党员干部不怕苦、不怕难,担当干事、拼搏创新的担当做法和创业事例。三市八区的干部不骄傲、不停步、不懈怠,抓工作、抓发展一抓一条线、 干就干到底,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主动担当的精神令人赞 叹。征收拆迁是“天下第一难事”,济南中央商务区国有土 地上房屋征收共涉及 5000 余户、105 栋楼,拆迁面积达 39 万平方米,房屋征收规模近年来全市少有。为确保中央商务 区顺利开工建设,济南历下区 9 个街道、36 个区直部门、210 个工作小组,2600 余名工作人员全部参与到房屋征收一线, 以“快节奏、高效率、满负荷”的工作作风,顶烈日、冒风 雨,一年多时间没有休过一个周末,自拆迁工作启动以来, 仅一个月时间签约率达到 95%。二、经验启示 三市八区超前的发展理念、创新的工作思路、良好的精神面貌、显著的发展成就给人以极大震撼,许多经验值得学 习借鉴。(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始终以科学理念 引领发展。八区之所以发展得快、发展得好,之所以能够在 转型发展中走在前列,最为关键的是思想观念超前、创业境 界高远。考察中所接触的当地人员,无论是党政干部,还是 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思想解放、眼光长远、理 念新颖,从区域定位到企业发展、园区和项目建设,很多都 将目标定位在行业最大、全国第一、世界领先。玉皇山南基 金小镇,在 2015 年 5 月挂牌时就将美国对冲基金天堂—— 格林尼治的基金小镇作为发展目标,力求“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对照先进地区,我们思想解放的广度和深度还有不小差距,向先进地区对标看齐的境界还不够 高,有的干部还存在固步自封、被动应付的问题,不敢“跳 起来摘桃子”,不愿与强的比、向高的攀、跟快的赛、同勇 的争。我们必须正视差距,瞄准学习榜样,积极寻标对标提 标达标,在各个领域争一流、创品牌。(二)必须坚持科学规划、找准定位,始终以国际视野 谋划发展。八区都突出规划的龙头引领地位,按照国际化标 准要求,突出超前性、操作性和执行性,构建起科学合理的 发展布局。济南历下区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 平运营”的工作思路,委托美国 SOM 设计事务所、新加坡雅 思柏设计事务所、麦肯锡咨询公司等国际顶尖设计机构以及 华东建筑总院等国内顶尖设计单位,对中央商务区进行规划 设计,全力打造总部聚集中心、金融中心、区域创新中心和 区域物流中心,目前华润万象城、中国人寿大厦、中弘国际 广场、山东能源集团总部、中石化山东分公司等重点项目及 企业已经相继落地和入驻。相比之下,我们规划理念还不够 超前、视野不够开阔,局限于现有发展模式,缺乏大境界、 大格局、大手笔。我们必须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功能布局, 高标准配套基础设施,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为项 目建设、经济转型打下坚实基础。(三)必须坚持大建园区、狠抓招商,始终以产业高端 化集群化助推发展。八区坚持把园区作为产业集聚、转型升 级的主平台,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重大引擎,按照大区域谋划、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和招大商、大招商的思路,充分利 用各种优势,以市场运作为主渠道,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引 进了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了一批特色园区,形成了聚集生产 要素的强大能力,推动了经济总量的扩张、产业结构的升级、 经济效益的增长。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鼓楼区苏宁 慧谷、济南中央商务区,都是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依托, 采取市场化手段,经过滚动发展而不断壮大的。2016 年,余 杭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49.91 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 368.8亿元,浙商回归项目到账资金 313.34 亿元,引进长江汽车、 中国移动研究院、宜家家居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比之下, 我们的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成效不够明显,在打造产业集群、 延伸产业链条、引进高端企业方面力度有待加大。我们必须 把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优化投资环境,精心打造品 牌,提高区域对项目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力促招商引资实现 大突破。(四)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人才为本,始终以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驱动发展。八区可贵的经验就是善于创新、敢于创 新,重视人才、善用人才,创出了效益、创出了品牌、创出 了活力。余杭区梦栖小镇集聚创新设计产业项目 297 个、创新设计人才 1048 名,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成 为中国首个工业设计小镇;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技 工贸总收入、经常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50%以上,成为浙江 省内唯一全国首批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核心区;余杭区人才总量和增量列浙江省首位,培育省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 5 个,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2327 名,其中“国千”106 名、“省千”140 名。相比之下, 我们缺少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千人计划”“万人 计划”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人才教育培养、引进、评价、 激励和服务保障、工作一体化的激励体系还未完全建立,人 才成长、管理和使用机制不够灵活,成为影响产业转型升级、 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积极实施创新驱动、人才优 先战略,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力引进高端人才,用 好现有人才,以人才兴产业、以产业聚人才,激发创新创业 活力。(五)必须坚持理顺体制、转变作风,始终以担当负责 精神服务发展。八区之所以能够快速高效的推进重点工作落 实,关键是体制机制科学完善、运行高效,从领导干部到一 般干部,都有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争先意识,不管干什么事情, 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化、形势如何复杂,都有一股不干则已、 干则必成的韧劲和冲劲。济南高新区围绕“提升活力”,强 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推行全员聘任制、全员 KPI 绩效考核、全员绩效工资,短时间内实现了在全国高新区中 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杭州干 部处处体现“店小二”服务精神,南京干部理念领先、视野 开阔,济南干部充满发展的精气神,始终以“不疯魔、不成 活”的激情和干劲,奋战在工作一线。相形之下,我们有的 干部无论是在放眼全球的思想维度上、研究政策的专业程度上,还是服务企业的积极态度上、攻坚克难的干事硬度上,都有着不少差距。我们必须健全完善管理体制、推进机制, 引导各级干部提振“事事当争第一流”的精神状态,开阔“山 高我为峰”的眼界思维,提升与时俱进的素质能力,倡导敢 于把“不可能”变成“不,可能”的创新作为,真正让“有 激情、重责任、敢担当”成为主旋律。三、对策建议 此次学习考察地区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超前理念、创新举措和工作机制,对我区具有广泛借鉴意义。通过考察学 习,围绕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转型升级发展,加快建设 现代化中央活力区的奋斗目标,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提出以 下几点建议。(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持以重点片区、特色楼宇 为载体,促进项目向园区聚集、产业向楼宇聚集,加快传统 产业转型升级、引进培育新兴产业。一是加快重点片区开发。 提升“四大片区”规划档次,按照“产城一体”原则,坚持 高起点、大手笔规划,高品位、高标准建设,打造潍坊市区、 乃至半岛地区片区开发的新标杆。中部老市府片区,围绕现 代金融这一主导业态,按照国内一流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 一批有高度、有特色、有品位的高档楼宇,一体配套办公、 会议、商务活动和网络、休闲、购物、停车、绿化等设施、 场所,实行一流物业管理服务,打造潍坊新地标。南部文化 南路、白浪河、“三王一马”3 个片区,科学规划生活区、产业区、城市功能区,坚定不移地突出产业主题,瞄准新兴产业,规划 3 个左右特色小镇或大型专业园区,引进聚集一 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相关产业聚集,打造现代化南部生态 经济新城。二是优化升级主导产业。科学谋划全区产业体系, 重新梳理现有产业,进一步调整完善十大产业,逐一制定中 长期发展规划,每个产业配套一个推进方案、一套优惠政策, 同时沿产业链布局几个产业小镇、园区或楼宇作为承接平 台,形成“1+1+1+N”产业培育发展机制,逐步构建起群山 与高峰并存的新型产业体系格局。三是大力发展“四新”经 济。转型提升传统产业,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汽车服务、 传统商贸商务等为重点,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引进力度, 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模式,大力推进 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 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 展道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立足区位、人才、信息、资金 等资源相对集中的基础优势,以“四新”经济为主攻方向, 大力引进、培育现代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智能制造、 工业设计、健康养老、科技信息等新兴业态,推动产业向“四 化”迈进。加快电商产业发展,提升电商产业园区发展水平, 做大做强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鼓励 引进国内外知名综合性、专业性电子商务企业在我区设立总 部、运营中心、结算中心。四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将谋划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 面,深度对接省、市思路规划、实施方案、调研课题和重点项目,在潍坊国际创意港、SAP 工业 4.0(潍坊)创新中心 2个项目已纳入市级盘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谋划、包装一 批项目,加大对上衔接、争取力度,力争纳入省、市盘子。(二)突破发展特色小镇。学习借鉴杭州打造特色小镇 的经验做法,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承接高端产业的新载体、增强辐射带动力的新引擎,集中力 量、集聚资源,打造一批“特而强”、“聚而合”、“小而 美”、“活而新”的特色小镇。一是精准定位。按照“一街 道一小镇”思路,依据现有产业基础,明确发展定位、确立 主导产业,对园区实行主题式命名,做好规划、宣传、包装 文章,努力创建一批小镇品牌。二是着力培育高端。把高端 产业、新兴产业作为特色小镇发展的主攻方向,强化产业链 理念,围绕全产业链条培育,以中上游为发展导向,提高准 入门槛,着力引进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研发设计、信息咨 询等高端服务业态。三是激活楼宇经济。依托现有 88 栋建 成楼宇、24 栋在建楼宇,对地域临近的商务楼宇,打破地域、 管理界限,摒弃楼宇经济单打独斗的传统发展模式,推动资 源优势互补、融合共享,实行整体包装策划,联合招商运营, 以规模优势增创竞争优势、品牌优势,着力打造一批“总部 楼”、“金融楼”、“信息楼”、“电商楼”、“文创楼”, 推动楼宇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创建一批楼宇型产业园 区。四是用好文化资源。做好文化资源开发文章,借鉴南京、 杭州等先进地区经验,依托奎文门及城墙等优质历史文化资 源,抓好 1532 文化产业园、大虞文化村建设,引进文化创意设计企业、人才,进行蕴含奎文或潍坊文化元素并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研发,擦亮奎文文化名片。(三)全面提速“四个城市”建设。把创建“四个城市” 作为战略行动,体现中心城区应有担当和水平,争取各项工 作走在全市前列。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发挥“四个城市”建 设工作领导小组作用,进一步完善制度、明确职能、落实责 任;各牵头部门对所承担的任务负总责,主动作为,加强调 度,扎实有序完成编制任务;各参与部门按照分工,密切协 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二是高标准制定实施方案。坚持工 作项目化,加快方案制定,按照先进性、系统性、针对性和 可操作性原则,力争 7 月 10 日前制定出台全区“四个城市” 建设实施方案,包括五年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工作安 排,明确任务目标、支撑项目、时间节点、具体措施、工作 要求。各街道也围绕“四个城市”建设,制定具体推进方案。 三是抓好项目建设。对列入“四个城市”建设规划、计划的 重点项目,全面建立责任清单,落实包靠领导、责任单位、 具体人员,抓好组织实施,力争早建成、早达效。在大招商、 招大商上持续发力,积极实施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主题 招商、平台招商等精准招商方式,努力落地一批支撑带动能 力强的项目。(四)加大创新创业力度。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更 加重视“双创”工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人才支撑,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发挥市科技孵化 中心、齐鲁创智园等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有效利用创新技术资源,加快创新成果 转化、孵化、产业化。发挥科技研发专项基金作用,加快创 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科 技合作关系,共建成果转化基地。二是加快创新载体建设。 围绕创新、创业、创客三个层面,强化规划引领,完善配套 设施,规范完善现有 13 处孵化基地,推动专业化发展,提 升运营能力水平,为各类专业人群创业提供广阔舞台。积极 开展创业型街道、社区创建工作,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发展 各类创业实体,提高创业参与率。三是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突出抓好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行业领军 人才、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全方位落实优惠扶持政 策,实行跟踪式包靠服务,切实让各类来奎创业发展的“高 精尖缺”人才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四是重视本土人才 培养。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探索 建立多元化创新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完善激励政策,促进有 意向、潜力大的创新创业人才顺利创业。抓好机关干部培训 和人才使用,加大对在职干部的产业发展、新旧动能、招商 引资、社会治理等知识的培训,引导转变思想、开阔视野, 更新理念、增长才干。(五)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破解发 展瓶颈的关键一招,推动政策、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大简政 放权力度,充分激活发展活力。进一步理顺区、街、社区管 理体制,明确职责权限,推动权责统一,为基层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松绑。进一步理顺园区运行机制,切实发挥奎文经济开发区、泰华城商务园区、北海路商贸经济发展区、奎文 滨海工业园的管委会应有作用,促进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回 归;对特色小镇、重点园区,探索建立管委会,配齐工作队 伍,从项目建设到招商繁荣、运营管理,全过程负总责。进 一步理顺招商引资机制,借鉴济南高新区做法,大胆探索第 三方社会化招商模式,激发全社会招商热情。进一步提升行 政服务效能,以新政务服务中心搬迁为契机,推动放管服改 革,能交给市场的坚决有序推向市场;梳理“最多跑一次”、 “零跑腿”事项,全部向社会公开;全面落实一门受理、分 口办理和首问负责制、再问办结制等制度;改善服务态度, 探索推行有效的激励奖惩制度,有效解决门好进、脸难看、 事难办问题,提升奎文政府窗口形象。(六)健全考核激励体系。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新, 大胆借鉴济南高新区绩效考核办法,探索建立“为担当者担 当”的保障机制和“让实干者实惠”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 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入开 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力弘扬“四种精神”,强化“五 个导向”,以“把事办成”为根本,加大典型选树、明察暗 访、点名曝光力度,以坚决高效的执行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 生根。健全责任分解机制,继续落实区委常委联系街道、区 级领导包靠项目制度,对“四大片区”开发、“双 50”工程、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任务,完善从总负责领导到具体办 理人员链条式责任清单,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形成主体清晰、权责统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健全担当保障机制,完善“容错、纠错、防错”和“诬告陷 害查处”机制及实施细则,营造为敢于担当者担当的制度环 境。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以园区为试点,改革干部管理方式, 探索聘任管理制度,因事设岗、以岗选人,实现干部人事管 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以“量化考评” 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指标向园区、招商岗位倾斜,同一单位 内部根据科室、岗位重要程度、工作量大小向重点科室、岗 位倾斜,让薪酬与考核成绩挂钩,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 干多干少一个样”问题。赴四川省、重庆市工业园区考察学习报告四川省和重庆市工业园区是中西部园区的典型代表,这 些年,以多重经济模式提振园区,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形成 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为了学习四川省和重庆 市工业园区在规划建设、服务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 经验和做法,开拓思路,探讨合作,积极推动我省各园区实 现新的突破,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安排 9 月 19 日至 25 日赴 四川省和重庆市璧山工业园区、曙光都市工业园区、宜家厨 业有限公司、曙光恒升珠宝加工厂、成阿工业园、康力电梯 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明星电缆股份有 限公司、乐山工业园、乐山希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工业企 业及工业园区进行考察交流。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 并亲眼目睹了山城地区经济发展的惊人速度,更切身感悟到 了他们的成功之举、真谛经验和实干精神。整个考察活动是 一堂生动、实际、深刻的开放课、发展课,全体同志在思想 上都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责任感、压力感和危机感空前 增强。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璧山工业园概况 腾笼换鸟焕发园区新活力过去,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皮革皮鞋,曾是璧山工业 的三大支柱产业。而如今,“老三样”全部换成了“新三样”: 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这一变化过程,也是璧山 工业向生态要效益的过程。这样一个数据最有说服力:2012 年前,对污染企业实行“零容忍”,璧山主动放弃 100 亿元的工业产值,如今却换来了 1000 亿元的低污染、低能耗企业,实现了璧山产业的 升级。目前,璧山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而璧山工 业园区也被评为“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和“重庆 市园林式工业园区”。随着 30 平方公里生态园区建设的加 速推进,璧山工业园区,不仅是承载梦想的“舞台”,集聚 产业的“洼地”,也昭示着璧山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路正畅。走进璧山工业园区,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却处处鸟语 花香;这里,不见连片厂房,却真正“寸土寸金”;这里, 既承载着现代工业的脉动,也辉映着现代都市的激情。如果从空中俯瞰,一条条宽敞笔直的道路,或纵或横, 铺展于 12 平方公里的园区土地上。而“路修到哪里,树就种到哪里”,在已建成的 48 公里道路旁,镶嵌着 90 万平方 米绿化,园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5%。“我们招商引资的条件,可能是有点苛刻。”璧山工 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璧山本身是资源匮乏型城市,在环境、资源上 的承载能力有限,璧山工业园区多年来的招商要求就是环 保、绿色、低碳、低能耗、高产出,对污染企业一律拒绝。按照璧山招商引资的要求,投入上,每平方公里投资不 低于 45 亿元;产出上,每平方公里要在 80 亿元至 120 亿元之间,未来这个目标将提高到 150 亿元;税收上,每亩不低于 10 万元,今年的目标是 15 万元。目前璧山大力发展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等产业,相对之前的三大支柱 产业,对环境的污染要少,投入产出也更高。对之前污染较 严重的产业,如皮革皮鞋,园区则不再提供新用地,不能扩 大规模,这也促使其通过提档升级取得发展。筑巢引凤推动工业园区集聚发展 虽然进驻的条件苛刻,却吸引着更多企业落户璧山,大家看重的,就是璧山良好的生态环境。 台湾的食品龙头企业统一,就是近年入驻璧山工业园区的企业之一。统一在大陆有 36 个工厂,其中在璧山工厂配 备的设备是最先进的。该项目负责人告诉我们,食品企业选 址时对环境的要求特别高,他们当初选择到璧山,很大程度 上也是被璧山良好的环境所吸引。除了统一外,重庆本地的知名食品企业将纷纷搬迁至璧 山工业园区内。据区工业园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重庆 市面上销售的鱼、兔佐料,有 80%都是在璧山生产的。除了对落户产业的筛选外,璧山工业园区在建设发展中 也注重绿色和低碳,比如在生态环境上,做到“厂在林中, 林在厂中”,同时,完善工业园区的生活配套,在厂区 20 分钟的步行半径内,建公租房、社区公园等。这样的布局, 使得市民和产业工人步行就可以上下班,家门口就有公园。 20 分钟的生活半径圈内,可以购物、娱乐、休闲,工作效率、 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产业与城市在生态园区融合。正是有了环境的改善,璧山工业的发展才能取得耀眼的成绩。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工业经济呈现出平稳增长的发展 态势,实现工业总产值 1348.9 亿元,同比增长 44.6%。二、曙光都市工业园概况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自 2006 年 9 月由重庆市政府正式命名成立以来,经过 10 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不断总结都市 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紧紧依托特色工业园区, 以“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思想理念为中小企业打 造现代工业产业园,以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企业集聚化、 后勤服务保障专业化的企业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集建设与 服务同步发展的道路,全面推动入驻企业的发展,让中小企 业能进来、能发展、能壮大,成为重庆都市工业楼宇建设发 展的一面旗帜和标杆,为中国中小企业产业园的建设和创新 提供了曙光模式。坚持土地利用集约化——2006 年以来,曙光已成功开发 建设了 A 区北岸国际、B 区港岸国际、C 区海岸国际,E 区两 江国际四个园区,D 区海港企业国际城,F 区曙光•汽车零部 件加工产业园和 G 区曙光•江南新型产业园已在建设中。七个 园区全部开发建设完成后,将集约利用土地 700 余亩,建成150 万平方米的中小企业产业园。为节约城市土地资源、提 高城市土地利用价值做出新的探索和贡献。打造产业企业集聚化——曙光 150 万平方米的中小企业 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引进低碳、环保、科技含量高、附加值 高的适应城市发展的中小企业 500 余户,将实现年工业产值上百亿元,解决就业人员 6 万人左右,每年为国家创造税收近 10 亿元。后勤保障服务专业化——曙光都市工业园千方百计为 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市场、人才、管理等方面 的服务,努力降低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帮助中小企业提升 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成长中所需的资 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问题。重庆曙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 平台以八大服务中心作为支撑,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化服 务。十大服务中心也成为曙光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和品牌 价值的“软实力”。物业管理服务中心:为园区提供安保、消防、保洁、水、 电、气等各种维持企业正常生产工作秩序的服务工作。金融财务服务中心:建立园区金融超市,有效解决入园 企业流动资金短缺、融资难、发展受限等问题,为企业自身 孵化壮大提供资金方面的保障服务。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发挥政府“助手”作用,协助政府 相关部门,帮助入园企业办理登记、年检等工商行政事务手 续,为入驻企业提供简便、快捷、有效的政务服务。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建立园区员工食堂、员工电子阅览 室、员工文化娱乐中心、园区超市、园区药房、员工理发店 等设施,解决企业员工的衣食住行问题,让企业专注生产加 快发展速度。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联合当地政府社区,依据入驻企业 的需求,开展专场招聘、专业培训等活动,解决入驻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促进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为企业加快发展储备人才。 “三确保”联合服务中心:建立园区“三确保”联合工作队,专人负责、任务明确、工作落实,确保园区企业生产 安全、消防安全、环保达标。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中心: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园区办 讲座,围绕企业发展的主题和难题答疑解惑,帮助中小企业 家更新观念,拓展思维空间,科学规划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法律服务中心:由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管委会和鼎 圣律师事务所联合打造,为入驻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当好法 律顾问,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中出现的日常基础法律问题和帮助企业学法、懂法、用法。 合法经营、合法维护企业和员工的正当权益,为企业健康发 展保驾护航。物流运输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商贸物流配送货物服 务,有效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了企业物流速度,加快 了企业的资金周转。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对客户的意见及时处理并及时向客 户反馈处理意见和结果。曙光都市工业园作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重庆市优秀民 营企业以及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十佳工业园和重庆市中 小企业发展最佳园区,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将继续坚持“三 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理念、坚守“三化”(土 地利用集约化、产业企业集群化、后勤服务保障专业化)方针,发挥“三手”(政府助手、企业帮手、经济发展推手)作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致力于建设更多适合中小 企业发展的产业园,为推动中小企业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和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时代发展作出不懈努力。三、成阿工业园概况 成阿工业区位于金堂县淮口镇。淮口镇位于成都市区以东 45 公里,县城以南 21 公里的县域中部,辐射面积 109 平方公里,总人口 8.2 万人,是国家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成阿工业区是根据国务院灾后重建相关精神,由成都市与阿坝州合作打造的灾后重建项目,也是全国唯一的地震灾 后异地产业重建园区,由国务院**副总理亲批,未来将 建设成为国家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 10 平方公里,已 被列入四川省培育重点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 名单。园区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同步推进的发展理念,集两 地之智、举两地之力谋合作、促发展,奋力将园区打造成为 全国一流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园区、承接东西产业转移示范 园区、灾后产业重建示范园区。到 2013 年园区基本建成,将实现工业总产值 300 亿元,工业增加值 100 亿元,在“十二五”末,园区将建设成为 500 亿产业园区,成为成渝经济 区新的增长级。目前,园区已引进杭州士兰西部半导体生产基地、德尔 集团四川营销总部及环保材料生产基地、广州兴华玻璃工业 有限公司特种玻璃生产等 60 余个项目,总投资 131 亿元,其中上亿元项目 41 个。共引入节能环保项目 45 个,占引入总数的 75%。园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0 亿元,路网建设全面提速。园区内成阿大道、广东路、江西路 3 条主干道已建成,通车里程达 15.3 公里;在建道路里程 23 公里;拟建道路 9 条,总长度 19 公里,近期将启动建设。园区供气供电、给水排水等配套工程正抓紧建设,确保在今年 6 月底全面形 成承载能力。四、乐山国家高新区概况 乐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乐山市中心城区大渡河南岸,前身为成立于 1992 年的省级经济开发区,1996 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乐山高新区,2012 年 8 月经国务院批 准升格为国家高新区。乐山高新区联动峨眉硅材料产业园、 市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五通桥循环经济产业园,实行“一 区三园”的共同发展模式,代管市中区车子、安谷两个乡镇。 区内形成“3+1”(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4 年,“一区三园”入驻企业 453 家,其中,规上企业95 家,高新技术企业 48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502.7 亿元,工业增加值 150.7 亿元。 乐山高新区始终坚持“特色立区”,已形成“3+1”(光伏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生物医药产业、 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园区是 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四 川省“51025”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园区、“知识产权试点 园区”、“四川省劳动关系和谐园区”,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多晶硅材料产业基地及光伏产业园。乐山高新区现发展成为区位优势明、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环 境优良的四川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地。区位优势明显:乐山高新区是乐山“两航、五铁、十高 速”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距成都和双流机场 1 小时、乐山大佛 15 分钟、峨眉山 15 分钟车程。园区对岸大件 码头可直通长江沿岸各港口,在建中的新乐山港年吞吐量可 达 5000 万吨,100 万标箱。乐山、沙湾、峨眉 3 个火车站均在 25 公里的半径范围内,通过成绵乐城际列车,乐山到成都仅需要 28 分钟。 基础设施完善:区内路水、电、气、通讯、光纤、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完备。初步形成迎宾大道、乐高大道、建业 大道、茶山路、临江北路等为主的“三纵三横”主干道交通 路网,区内建成道路总长 20.64 公里;区内日供水能力达 15万吨;三座变电站实行双回路供电,日供电能力 30 万千瓦;日供气能力 30 万立方;无线网络已全面覆盖;区内有污水处理厂一座,现日处理量为 2 万吨(一期),完全建成后将达到 8 万吨/日的处理量。 发展环境优良:乐山高新区始终坚持以服务为“第一要务”,在创建优良经济发展软环境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自身 的体制优势,依托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从项目备案、工商 登记、土地出让、规划建设、房产登记,向投资者提供优质、 高效的政务服务,打造发展一流软环境,为企业提供“一站 式”服务,做到让企业少跑路、不跑路。政策保障坚实:乐山高新区工业用地基准价按 16.8 万/亩供给,园区企业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高新技术 企业所得税减按 15%的征收;区内新建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 投资强度达到 280 万元/亩以上的生产型企业,免收城市建 设费、水土保持防治费等行政性和事业性收费;为拓宽招商 引资信息渠道,搭建招商引资中介平台,对为高新区招商引 资的单位、机构和个人实施一定奖励;同时针对入驻园区的 重大的产业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 办的方式予以特殊优惠。同时园区成立了规模为 5000 万元 的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乐山高新区将围绕“特色科技园区、临港生态新城”总 体定位和千亿园区目标,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线,以全 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项目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 动三大战略,力争尽快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 增长极,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收入占 60%以上,国家高新技术 企业占全市 80%以上;建设成为乐山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区和 产城一体化生态城市新区,全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 展示范区,西部国家高新区改革创新试验区。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两地的迅猛崛起,除了得益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外,根本的是他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关键是走出 了一条既符合客观规律又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这 些地方有很多前瞻性的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解放思想,建立机制,打造生态宜居园区。始终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以思想的大 解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所到四川省和重庆市各园区经济之 所以实现快速发展,核心是他们的思想实现了真解放、观念 实现了真更新。从他们介绍情况看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 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 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有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与时俱 进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他们已经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整个经济 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璧山工业园宁愿丢掉 100个亿的工业产值,如今却换来了 1000 亿元的低污染、低能 耗企业,很多地区只看眼前的利益,但璧山一开始就提出要 建设园林式的宜居园区,着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惯例 和市场机制的园区并把招商的重点放在技术含量高、资本密 集型项目上,俗话说:“筑金窝引凤凰,筑茅草窝引鹌鹑”, 正是有了一流的开发观念,才有了园区开发的一流举措和超 常规的发展速度。(二)发挥优势,准确定位,确定长远发展思路。工业园 的建设目标,不仅要具有地方特色,还要切合实际和市场机 制的园区发展模式。我们广(韶)创新示范园是像曙光都市 园区那样紧紧依托特色工业园区,以“生产、生活、生态” 三位一体的思想理念打造现代创新示范园,以土地利用集约 化、产业企业集聚化、后勤服务保障专业化的企业工作思路, 走民营园区道路;还是像成阿工业园那样走合作模式,广(韶)创新示范园可以与广州开发区合作,结合时代背景,园区未来产业发展目标和孵化器发展战略思考,“互联网+现在农业”、“健康产业”、“高端服务业”是园区产业选 择的方向,将互联网在农产销售、农资供应、技术指导、金 融服务等方面;互联网结合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医药产品、 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等方面做大做强。在承接珠 三角产业转移的新形势下,园区要深入了解产业转移的特 点,认真遵循产业转移的规律,切实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优 势,彻底消除阻碍产业转移的瓶颈性制约因素,走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三)市场运作,滚动开发,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根据市 场运作,做好我们的园区开发工作,明确提出把市场开拓做 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当前技术竞争、实力竞争 激烈的市场环境,强调引进的高新企业和原发机构必须在市 场营销的顶层设计、策划上要有比别人更新的方法和能力, 形成上下贯通的机制;要有勤于学习的意识和精神,做到勤 于思考,面对新常态下市场的多元性要认真思考如何抓住机 会,自身应当做什么和如何去做,要具备运作新市场条件下 各类项目的思路、方法、能力,在此基础上清晰处理好机会 与战略的关系,把握机会不断培育、孵化出高效益的产品, 形成更好的战略布局。要像成阿工业园那样用市场经济的手 段抓经济是他们又一成功经验。(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实现跨 跃式发展,必须善于认识机遇、抢抓机遇必须具有艰苦创业、 自强不息的精神。四川、重庆等地在园区开发起步初期都经历过土地征用难、拆迁难、群众上访等问题,但他们视困难为机遇认定目标永不言弃。如璧山工业园坚持科学规划、合 理布局、严格实施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区域环境。十几年来 先后投入 60 多亿元资金,用于交通、电讯、供水、能源等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区内主次干道线 200 多 公里、均为混凝土路面,璧青一级公路和璧南河纵贯全境, 渝遂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穿越而过,已建成的璧山--大 学城隧道将园区与大学城连为一体,交通十分便捷。并做到 集中供热供气,园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5%,饮用水达到 国家二级水标准。20 分钟的生活半径圈内,可以购物、娱乐、 休闲、教育、医疗,工作效率、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产 业与城市在生态园区融合。三、几点启示 参加考察的同志一致认识与四川、重庆等地相比从表层上看是数字、指标的差距,实质上是人的差距,是思想观念、 政策环境和实干精神上的差距。四川等地善于运用先进的模 式和理念发展经济其思维境界、知识结构、工作思路、办事 效率、言谈举止无不体现出开放、超前、文明、精干的综合 品位。通过考察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第一、敢于突破,大胆创新,创造产业发展奇迹。思想 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 们曾多次到先进地区学习,实际早已看到并不断倡导解放思 想、更新观念,但几年过来与先进地区差距却越来越大,根 本的是我们的思想没有真正解放,没有完全体现在行动上,影响了发展的速度,必须再次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层层找问题、见行动。四川、重庆考察告诉我们前几年璧山只 是低水平、低总量上的增长,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谈不上“超 常规、跨越式”。当前,璧山从一个县城升格为国家高新开 发区,发展势头良好,正处在一个大追赶和大发展的重要时 期。这为我县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实现追赶型、跨越式 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超常规”发展必 须配以“超常规思维”、“创奇迹”的速度必须得有“创奇 迹”的观念。现实说明我们的思想解放远远不够或者说我们 思想解放落实得不够,很多时候只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 落实到行动上。因此,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解决思想真解放 和干大事创大业上。破除自我满足、墨守陈规、四平八稳的 保守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敢冒、敢于突破、大胆思进的观 念,破除被动应付、懒惰思想,树立勇于拼搏、主动出击求 发展的观念,破除狭隘封闭的区位观,树立主动接受先进地 区等地辐射,借势借力大发展的观念,破除部门利益、小集 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树立服从服务经济发展、全 县一盘棋的大局观念,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树立 求实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破除经济发展与己无关的思想, 树立经济发展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县形成人人想经济、议经 济、抓经济的浓厚氛围。第二、认清趋势,敢于挑战,实现经济的增长点。思路 决定出路,只有科学明晰的大思路,才有跨越式的大发展。 面对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期和新的战略机遇期,必须进一步审视大势、分析优势,充实完善发展思路和方向目标实现大的发展。当前,我省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和新一轮经 济增长期我们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潜力。纵观周边地 区,清远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龙门、佛冈正在日新月异的 发展,连平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可以说当前形势逼人时 间不等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不发展就要落后,慢发展 也要落后。因此,我们必须理清思路、确定目标,牢牢抓住 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围绕这一目标进一步充实完善各级部门 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措施,统一全县上下的思想和 行动,凝聚人心和力量形成加快新丰发展的强大合力。第三、提升水平,破守成规,助力跨越式发展。必须走 集约化和市场化的路子,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园区经 济。从四川、重庆看对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最大的 是工业园和开发区,工业园和开发区是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发 展的重要支撑。四川、重庆的开放型经济之所以保持强劲势 头,取得重大突破,也正是突出抓了开发区和城市载体建设, 提高了项目承载能力。四川、重庆都以生动有力的实践说明 园区是开放的窗口、工业的载体、招商的战场、经济的增长 点、发展的新希望非抓不可。当前,我们要站在投资者的角 度,对照先进,重新审视、谋划、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 县里要重点抓好刚确认的广(韶)创新示范园的开发建设打 造招商引资平台增强财政造血功能。之前两个工业园都不算 是成功的园区,都需要转型。因此,兴办园区要树立正确的 开发思路和办法。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做到高起点规划。要聘请国内外专家对园区进行高起点定位规划,做到一次规划整体成型,分步实施滚动开发。同时,要加大规划执行力度, 克服长官意志和一切随意性。二是在发展观念上搞突破。园 区必须是“高新区”必须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 实践者,打破惯例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 招商机制、社区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作出大胆探索。三是 在市场化运作上搞突破。学习借鉴璧山工业园区的经验,坚 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 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园区的各项开发和建设拉动地方经 济快速发展。第四、放宽政策,优化环境,提升园区质量。政策和环 境是发展的生命所在,今年国函[2016]161 号我县被国务院 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因此,我们的园区也要结合自身 的实际,要引进节能、环保、生态、高科技、高产出的企业 和项目,政策和环境越优越的地方发展越有活力。加快新丰 经济发展步伐,特别是搞好园区的建设与开发必须创造优越 的发展空间和环境。一个地方政策环境好,服务效率高,招 商引资的吸引力就大。对照四川等地的做法,一要立足于服 务城市发展争取省里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园区发展上进一步 优化高科技工业园的发展环境,提高竞争力。二要学习先进 地区的做法,区内政策再放宽,环境再优化,服务措施再强 化。县有关职能部门,在权限范围内政策能放宽的一定要放 宽审批事项能取消的要取消能合并的要合并审批时限能缩 短的要缩短,要坚决杜绝部门利益、眼前利益切实为大局、为经济发展尽职尽责。要发挥县域一站式服务大厅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办事效率,确 保投资者办理手续能够来得了、办得下。第五、区位定准,目标定高,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实现 全县跨跃式发展需要有一支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需要有拼 搏精神和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毅力。事业成败关键在人, 在精神状态,在主观追求和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对比先进 地区,我们的确做得不够但不能气馁,深刻分析先进地区的 发展轨迹,我们要比出信心、比出勇气、比出加快发展的干 劲来。一是要有一种胆识。以现在的基础,必须是跨跃式前 进、超常规增长这需要各级干部有一种眼光放远、把目标定 高、把区位定准、把步子迈大、敢于跳跃发展的勇气和胆识。 二是要有一种精神。要大力发扬坚韧不拔,拼搏奉献的精神; 永不满足,不断登攀,要大力发扬善抓机遇,奋发有为的精 神;发挥优势,加快发展,要大力发扬不甘落后,甘为人先 的精神;自我加压,负重奋进,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自强 不息的精神;咬定目标,锲而不舍。三是要有一种担当。领 导干部要勤政为民树立谋一方发展、干一番事业的长期创业 思想,工作中经常反思自己做得对不对、够不够、好不好, 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危机感、压力感和责任感。四是要建立 一套可行的激励机制。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 加大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的考核奖惩力度,制定具体标准实 行责任追究,做到激励先进者、鞭笞落后者,考核奖惩结果 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公示,在全社会形成“以工作论英雄靠发展比高低,按成果行奖惩,凭政绩定升迁”的浓厚氛围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推动全县经济的跨跃发展。赴苏浙沪学习考察报告国庆后,我随省党政代表团参加了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 念赴苏浙沪学习考察活动。三天时间马不停蹄,先后到上海、 苏州、南京、杭州市,一路亲眼目睹苏浙沪日新月异的发展 变化,充分领略先发地区转型升级的勃勃生机,切身感受当 地干部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学到了三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 举措经验,开拓了眼界,增强了信心,在审视中更看到了差 距,扛回了新压力,催生了新理念和动力。一、考察感受 所到之处,三个省市无不表现出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快人一拍,成效突出,印象深刻的有四个方面: 一是创新环境成效浓烈,“高温”灼人。上海始终以海 纳百川的精神抓创新,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 中心,在创新模式、路径和成果上引领潮头;江苏围绕建设 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全面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等七大发展战略,聚焦建设产业科技创新 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浙江坚持 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定不移打好“四换三名”、七大 万亿产业培育等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真正做到了“干在实 处、走在前列”。这些地方的创新理念和超前眼光,让人大开眼界、深受启发,更新甚至颠覆着我们的既有观念。二是发展模式特色鲜明,成果诱人。三省市最鲜明的是让人感到了宜居宜业、安居乐业、海内外人士汇聚,成为吸 引各路人才想来愿留的“大磁场”,这是最综合、最有说服 力的成果。上海围绕“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 者”要求,始终瞄准“四个中心”建设,可持续接力规划管 理,努力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江苏在量质并进基础上致力 各市携手合作,在区域统筹协调上走在前列;浙江秉持“两 山”的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这些各具特色的 经验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三是思想观念开放,招数逼人。苏浙沪虽然走在全国改 革开放的前列,但他们仍然在不断地通过解放思想寻求解决 问题的办法、更好更快的发展路径和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苏浙沪的干部普遍有朝气,企业家充满国际领先的上 进心,处处洋溢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对比苏浙沪,我们有些 地方小富即安,小进即满,行动总是慢人一拍,这种差距,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忧患意识,我们必须跳出宣城看宣 城,树立雄心壮志,在苏浙沪城市中立标杆、找定位。四是善于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环境宜人。发展的竞 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虽然苏浙沪在功能定位、自然禀 赋、产业结构上存在差异,但都坚持把加强人才队伍特别是 “高精尖缺”人才建设作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成功实现 了以人才促创新、以创新推进新一轮创业的战略转型。我们 要进一步强化“人才第一资源”的意识,让创新人才心无旁 骛地为宣城发展建功立业。苏浙沪之行,通过看比学,强化了忧患和危机,照出了 差距和短板,也进一步压出了斗志与干劲,清晰了思路和目 标。二、下一步打算 宣城是全省唯一与苏浙同时接壤的城市,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成员,理应在学习苏浙沪、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奋 力争先。(一)再更新观念,在换思维、谋创新上下功夫、求突 破。宣城虽然地理上紧邻江浙,但观念上相差不少台阶,必 须开展观念更新学习讨论活动,进一步突破自我、找准定位、 开拓眼界、加快创新,强化干部担当作为。要对标五大发展 理念,从灵魂深处确立对新发展理念的自觉和自信,以行动 践行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招数和节奏。要对标苏浙沪的经验做 法,重点学习上海自贸区为企业服务“只说 Yes 不说 No”等 体制机制、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创新理念、杭州 城市建设管理的有效举措,具体落实到简政放权、提高办事 效率、营造良好环境、推进园区建设等实际问题上,真正把 思想解放体现在政策中,渗透到平时的工作中,落实到具体 的行动中。(二)再增强信心,在落实“五大发展见行动”上善作 为、争位次。省委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正在研究制定实 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意见。我市第四次党代会以五大 发展新理念为根本遵循,明确提出了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和“一个提前、四个提升”的目标任务,我们要结合学习苏浙沪,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增强信心,勇于作为, 争先进位。要认真学习苏浙沪登高望远的世界眼光、高人一 招的创新精神、敢闯敢试的胆识胸襟,着力打造充满活力的 现代产业之城、要素汇聚的综合枢纽之城、有品有味的山水 生态之城、共建共享的平安幸福之城,把宣城建设成生态大 公园、文化大观园、旅游大乐园、宜居大家园。要认真学习 苏浙沪永不满足的工作激情、善作善成的实干作风,始终保 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做到每天都是 节点、全年都在冲刺,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好每一天、干好 每件事、交好每一份答卷。(三)再突出定位,在融入长三角中担使命、当先锋。 我市近年来的发展主要得益于面向长三角的招商合作,我们 要抓住这次学习考察带来的机遇,强化长三角成员意识,乘 势而上,认真总结现有经验,在加快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 施互通互联的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转移的趋势,强化 主动有效对接。要坚持目标往东看、步子靠东迈、身子朝东 挤、位次向东赶,市、县以及开发园区都要在苏浙沪城市中 进一步找准标杆,确定比学赶超的目标,着力从思想观念、 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创新要素、开放平台、人 才引进、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全面对接,努力把宣 城建设成为全省融入苏浙沪的桥头堡、示范区,展示安徽发 展新形象的窗口,成为苏浙沪要素资源辐射的重要承接地、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客厅”,使宣城真正位于长三角,全面受益长三角,对接服务长三角。赴京山县学习考察村书记队伍建设工作 考察报告为学习借鉴京山县加强村书记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根 据市委书记孙咏平同志指示,10 月 27 日,由市委常委、组 织部长易斐同志带队,组建考察组赴京山县专题学习考察村 书记队伍建设工作。考察组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查阅 资料、现场感受、互动问答等方式,对京山县加强村书记队 伍建设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全面深入地了解。现将考察学习情 况报告如下:一、京山经验 荆门市京山县地处湖北省中部,东临安陆市、应城市,西接钟祥市,南连天门市、沙洋县,北倚随州市,总面积 3520 平方公里,下辖 14 个镇、1 个开发区、356 个行政村、29 个 社区,总人口逾 64 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 61 个,贫困人口 41655 人。拥有高端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健 康养老三大主导产业,以及智能制造产业园、华中汽车科技 产业园、南方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湖北天菇食 用菌产业园等四大全产业链园区。2016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28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360 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8 亿元。2011 年以来,京山县委坚持以实施“城归工程”和“能 人当家工程”为引领,实行引凤还巢,大力推进能人回归、 资金回流、创业回乡,着力打造强村富民“新引擎”。以马岭村党支部书记张立为代表的一大批在外能人回归反哺家乡,有效破解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难题,催生了农村 基层引才聚智的“洼池效应”,全县能人支书占比达 51.9%。(一)打好乡情牌,编制能人“回引网” 京山县委坚持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走出去引资寻才。一是县级领导担 任“回归向导”。按照县级领导“六个一”的工作机制,在 负责一个产业园招商的同时,还承担人才“猎头”的任务, 特别是挖掘乡情资源,上门拜访京山籍在外能人,推介京山 的创新创业政策和投资生产环境,让在外能人关心关注家乡 发展,号召回乡参与家乡建设,仅今年就有近 100 位京山籍 在外成功人士回乡考察,助推一批项目顺利落户京山。二是 异地商会充当“回归经纪人”。京山县从 2015 年起组建异地商会,现已发展杭州、武汉、山东等 10 家异地商会,有 效发挥了能人回归创业、凝望乡情的“桥头堡”作用。通过 定期举办联谊活动,鼓励在外能人发挥争当回乡创新创业的 “领头羊”,积极联络沟通、牵线搭桥,吸引资金、项目、 人才、技术回归京山。各乡镇加强与商会的交流合作,每年 组织能人返乡创业座谈会,交流创业发展的经验体会。曹武 镇源泉村村“两委”今年春节邀请在外成功人士 20 余人返乡,成功筹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 100 万元,先后回引在外能人 7 名,总投资达 2100 万元。三是党员驿站搭建“回归平 台”。县委主导在外流动党员中实施“红筝行动”,依托县 流动党员阳光驿站党委,先后在武汉、北京、上海等京山籍党员聚集地建立在外党支部,并建立外出流动党员电子信息档案库 1320 余份,及时摸底掌握外出党员回乡创新创业需 求,为返乡发展牵线搭桥。同时,利用 QQ 群语音视频和微 信平台,定期推介创新创业政策、引才和招工信息,吸引在 外流动党员回乡创新创业。(二)打好组合拳,构建多维“培养链” 京山县委提出“四培工程”,通过外引内育,致力把能人培育成党员、把党员培育成能人,把能人党员培育成支书, 把支书培养成标杆,计划在 3 年内分别培养产业型、技术型、治理型、文化型能人各 1000 名。一是“课堂+红色资源”教 育提升素养。为充实农村基层组织力量,县委坚持把回归能 人队伍作为重要的“储备库”,始终把政治教育贯穿到平时, 确保换届时用得上。每年依托县镇两级党校开办专题培训 班,实行分批次培训;定期邀请回乡创业能人和先进典型讲 述创业经历,举办能人交流论坛,相互探讨交流心得体会。 充分利用小焕岭豫鄂边区旧址、革命老人张文秋故居等红色 资源,让能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同时,还明确镇村 干部的帮带责任,对能人实行“1+1”结对,定期谈心谈话, 掌握思想动态。二是“职业教育+实践基地”提升技能。紧 密对接该县重点支柱产业和农业特色产业,瞄准退役军人、 大中专毕业生、返乡技工等群体,利用职业教育中心、劳动 就业培训中心等平台,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同时联合 农林水产等部门组建小分队下基层开展技能培训。此外,还 依托四大重点产业园区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建立实践基地 15 个,加大技术型能人的储备,为重点产业转型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三是“创新平台+理念传 导”提升创业能力。依托现有的京山众创空间、金瑞物流农 电商孵化器、高新区科技孵化器、回归创业园加速器等 4 个 “双创”平台,聘请“创业导师”对有需求的回归能人予以 指导。该县与阿里巴巴合作招募农村淘宝合伙人,先后有 1200 人次参与培训,其中返乡能人和返乡创业大学生占多 数,这些平台的建立吸引了大批能人回乡创业。(三)搭建大舞台,形成能人引领“硬支撑” 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关键是“人”的因素,如何发挥“能人效应”,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则是关键之关键。 一是鼓励进入“两委”班子。大力推行能人治村、能人当家, 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能带动、农民群众信得过”的 标准,细化“回归”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条件。通过从 致富能人中“挑”、治理型能人中“选”、“技术型”能人 中“推”等多种形式,把一批敢担当、善作为、勤思考、有 追求的“回归”能人引上村“两委”干部选举台,不断为村 级班子输入新鲜“血液”。5 年来,通过发挥党员“双建双 带”作用,先后将张立、曾德华、余运海等近 420 余名返乡 能人选入村“两委”班子。二是引导发展特色产业。对能人 回乡领办特色产业、引领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带动本地劳 动力就业的,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实行“四个优 先”:即优先承包资源、优先资金帮扶、优先技术支持、优 先项目申报。永漋镇古城口村返乡能人许清源过去一直在外下海经商,当他得知家乡永漋镇正在建设和打造“蔬菜大镇”后,毅然回乡带领乡亲们发展订单高效农业,种植的紫薯远 销广州、福建等地。三是给予对等的政治荣誉。为放大能人 回归效应,对带富兴村成效显著的“回归”能人,优先列为 党内表彰、行业评优、“两代表一委员”等的推荐人选,加 强对能人的荣誉激励。先后有 51 名回归能人荣获省市县级 表彰,32 名被推荐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曹武镇源泉村党支部书记袁俊,从邮政系统辞职后挑起 村级发展重任,定期组织乡贤恳谈,邀请在外成功人士为村 里献计,先后引进回归能人 10 人,投入发展资金 8600 万元,组建 5 家合作社,流转土地 4700 亩,建成 7 大脱贫产业基地,年人均纯收入达 18000 元。京山县罗店镇马岭村张立曾 是京山财政系统干部,2005 年离职下海,2012 年他放弃北 京年薪几十万元的职位,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并发动 8 名在外创业初成的乡亲出资建设家乡,盘活村里土地、山林、 水面资源,推行村企合一模式,把党支部政治优势与企业管 理优势有机结合,发展黑山羊养殖加工、反季节大棚蔬菜、 抗氧化有机营养米等 8 大产业,形成了村民股东化、居住集 中化、养老福利化、管理公司化、发展产业化的“五化”发 展模式,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32 万元,合作社实现利润逾 280 万元。(四)精细化管理,做大能人“蓄水池” 京山县委始终把加大能人储备量,作为驱动农村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一是台账化管理。分类建立四类能人台账,实行一人一档,实行跟踪化管理,对现有能人摸清底数,做到个人和家庭情况清、产业发展状况清、思想状况清,目前全 县共建立各类能人台账 1420 余份,建立有回乡意愿的能人台账 670 余份,并建立京山籍在外成功人士台账,定期进行 分析研判。二是个性化服务。县级领导带头与回乡能人结对, 定期上门拜访能人,及时调查研究帮助解决问题和合理性诉 求,并要求相关县直部门立足自身职能,包联相关创业能人。 雁门口镇在得知回引企业晨阳生物公司存在有机肥滞销的 情况后,多方上下联络,外出跑销路,经过多次洽谈与外地 玫瑰产业园等基地达成意向供肥协议,打通了稳定的销售渠 道。三是常态化关怀。同时县委定期举办回归能人座谈会, 倾听对京山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并要求包联责任人每逢节假 日、能人生日上门拜访慰问,以情暖人心,努力在全县着力 营造爱才尚贤的浓厚氛围。二、考察启示 京山县实施“城归工程”和“能人治村工程”的实践和成效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吸引能人回归,领导重视是前提。能人在任何时代都是稀缺资源,能否把人才引进来、留下来,考验的是各级领 导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京山县把“城归工程”列入各级领导 班子的责任清单,一月一督办、年底要考评,上到县委书记、 下到乡镇书记、村书记,人人肩上有指标、有担子,通过亲 自拜访、上门宣传、座谈交流等方式,感召一批能人回乡创业、回村任职。要学习京山县各级领导这种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的精神,放下架子,用真情打动人才、吸引人才。 2.发挥人才作用,优化环境是关键。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京山县在打好感情牌的同时,整合各部门资源,积 极为能人搭建创业平台,对能人回乡领办特色产业、组建专 业合作社的,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并在县级层面 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聘请“创业导师”对有需求的回归 能人予以指导。学习京山经验,还要结合我市实际,在优化 发展环境、为能人搭建创业平台上下功夫。3.选拔村书记,坚持能人标准是根本。发展才是硬道理。 当前,困扰农村工作的根本问题还是发展的问题,农村工作 的根本任务就是脱贫奔小康。选什么样的带头人是由当前农 村工作的根本矛盾和根本任务所决定的。京山县在村书记选 拔任用中坚持的能人标准就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发展的需 求。学习京山的经验,就要树立起农村新的人才观,坚持能 人标准,转变以往选拔村书记“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的观念,把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能人选拔到村书记队伍中 来。4.激发创业热情,精神鼓励不可少。在京山考察过程中, 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激发能人回村的动力,不是金钱、不是 地位,更重要的是“衣锦还乡、造福乡里”的荣誉感。他们 中的很多人不仅不拿村里的报酬,还倒贴自己的资金投入到 村里的建设。京山县每年都要大张旗鼓表彰这些回乡创业标 兵,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邀请作出突出贡献的能人支书上台发言,并在《党员生活》杂志等省级媒体上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极大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工作建议 加强村书记队伍选拔教育管理,是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根本保障。 借鉴京山县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加强我市 村书记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建议。1.细化“能人标准”,制定能人引进计划。细化“能致 富、会发展、守法纪、讲公道”的能人标准,把能够带领党 员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党员选进村书记队伍。制定能人引进 计划,力争到 2018 年,全市新增回归能人 50 人,到 2019年新增 100 人。党员发展向能人倾斜,注重把能人培养成党 员,把能人党员培养成村书记,用 2 年时间使 60%的村实现 能人当家。2.坚持领导带头,明确各级领导能人引进任务。以市委 办名义制定下发我市能人引进工作方案,将“能人回归”工 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履职尽责项目清单,从市级领导到乡镇 班子成员、村书记都分别明确联系引进能人任务。市“四大 家”领导结合联系指导乡镇、重点贫困村工作,每人联系 2名能人,确保每人每年引进能人回归至少 1 人;每名乡镇班子成员、村书记联系 1-2 名能人,通过定期座谈、电话沟通 等方式,及时掌握了解能人思想动态。3.整合部门资源,为能人创业提供平台。大力开展“党 员创产业、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村民创家业”“四创”活动,协调市扶贫办、市委农办、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招商局等部门研究出台能人回归发展相关政策,在资金、项 目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鼓励和支持能人发展规模化特色化 种养业、兴办生态休闲农庄、领衔专业合作社,带头创业, 带头致富。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支部+农户”发展模 式,实现“村企合一”,设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对发展 集体经济成效明显的实行“以奖代补”。开展不同层次的实 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型的生产经营 大户。4.压实乡镇党委主体责任。将“能人回归”工作作为乡 镇党委书记年度抓党建工作承诺和年底党建考核的一项重 要内容。以镇(办、处、区)为单位,对本地外出务工经商 人员、创业成功人士、农村经济能人等群体进行调查摸底, 分类建立能人台账、能人信息库。建立完善联系沟通机制, 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在外出能人回乡之际,介绍家乡发展变 化,动员能人回乡创业、回村任职,确保每个乡镇每年至少 有 2 名以上能人回乡工作。对不能完成任务的乡镇,将对乡 镇党委书记进行问责。5.落实保障待遇,重视精神激励。严格按照乡镇副职干 部待遇落实村书记工作报酬,实施村书记奖励报酬与所在村 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挂钩机制。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 政能力强、业绩突出的村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 表、政协委员人选。积极向省、十堰市争取,每年拿出一定 的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名额,面向村书记定向招考。注重选树村书记先进典型,开展“十佳村书记”评选活动,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山城区党政考察团赴濮阳学习考察报告为进一步落实豫北五市协同发展的有关要求,3 月 30 日, 区委书记常玉轩、区长白树民率领党政考察团赴濮阳市清丰 县、华龙区、台前县考察学习,重点学习党的建设和文明城 市创建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方面先 进经验,推进红色旅游协同发展。在为期一天的考察时间里, 考察团成员先后对三个县区的 24 个考察点进行了观摩学习。 所到之处,功能完善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辐射带动强的扶 贫产业基地、创意独特的文化旅游项目、如火如荼的综合整 治提升工程、蒸蒸日上的红色旅游产业,让考察团成员眼界 大开、深受启发。一、主要感受(一)工作格局大,理念新。清丰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农 业县。2016 年 6 月县委换届以来,新一届县委班子坚持以党 的建设统领、推动和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推动 产业集聚区、活力中心区、文化传承区、生态涵养区、融合 示范区、红色旅游区“六区并进”建设,倾力打造“家具之 都、康乐之城”,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全长 8.5公里的开州路北延生态绿化工程,单侧绿化 100 米,新增绿化面积约 160 万平方米,概算投资 2.4 亿元。工程全部建成 后,将成为清丰县连接濮阳市区的又一条生态廊道、自然绿 道、漫行步道、快速通道,展示清丰人文、历史和时代风貌 的文化长廊。中华孝道文化园规划占地约 2000 亩,投资约2.5 亿元。项目以“布衣孝廉”张清丰孝行善事为载体,以“传承孝道文化,弘扬孝道精神”为主题,以“一林一溪一 道,两环八园十八景”为框架,以建设海绵城市为目标,强 化城市绿肺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新型生态旅游,提升 城市品位。公园建成之后不仅是“爱国、爱家、爱社会”的 全民道德教育基地,也是一处集文化传承、居民休闲、健身 旅游为一体的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华龙区坚持优化业态抓三产、转型升级抓二产、彰显特 色抓一产、城乡统筹抓建设、实实在在抓民生、社会治理促 和谐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在推进百 城建设提质工程过程中,该区坚持发展城市与管理城市并 重,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承接市政重点工程拆迁 项目 50%以上,106 国道改造提升、奥林匹克公园等 45 个重 点项目完成拆迁 386 万平方米。其中,106 国道综合提升工 程,涉及 5 个村,两侧区域分布着 1664 家企业、大杂院和 沿街门店,是濮阳市建市以来最大的单体拆迁项目。正在建 设的东北庄野生动物园,占地 1200 亩,以生态、环保、科 普、刺激为主题,总驯(饲)养各种动物 68 种、5000 只以 上,建成之后,将成为周边 300 公里内珍贵濒危动物种类最 多、动物品种最多和平原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台前县致力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引进华电集团,投 资建设了总投资 15 亿元的华电台前 100 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项目占地 3558 亩,规划装机容量为 100 兆瓦,是全国 6 个容量达到 100 兆瓦的大型光伏扶贫项目之一,也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项目年可发电 1.32 亿度,实现年利税2000—2500 万元,能够带动 3334 户贫困户,连续 20 年实现年均 3000 元的收益,真正实现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二)工作机制优,作风硬。所到之处,各地都在不断 优化工作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干部以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和 饱满的干事创业激情,投身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之中。 为做大做强家居产业,清丰县按照“签约项目快开工、 在建项目快推进、竣工项目快投产”的原则,持续强化家居 项目服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提出加 强党的建设“30 条”,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十带头”、服务 企业“十不要”,推行乡镇党委书记群组管理,培养服务产 业支书群、推进棚改支书群等县级先进支书群,充分发挥各 级党组织在推动和保障家居项目落地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二 是创新实行“马扎工作法”,由县主要领导带头,集聚区、财政、国土、住建、乡镇、包项目单位等 20 多个部门负责 人,每天早八点准时到项目工地召开协调会,每人一个马扎, 按天算工期,每天要进度,实现了项目建设推进到哪里,问 题出现在哪里,“马扎工作队”就跟进到哪里。三是建立项 目精准服务机制,企业签约并交纳保证金后,第一时间为企 业配备联络员和服务小组,提供“一对一”贴身服务,县监 察局 1 名副局长在企业服务中心坐班值守,全程督促企业手 续领办代办情况。四是强化督导检查,在常规督导、重点督 导基础上,实施驻地督导、对比督导和微信督导,推动工作 落地生根;定期组织重点项目建设观摩活动,看进度找差距,查原因比干劲,营造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干事氛围。目前,谊木印橡、一品龙腾、语木皇家等 36 家企业顺利竣工投产,中顺家具、汉德家具、鑫福源家具等 30 家企业正在快速建 设。为打造东北庄杂技文化旅游园区,华龙区委、区政府成 立了高规格的园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全面打响园区建设提升 攻坚战,全力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和项目建设。组建专门的招 商队伍,以杂技文化旅游项目为主导,丰富旅游要素,引进 并建设了总投资 5 亿元、一期投资 2 亿元的建业大集古镇,已于 2017 年 10 月 1 日开门迎客。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台前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县委副书 记任办公室主任,实行集中独立办公。办公室内设综合协调、 资金整合使用管理等 6 个工作组,组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 11 个精准扶贫专项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推动各项扶贫工作。成立 9 个督导督查组,对 9 个乡镇实行定点常驻随机暗 访,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进行督导,定期通报工作中存在 的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推行县、乡脱贫攻坚工作例会制 度,县级例会每月召开一次,乡级例会每半月召开一次,专 门研究专题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和问题。(三)工作推进快,成效好。华龙区强力推进百城提质 工程,106 国道仅用三个月就完成拆迁治理,腾出土地 6000 多亩;强力推进杂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岳村镇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东北庄杂技文化园区成功入选 2017 年全国优选旅游名录,投资 2 亿元的建业大集古镇挑灯夜战、昼夜施工,仅用 49 天就建成投用;强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濮东产业集聚区成功晋升省一星级,特色商业区荣获全省十 强和省三星级服务业两区。为加快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台前县在成立高规 格迁建工作指挥部的同时,抽调了 27 名副科级干部作为迁 建村的工作队长,分赴迁建一线,协助迁建村开展工作。各 乡镇分别成立了居民迁建工程建设管理局,在各迁建村成立 了迁建理事会,使居民迁建工作得以快速推进。其中,台前 县的城中村整村拆迁仅用了 3 天时间。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在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过程中, 台前县充分发挥县委常委、县级干部、各级各部门“一把手” 三个带头作用,实行县级领导分包责任制,将扶贫就业基地 建设的目标、时限要求、安全质量责任层层分解,细化落实 到具体责任领导和单位。严格落实县直部门和机关干部包 村、包户帮扶机制,在乡镇间开展对手赛、联手赛活动,合 理布点、全力攻坚,仅用了两个月时间,新建和改扩建扶贫 就业基地 124 个,并使其迅速发挥带贫效益,创造了产业扶 贫的“台前速度”。其中,后方乡刘口养驴产业扶贫基地, 从开始建设到竣工并进驴饲养,仅用了 40 天时间。(四)工作有特色,亮点多。清丰县找准特色,找准定 位,精准谋划,差异发展,把传统的食用菌基地建成了全国 的食用菌生产批发基地;围绕着张清丰名人效应,规划了全国首屈一指的中华孝道文化园,并积极开展孝道之乡申报工作。家具行业既引进全友全国知名品牌,成为了周边五省的 家具集散地,又全面整合提升现有家具产业,把传统产业做 大做强做优,做成全国的品牌。南永固社区严格落实组织生 活“落地工作法”,实行科级干部联系社区、社区干部责任 到楼、社区党员分包到户的帮扶机制,达到社区居民全覆盖。 为发展红色旅游,2016 年,清丰县又对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 地旧址进行了改造提升,并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 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 级景区、全国红色旅 游经典景区,并入选第二批 100 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名录。华龙区中原路街道办事处瑞景社区依托便民服务中心, 打造“暖心家园”;依托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打造“关爱 家园”;依托矛盾纠纷化解中心,打造“安居家园”;依托 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打造“乐民家园”;依托智慧社区网上 服务平台,打造“网络家园”,使社区管理服务实现了精细 化、规范化、网格化,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使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显著提高。台前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 程,通过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展二次创业、支持能人创 业、送企业车间下村、大举招商引资等措施,激发了全县上 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内生动力,形成了千帆竞发、百舸 争流、千家万户脱贫奔小康的生动局面。尤为值得一提的是, 在台前县委县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百余对勤劳智慧的“小夫妻”,抢抓脱贫攻坚政策机遇,靠实干脱贫,用双手致富,激情演绎了一曲曲扶贫创业之歌。此外,台前县还把扶贫就 业基地建在村支部、学校门口,为群众上班和接送孩子提供 了方便,真正做到了留住妈、拴住娃,既挣钱、又顾家,走 出了一条以就近就业为原则、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扶贫车 间为载体的脱贫新路子,实现了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脱贫 增速、村“两委”增力的“四增”效果。二、对我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实现、落实好区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经济工作会和今年区“两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要靠各级干部创 新理念、担当作为。要通过这次外出学习考察,进一步调动 广大党员干部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主观能动性, 用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全力以赴的干事创业劲头,带领全 区人民闯出一片新天地,取得新的更大发展。(一)深度解放思想,转变工作观念。与濮阳部分县区 相比,我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发展基础、经济规模和经济结 构上的差距,实际上最大的差距仍然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 这是束缚我们发展的根本问题。目前,我们的个别干部,盲 目自大,井底之蛙,在谋发展、推项目时,思想不解放,眼 界不开阔,不敢迈步,不想创新、不愿干事。建议在全区组 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切实把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 区委决策上来。要进一步营造敢于担当、宽容失败的干事创 业氛围,大力倡导“前无先例我当先”、“法无禁止即自由” 的发展理念,坚决破除一切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在全区形成“少说不,多说行,多想怎样行,落实到我能行、一定行”“只要真干,没有干不成的事”的强烈信念。 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开阔胸襟、拓宽视野,敢字当头、勇于负 责,不断破除阻碍山城发展的思想障碍。引导全区各级领导 和广大干部职工把山城当成家,把群众当家人、当亲人;把 工作当事业,自觉做到工作在山城、生活在山城、扎根在山 城、奉献在山城、创业在山城。(二)注重创新机制,确保决策落实。与外地工作推进 相比,我区存在机制不优、推进不快、效果不好等问题,在 一定程度上阻碍发展步伐。比如,有的招商项目多年前就开 始洽谈,现在还没有落地;有的企业遇到了资金等方面的问 题,像华德钢丝等几个企业都有出口订单,缺 200—300 万 元流动资金束手无策;鑫煤铸造对汇率不熟悉宁可将出口业 务改到国内公司做,等等。建议进一步强化攻坚克难机制, 实行“六个一”区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即“一个 项目、一名区级领导牵头、一个推进小组、一个推进办公室、 一套推进方案、一抓到底”。推行“半天室内工作法”,全 体区级干部每天至少用半天时间到分包乡镇、贫困户、项目 工地等一线,实地督促指导重点项目、精准扶贫、环境治理、 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实行“关键时期白天无会”制,少开 室内会、多开现场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下基层、去一线、 抓落实上。完善乡镇办综合考评机制,牢固树立结果意识, 结果导向,对乡镇办担任同一职务的党员干部进行横向对比 测评,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能动作用。实行乡镇办、产业园区、区直单位“对标”机制,各级各部门在市内确定一个先进单位开展对手赛,在省内及省外先进地区找到一个学 习目标开展挑战赛。加强督查考核,区委区政府督查局和每 项工作牵头单位联合制定督查方案,紧盯重要节点、紧盯关 键环节、紧盯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通过不间断地督查,加快 推进进度,提升工作实效。完善工作奖惩,采取通报表彰、 授予荣誉称号、嘉奖记功、提供学习机会、发放奖金、干部 使用优先等多种奖励制度,对成绩显著、表现突出的单位和 个人,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奖励。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为 官不为的严格实行问责制,实施严厉的治庸罚劣措施,可根 据情节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党政纪处分、停职待岗以 至降职免职、撤职处理,以问责强化问效,以问效促进工作 落实。奖惩要上至区级领导,下至一般同志,一视同仁。(三)狠抓项目招商,营造一流环境。目前,与濮阳开 放招商“大手笔”相比,我区还明显存在不足,比如,产业 结构有待优化,清洁能源、新型建材产业占全区工业的比重 大,而这些行业却面临很大的环保压力;招大引强没有实质 性突破,引进的项目规模小、简单加工制造业企业多,科技 含量高、带动性强、附加值大的高、新、尖项目和集团化、 集约化实力雄厚的项目少。建议全区把开放作为“第一战 略”、把招商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务求实效,为 实现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势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主动接受辐射, 勇当试验示范,举全区之力抓好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工程、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小镇、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示范项目、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等试点建设。提升招商效果,突出 精准和实效,细化产业招商组、乡镇办、产业园区的招商任 务分工,完善评估谈判、考核管理机制。完善招商机制,持 续深化驻地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活动,坚持“二分之 一”工作法,让企业来到山城能赚钱,让山城成为企业发展 壮大的福地。健全项目领办代办机制,充分发挥首席企业服 务员作用,提供定制式服务,确保服务优质高效。优化金融 环境,统筹用好过桥资金,强化政企、银企对接,做到“企 业有困难,政府就出手”。持续开展发展环境专项整治活动, 对阻工、滋事等行为严厉打击,确保项目早进地、早开工、 早投产、早见效。(四)转变工作作风,凝聚工作合力。当前,全区部分 干部作风亟待转变,一些干部不敢担当,缺乏服务意识等等, 影响了重点工作推进。作为领导干部,越是在矛盾多、困难 重、选择难的时候,越要敢作为、勇作为、善作为。建议进 一步强化干部担当意识,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冲劲狠劲,责 随职走、心随责走,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问题 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困难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错误 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切实把该担的 责担好、该干的事干好。切实强化机遇意识,积极主动分析 机遇、找准机遇,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姿态抓住用好机 遇,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主动、走在前列。切实强化服务意 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行政效能,对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干、快马加鞭干,用最短时间、最少程序、最快速度办成最多的事,以最小的行政 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益。大力倡导干部服务企业“十要、十不”, 即要放下身价、不把自己当官,要亲力亲为、不当“二传手”, 要抓细抓小、不大而化之,要对企业说“行”、不说“不行”, 要主动对接、不怕麻烦,要上门服务、不让企业跑路,要多 想多干、不喊冤叫屈怕挨批评,要大处着眼、不斤斤计较, 要出于公心、不掺杂个人私利,要时不我待、不错过为山城 发展流汗出力的机会。推行“马扎工作法”,即针对每一个 项目,分包项目推进办公室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每人一个马 扎、一顶草帽、一壶白水,每天早 8 点在工地现场召开早会, 按天算工期,每天要进度。项目建设推进到哪里、问题出现 在哪里,马扎工作队就挪到哪里,服务到哪里。引他山之石谋发展之策——湖北、江苏等地高新区考察经验与启示发展之路,首抓产业;产业之强,首抓园区。2017 年,常德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常德国家级高新区,成 为继长沙、湘潭之后湖南省第三个同时拥有国家级经开区和 国家级高新区的市州。就如何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市委市政 府站在战略谋划的高度,响亮地提出了开放强市产业立市, 将加快推进常德国家级高新区发展作为这一战略的“重头 戏”打造。前不久,市科技局、市财政局、鼎城高新区等单 位根据市委领导的要求,组成课题调研组,带着谋划发展的 使命,赴湖北、江苏、安徽等先进地区进行深入细致地学习 考察,学真经、找差距、谋发展,收获颇丰。收获:定位高、配置强、机制活、产业特 推进高新区发展,各地举措万千、各有千秋,可圈可点之处比比皆是,但是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区位条件不同、政 策优势不同,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做法和经验可供常德市参 考的主要是 12 个字:定位高、责任明、机制活、产业特。一是定位高。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考察的八 个高新区根据自己区域背景、产业规划和技术水平,制定了 长远发展规划,注重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创业孵育能力、产 业辐射能力、产业国际化能力“四个能力”打造,引进主导 性高新技术产业和与之配套的生产服务类产业,实现了园区与所在区域产业的联动发展。比如,宜昌高新区定位为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循 环经济试点园区、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 创业基地。自贡高新区定位为国家新材料和节能环保装备制 造产业化示范和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内江高新区定位于 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区、 高端人才聚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二是配置强。考察的八个园区管委会大多高配为副厅 级,其余是正处级,强化政府对“一区多园”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的领导和协调。比如,宜昌高新区管委会是副厅级,内 设机构为副处级,市委常委任党工委书记,三块牌子(高新 区、经开区、自贸区),一套机构,拥有一级财政管理权限, 设国税、地税、国土、规划等分局共 52 个机构,其中副处 级局(办)7 个,编制 1247 名。自贡高新区管委会是正处级 市政府派出机构,由市委常委兼任党工委书记,设 9 局 3 个部,入驻 7 个市级执法单位和 8 个派驻行政单位,编制 215 人。株洲高新区管委会为市政府派驻副厅级,2013 年 8 月升 格为副厅级机构。内江高新区管委会为正处级的市政府派出 机构,设财政局(一级金库)等 7 个部门,国税、地税等 12 个分局。安顺高新区是市政府派驻正处级,正准备申报副厅 级,编制 30 多人。三是机制活。考察的八个高新区出台了管理权限、创新 体系建设、高新产业发展、评价考核、土地政策、财税支持、 人才引进培养等政策措施,力争通过建设“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创新体系,增强高新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财税支持方面,宜昌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宜昌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建设的意见》《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若干 意见》等政策意见,(稿子铺,jsswzzblls)市政府设立 100 亿元高新区产业投资平台。自贡市出台了《关于加快自贡高 新区发展的决定》《促进高新开发区加快发展二十条措施》 等政策意见,赋予高新区市级管理权限,所有税收及附加收 入的地方级部分(除国、省部分)按市级 25%、区级 75%就 地分别缴入市、区财政,并确保高新区年度用地指标不低于 市本级计划指标 1/3。安顺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安顺高新区 建设发展的意见》和三年行动方案,获得省科技厅支持高新 区 2000 万元,市县两级财政 3 年各每年支持高新区发展 2000万元,后 2 年每年 1000 万元。内江市对企业提供“十二免、 四有”优惠政策。财税分成,在近三年的数字基础上,保留 存量,增量按 4:6 或 3:7 分享,科技部门每年支持 2000 万元。在行政审批方面,宿迁、铜陵等地行政审批实现并联 审批、集中审批,整体提速在 50%以上,并对于重点重大项 目实行“一事一议”,必要时可由园区直接向省里申请审批。 在人才机制方面,郴州高新区把培育引进创新主体作为创新 发展的“第一任务”,将招商与引智紧密结合,引进创新团 队、技术成果,强化产学研合作。完善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千方百计引入各类 人才。宜昌高新区实施“三峡英才工程”计划,“引进一个 专家,开发一个项目,培养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内江大力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强调要“充分发挥内江高新区创新驱动主引擎作用,积极建设国家高新区”,促 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共建“浙江大学内江 技术转移中心”,打造川南科技转化与技术转移中心、科技 金融、人才、创业指导、检验检测和咨询评估服务平台等六 大特色服务平台。在融资平台方面,宜昌高新区深入实施创 新驱动战略,出台了支持创新创业的“黄金十条”,设立总 规模 2.5 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设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资金”。宿迁市建立了科技创新券、科技贷等。四是产业特。考察的八个国家高新区重点打造特色鲜 明、优势突出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实 现了产业做大做强。比如,株洲高新区形成了轨道交通、通 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集群和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 物医药及健康食品基地,集聚了企业 930 家,销售收入过 50亿元的 8 家,过百亿元的 4 家。郴州高新区壮大了有色金属 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四大特色产业。 宿迁高新区改造玻璃、电子商务、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传统 产业,带动了产业升级、园区发展。铜陵高新区通过大力发 铜相关产业,发展了光电、新型材料等产业。自贡高新区以 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为特色主导,电子信息、生物 医药为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3+2+1”产业体系。 宜昌高新区已形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精 细化工四大主导产业。安顺高新区打造航空、苗药、电子信 息、新型建材、行业专用设备等产业特色专业园。问道:相比之下,发展的短板在哪里?常德高新区发展要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必须找准 自己的短板、解决的问题、克服的难题,对症下药、靶向治 疗、逐个突破。短板之一:体制机制不顺,制约了园区发展走向。常德 高新区尚未真正成立高新区管委会,市委、市政府与常德高 新区、鼎城区与常德高新区、常德高新区“一区三园”之间 的相互关系仍未理顺,“一区三园”的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 限、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税务体制、独立的投融资平 台等体制机制未落实。短板之二:顶层设计不够,制约了园区可持续发展。目 前市委市政府尚未出台支持高新区发展的相关政策,也未制 定高新区发展的规划,已经远落后于同批升级的其他国家级 高新区。短板之三:产业结构不优,制约了园区做大做强。各园 区产业不优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与“1+3”的产业 体系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鼎城园区装备制造产业还 没有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汉寿园区内新材料产业体量 不大,竞争力不强;西洞庭园区内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的技 术与附加值有待提升;武陵互联网产业园的文化创意、教育 培训有待做大做强;短板之四:资金投入不够,制约了园区的提质升级。高 新区的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等需要的资金较多,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全社会参与的投融资体系。短板之五:创新资源不多,制约了高新区的发展。一是 缺人才。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能力不 强。高精尖人才少,在园区工作的院士、“千人计划”,没 有实现零的突破。二是少平台。园区内没有 1 家国家级研发平台,省级研发平台也仅有 4 家。 启示:建强机制、凝聚力量、做优政策 全力打造常德国家级高新区,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国制造 2025”和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有 力举措和生动实践,必须迅速建强机制、凝聚一切力量、做 优更多政策,以鼎城园区为核心区,汉寿工业园、西洞庭生 物科技产业园和武陵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为拓展区的“一区三 园”架构的国家高新区,打造以生命健康产业为特色引擎, 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为重要支 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迅速建强机制。理顺常德高新区体制机制,是高新 区发展的“先手棋”。健全领导机制。建议明确常德高新区管委会是正处级的 市政府派出机构,由常务副市长担任开发区的第一书记,统 筹管理“一区三园”。按照“主职高配、交叉任职、财政独 立,项目直报”的原则,配齐园区内设机构和人员。承担高 新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招商引资、 企业运行等服务经济发展的管理职能。建议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市直部门、区县(市)等负责人为成员的常德高新区建设发展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 负责对重大问题进行统筹决策,指导督促落实各项工作;各 级党委、政府要各自加强对所属园区的领导和管理;市直各 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职责,为高新区发展创造积极条 件、提供优质服务。创新管理模式。建议对高新区鼎城园区采取整体托管方 式,实行一级金库、一级财政,其他三园保持现在管辖现状 不变。按照“一权两制一司”要求,赋予核心区市级经济社 会管理权限和财政体制,赋予园区人力资源的自主权和自由 度,建立灵活的市场化用人机制;园区可根据机构编制部门 下达的总编制,决定区属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调配、管理、 福利待遇、任免和奖惩;推进聘任制、雇员制等改革,实行 灵活多样的绩效工资制度。下放运行权限。简政放权,下放园区经济管理、行政管 理、财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等审批职能。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审 批提速提质,缩减行政审批项目,围绕项目建设,采取设立 市直派驻机构或依法委托的方式,下放国土、规划、财政、 城管、环保、民政、劳动、公安、交警、卫生、食药、消防 等部门的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 拓展区所在县(区)有关部门在高新区设有派出机构的,将 本部门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派出机构;未设派出机构的,可 将审批权委托给高新区管委会,由管委会代行审批权。二是凝聚一切力量。推进常德国家级高新区发展,必须想千方设百计,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主要是要凝聚人才的 力量、凝聚平台的力量、凝聚科技的力量。凝聚人才的力量。建议制定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培养的 实施意见,加快引进高精尖缺人才。高新区内的企业引进的 人才(团队),对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给予 院士、千人计划等顶尖人才、团队 100-500 万元的经费支持, 对特别优秀、贡献巨大的顶尖人才(团队),给予“一事一 议、上不封顶”支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和博士创新创业 行动。对引进的高级职称、博硕士、本科生给予相应补贴。 实施科技人才重点工程、企业创新创业团队等支持计划,对 创新团队给予 10-50 万元支持。提供土地、实验室和资金等 吸引科研机构、工程中心和大学迁入区内,转化成果。支持 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到高新区兼职兼薪或离岗创业。推 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对重要科技人员、核心骨干员工和管理人 员实施股权激励试点。建立定期外出学习交流制度,加大优 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力度,改革科技人才评价制度,推进 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分类评价改革,扩大用人单位在科 技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和岗位聘用中的自主权。凝聚平台的力量。加快培育创新研发平台。高新区采取 政府、高校院所、企业及中介组织合作的方式,建设科技企 业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 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 对新获批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的,给予重点奖补。建立健全科技服务平台。搭建科技文献共享、技术交易和知识产权服务、科技人才服务、投 融资服务等科技服务平台,完善研发设计、中试、创业孵化、 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体系。 实施“高新区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发挥政府采购、公共财 政、税收优惠等引导作用,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科技服务机构”服务链。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和研发机构建设,筛选一批技术基础好、产品市场明确、产 业带动性强的创新型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对获得发明专利、 商标、标准、地理标志的企业给予补助。支持园区企业开展 产学研合作。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建立全流程服务 体系,完善申报辅导、资质维持、专利管理等服务。对新认 定的高企给予补助。依法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 政策,清理中介服务及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凝聚科技的力量。(稿子铺,jsswzzblls)加大科技成 果转化力度,采取引智、引技、引资“三引联动”方式,将 大学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专利、发明,引到高新园 区转化为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产生税收后,给予创新 引导资金支持和后补助。建设中德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搭建技术交流、项目发布、产品展示、交易对接、成果转化 孵化平台。通过基金等形式入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 科技成果转化并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做优更多政策。建议市委市政府尽早出台支持高新区建设与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在投入、财政、招商、融资、 激励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投入政策。引导资金向高新区聚集,争取国家、省对国 家高新区的建设资金,市县财政要加大园区基础建设、产业 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部门的产业发展资金、创新驱 动资金向高新区倾斜,各大融资平台也要加大园区的投入。 财政政策。设立国税分局、地税直属分局和金库。建立财税分享机制,以上年各级收支实际数为基础,根据市本级、 所在行政区、高新区的实际占比,拟定各级的分享比例。招商政策。将招商与引智紧密结合,利用高新区创新平 台,大力引进国内一流大学、研究院所设立分支机构。同时 从“筑巢引凤”转向“腾笼换鸟”、从“招商引资”转向“招 智选资”等策略转变。融资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在高新区设立天使基 金、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建立健全支持科 技贷款、科技创业投资的风险补偿机制。支持银行、担保公 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高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信用 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履约保证保险等新型 融资业务。激励政策。根据国家高新区的考核指标的知识创造和技 术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 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 44 个指标,制定《高 新区建设与发展考核实施办法》,对科技创新、产业建设、招商引资、发展能力和水平、服务管理、节约集约用地、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市政 府绩效评估范围。支持高新区统计数据协调。建议由高新区 牵头,将汉寿园区、西洞庭园区、武陵园区相关数据统筹到 常德高新区,由常德高新区汇总后统一上报科技部。泉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江浙学习考察报告为学习先进地区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建设发展,推进工业 化、交通港口建设、体制创新、城市化的经验,更好更快地 推动我**网市新一轮发展,3 月 1 日至 6 日,以徐钢书记为 团长,以市领导傅圆圆、林荣取、廖小军为副团长的泉州市 党政代表团赴扬州、南通、苏州、宁波四市学习考察。代表 团先后考察了近 40 个参观点,参观了当地城市规划建设成 果和一批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交通基础设施、港口物 流建设项目以及新区的开发建设。这次学习考察活动准备充 分,徐钢书记亲自审定调研方案,廖小军副书记、常务副市 长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有关事项,并指派市委办、市政府办组 织工作小组,与四个城市做好相关事项的衔接,征集制发 13 个研讨项目,细化拟调研的重点内容,准备好参观考察点简 介等材料。几天来,代表团全体成员带着问题学习考察,一 路看、一路听、一路议、一路比,在学习考察中研究问题, 整个考察活动时间虽短,但组织严密、行程紧凑,重点突出、 内容丰富、颇有收获。这次考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 剧、地区发展格局重新调整、我**网市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 战的背景下进行的,意义不同寻常。考察团成员切身体验了 这四个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建设发展朝气蓬勃的现 代化气息,亲眼目睹了这四个城市井喷式发展的真实场景, 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启迪,进一步增强了危机感和紧 迫感,坚定了推进泉州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一、体会与感受这次学习考察的四个城市都处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 济发展速度最快、竞争力最强、发展活力最足的长三角地区。 泉州和这些城市有许多相似、相近、相通之处,比如:当前 都已经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发展历 史较为悠久,都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供利用;产业升级、 主导产业培育等方面都选择了大致相同的发展方向,等等。 近年来,扬州、南通、苏州、宁波四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 领全局,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寻求创新突破,经济和社会在较 高平台上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01~2008 年, 扬州、南通、苏州、宁波四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年均增长 13.3%、13.8%、16.5%、13.4%,大多超过我**网市 13.3%的 平均增幅;财政收入增长尤其迅猛,分别年均增长 29.3%、 28.2%、30.4%、24.2%,都超过我**网市 21%的平均增幅,2008 年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比我**网市高 7.2、5.8、10.1、10.7 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例与我**网 市比较接近,但在结构上重化特征比较明显,重工业所占的 比重都远远高于我**网市。总体看,这些城市工业化、城市 化发展步伐都比较快,在某些方面已经先发先行,走得更快、 更好、更远。(一)发展的思路清晰、视野开阔。这些城市始终坚持 高标准定位,以国际化、现代化的超前意识谋划和推动发展; 重视挖掘区位优势,主动对接上海,通过营造全国一流的投资软环境来加快发展要素的集聚;立足发展实际,体现特色,在发展的关键时刻,都适时进行战略的提升和创新。如扬州 市把古城作为“金矿”,积极吸取国内外最新的古城保护理 念和经验,加强与联合国人居署等国际机构开展合作,坚持 “整体控制、积极保护、合理保留、全面改善”原则,致力 建设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南通市勇于突破 “思想上的长江天堑”,充分认识到“靠江靠海靠上海”这 一自身“世界级”的资源优势,朝着“大桥、大港、大学”、 “大船、大馆、大产业”目标大踏步前进,实现了井喷式的 发展,开启了“通上海、通全球”的崭新时代,创造了独具 特色的“南通现象”。苏州市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 代化经济的版图,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东西方的对接, 凭借超前的眼光和意识,从 1994 年开始与新加坡合作建设 工业园区,形成了在全国独一无二的优势,积极探索出一条 适合本地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之路;近年 来,又充分发挥比邻浦东的优势,着力打造国际服务外包基 地,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化、 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新城区。昆山市紧紧依托 东邻上海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未来发展定位上,明确提出整体发展学新加 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地区。宁波市凭借独 特的港口优势,努力推进“港桥海”联动战略,在建设现代 化国际港口城市中书写着一座城市改革开放的新传奇。(二)产业的发展层次高、集聚度强。这些城市,在历史上大多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外向 型经济发展的先行地。近几年来,他们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 大功夫,高度重视大园区、大基地、大项目、大企业带动和 临港重化工业的发展。具体有几个特点:一是资本、技术密 集型的企业比重高。比如,扬州市除了石化、汽车船舶、机 械设备三大支柱产业外,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三新” 产业发展很快。宁波市的产业有 3 个 1/3:临港工业占 1/3, 传统产业占 1/3,高新产业占 1/3。苏州市 2008 年高新技术 产业完成产值 6300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 34%。 二是善借外力来实现产业的升级、结构的调整。招商引资都 紧盯带动能力强的央企、国企、跨国大企业,世界 500 强企业中已有 128 家落户苏州(苏州工业园 79 家)。工业经济 规模与我**网市相当的南通市,通过引进中远集团等大型国 企,大力发展造船、新能源装备及电力设备等为重点的装备 制造业,2008 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达 2000 亿元,其中中远川 崎短短几年间就正式投产,生产出当前世界上最大吨位、最 高层次的集装箱货轮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三是园区规模 大,专业化水平高,配套服务完善。这些地方的开发区规模 都在 60~70 平方公里,苏州工业园达 288 平方公里(其中中 新合作区 80 平方公里),大多数工业园区集展示、研发、 检测、行政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扬州化工产业园区规划 非常精细,入园企业都经过严格筛选,石化工业区按照产业 链一环紧扣一环布局项目。四是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较高。比如扬州造船基地,每公顷产值 1.06 亿元,南通开发区达 1.08 亿元,苏州中新工业园更是高达 1.36 亿元。(三)城市的个性和特色鲜明。这几年,扬州、南通、 苏州、宁波的城市变化日新月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广阔、 功能健全完善、辐射集聚力强,城市风格既体现丰富文化底 蕴,又充满现代化气息。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注重用生态 和文化涵养、提升城市,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水系 发达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将历史与现代较好地融合起 来;都非常重视文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各市都建有城市博 物馆、展馆,集中展示城市规划建设成果、经济社会发展成 就。南通市围绕建设“近代中国第一城”,整合打造了由 28 座博物馆组成的文博馆群,整治、开发、建设、美化千年濠 河这一古护城河,打造了极具震撼力、被誉为“少女脖子上 的翡翠项链”的濠河风景区。(稿子铺,jsswzzblls)苏州 市、扬州市果断地跳出老城建设新城,创造性地将工业园区 建设作为城市扩张的抓手,不仅较好地保护了古城风貌,而 且使城市扩张水到渠成。在推进古城的保护和利用、改造和 复兴方面,这些城市都建立了强有力协调市、区两级的领导 体制和工作机制,舍得投入、敢于举债。据介绍,扬州市古 城保护 10 年内计划投入 500 亿元;苏州市近几年来每年投入 500 亿元(包括社会投资),大手笔开发建设城市。(四)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的优势突出。这些城市 始终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适度超前,坚持以港兴市、以港强 市,通过加快建设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铁路复线,航运新干线,跨江、跨海大桥,致力形成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以此带动大产业、大城市的发展,构建了具有强大集聚力和 辐射力的现代化城市群。这些地方的发展,都生动地阐述了 一个理念,即产业、港口、城市发展是紧密关联的,是互促 互进的一个整体。比如,苏州市境内目前的高速公路通车里 程已有 491 公里,今年底可达 600 公里,约有 50 个互通,95%以上的乡镇在 15 分钟内可上高速。扬州市通过大力推进 港口开发、积极建设铁路,不仅促进工业迅速崛起,而且使 城市变畅、变强、变美。南通、宁波等地也通过大港口建设, 带动了几十平方公里,甚至上百平方公里工业区的开发,带 动了石化、能源、钢铁、造纸、修造船等临港工业、现代物 流业的快速发展。宁波市紧紧抓住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的有 利条件,在大桥南端 145 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设立国家级出 口加工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重点引进技术、资金密集和高 附加值服务业项目,该区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301.47 亿元。2008 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 5.2 亿吨,增长 109.9%;完成外贸货 物吞吐量 2.3 亿吨,增长 113.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1092.3 万标箱,增长 115.8%。(六)发展的和谐度高、协调性强。这四个城市以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题,逐步实现了城乡 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四地城镇化率 都在 50%以上,社会保障体系都比较健全。这些城市在大开发、大建设时期,始终注重保障民生、注重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尽管征迁的工作量相当大(苏州工业园征迁数量达到 5 万多户),但工作的开展都一直比较顺利。正是因为始终把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全 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这些城市都先后荣获 一系列国家级荣誉称号。如南通市自 2002 年提出“五城同 创”目标以来,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 明城市相继建成;苏州、宁波目前也均为全国文明城市,扬 州已进入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行列。二、经验与启示 本帖隐藏的内容改革开放 30 年来,泉州克服了起点低、底子薄、基础 弱的不利条件,凭借着“爱拼敢赢”的精神,扎扎实实奋斗 的工作态度,“四求先行”的工作要领,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成就。但与先进城市的发展相比,我**网市在产业基础、城 市建设、市场环境、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通 过对比审视,代表团全体成员看到,这些城市也就是仅仅通 过短短 5~6 年时间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们成功走出的 一条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深深启发了我 们加快发展的信念,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只要方向 对了、路子对了,只要我们善于学习、持续运作、实干实效, 泉州完全有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快速发展、实现跨越。启示一: “转”是根本,通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这几个城市在经济总量大、基数高的情况下,近年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发展 势头非常强劲。其核心做法和经验是,通过发展理念的转变, 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园区作为城市发展的组成部分、 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靠大国企、大外资、大项目,构建以 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 系,形成了强大的规模效应,这无疑是他们的经济总量在短 时间内迅速翻番的主要支撑。如昆山市,2000 年地区生产总 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分别为 200 亿元、415 亿元、 20 亿元,而到 2008 年高达 1500 亿元、5000 亿元、272 亿元,8 年间分别增长了 6.5 倍、11 倍、12.6 倍;2008 年新增财 政总收入就达 70 亿元。南通市,2002 年发展速度还排在江 苏 13 个省辖市后列,但至 2008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 标均翻了一番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 收入分别为 2002 年的 2.69 倍、4.15 倍和 3.88 倍,中心城区面积扩大了 4 倍多。目前,泉州产业的轻型化特征仍然十 分明显,但是从我们自身的产业发展基础、产业配套需求、 港口资源条件看,只要我们持续抓工业经济,围绕大项目建 设使实劲、求实效,做好针对中央企业、省属国企、优势产 业、重点园区的招商活动,加快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 电子信息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我们在未来的几 年也有机会、有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启示二:“通”是关 键,谁能够把握好未来交通条件变化带来的机遇,谁就可能掌握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甚至决定着城市的兴衰。如总投资 84 亿元的苏通大桥建成, 使南通由偏居江北一隅的交通末梢城市一跃成为区域性交 通枢纽城市,南通开放发展的空间与平台因此豁然开阔;总 投资 140 多亿元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 120 余公里,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 交通圈,极大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区的整体发展。近几 年来,在海西效应的带动下,特别是随着海西交通网络的进 一步健全完善,将对整个海西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更加深 远、广泛的影响。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网市基础设施 建设的规模、数量、密度都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无论是山区 还是沿海,其区位条件都将有大的改善。我们应该根据区域 交通条件发展变化的趋势,重新审视泉州的区位优势和发展 条件,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寻找产业、港口、城 市发展的突破口和增长点。只要规划好、建设好集疏运交通 体系,我们也可以把一个个城际快速通道的节点、一个个高 速公路的互通、一个个港口的后方腹地,建设成为工业集中 区、新市镇、经济井喷发展的井口。启示三:“联”是趋势,智者当借力前行。在当前的区 域经济发展中,许多地区已经越来越多地通过发挥各自优 势,广泛合作,共谋发展。这种“联”是“扬长补短、借势 共赢”,而非“妄自菲薄、失去自我”。这些先进城市的共 同经验都在于能够立足区域优势,完善城市功能,依托江海, 接轨上海国际大都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众多大项目、大产业落地生根,这种态度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集聚和辐射、虹吸和墨渍效应,从来就是 一个动态的过程,充分看到城市之间、区域内部经济竞争发 展中的互补性、协作性和融合性进一步增强的大势,找准共 同的利益结合点,学会与弱者携手、与强者联合,争取在东 出西进、南接北通中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 应该清醒看到,“有实力才有魅力”,在区域竞争合作大局 中取得利益的多少取决于自身的实力,只有紧紧依托海西发 展大平台,高度重视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纵深推进拓展腹 地,提升区位条件,完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环境,做好产 业集聚、港口集聚、城市集聚这篇文章,使县(市、区)的 资源更好地整合起来,捏指成拳,才能磁石般吸附周边地区 “向我靠拢”,在融入全局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海西发 展多作贡献。启示四:“特”是优势,是加快发展的捷径和最佳选择。 区域发展的条件总是千差万别的,各地都有各自的自然资 源、人文历史等方面的要素优势。“特”关键就是要通过做 足资源要素禀赋方面的文章,用好用足上级赋予的政策,积 极锻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次考察的四个城市,之所 以能够在激烈的地区竞争中脱颖而出,与他们始终坚持走特 色发展道路息息相关。比如南通市充分利用沿江、面海的自 然条件和素有“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誉,做足“水”文章, 打响文博教育品牌,使古城保护与新区建设浑然一体。扬州 市由于地处长三角的内陆,重点发展化纤等石化中下游产品,扬州化工产业园区的仪征化纤 2008 年产值达到 160 亿元;宁波市因为港口条件更加优越,则重点发展炼油等上游 产品,仅中石化镇海炼化就拥有每年 2000 万吨的原油综合加工能力,计划不久达到 4000 万吨加工能力。反观泉州, 我们不仅有悠久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也有较为发达的民营 经济、较多的品牌商标;不仅有江有海,还有广袤的山地资 源。当前,环泉州湾城镇连绵成片,经济集中度高,人口密 度大,港口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 我们完全有条件把泉州建设成为产业发达、港口繁荣、城市 美丽的现代化大都市。启示五:“创”是动力,体制机制创新更具根本性、长 远性。“区域的跨越,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场体制的赶超”, 这句话代表了南通人对改革开放的深切认识;苏州工业园的 同志也一直强调,“体制和人才是苏州工业园区的活力之源, 也是十五年来园区发展的两大优势”。应该说,在改革开放 初期,在突破单一所有制束缚的大胆探索实践中,泉州与长 三角这些城市应该是同步的,“泉州模式”曾一度与“苏南模式”、 “温州模式”等齐名,但在一些方面是有所滞后的。比如在 园区建设和管理创新方面,昆山市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早 在 1985 年就以“敢于突破、敢于负责、敢于争取”的精神,自费创办工业小区,先干后批、以干促批,历经 7 年的努力, 国务院才正式批复把园区列入国家序列的开发区,2000 年又 设立了国家级出口加工区。这些告诉我们,政策环境是争出来的,更是干出来、创出来的!为了吸引大外资、大项目,这些城市都坚持与国际接轨的行政理念,不仅把园区作为城 市、经济发展的载体,更是作为政策管理创新的“窗口”, 在行政审批、土地使用、开发建设模式以及人事、社会管理 等方面的改革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建立了“小政府、大社 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行政管理基本框架。与此同时,在 投融资体制改革、城市的管理、政府的绩效考核等体制机制 的具体环节方面也都有创新之举。如,从 2001 年开始,南通市连续 8 年开展以效能革命为核心的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 责任管理工作,可以说,正是政府绩效考评的“南通模式” 催生了经济发展的“南通现象”。当前,泉州的改革已进入 “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成为绕不 过去的一道道“坎”。在新一轮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深刻 地认识到,无论发展战略的提升、发展路径的选择,还是干 部群众积极性的调动、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无论是优化投资 软环境,加快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的聚集,还是盘活资 金、资产、资源,加快产业、港口、城市发展,其源源不断 的动力都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三、思考与展望 学外地之长,贵在学信心理念,学运作方法,学创新创业的精神。跳出泉州看泉州、立足海西谋发展,重在持续, 重在运作。要坚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 这一定位,坚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坚持市委十届 四次全会和今年市“两会”确定的工作思路,坚持做好市委十五个专题调研课题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更好地谋划和推动今后一个时 期泉州的发展。(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动新一轮建设发展。四个 城市的发展经验、启示,归根结底,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引,较为成功地把经济社会建设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我**网市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借 鉴先进地区推动科学发展的经验,继续做好新一轮发展的思 想准备和思想发动,力促市直机关和洛江区、惠安县整改提 高工作的落实,扎实抓好其他县(市、区)和泉州开发区的 学习实践活动。要以思想解放带动活力释放,以观念更新带 动工作创新。发展的差距首要的还在于思想观念上的差距, 这次学习考察的重点和关键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永 无止境,学习先进、更新观念要突出以下三点:一要学习定 位、战略、规划先行的理念,超前谋划、尊重科学、力求精 品,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意识,想在先、干在前,不满 足、不停步。二要学习营造“不特有特、比特更特”发展环 境的意识,充分认识到我**网市办事效率、服务质量、服务 水平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更加注重树立“纳税人意 识”,致力从文化理念、体制机制上解决“熟人经济”问题, 改善发展的软环境。三要学习“符合改革发展方向的可以先 行,一时看不准的也可以试行”的胆略和勇气,忠诚履责、 尽心尽责、勇于负责、敢于问责,克服见事早、行动迟的问 题,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要抢抓机遇奋力发展。客观讲,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时间看,这次学习考察的四个城市,都是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与之相比,我**网市的工业化起点滞后近 70 年。尽管在 30 年改革开放中, 泉州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努力,但当前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 不小的差距。由此可见,发展的机遇不容错失,否则就可能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对所有地区而言,应对当前复杂形势, 也是一次拉开差距的时机。我**网市应抢抓国家支持海西建 设、加紧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机遇, 把握“弯道超越”时机,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在“保增长、 保民生、保稳定”、稳住大盘的同时,切实做好固本培源工 作;紧抓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期,紧抓未 来交通条件变化带来的机遇,力争通过若干年的奋力发展, 迎头赶上,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要注重协调推进各项事 业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持续 加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快 统筹城乡一体化步伐;借鉴“五城同创”等好经验、好做法, 加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致力 塑造良好的城市风貌和形象;在大开发、大建设的同时,重 视做好安征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保 障水平,积极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让全市人民更多、 更实、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二)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对照 先进地区,我**网市产业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重工业所占比例分别比扬州、南通、苏州、宁波低 36.7、21.7、33.6、30 个百分点,产业的整体质量、 水平亟待提高。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立足于“现在 有什么”,依靠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两轮驱动”,继续引 导企业通过加快技术创新、品牌创建、改制上市等走内涵式 发展道路;又要看到发展条件的动态变化,考虑“能发展什 么”、“发展什么好”,学习先进地区果断跳出原有产业框 架,在“大产业、大园区、大项目”上做文章等经验,致力 调高、调优、调新、调重产业结构。要加强产业空间布局的 统筹规划。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重点推动产业空间 布局规划调整,大力发展一批先进重化工业,一批高新技术 产业,一批通过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充分利用沿 海地区发展现代化工业的诸多有利要素条件,加快发展高科 技、高附加值、大规模的现代工业。着手推进产业梯度转移, 通过规划引导、园区集聚、产业配套、山海协作等多种途径, 逐步引导传统产业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要做大做强园区经 济。充分发挥工业园区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对结构升级拉 动效应大的作用,改变见缝插针、遍地开花办企业的局面, 引导工业项目在园区内聚集。探索建立灵活高效的园区管理 机制,加强 10 个省级开发区的整合优化提升。拟建设的工 业集中区、制造基地要注重特色,做到一次规划,整体成型, 分步实施;在建的各类工业园区和石化、造船、光伏、生物 医药等产业基地,要严格按照产业定位招商,按照产业链成 龙配套布局项目,着力引进产业发展的控制性龙头项目、企业,带动产业集群的形成。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借鉴江浙扶持服务业发展集聚区的做法,抓紧开展全市服务业布局 规划。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重点发展 科技研发、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等生 产性服务业。大力引进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 程咨询、专业会展等现代服务机构,引导企业总部聚集。注 重提升消费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强商业网点的整合优化和 新型商业设施的规划建设,培植都市商圈、特色商业街,在 满足本地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更多吸引外地消费群体。(三)以构建大交通体系来推动大发展。坚持加快以港 口为取向的集疏运体系建设,建立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 大型海港、空港为骨架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做足“通” 和“联”的文章,发挥好大交通带来的综合效应,推动区域 经济大协作、大发展。加快推进在建工程的建设,做实项目 的前期工作;创新交通道路建设投融资体制,继续争取上级 资金支持,多渠道解决资金瓶颈制约问题。要掀起高速公路 建设高潮,按照“加密、成网、贯通”和“高起点、高标准、 适度超前”原则,加快推进“一环、两纵、三横、五联”高 速公路网建设。要推进铁路规划建设上新台阶,如期完成福 厦铁路泉州段的建设任务,尽快开工建设湄洲湾南岸铁路支 线,抓好长(汀)泉(州)铁路、利用漳泉肖铁路建设城市 铁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要集约利用港口岸线资源和腹地, 进一步理顺岸线、港口管理体制机制,积极争取设立港口保 税物流园区。要做大做强泉州港口与台湾有关港口的海上货运直航,探索泉台两地在港口发展方面的有效合作途径,持续扩大泉台货运直航的业务范围和规模。要抓紧启动泉州晋 江机场扩建项目,争取泉州晋江机场航空口岸尽早获批。速度改变时空,时空改变世界。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来谋 划交通的发展,充分利用交通条件变化带来的区位条件改 善,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要加快促进安溪、永春、德化发 展。大力支持山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安溪、永春、 德化的乡镇与高速公路更好地连接起来,拓展发展空间。探 索产业转移的有效途径,加快完善政策环境,在严把环保关 的基础上,引导纺织鞋服等传统产业的增量部分投放到山区县。健 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继续推进碧坑水库建设。要加快 推进“南部”开发。加强与厦门接壤的中心城市南翼的规划 建设,促进晋江、南安南部的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市场建 设、交通基础设施等的有效整合、合理布局,增强与中心城 市的同城效应,壮大中心城市南翼经济增长极,构筑泉台、 泉厦合作前沿平台。要大力构建生态、滨海、文化旅游圈。 发挥高速公路网和基本建成的沿海大通道一线串珠的作用, 整合优化沿海、山区旅游资源,使山区生态游、滨海游、中 心城市文化游更好地结合起来,逐渐实现从过境游向目的地 和集散地转变、从短期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和深度体验游转 变。(四)以更大的气魄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与江浙四 个城市相比,我**网市中心城市的经济和人口首位度、规模功能、规划建设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我们更好地参与区域竞争合作的“软肋”。为此,必须充分认识加快中心 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性,立足“一湾两翼三带”空间布局, 科学规划、交通先行,在继续推进“一二三四”城建项目后 续工程的基础上,近期若干年重点加快“一湾一环”建设。 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特殊地位,注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 统一,把闽南文化和古城的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出来。要加快 推进城市核心区建设。有关县(市、区)要不为行政区划所 困扰,统一步调,拼图组合,联动发展,加快推进晋江南岸 沿线商务片区、东海片区、洛秀片区、石湖港口物流片区、 北峰丰州片区、城东洛江片区的建设,加快城市规模扩张, 着力提升环湾的城市服务功能。大力推动“四大通道”建设, 即泉州湾跨海大桥、福厦铁路新泉州站和泉州南站道路、泉 州晋江机场快速路、东海至城东快速交通走廊,构建“环状+辐射”的市域、市区交通网络,促进城市资源整合。要切 实做好老城区的保护和利用、改造和复兴工作。重视古城保 护项目运作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个体与整体、当前投入和长 远收益的平衡。要下大力气改变古城文化资源低效率利用的 状况,探索整合利用古大厝、古街巷、文物景点的有效途径, 挖掘南音、南戏、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艺“五南”文化内 涵等历史文化资源,将古城区的旅游景点连接成串,增加文 化旅游收益。要提前考虑、深入研究市行政管理服务中心东 迁后,如何保持老城区的繁荣、推进保护开发的有关工作。 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位档次。在规划、设计、建设中,要善于借鉴汲取国内外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和经验,争取多出精品,争取打造一批标志性建筑;搞好城市公共设 施、主要窗口地段的景观设计,精心雕琢城市道路、园林的 绿化和亮化景观。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推进数字化城 市管理系统建设,探索网格化城市管理思路,建立分工明确、 职责清晰、反馈及时、解决迅速、监督有力的信息化管理平 台,实现精确、快速、高效的城市管理目标。(五)以创新之举完善体制机制。事业发展的源泉在于 大胆创新创造,工作持续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健全。要完 善人才工作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 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学习先进地区“像 招商引资一样重视和加强招才引智工作”。鼓励企业借智、 借脑,通过技术项目、技术成果的对接,加强与高校、科研 院所的技术研发合作。探索设立风险投资公司,支持高新技 术项目由中试到规模生产,并以此吸引更多的社会和民间资 本进入科技风险投资领域,推动全市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要 理顺市、县(市、区)管理体制。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建设多元、管理下放的考虑,健全中心城市与各县(市)按 大规划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定期协调解决城市规划、建设、 管理中的问题。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以及市直有关 部门,要本着“能放则放、能减则减”的原则,继续深化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尽可能下放管理权限,全面推进规范行政 自由裁量权工作,优化投资软环境。要着力健全目标绩效考 核制度。效能建设不仅要从干部的纪律作风入手,更重要的还要从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体系入手。要借鉴南通市的做法,按照“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原则,建立一套比较 科学、规范、长效的目标管理导向机制、日常工作推进机制、 综合考评奖惩机制、全程监督制约机制,调动广大干部争先 创优的积极性,确保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四、意见与建议转化应用学习考察成果,要坚持联系实际、立足当前、 放眼未来,分期分批、分层次、有计划逐步进行。对于可以 立即学习借鉴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实行“边学边用”,结 合第一季度的经济运行分析会,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 推动今后三个季度的工作;对于一些有借鉴价值、需要进一 步研究的,可以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十 二五”及相关规划的编制进行研究;对于先进的思想、理念、 思路,需要经常对照思考,持之以恒地加以充分吸收,转化 运用到推动泉州新一轮发展中。建议当前着重研究考虑以下 13 件事:(一)下决心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紧抓工业 经济这个“大盘”,狠抓生产性项目建设,狠抓技改这一企 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最现实、最有效的举措。发挥财政资 金的引导作用,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支持产业集群龙头企 业创建技术中心、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加快新产品研制,做 好一大批企业技改项目的跟踪、服务、推进,促进企业产品 结构的调整和装备水平的提升。(二)下决心推动石化、光机电和信息产业发展。学习先进地区“石化兴市”经验,以我**网市被确定为全国九大 炼油基地之一为契机,深化完善石化园区的总体规划,加快 炼化一体化、中化重油深加工、石狮 PTA 等一批龙头项目的 投建、投产、扩建,推动台湾石化专区早日获批,尽快规划 建设石化产品交易市场,大力抓好石化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的 招商引资工作。花大力气扶持光机电和信息产业发展,统筹 装备制造、光伏电子的产业布局,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 积极引进和培育相关龙头企业、大项目。(三)下决心大招商、招大商。强化招商力量,研究招 商引资的新途径、新办法,制定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奖惩 分明的大招商、招大商工作机制,大力吸引世界 500 强、国 有大企业来泉投资,如中化、中石化、中远、中海、大唐电 力等大国企。学习昆山对台招商的成功经验,积极引进台湾 先进加工制造业,促进泉台产业对接在石化、电子信息等领 域取得实质性突破。深化泉州与东盟地区经贸合作,努力把 泉州打造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市场连接点和交通 主通道,再造对外开放的新优势。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 引导泉籍外地商会抱团发展,设立创投公司返乡投资,做好 “内外联动”这篇文章。(四)下决心加快晋江两岸综合开发,从而推动环湾发 展。精心推进滨江环路及配套工程建设,做好晋江两岸地块 的设计和综合开发;做好晋江两岸下游总部经济区的规划建 设,研究确定开发建设模式和配套政策,加快总部经济区的建设步伐。扎实推进城市“东拓”进程,加快建设东海片区市政道路和配套设施。做足“水”的文章,探索水上交通旅 游和文化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考虑利用晋江两岸滩涂规划 建设公园,结合展示海丝文化、古城变迁等历史人文积淀, 推进防洪堤内景观延伸至两岸,实现借景和透景目的。(五)下决心启动洛秀园区建设发展。大力推进园区管 理体制创新,建立“集中、精简、效能”的开发建设管理体 制。加快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集中力量抓好工业区建设, 督促相关龙头项目尽快投建投产,积极申报台商投资区。完 善细化百崎湖片区规划,做到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设施 建设和发展工贸企业建设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建设环境优 美、配套完善的美丽城区。(六)下决心规划建设、整合提升城市现代化场馆。借 鉴苏州、宁波、南通等市建设名牌商业广场的做法,结合城 市规划,大力提升城市空间建设水平,在城区考虑规划建设 几个起点高、有特色、有品位的商业广场、名牌商业街区, 方便群众生活,聚集人流、物流、商流。探讨在城市新区建 设中规划建设一批文化艺术和会展设施,做好各种展馆、博 物馆等资源的整合利用。考虑在市行政管理服务中心搬迁 后,利用相关资源,建立城市建设成果综合展示平台。(七)下决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结合召开全市城市与 城镇工作会议,以理顺体制机制和改革创新为切入口,制定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提 出做大、做强、做优、做美中心城市的思路和举措;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提出中心城市规划区以外重点城镇的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逐步提升城镇管理水平,促进 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八)下决心加快港口的开发建设。强化港口的龙头作 用,以港口为取向完善交通网络规划,加快推进疏港铁路、 疏港公路以及各种联接线、支线建设,加快肖厝、斗尾、秀 涂、石湖等港口作业区建设步伐。积极应对区域港口竞争发 展的新态势,加快推进石湖石材物流园区建设,抓紧石井港 区、围头湾港区的开发建设。扶持发展航运、港口物流、集 装箱联运、船货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抓住泉三高速公路开 通的有利时机,吸引本外地货源从泉州港进出,不断拓展内 陆腹地。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加强港口后方土地的规划控 制,为发展大工业、大物流留足充分的陆域。(九)下决心加快推进环城高速建设,优化山区交通网 络。更加注重做好“联”的文章,研究制定中心城市建设“四 大通道”的时间表,争取在 2012 年建成环城高速。学习借 鉴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大桥在项目运作、资金筹措、组织 实施、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扎实推进泉州湾跨海大 桥、晋江至石狮段等环城高速项目建设。着手开展在山区建 设与泉三高速、厦沙高速、莆永高速等连接的快速通道项目 的可行性研究,大力推进省道相关路段的提级改造,努力改 善山区交通条件。(十)下决心发展“道口”经济。充分发挥全市已建成 和在建的 4 个高速公路枢纽、26 个互通(含南惠支线)的作用,抓紧考虑在高速公路出口处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尽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对互通周边土地的规划控 制,对正处在前期工作阶段的高速公路建设,要科学选址、 尽可能多地增加互通数量。(十一)下决心做好南翼相关市镇的规划。在泉州城市 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南翼城镇的规划定位和空间发展战略进 行深入研究,抓紧推进南翼晋江、南安诸城镇规划编制步伐, 统筹安排城市功能分区、空间结构、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 生态环境保护等,并严格按新市镇要求进行规划管理,为今 后南翼新城的协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十二)下决心建立项目建设的融资大平台。市、县两 级要协作联动,积极探索和加快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创新,用 足用好土地、税收等政策,加强土地收储工作,有效发挥土 地收储的效能作用,千方百计盘活土地、资金、资产及其他 各种资源。整合、组建有规模、有效益的国有企业集团,发 挥其在推动产业、港口、城市发展中的引导、带动作用;构 建资金实力强、信用等级高的投融资新平台,增强其在基础 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本运作能力。(十三)下决心抓 好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计划,进 一步完善本地优秀人才和引进人才的生活保障、子女教育、 科研工作、创业发展等优惠措施,努力营造适应人才引进、 服务、培养、管理的环境。积极培育人才载体,大力建设科 技园区、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博士后工作站,让人 才留得住、能作为。赴新疆学习考察报告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大 力推进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努力塑造我区的新 形象。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从 2004 年 7 月 28 日到 8月 6 日,由区政府区长史晓红、区政协主席赵亮为团长的考察团一行 14 人,对新疆的吐鲁番、伊犁、乌鲁木齐、喀什 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受到了当地军区和友好城区的热情接 待。本着学人之长,共同发展的思想,考察团一行以饱满的 精神状态,先后与天山区的有关负责同志分别就城市建设和 管理、社区建设、文化教育、街道及党建等方面的工作进行 了座谈和交流,并看望和慰问了西部边陲第一哨的指战员和 士兵,亲身体验到新疆的巨大变化,也对新时期“最可爱的 人”艰苦奋斗、奉献祖国边防事业的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受益颇深。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一、新疆的气候特征和风土人情 新疆是我国西部边陲省份,远离海洋,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湿气不易进入,形成明显的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大, 日照时间长,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唐诗“五月天山 雪,无花只有寒”(李白),“九月尚流汗,炎风吹沙埃”,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岑参),正是新疆 气候的真实写照。庆幸的是考察团一行在考察的 8 天时间内, 适逢降雨过后,气候正适宜的几天,与我们西安的温度并没 有多大的差别,但也验证了“早穿皮袄午穿沙,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目前有 47 个民族的成员,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主要有维吾尔、汉、哈萨克、 回、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满、达斡 尔、塔塔尔、俄罗斯等 13 个主体民族。各民族热情大方, 礼貌好客,在疆考察期间,同志们都倍感新疆人的好客一面, 也强烈的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豪情和民族大融合浓郁氛围。二、天山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经验 天山区是我区多年来的友好城区,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南部。辖区总面积近 200 平方公里,是乌鲁木齐的发源地,旧 称“迪化”,曾被誉为“耕凿弦涌之乡,歌舞游冶之地”, 另有草场 34.82 万亩(约 232 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 32.79平方公里。全区下辖一个乡(含牧场)及 13 个街道办事处,共有 124 个社区居委会,4 个村委会,人口 45.6 万人,是乌 鲁木齐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近年来,天山区 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商贸城区”的奋斗目标, 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发展融 合型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提高城区建设管理水平,努力加 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不断壮大城区综合经济实力,切 实营造改革、发展、稳定的城区环境,广纳四方来客,城区 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03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63.8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 50.5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79.1%;实现城区级财政收入 2.6 亿元,较上年增长 15%,GDP 和地方财政收入列乌市之首。(一)采取的优惠政策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包括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等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经 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 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 化事业、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一年。 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城镇下岗职工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 60%的,可免征企业所得税三年;劳动就 业服务企业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下岗职工占企业原从业 人员总数 30%以上,可减半征收所得税二年。(二)实行的奖励办法 凡引进的项目生产经营期满一年以上,利税在原企业的基础上每增 10 万元以上,给经营单位按 1%以内给予奖励; 利税在 20 一 50 万元的,视其引荐程度和贡献大小一次性奖 给引荐人该项目生产经营次年度利税总额 1%一 2%的奖金。凡引进的项目生产经营期满一年以上,利税在 50 一 100 万元的,视其引推荐程度和大小一次性奖给引荐人该项目经 营次年度利税总额 1%一 3%的奖金。凡引进的项目生产经营期满一年以上,利税在 100 万元 以上的,视其引荐程度和大小一次性奖给引荐人该项目经营 次年度利税总额 1%一 5%的奖金。(三)取得的实际效果。一是市场建设水平和档次不断提高。依托“老字号新华饭店”的名牌效应,各类市场群已由原来的低档次、传统型 经营向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国家二类口岸边 疆商贸城是闻名于独联体和西亚诸国的综合批发市场,吸引 着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争相经商贸易, 年平均出口货物总值 20 多亿元,已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窗 口;具有独特少数民族文化底蕴的集旅游、购物、餐饮、娱 乐于一体的亚洲最大的民族特色市场新疆国际大巴扎,西域 风情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新疆民族风情饮食娱乐街”,已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旅游观光风景线。截止 2003 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市场 74 个,年成交额合计约 30 亿元,年利税近2.5 亿元。二是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区环境日益优 化完善,现代化气息浓厚。主次干道纵横阡陌,公共交通四 通八达;居住环境日臻完善,人均居住面积拥有量居全国城 市前列;绿地草坪和花坛彩砖随处可见,绿化、美化质量不 断提高,城区主要干道实现了“乔、灌、花、草”相结合, 大气污染及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城区市容整洁,环境优 美;城区内交通、通讯、供排水、供电、环保等各类城市基 础设施日趋完善,服务功能日渐增强,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 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辐射、带动和吸纳作用,一个现代化的 新城区已初具规模。三是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区属小学的教育质量及民族教 育始终保持自治区一流水平。目前,城区内共有高等院校 6所,中等专业学校 18 所,中小学幼儿园 109 所,另有社会力量办学点 30 余个,成人教育高等学府云集,教学条件优 越,教育氛围浓厚。逐步形成了以小学教育和民族教育为重 点,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并存的 多学科、多层次、多民族的教育体系。四是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区内现有各类医疗、防疫、 保健机构 19 个,驻区单位医疗室(所)440 余个,拥有各类 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6000 余人,已形成防止结合的医疗网络, 人民群众就医保健十分便利,食品卫生监督层层到位,饮食 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现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 280 余个,体育场所 800 余个。先后荣获“全国科教兴区先进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 22 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和“自治区文明城区”、“自治区最佳卫生城区”等 105 个自治区级 荣誉称号。三、吐鲁番、伊犁、乌鲁木齐、喀什四市城市建设的主 要做法和经验(一)城市绿量大,管理好。四市城市地处沙漠地带, 荒滩多,风沙大,水资源缺乏,因此,在环境建设上都非常 注重城市绿化工作,通过大力调整小区详细规划,拆房还绿、 拆墙透绿、见缝插绿,还绿于民。以乌鲁木齐为例,乌鲁木 齐长期组织开展全民绿化活动,注重城市绿化管理,实行严 管重罚。该市成立了绿化委员会,任何树木的砍伐要经过绿 化委员会的研究同意,未经批准随意砍伐,一经发现,对责 任人实施重罚。同时加强园林队伍建设,该市仅园林绿化正式在编职工达 1000 多人,每年城市维护费达 6000 万元,经过长期建设,形成了以环城防护林为屏障,以行道树、绿化 带为骨架,以庭院、小区绿化为基础,以公园、游憩广场为 中心的各种绿地交融渗透,点、线、面、片、环相结合的城 市绿化系统。目前,绿化覆盖率达 42%,绿地率 32.3%,人 均公共绿地 7.6 平方米。这些指标都远远高于包括西安在内 的许多城市。(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标准高。基础设施投入一 直是四市城建工作的重点。四市在城市基础设施上,坚持高 标准建设,舍得投资,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仅乌鲁木齐就在 东部山丘荒地带建设新城一项就投资六亿。此外,近两年还 加大背街小巷的整治力度,对 146 条道路进行改建、新建,合计 123 公里。吐鲁番在城市建设上实施了“5113”工程,累计投入资金 1.288 亿元,拓宽改造了高昌路、新城路、文化路等 12 条城市道路,“四纵三横”的城市道路体系初步 形成,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伊犁新建、改建道路做 到各种管线一次下地,一般道路宽度为 48 米到 52 米,标志性的石化大道总宽达 73 米,每公里道路造价达到 600 万元。 同时,四市还十分注重不夜城工程建设,所有沿街主要建筑 物上设置的彩灯、灯箱、商业牌匾一律增设霓虹灯管,大型 建筑物外部设置垂直射灯,增强了城市现代化气息,增加了 城市夜景效果。(三)严格城市管理,市容市貌卫生整洁,秩序井然。城市市容市貌一直是我们本次学习考察的重点。四市给人的直接感受就是城市道路干净整洁、市场规范,没有乱摆、 乱放和占道经营几乎没有。其道路卫生基本都实行了横断面 管理、全天候保洁、停车进场、垃圾袋装、密闭运输等各项 制度,保证市容环境卫生整洁优美。同时,四市还以创建全 国卫生城市为目标,大力开展了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实行严 管重罚,强化市容市貌管理,实行长效管理运行机制,为彻 底解决了脏、乱、差现象奠定了基础。(四)经营城市意识强,融资渠道广。经营城市是近几 年全国各地城市重点探索的一项工作。从对四市的学习考察 情况来看,他们的一些做法很值得借鉴。在经营城市中,乌 市成立了国有独资的城市建设投资经营公司,把城市基础设 施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中运转。以基础设施资产抵押贷款融 资,今年已融资 5 亿元。对破产企业、闲置土地进行储备拍 卖,获得的收益全部用于城市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经营城市实现了城市建设的滚动式发展。喀什按照“谁 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公交站点进行招标。得来的资金 全部用于改善人居环境,较好地实现了建设资金的良性循 环。伊犁积极引进经营城市理念,发展城市经济,改善城市 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走出一条以城养城、 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路子。四、几点体会(一)必须始终把加快发展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碑林 近几年来城市建设发展速度较快,自己与自己相比,感觉进步不小,但是,通过参观学习,特别是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城市建设的力度之大,深感震惊。我们感到在发展速度上 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要认真学习四市城市建设的成 功经验和做法,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戒骄戒躁,奋起直追, 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二)要增加投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资金 是制约城市建设上档升级的关键因素,只有大投入,才能有 大发展。建议,继续加大城建投入力度,加快精品工程建设 步伐,使碑林城市建设发生质的飞跃。树立规划建绿的新观 念,见缝插绿、规划建绿,实施“绿线”管制和大树进城。 公共场所绿化管理要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争取在最短的时间 内把我区建成一座花园城区。(三)要集中精力抓好城市管理。借鉴四市成功经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对破坏市容环境卫生和绿化建 设的行为实行严管重罚,坚决杜绝“九乱”现象,切实提高 我区的城市管理水平。一方面,我们要按照“管干分开、管 养分开”的原则,将道路保洁、绿地养护通过公开招投标等 形式,逐步推向市场,不断降低管理成本,既达到减轻财政 负担,又实现美化、净化、绿化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我 们要把加强城市管理作为提升城市品位的根本措施,不断加大市容环卫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背街小巷和支干线的整 修、拓宽步伐,走出一条城市管理堵与疏相结合的新路子, 推动我区城市品位的不断提升。(四)精心经营城市,增强城市发展活力。进一步树立经营观念,把经营城市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 程,把城区当作一个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来经营和对待,运 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运行土地置换、资产拍卖,把获得的资 金用于城市建设。建议我区充分借鉴乌市广场规划建设经 验,加快我区建设步伐建设,使城市在量上和质上都有一个 大的飞跃。(五)要全面提升全区的国防教育意识。国防教育作为 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安 全稳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任,是增强 国防实力的重要途径。在这次学习考察中,我们有一个特殊 的任务,就是看望和慰问了新疆某军区“西北边陲第一哨” 的全体指战员,并与他们进行了亲切的座谈和交流,了解到 我们“最可爱的人”是怎样在艰苦的环境中,是怎样工作和 战斗的,对他们甘于奉献、默默无闻镇守祖国大门的精神深 受鼓舞、肃然起敬,可以说每个人都受到了一次洗礼,上了 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开展全民国防教 育的重要性。作为我区来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增强 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不断开拓创新,始终保持国防教育的生 机和活力,高标准、高质量地加强国防教育,进一步增强广 大市民的民族凝聚力,提高公民综合素质尤其是国防观念。 要把国防教育纳入工作日程,及时解决国防教育工作中的重 点、难点问题。要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带动全民参与国防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全区国防教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南城县赴婺源县学习考察旅游业发展的 情况报告市委:为学习借鉴旅游发达地区在乡村旅游业发展方面的先 进经验,推动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升级。根据县委主要领导指 示,11 月 1-2 日,由县委副书记陈胜堂带队,组织相关县领 导和部门负责人赴上饶市婺源县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组重 点对婺源旅游产业发展经验和旅游景区建设运营模式进行 了深入考察,通过为期一天半的实地考察,对婺源县旅游业 发展和景区建设有关情况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收获 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成果,婺源县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先进 理念和做法,为下一步指导我县推进“旅游强县”战略提供 了很好的借鉴。现将学习考察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婺源发展乡村旅游业的经验做法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古属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全县土地面积 2947 平方公里,总人口 36 万人。地处我国黄金旅游圈的腹地,周边有著名旅游 胜地黄山、九华山、武夷山、三清山、景德镇、鄱阳湖等, 涵盖了“名山、名水、名镇、名村”四大看点。婺源本身也 因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 村”。在实践中,婺源确立了打造“最美乡村,梦里老家” 的定位,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走出了一 条独具特色的“婺源之路”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从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偏僻山区,发展成为“天下无人不识君”的全国知名旅游胜地。婺源先后被评为“中国旅游强县”、 “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 “全国低碳旅游试验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 县”、“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国家级文化与生态旅游县” 等。其主要做法是:1.围绕“最美乡村”主题,着力打好“生态牌”。一是 实施“十年禁伐天然阔叶林”工程。以人大决议的形式,对 全县 163 万亩天然阔叶林实行十年禁伐,切实保护宝贵的森 林资源。二是实施农村面源污染“十大整治”工程。对农村 垃圾处理、化肥养鱼及非法电炸毒鱼、畜禽养殖污染、农家 乐污水、沿河沿溪建设项目污水等十个方面问题开展集中整 治行动。三是实施非徽派改造工程。精心设计了 30 套徽派 建筑图纸免费提供给建房农民使用,要求城乡新建房屋严格 按照传统的徽派风格建设。对以前非徽派建筑分期分批进行 改造,全面启动对主要公路沿线 3000 余幢非徽派建筑的改 徽工作。四是实施“最美乡村”建设工程。创新建立了“中 国最美乡村”的创建考核评价体系,涉及 4 个方面 30 项指 标,分景观村、特色村、田园村三个层次开展创建,县财政 设立 300 万元专项基金对创建成功的村点予以奖励。2.立足“四季宜游”定位,着力打好“特色牌”。婺源 县针对自身旅游产品单一、淡旺季落差较大的问题,对全县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精心规划建设休闲度假、生态 观光、文化体验、康体健身、会议会展等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努力构建以观光接待型为基础,以休闲度假康健型为重点,以文化体验型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目前,婺源 县初步形成了婺源“春探人间花海(江岭梯田油菜花景)、 夏享冰凉世界(五龙源漂流、大鄣山卧龙谷、灵岩洞)、秋 寻梦里老家(篁岭晒秋、石城、长溪枫树林景观)、冬游甜 蜜乐园(鸳鸯湖、乡村过大年)”的四季旅游精品。3.紧扣“便民旅游”宗旨,着力打好“服务牌”。一是 加强旅游交通建设。积极推进旅游交通标识、公共停车场等 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县城外环线公路建设。整合城乡客 运资源,组建旅游环保交通运输公司,推动旅游巴士进景区, 构建更加便捷的城乡旅游交通客运体系。二是加强智慧旅游 系统建设。结合婺源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加快启动智慧 导游、智慧酒店、智慧景区、电子门票、移动支付等系统建 设,实现旅游交通信息与各旅游企业联网(并网),为游客 提供便捷的智慧旅游服务。三是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积极 推进宾馆、旅行社创星级工作,大力加强涉旅队伍建设,加 强对宾馆房价、旅游商品销售的监管,严厉打击欺客宰客等 损害游客利益的行为。4.坚持“旅游品牌”战略,着力打好“宣传牌”。婺 源县坚持“内练气质、外扩影响”的方针,不断丰富最美乡 村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影响力。一是创品牌。积极启动“国 字号品牌创建”工程,争创国家生态县、全国文明县城、全 国卫生县城等“国”字号品牌。二是建景区。按照“所有新 建景区都要按照 4A 级以上的标准来打造、现有景区也要按照 4A 级以上标准来提升”的要求,加强景区建设,提升景区品位。2012 年,婺源县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景区软硬 件建设,成功创建了江湾国家 5A 级景区,开创了当年启动、 当年创评、当年成功的全国先例。三是扩影响。积极借助中 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凤凰卫视等高端媒体以及网络微博等 新兴传媒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扩大最美乡村品牌影响力。继 续高举乡村文化大旗,每年承办好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 节,打响婺源乡村文化品牌。5.树立“产业融合”理念,着力打好“经济牌”。全 县经济工作都围绕乡村旅游来抓,全县所有产业都围绕乡村 旅游来培育,促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加快 实现旅游富民强县。一是推动旅游业与生态农业的融合发 展。依托旅游优势,大力发展茶叶、荷包红鱼、油茶、皇菊 等生态农产品,突出抓好有机茶产业,打造“中国有机茶第 一县”。二是推动旅游业与低碳工业的融合发展。依托江西 旅游商品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三雕、白酒、砚台、纸伞等旅 游商品加工产业;在园区建设上突出婺源生态和徽派文化特 色,发展工业观光旅游,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型工业园 区。三是推动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会 议会展、体育赛事、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争取各类重要 赛事、会议在婺源召开。二、婺源发展乡村旅游的几点启示 婺源旅游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步,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团开发、品牌打造”等手段,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嬗变,走出了一条被誉为“婺源模式”的旅游发展之路,促进了经济增长,改善了民生, 推动了全县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带动和催生了相关产业的 融合发展,打造出全国知名的品牌,提升了旅游目的地形象 和环境。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与所创造的模式,为以发展 生态乡村旅游为主的南城旅游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一)地域空间的同属性 南城与婺源,在行政区域上均为旅游资源大县,地理上一个属于赣东,一个属于赣东北。就发展乡村旅游而言,从 所瞄准与所接纳的旅客源头来看,南城与婺源应该同属于一 个地域空间。从学习借鉴来看,一是在发展乡村旅游上,可以进行借 鉴与合作;二是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可以在差异化、特色化 上进行提升;三是在旅游品牌与产品营销上,可以有借鉴意 义和合作可能。(二)资源条件的相似性 从资源上来看,婺源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在这些方面,南城有着同样的比较优势, 甚至更精、更深、更古、更博。南城最大的优势是历史文化 资源优势,南城最有特色而不可复制的是其深厚的历史文化 底蕴。可以说,人文资源极为丰富。从学习借鉴来看,南城在旅游资源开发上,一是要从游 客的需要出发,做到旅客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二是要学 会历史有什么,就做什么;三是从旅游+、文化+、互联网+的方式出发,力求把南城的隐性资源转化为实体化、唯一化,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成旅游产品优势。(三)产业政策的统一性 婺源乡村旅游的大发展源于国家经济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这个大背景,得益于国家对旅游业发展更加重视,旅游 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的产业政策,而这对于南城也是如 此。在学习借鉴上,必须认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南城要大 力发展旅游业,一方面,应该在用足用好用活国家产业政策 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必须从旅游业是“点子”产业、“注 意力”产业和“创新性”产业上着眼和着力,拓展休闲、观 光、养生、养老、禅修、运动、体检、购物、娱乐等新兴业 态,实现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有效推广和旅 游产业高效率的运营。(四)产业延伸的辐射性 搞好旅游产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让游客有看头、有说头、有玩头。这一点,婺 源旅游做得非常成功。特别值得一提是篁岭模式。篁岭老村 四面环山,村庄房屋受地形限制建设在一个陡坡上。篁岭“晒 秋”景观斐声在外,艰苦的生活环境又纠结于内。但篁岭有 着深厚的徽文化底蕴,祖辈相传的农耕文明借助建筑、街巷、 生活方式等符号在民俗文化体系中占得一席之地。周边层层 梯田更是让不同农作物色彩在不同季节肆意宣泄。婺源县乡 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看中了这片土地的“潜质”,有意抢救保护即将消亡的民俗文化资源,并确立以“篁岭模式”开发该区域。由此,通过景区招商引资开发项目,推动全村实现 整体搬迁到山下,改善了村民的居住质量,同时,聘请当地 的村民在景区从事旅游服务工作,较好地解决了篁岭村民的 就业问题。通过搬迁安置地质灾害村庄与新农村建设完美结 合,并借助市场经济杠杆进行产权收购,建设品牌乡村景点, 从而达到延伸产业带动一方致富,是一种全新的乡村旅游发 展新模式。对南城来说,必须认真研究旅游市场,用现代旅游经济 理念规划、经营南城丰富的文化和生态资源,在创新开发建 设模式、打造新业态旅游商品、延长旅游产业链条,特别是 千方百计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组织好创业创新等方面积极尝 试与突破。(五)全域旅游的参照性 婺源乡村旅游发展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采取全域化的旅游业开发模式,二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全资源化。 婺源县的全域旅游与全资源化旅游的发展理念对南城大力发展旅游业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南城完全具有全面推进 全域旅游的历史与现实条件。南城发展“全域旅游”,就是 把整个南城行政区当作一个旅游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 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 学的系统旅游。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抓好南城旅游规划一体 化、发展整体化、工作系统化的推进。在区域化上,要把发 展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在发展战略上,要把发展旅游作为全域“一盘棋”加强顶层设计,做到突出区域特色与把握新兴旅游市场趋势 相一致,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相统一;在 发展举措上,要把发展旅游作为对接海西、融入南昌的先行 突破,作为建设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抓手。当然,婺源古村落旅游开发也面临诸多矛盾与困惑,突 出表现为:一是古村落景观遗产的地方性要求与景观现代性 矛盾;二是古村落景观遗产的真实性与商业化氛围的矛盾; 三是建设性破坏与保护式开发要求的矛盾。由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看到,今后南城在发展 乡村旅游特别是对古村落的开发中,必须着力解决景观的现 代化问题。三、推进南城旅游产业发展的下步举措 旅游业是一个涵盖面宽、带动力强、潜力巨大的综合性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希望、亮点与支柱。我县拥有便 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资源和底蕴深厚的独特 历史人文风貌。按照省、市委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 结合此次婺源县考察的情况,我县将切实加大旅游开发力 度,努力创建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市场、有效益的旅游 精品,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优势。为此,下一步 推进我县旅游业发展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明确定位,打造特色,把握生态文明和历史文化 两条主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以深度挖掘“麻姑文化、洪门文化、建昌文化”内涵为核心,唱响“山水南城、养生福地”旅游主题,推动我县旅游产业突破性发展。 一方面,借助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契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资源保护,在旅 游开发上始终遵循“保护、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的原 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倡 导生态文明,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县广大人 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二是把握旅游开发尺度,在 旅游开发过程中坚持适度开发,避免超出生态环境承受能 力;三是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研究制定保护旅游资源的相关 政策,严禁旅游开发和工程建设对文物资源的破坏,加强联 合执法,对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另一方面,立足我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文化的理 念策划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组织 文化领域的专门力量,围绕我县独有的“麻姑文化、洪门文 化、建昌文化”,认真开展收集、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 进一步增加我县旅游文化的内涵,形成自身的旅游文化特 色。以自然景观为依托,通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 景区”工程,将“沧海桑田”、“麻姑献寿”等传说,麻姑 养生文化、麻姑酒酿造技艺、麻姑米粉制作技艺、建昌帮药 业、洪门结帮仪式等文化元素融入到我县文化旅游当中,同 时策划一批参与性、娱乐性强的民俗文化体验项目,使之成 为旅游的一大热点,丰富旅游的文化魅力。进一步延伸旅游 文化产业链,创建一批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南城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企业,推动麻姑茶、麻姑米、麻姑酒、麻姑寿桃、麻姑仙枣等特色产品形成旅游文化衍生产业,推动旅游衍生 品市场发展。(二)开放门槛,多元投入,理清政府引导和市场开发 两大关系。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 旅游开发模式,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集中政策和财力推动 旅游产业重点突破,同时按照市场规律,积极拓宽旅游业投 融资渠道,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 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一方 面,研究出台全县推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加大政 府引导性资金投入,根据旅游产业发展需求,逐年增加旅游 专项资金额度。在主推旅游项目建设上,从政策、资金、配 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按照优秀旅游城市、国 家等级景区的标准,着重支持景区旅游交通和旅游公共服务 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广大 游客的旅游公共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旅游招商, 吸引有实力、讲信誉的民营企业进入旅游产业领域,参与旅 游开发建设。积极推介麻姑山、从姑山、洪门湖等旅游景区 项目,跟踪有意向的投资客商,尽快促成“一山一水一中心” 等项目正式签约和运作。注重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园、星级饭 店的招商,积极引资建设生态农家乐园。(三)全面统筹,重点推进,突出资源整合和景区建设 两个重点。围绕“食、宿、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 重点加快我县旅游配套功能建设。一方面,加强现有旅游资源整合,盘活旅游景区景点的土地、品牌等潜在优势资源。成立县旅游投资发展有限责任 公司,使其成为全县旅游开发建设的龙头企业和全县旅游资 源整合平台。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将重 点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列入公路优先建设规划,加快麻姑山 和洪门湖两大景区旅游客运站(场)建设,对各旅游景区的通 信、电力、网络等配套设施优先予以解决,根据客源数量、 构成和消费能力,合理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旅店、餐饮、购物 点等三产服务项目以及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点等配 套设施。当前,突出是抓好麻姑山开发八大重点项目:①新 修麻姑山入景公路;②拓宽麻姑山脚下至仙都观上山公路;③修缮麻姑山景区游步道;④新建入景牌楼;⑤新建麻姑塑 像;⑥扩建双龙湖;⑦兴修核心景区供水工程;⑧新建景云 寺。此外,将零散古民宅采取易地移建、修旧如旧的方式相 对集中迁建于景区。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旅游精品景区建设,大力实施旅游 目的地建设“十个一”工程。以麻姑山风景区为载体,积极 创建麻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洪门湖景区为载体,积极 做好洪门湖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创评工作;以王府大道为核 心,整合万年桥、聚星塔、太平桥、古城墙、仿古街、益王 府等千年古邑文化特色资源,打造省级城市文化旅游产业 园;以从姑山景区为载体,打造生态休闲型省级湿地公园; 立足生态示范园,打造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产业园;加大乡村旅游扶持力度,打造一批特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四)树立品牌,赢取口碑,抓好市场监管和宣传推广 两大法宝。全面提高我县旅游市场监管服务水平,进一步加 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增强我县旅游软实力,提升旅游服务 形象。一方面,加快国家级旅游景区创建步伐,以创建提升 景区服务;加强与中国国旅、中青旅等全国知名旅行社合作, 引进培育一批涉旅企业,依托品牌龙头旅行社做好我县旅游 线路的推介和客源组织工作;抢抓向莆铁路带来客流量大增 的机遇,联合周边著名景区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推动旅游产 品一体化开发和营销;加强游览设施、停车场、购物场所、 餐饮场所的旅游服务工作,加大对宾馆房价、饭店餐饮、旅 游商品销售的监管,严厉打击欺客宰客等损害游客利益的行 为,营造良好的旅游体验环境。另一方面,加大旅游宣传推 广力度,组织专门力量精心制作南城旅游景区、旅游资源宣 传产品,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广告、推介会、 产品展示、形象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我县旅游特色,扩大 南城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南城旅游整体形象,努 力打造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赴济南等地学习考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工作情况报告为更好地推动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加快“三单 一网”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发展环境,2015 年 X 月 X 日至 X 日,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XX 率队,市 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法制办、市编办、市发改委、市工 商局等部门组成学习考察组,就进一步简政放权、提升审批 效率、规范审批中介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等工作,赴山 东济南、黑龙江哈尔滨、江苏淮安“三地”学习考察,现将 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三地”主要做法和特色亮点 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济南、哈尔滨、淮安“三地”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这既与 “三地”地理区位优、经济发展基础好有关,也与“三地” 重视改革创新,大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政务服务 环境密不可分。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切身感受到“三地”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大,审批效率高,发展环境优。主要有 以下特色亮点:(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三地党政对行政审批制度改 革工作高度重视,系统谋划、靠前指挥、高位推动。哈尔滨 市把“环境立市”作为一项重点战略,市委书记、市长亲自 过问、亲自研究审改工作;常务副市长靠前调度,亲自召开 90 余次调度会研究审改工作。济南市先后出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指导意见》、《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实施方案》、《行政审批服务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对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淮安市提出打造“政务 服务超级航母”,努力建成“整合最彻底、事项最齐全、授 权最充分、系统最智能、环境最优美、服务最高效”的全国 一流政务服务体系。(二)注重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一是政务服务中心建设 规模大、设施好。济南市拆除原市党政大楼,通过市场化运 作,新建了总建筑面积 6.45 万平方米的政务中心,其中约 3 万平方米用于政务大厅,剩余面积作为写字楼出租;淮安市 将原 4 万余平方米的大型展会中心改造成政务服务中心;哈尔滨市也新建了 8 万平方米市民中心,将于明年正式启用。(注:我市行政服务中心建筑面积 1.2 万平方米)。政务中心大厅内配备了 360 导航、自助申报系统等设施。二是部门进驻率高。济南市进驻部门达 50 余个,基本做到应进必进; 哈尔滨市在新政务服务中心尚未搬迁使用、场地受限的情况 下,进驻部门也达 40 余个;淮安市 39 个具有行政许可、初 审、服务职能的部门单位、422 个事项全部进入政务中心管 理,工作人员 600 余名。(注:我市进驻部门仅 36 个)。 三是对“窗口”授权充分。“三地”行政审批部门通过单设、 加挂等形式,均设立行政审批科,成建制进驻大厅。部门对 进驻政务中心的窗口授权充分,济南市进驻“窗口”首席代 表为部门分管领导,且刻有行政审批专用章,绝大部分审批 事项均能在窗口审批。四是政务中心管理职能强。“三地”政务中心管理办在并联审批、流程再造、联合审图、联合勘验、联合验收等方面,均担负牵头职能,对进驻窗口人员具 有考核权,并在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中占有较高分值话语权。(三)简政放权力度大、执行效果好。一是行政审批事 项精简力度大。济南市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 344 项;哈尔滨市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 348 项;淮安市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 仅 42 项(注:我市目前保留 X 项);二是注重实际。在简 政放权中,不是为了精简而精简,而更注重基层能不能接, 放的效果怎么样。如:济南市在简政放权中增加拟承接部门 意见征集反馈环节,基层部门认为没有能力承接的审批项 目,原则上不予下放。同时,要求下放的权力放彻底,将各 部门互为前置、前后关联的审批事项协同下放。三是注重监 管。如:济南市出台了行政权力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对每项 行政权力“量身定制”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规定其责任事项、 追责情形,杜绝以批代管、只批不管现象。(四)行政审批流程优、效率高。为提高审批效率,“三 地”在优化流程上均下了一番工夫。哈尔滨市组织相关部门, 集中两个月时间,对市本级所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采用信 息化手段,重新最优化设置了流程,精细到市民群众办每一 个事项,只要输入“我要办某某事”,系统即可自动生成办 理该事项相关的所有审批事项、环节、受理部门、申请材料、 收费等全套信息,一次性告知到位(见附件)。淮安市大力 压缩行政审批“内循环”,清理各类证明、备案、年检等前 置环节 340 个,平均审批时限由 17 个工作日缩短至 7 个工作日,较法定平均办结时限缩短近 300%。在工作实践中,“三地”还建立了系列“联审联办”工作机制,把审批流程由简 单的“物理整合”转为“化学融合”,提升审批效率。一是 重大工程项目“假定成立、容缺受理、部门承诺、统一发证” 并联审批绿色通道,即:当建设项目申请审批事项的材料不 齐时,项目单位做出书面承诺,审批部门可先行受理、审查, 待项目单位将申报材料准备齐全、达到法定审批条件后,再 按法定程序出具正式批准文件。二是联合图审机制。由行政 服务中心牵头,发改、规划、建设、人防、消防配合,相关 图审中介进驻,联合进行工程图审,原须 2 个月时间完成的图审环节缩短至 10 天左右办结。三是联合现场勘验机制。 淮安市设立现场勘验综合窗口,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组织 相关单位实地踏勘、联合验收。对市级 69 个涉及现场勘验 环节的事项实行综合窗口“统一备案、统筹协调、统分结合、 统一反馈”。四是建设项目立项“一门受理,分类管理”机 制。建设项目立项联合审批由发改委负责受理,按照项目备 案、审批(核准)类进行受理。五是重大项目全程帮办机制。 淮安市对进入市重点工程帮办项目库的项目,专门成立了帮 办中心提供全程帮办服务。(五)中介机构清理力度大、管理规范。“三地”把解 决中介服务事项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中介机构 与政府部门存在利益关联等问题,作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 革的重点加以解决。一是出台规范性文件。今年 9 月,哈尔 滨市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和发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市场工作的指导意见》。淮安市去年 6 月出台《淮安市行政审批中介机构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二是开展中介服务事项清 理。哈尔滨市对全市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将原有的 232 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仅保留 151 项,并建立了中介 服务目录清单,实行清单管理。三是强力推进中介机构与主 管部门脱钩。济南市把事业类中介机构从政府部门剥离;哈 尔滨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要求“红顶中介”全部脱钩改制, 目前全市 18 家承担审批中介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脱钩改制基础工作已完成,其中 12 家实行改制。四是开放培育中介 服务市场。哈尔滨市坚持“非禁即入”的市场准则,明确同 一中介服务行业,一般应有 5 家以上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市场竞争,特殊行业至少应有 3 家以上中介机构参与市场竞争。 五是强化对中介服务机构监管。完善中介服务机构信用体系 和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用档 案。建立惩戒和淘汰退出机制,对严重违法违规的清出本地 中介服务市场。六是创新中介服务形式。推行线上线下中介 服务。在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设有中介机构办公区(实体超 市),同时在网上政务大厅开辟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窗口(网上超市)。(六)信息化发展速度快、应用水平高。一是大数据云 平台共享应用。哈尔滨市建立了证照信息库,公民或法人在 窗口初次办理业务提交证件后,所有证件信息即扫描入库, 与所有审批部门云端共享。之后办理其他业务,无须提交证 照,直接从信息库调取,实现“一次提交、无限次使用”。二是网上审批系统互联应用。济南市建立各部门专业审批系统数据交换平台,通过物理介质交换联通审批信息,接入全 市网上审批系统。三是政务服务网标准应用。淮安市各级政 务服务网在页面版式、文字表述、网页内容甚至于背景色调 完全一致,引进搜索引擎进行管理,实现事项搜索“最小颗 粒化”,以标准化“面孔”面向群众。四是信息化与便民化 相结合。哈尔滨市项目申请人只需在一个受理窗口填写相关 信息内容,下一环节受理部门不需重复填写,由信息管理系 统自动读取,自动生成相应表格,避免了申请人重复填写, 多头递交相同材料的问题。(七)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走在前列。经报国务院批准, 江苏省在淮安市盱眙县开展了设立行政审批局试点工作,将 县直有关单位的审批职能、人员全部划转至行政审批局,由 行政审批局统一行使所有行政审批职能。这一做法,江苏省 还将在全省推广,今年年底前将全部组建到位。下一步,江 苏省还将设立统一的行政执法局,与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 局一起形成审批、监管、执法“三权分设”的新体制。此外, 淮安市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整合、政务服务体系相关部门整 合方面力度大,将之前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六大专业公共资源 交易中心成建制整合成一个中心,将政务服务、信息公开、 公共资源交易、12345 市长热线、政府门户网站管理等整合 到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二、推进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几点建议借鉴“三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中心硬件建设及管理服务水 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各项举措要在行政服务中心落地, 才能真正体现改革的效果,群众办事才会真正觉得方便和满 意。因此,必须从软硬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我市行政服务中 心建设。在硬件建设上,我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时间较早, 目前显得容量小、设施落后,建筑面积仅是淮安市的三分之 一。在当前条件下,建议行政服务中心加强对办公大楼内部 场地的整合,尽可能挤出空间,扩大容量。从长远考虑,也 可适时研究规划新建市民中心或在现有基础上加层改造。在 管理服务上,一方面,要加大“三到位、三集中”力度,进 一步提高部门入驻率,要求部门审批科室必须成建制进入, 真正实现行政审批事项能够在窗口办结,彻底解决目前窗口 受理、单位办理、窗口出件“两头跑”的现象。另一方面, 要赋予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更多监督管理职能,明确其在联 审联办、流程再造等方面的牵头职责等。(二)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目前我市行政审批事 项经过清理,市本级审批事项已缩减至 168 项,但相比淮安市的 42 项,还有一定的精简空间,建议由市编办牵头,会 同市法制办、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建立“铁三角”工作机制, 对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再进行清理和梳理。此外,我市目前保 留的审批事项中,也可能存在下放不合理、下放不彻底、基 层接不住等问题,对这些问题,也要作一梳理评估。要切实提高清理精简审批事项的精准度,在权力下放时,设立意见征集环节,征求企业、群众和基层政府对取消、转变和下放 行政权力的意见建议,并请法律专家严格论证可行性和操作 性,确保精简权力基层能承接、部门管得了、群众得实惠。(三)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按照“时间短、流程 优、服务好”的要求,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牵头,对所 有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流程进行重新设置优化。在 具体实施上可借鉴哈尔滨市的做法,聘请专业公司通过开发 软件进行信息化设置。学习借鉴“三地”综合窗口受理、并 联审批绿色通道、联合图审、联合现场勘验、重大项目全程 帮办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当前,急需实行的 是联合图审机制。据企业反映,我市图审耗时非常长,需 2个多月,而淮安实行联合图审只需 10 天左右即可完成。同 时,为服务好工业发展,建议由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会同相 关部门专门成立工业企业帮办中心,提供全程帮办服务。(四)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行为。按照“市场有序、竞 争充分、收费合理、服务高效”要求,规范中介服务。一是 继续加大清理力度。按照《国务院关于第一批清理规范 89 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 58 号)的要求,由市工商局牵头及时修改完善《XX 市行政 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清单》。二是大力推进中介服务机构 脱钩改制。市编办牵头,组成由市国资委、市人社局、市财 政局、市审计局、市发改委、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各涉 改事业单位隶属行政主管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脱钩改制工作推进组,全面推进中介服务机构脱钩改制。三是大力培育发展中介市场。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中介机构进驻。 同时,在行政服务中心大厅设立中介机构办公区(实体超 市),在市政务服务网上开设中介服务专栏,为中介机构提 供服务平台。四是强化中介机构监管。出台《XX 市行政审批 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建立中介机构信用考评体系,强 化行业监管与服务,促进中介市场健康发展。(五)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强化“互联网+政务”运用,向信息技术要效率。一是建好大数据云平台, 长远谋划,舍得投入,高起点建设政务云平台。二是按照全 省部署,抓紧推进政务服务网 XX 分厅建设。三是紧跟形势 发展,在证照信息数据库、服务智能化等方面,认真研究谋 划,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服务水平。赴**学习考察报告一、基本情况*月*日,考察组先后学习考察了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 新未庄、新风庄和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湾底村、洪塘街道 鞍山村和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获浦村、环溪村等 6 个村,考察期间,利用晚上的时间,组织了 2 次研讨。大家普遍认为, 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安排考察点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收获很大。一方面,几天下来,学到了许多新经验、新方法, 增强了信心,也找到了差距;另一方面,考察期间,大家边 看边交流,就各自关心的内容和疑问,与当地的负责人面对 面进行了具体细致的交流,互留电话,建立联系渠道,并探 讨了下一步的学习考察、培训干部等合作意向,为今后的沟 通交流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二、***党建的特点(一)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突出。“一个支部,就是一 座战斗堡垒”,在***省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 落到实处。比如,杭州市桐庐县的环溪村,以村党委为核心, 通过给下设的支部明确的功能定位,第一支部负责外来游客 交通的管理,第二支部负责游客的疏导,各支部注重发挥“一 个党员一面旗”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使一个村容村貌 “家里现代化、外面脏乱差”的村,变成现在的河道整洁、 河水清洁、家家户户参与农家乐旅游的宜居美丽乡村。基层党组织通过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对群众的引导教育,在“富口袋”的同时,解决好了“富脑袋”的问题。(二)党员模范带动作用发挥好。“一个党员一面旗”, 农村无职党员如何发挥作用,在***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 办法。考察所到的 6 个村,基本每个村都有类似农村党员管 理十条红线、党员联系群众红黑榜、党员刷卡考勤、党员认 领岗、党员固定活动日十条纪律、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等,通 过纪律约束和严格的组织生活,使党员在村里确实发挥了先 锋模范作用,群众感觉“党员确实像党员”。(三)村级党组织建设和活动规范。在村级党组织建设 中,全面推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严格规范村级支部日常管 理运行,明确党支部的主要职责、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村 级组织权力清单、党建责任清单和村干部负面言行清单,严 格落实专题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制度等,党员“固定 活动日”制度,党员活动到做到“开会不通知,通知不开会”。 同时,明确村委会、村民监督委员会、协会等与村级党组织 的关系,使整个村级党组织建设规范有序。学习考察所到的 每个村,在村级党组织阵地,将组织设置、职责任务、党建 责任清单、负面言行清单等,都挂在墙上,一目了然。(四)县、乡、村党务工作者队伍素质整体较高。多年 来,***省注重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我们所到之处,县委组 织部部长、分管副部长对基层乡村的情况的非常熟悉,对各 项工作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要解决了什么问题、达到什么 效果,讲起来都头头是道,在县级层面上的指导非常有力。2013 年以来,出台了 20 条举措,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从联系群众、教育管理、配强力量、提高待遇、关心关爱 5 个方面,提出了注重实绩、从严管理队伍、配强领导班子、 优化队伍结构、重视选拔使用、改善工作环境等 20 条政策 措施,建立住夜值班、挂牌上岗、“三诺三比”、“四比一 争”等考评机制、公开党建责任清单等,加强乡镇干部队伍 建设,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五)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省的农村,村级集体经 济发展都比较好,“一村一品”都有特色,这主要得益于*** 省在抓农村党建工作时,始终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 展。比如杭州市桐庐县,总结出了村级集体发展的各种模式, 比如有资源的村、有产业的村、有文化特色的村以及什么都 没有的村,应该采取什么方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过多 年不懈的努力,集体经济发展由无到有,到小到大。杭州市 桐庐县湾底村,从 1986 年到今,创办了 7 家企业,全村工 业产品已经发展到了 20 多个大类、100 个品种,全村经营性 净资产达 6 亿多元。(六)党建工作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等各项工作中统 领作用发挥好。考察期间所到的 6 个村,无论是村民监督委 员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村规民约等乡村 文化建设、村级治理、河道治理、环境保护等,都是在党建 工作统领下开展,党建工作是各项工作的中枢神经,指挥、 调动、引领着各项工作。这就体现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目 的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切实解决“就党建抓党建”、党建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切实做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推进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 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三、对加强我*农村党建的几点思考(一)与***相比,我市农村党建的不足之处 通过到***省学习,感受到我市农村基层党建与***省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村党建信息化水平不高。农村党组织对以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习惯于按部就班的传 统党建工作方式,不能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村务党务管理 和党员群众教育服务。农村信息技术手段普及率低,网络建 设管理滞后,缺乏有效的党建信息技术载体平台,信息化与 基层党组织建设契合不够紧密。比如,杭州市将远程教育直 播系统联接到每个乡镇,桐庐县将村干部视频交流会议系统 联接到每个村,而我们的视频会议系统只接到了**,全市** 个远程教育站点互联网接入程度只占**%,站点信息量少且 更新较慢;手机党建信息系统功能尚不完善,不能充分满足 基层党员群众的信息需求。二是农村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张皮”。在抓农村党 建过程中,就党建抓党建、就经济抓经济的情况比较普遍。 基层党组织在安排农村党建工作中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不多、 两者联系不紧,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党建重视也不 够,未能及时地将社会上优秀人才或致富能人吸纳到党的队 伍中来,同时也未能很好地坚持思想建党,忽视了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观念转变对于农民脱贫致富、同步奔小康的重要意义,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难以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三是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难以落到实处。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都探索了一些 好经验、好做法,比如***等一系列农村牧区党建工作模式, 但是各项特色工作方法往往在经验发源地做的比较好,其他**做的不到位,在全**层面推广落实力度还不够,点上开花 多、面上结果少,使得一些好做法落不到实处、见不到实效。四是农村基层基础还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 当前,全市***干部队伍存在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偏低、双 带能力偏低、执行力偏低、待遇保障偏低的“一高四低”问 题。据统计,***。***干部待遇保障上,在职村干部中仅有 “两委”正职基本达到***标准*。村级阵地建管用方面,目 前,全市***个***中,还有***个***阵地危旧狭小或是租借 阵地办公,不能满足群众需要。阵地管理使用不到位,*** 干部轮流值班坚持的不好,有的阵地需要提前“预约”才有 人,不打招呼就大门紧锁,群众办事找不到人。从***省经 验看,他们实行住夜值班制度,把为民服务时间从 8 小时延伸到 24 小时,从五个工作日延伸到七天全星期,实现为民 服务“全天候”。五是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管理松散问题较为突出。农村 党员老龄化问题严重,低学历党员偏多,队伍结构不合理,***干部储备力量不足,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目前,全*** 名农牧民党员中,60 周岁以上的占**%。农村党组织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认真、不严肃、不到位,广大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 富的能力欠缺,难以在促进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农村党员党性观念淡化,党 员缺乏必要的觉悟和正气、“党员没有党员的样子”,使得 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下降。(二)加强我市农村的几点思考 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省农村党建的先进工作经验,对加强我*农村党建的几点思考。 第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一是规范村级阵地建设。统筹帮扶部门、市管党费、旗区配套等资金,重点 解决**个***租借阵地问题。统筹“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的***文化室建设和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和资金支持,对**个阵 地危旧狭小的***进行改扩建并完善功能。继续推行多村联 建、合署办公、共用阵地资源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打造一 批联建合署阵地。积极开展基层党建文化长廊建设,实施村 级阵地“六个一”达标工程,真正把村级阵地建成村干部待 的住、群众愿意去、活动有条件、服务跟得上的地方。二是 规范***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 训、激励保障、监督管理四项机制。不断探索村干部选拔办 法,在选优党组织带头人、培养大学生村官和配强后进村第 一书记上下功夫;把村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 的整体规划,建立村干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积极构建报酬 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表彰激励、困难帮扶、离任补助“六位一体”的激励保障机制,落实***干部“一定三有”;制定***干部管理办法,对***干部职责任务、管理考核、责 任追究等方面进行规定,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监督制约机 制。三是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在落实好“四议两公开”、 “532 工作法”、“四权四制”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 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务监督机制。结合***“两委”换届,在 所有***全面建立***务监督委员会。创新村务监督委员会组 成方式,村监会主任一般由村党组织副书记、委员或威望较 高的党员担任,村监会受村党组织领导,各项工作在党的领 导下进行,对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自觉接受村务 监督委员会的监督,重点落实 5 个监督任务(村务决策、村 务公开、村级“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惠牧政策 措施落实)和 3 项制度(村务情况分析制度、村务监督工作 报告制度、评议考核制度)。第二,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一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坚持念好“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务实管用的“老三 篇”,积极探索总结***党员先进性考核管理试点经验,在全*推行党员先进性考核管理机制,通过党员自我党性分析、 党员群众民主评议、党组织考核认定等形式,建立农村党员 先进性管理档案,评定党员“先锋指数”,强化党员的日常 管理。二是强化党员教育。充分利用基层党校、农牧民党员 培训中心、远程教育站点、本土红色教育基地普遍开展党员 教育活动,坚持每年至少轮训一遍。探索建立农民党校和农 牧民党员教育实践基地,设立党员活动日,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党员集中活动,通过实践锻炼党员党性、提升修养。三是严格处置不合格党员。立足于优化结构、增强活力,重 点在农村牧区一线发展党员,注重培养***后备干部。结合 党员先进性管理,落实不合格党员处置办法,畅通党员出口, 特别是对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拒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 缴纳党费等情形的党员坚决进行处置,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 性和先进性。同时,加强对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的 关心帮助,送去组织的温暖。第三,推进农村党建信息化水平建设。一是加强党建信 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市、旗、乡、村四级视频直播系统、远 程教育网络站点、基层党建网站、党建数字影院、手机党建 信息平台等全方位多媒体的党建信息化载体平台建设,依托 信息化党建工作平台,推进党的资源城乡共享、党的组织城 乡共建、党的生活城乡互动,加速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层 党建新格局。二是提升党建信息化服务水平。紧跟信息化发 展趋势,探索建立“网络支部”等方式,抢占网络党建新阵 地,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针对新形势下党员流动性更强的 实际,探索党员组织关系网上转接、流动人口网上申请入党、 党员网上选学、流动党员网上管理等新形式,把信息化手段 充分运用到党员发展、教育、服务、管理的各个方面。三是 以党建信息化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 快节奏、即时性要求,依托智能手机终端,借助移动网络技 术,创新开展“微信+QQ+微博+短信”新媒体移动式网上服 务型党组织建设,通过“微党课”、“e 服务”、“微发布”等“微阵地”,实现“微党建、小平台、大教育”效果,让服务触手可及。 第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强农村堡垒。一是系统谋划农村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通过抓党建工作推动中心工 作。*********。二是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村级组 织有钱办事。拓宽发展思路,通过资源开发、农牧业龙头企 业创设培植、产业化基地建设、小城镇建设、有偿加工服务 业发展等途径,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积 极化解乡村不良债务。三是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以班 子建设为重点,继续采取县级领导包联、单位部门帮扶、企 业结对共建、选派“第一书记”等措施,抓住主要矛盾、解 决突出问题,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对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 党组织书记空缺或不胜任现职的,限期调整、配备到位;对 村级管理混乱、矛盾纠纷集中的,着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对重点、难点村,选派“村事顾问团”、派驻专门工作组帮 助解决问题,形成常态化整顿机制。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本期资料:赴各地学习考察报告专辑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本期资料:赴各地学习考察报告专辑, 本期资料:赴各地学习考察报告专辑,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 价格 注册用户免费
- 编号 11557001
- 软件 Word
- 格式 doc,docx
- 大小 526.978KB
- 比例 16:9
- 页数 共181页
声明:工图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