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WORD文档 > 报告 > 2021【调研报告】区政协调研文章:我区农牧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建议.DOCX 【图片、文字、动画均可编辑】

2021【调研报告】区政协调研文章:我区农牧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建议

2021【调研报告】区政协调研文章:我区农牧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建议
我区农牧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建议       按照区政协办公室《关于开展生态夷陵建设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第四调研小组在田安友副主席的带领下,于5月7日至9日分别到区农业局、区畜牧兽医局、分乡镇、下堡坪乡,采取听汇报、看现场、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了比较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到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农牧业发展态势      1、规模大。全区农用地总面积72128公顷,其中园地面积38600公顷,耕地面积33660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81160公顷;柑桔种植面积22862公顷;茶叶种植面积13319公顷。2013年,粮食总产21.62万吨;柑桔57.68万吨;茶叶1.62万吨;生猪出栏104.15万头。全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300亿元以上。系全国知名的“桔都茶乡”、“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湖北省粮食生产大县”。      2、龙头强。围绕柑桔、茶叶、畜牧等农业三大支柱产业的生产和加工,我区涌现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分别占全市总数的60%、21%和18%。      3、品牌响。我区现有农牧产品有效品牌113个,其中无公害农牧产品46个,绿色食品61个,有机食品4个。拥有萧氏茶等中国驰名商标5件,晓曦红柑桔等著名商标8件,绿秀大米等湖北名牌产品11件。还有“俏牛儿”、“山里来”、“老高荒”、“家家有”等农牧产品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      4、效益好。据夷陵国调队调查,我区农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平纯收入的40%以上,茶、柑、牧业主产区更是高达70%以上,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按农村人口计算,人平达10万元以上。      二、全区农牧业面源污染现状      1、农药污染。全区农药呈现出使用量大、结构不合理、有效利用率低的状况。2013年全区农药施用量(折纯)1944吨,每公顷农用地平均施用26.9公斤。农药总量中,化学农药占90%以上。农药随降雨径流流失到河流水系的总量年约126吨。      2、化肥污染。主要是施用量大、N肥用量高、NPK比例不合理、利用率低,造成环境污染。2013年全区化肥施用量(折纯)6.58万吨,每公顷农用地施用0.91吨;其中N肥2.23万吨,每公顷0.31吨。化肥随降雨径流流失到河流水系的总量年约3300吨,其中N肥约2230吨。流失量相当惊人。      3、农膜污染。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农用地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而造成“白色污染”。农用地膜由于自行分解慢、残留量大、回收难度大而造成土壤和环境污染。2013年全区农用薄膜使用量367吨,其中地膜264吨,覆盖面积4340公顷。地膜回收率仅40%。      4、农资包装品残留污染。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业投入品种类越来越多,包装物等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加之农民朋友环保意识不强,包装物特别是农药包装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主要有玻璃瓶、塑料瓶(袋)、铝瓶、塑料铝泊袋等。据估计,全区每年农资废弃包装物约500吨以上。      5、养殖畜禽粪便污染。2013年全区生猪出栏104万头,家禽出笼1200万只,羊出栏10万只,牛出栏6000头,奶牛存栏5100头。据初步估算,每年畜禽粪便排泄量在300万吨以上,仅生猪一项约150万吨。      三、我区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做法和经验      (一)农用地面源污染防止和治理      1、开展普查。一是开展农业污染源普查。根据国家统一安排部署,从2008年开始,全面完成了我区种植业污染源、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污染源等四大类污染源普查工作。共完成12个乡镇、212个行政村(居)、960个种植业典型地块、232个水产养殖业污染源、558个畜禽养殖业污染源、2680个农村生活污染源共计4654个普查对象的入户调查和表格填报任务,建立了详细规范的污染源档案资料库。二是开展土壤重金属普查。根据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的统一部署,我区从2012年10月启动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工作。到2014年将完成100万亩农田土壤抽样检测工作,提取土壤样本706个,送省级检验中心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全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方案,开展扎实有效的治理工作。      2、开展监测。2008至2012年承担实施全国农业源产排污系数测算项目中的种植业源产排污系数监测项目,并已全面完成监测任务。2013年,根据国家农业部统一安排,我区作为全省15个监测点之一被纳入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国控监测点,将开展为期15年的监测试验工作。目前9个监测小区土建工程全面完工,监测设施安装到位,9月底以前可正式进入监测阶段。      3、开展防治。一是实施项目带动。2012年3月启动编制我区三峡坝库区肥料农药控源项目实施方案,目前已通过省级评审,待国家发改委批准后实施。2013年申报了小鸦路沿线城乡统筹示范带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治理项目,已获区政府同意,拟在三峡坝库区三个乡镇生态屏障区4728.4公顷农田和小鸦路沿线三个乡镇1500公顷农田推广实施化肥、农药投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清洁生产模式和五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通过项目实施,化肥、农药年均施用量下降5%以上,化肥、农药流失率下降5%以上。二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从2007年至今,我区实施湖北省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项目,共采集土样8083个,分析测试47071项次,完成60个田间肥料试验示范,推出优化施肥配方28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5万亩次,建立了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今后5年将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90万亩以上,实现作物亩增产5—10%,亩节本增效30—50元。三是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2013年我区已争取到国家秸秆还田腐熟补贴项目,中央每年投资150万元,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含量稳步提高,达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目的。四是推广高效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及物理防虫治病技术。全面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频振式杀虫灯、防虫网、套袋等物理方法,以减轻农药残留污染。      (二)养殖业面源污染防止和治理      1、沼气工程。我区从2011年开始,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五化”标准,建成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000个,建成部、省、市、区四级示范场106个,均配套建有沼气设施,其中大型沼气工程4处,规模3000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养殖污染。      2、生物发酵床。该技术是以谷壳、锯末、枯草菌等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制成混合有机物垫料,生猪排泄物渗入后经微生物作用被迅速降解、消化,达到猪栏免冲洗、无臭味、零排放的目的。目前我区已有20多个专业养殖场(户)推广试验,效果明显。      3、生物发酵池。将畜禽粪便存放在水泥池中,通过添加发酵菌实施好氧发酵,发酵后的猪粪无异味,肥效较好。      4、有机肥加工。全区已建成生物有机肥厂4家,年处理能力20万吨。      5、简易堆积发酵。将干粪集中堆放,用塑料薄膜覆盖使其产热发酵,然后用于还田。此法简便易行,适宜普遍推广。      6、设施治污。利用粪便干湿分离机,将分离的干粪用于还田。如金土地猪场。      7、无害化处理。全区建有标准化畜禽无害化处理厂2个,被列入湖北5个全国试点县之一。同时,一批乡村还建起了畜禽无害化处理池。如下堡坪乡,每村建1—2个无害化处理池。      四、我区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主要问题      1、总量大。化肥、农药残留随降雨径流流失到河流水系的污染每年达4000吨以上;没有回收的农膜、农资包装品、农民生活垃圾散失的污染每年达2万吨以上;养殖业粪便未经处理的直接排放污染每年达100万吨以上。      2、分布广。我区凡有农耕地和农户居住的地方均有不同程度的农牧业面源污染。但就全区而言,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严重,养殖业比种植业严重。在养殖业中,猪、牛比其它畜禽严重,规模养殖比散养户严重。特别是东部乡镇的主要河流水系、水源保护区、农户集中居住区的养殖业污染相当严重。      3、防治难。农牧业面源污染涉及到全区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且总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处理难,要想从源头上做好污染防控和对现有污染进行彻底治理,难度非常大。      (二)主要原因      1、生态意识不浓。由于人们对农牧业面源污染危害性的认识不足,导致在指导和从事农牧业生产过程中,重发展,轻防污;重建设,轻治理;重产出,轻生态。      2、规划指导不够。一是各级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牧产业发展规划时,没有把如何防控和治理农牧业面源污染措施一并编入规划;二是缺乏科学超前的顶层设计。导致产业布局无序,产业结构不优,防控措施乏力,治理难度越来越大。      3、监管执法缺位。我区养殖业发展中特别是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涉及到规划、国土、环保、畜牧等职能部门,但各自都感到无法执法、不好执法、不愿执法,导致规模养殖场在主要河流水系边、水源保护区、人群集居地无序建设,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4、治污措施乏力。虽然我区相关职能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有效的防控治污措施,如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测土配方施肥、使用生物农药、物理方法防虫治病、粪便发酵处理技术等,这些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由于政府投入有限,生产者更是无力投入或不愿投入,导致新技术、新方法难以普及推广。      五、我区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控治理的对策建议      1、强化观念引导。在我区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的进程中,结合新型农民教育活动,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和方式,加强生态观念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广大干部群众形成生态就是生存、生态就是民生、生态就是发展、生态就是环境、生态就是标准、生态就是责任、生态就是政绩的观念,让广大民众自觉维护生态、发展生态、建设生态、享受生态。      2、强化规划调控。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要把生态建设和防控治污目标、措施一并编入规划。同时,政府还应就农牧业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结构调优、项目准入、治污目标、配套政策等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一系列专门文件,加大政府在生态建设和防控治污上的调控力度。      3、强化合力监管。要把生态建设和防控治污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使其生态建设人人有责;政府要整合相关部门的监管力量,形成合力,建立规范、有序、有力的监管机制,各司其职,尽责尽职;对现有污染集中区、水源保护区和污染大户要开展综合整治,采取拆、迁、改等办法,尽快消除集中污染。      4、强化技术推广。政府要在现有防控治污措施中选择一批投入省、见效快、简便易行的技术和方法,采取强力措施,加大人、财、物力的投入,强力推进和普及,做好源头防控。同时对现有重点污染源、重点区域、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整治。      5、强化资金投入。政府性资金投入要与生产发展统筹考虑,同步安排,加大对农牧业防控治污的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源头防污新技术的推广和重点污染源的整治。如物理防虫治病技术、生物有机肥生产加工推广技术、畜禽粪便防污处理技术等。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2021【调研报告】区政协调研文章:我区农牧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建议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调研报告】区政协调研文章:我区农牧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建议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 价格 注册用户免费
  • 编号 11801992
  • 软件 Word
  • 格式 doc,docx
  • 大小 29.3 KB
  • 比例 16:9
声明:工图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
投诉
猜你喜欢

2021乡土人才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材料范文5篇工作总结汇报报告调研报告包含

2021区委统战部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工作总结范文工作汇报报告调研报告参考包含

调研报告全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包含

2021【调研报告】某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包含

2021【调研报告】关于我县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包含

2021【调研报告】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包含

您当前未开通企业VIP 加入企业VIP即可获取商用授权书 立即加入企业VIP
您当前未填写企业信息 完善企业信息即可下载授权书 前往填写信息
在线客服
工作日:09:00-18:00
电 话:400-1600-950
联系在线客服
收藏成功
升级VIP后可收藏更多内容
继续浏览 加入VIP
工图网VIP
全站资源终身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今天下载太多文件了
请明天再来
我再逛逛 升级VIP继续下载

举报作品

该作品违反相关法律规范
侵权/盗版问题

请详细描述并提供原作品链接

其他原因

请详细描述举报原因

提交

工作日:09:00-18:00

工作日:09:00-18:00

客服热线:400-1600-950

Ctrl+D
收藏工图网

建议反馈

联系方式

提交
QQ登录 微信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工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