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脱贫攻坚精神续写共同富裕新篇章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赓续脱贫攻坚精神续写共同富裕新篇章—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了全面胜利,实现了消灭绝对贫困的历史目标。脱贫攻坚胜利结束后,党将工作重心适时转移到更高层级的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来,对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实践路径和战略部署进行科学谋划。促进共同富裕接续脱贫攻坚,既要继承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有形资产,又要传承脱贫攻坚的精神资产。深刻认识共同富裕赓续脱贫攻坚精神的重大意义,既有利于为走向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精神资源,推动共同富裕续写党的事业新篇章,又有利于树立对党的精神传承的正确认识,进一步传承好弘扬好党的精神谱系。一、正确认识脱贫攻坚精神的时代价值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绝对贫困宣战,打响了一场“当惊世界殊”的脱贫攻坚战。在建党百年之际如期实现消灭绝对贫困的历史目标,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不仅保证了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且首开了发展中国家消灭绝对贫困的先河,为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进一步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强大、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脱贫攻坚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伟大事业与伟大精神互促互成,实现了党的事业与精神的双丰收。脱贫攻坚胜利结束,脱贫攻坚精神还要继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脱贫攻坚实践,作为新时代史诗性重大战役的精神体现,脱贫攻坚精神树立起一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神丰碑。它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时代特质,为我们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为什么依然“能”提供了一把“金钥匙”。脱贫攻坚精神源于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围绕着消灭绝对贫困的历史任务生发的新精神形态,既具有党的精神的一般性特征,又具有独特的任务内涵和时代特征,成为党的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脱贫攻坚精神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脱贫攻坚从来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单打独斗,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各行各业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的伟大斗争。脱贫攻坚精神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脱贫攻坚斗争中的崇高精神风貌,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它不仅是党的精神资源,而且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资源,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成为强党强国强军,不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丰厚滋养。二、脱贫攻坚精神是实现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重要精神来源实现共同富裕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党的百年奋斗史表明,只有具有伟大精神的政党才能领导人民赢得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历史使命。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为了共同富裕不懈奋斗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决了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问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解决了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问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决了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攻坚解决了现代社会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在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之际,中国共产党将共同富裕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正式开始对共同富裕的探索。这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宏大的社会变革,是人类从未有过的伟大尝试。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是需要正确精神的引领和支持。脱贫攻坚精神深度契合共同富裕的发展需要,成为新时代共同富裕伟大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脱贫攻坚精神是一种历史主动精神。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既不能自然消灭贫困,更不能自动实现共同富裕。两者都需要发挥人的历史主动性,运用政党、政府等上层建筑的力量进行调控干预才能实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局部的贫困同样也不是社会主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不能到了时候我们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在扶贫领域,经济增长带来的涓滴效应逐渐放缓,常规的整村式的扶贫政策已难以适应中国贫有百样、困有千种的贫困实况。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历史主动性,从党中央作出脱贫攻坚战的战略决定到精准扶贫、精神脱贫具体方略的设计和实施,再到扶贫干部在脱贫一线的具体工作,无不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正是对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具体深刻阐述,它将在共同富裕伟大事业中继续发挥强大的精神作用。脱贫攻坚是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共同富裕的整体性视角下,脱贫攻坚是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两者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因此,脱贫攻坚本身就是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共同富裕的战略步骤视角下,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是前后相连的两个战略阶段。脱贫攻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奏,共同富裕是脱贫攻坚的下一步发展目标。脱贫攻坚不仅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为实现共同富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资源。作为紧密相连的两个部分,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在党员干部、作用人群和实践场域上均有重叠,如脱贫地区和群众在促进共同富裕阶段仍然是重点关照人群,属于“增低”范畴。不仅如此,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党对脱贫地区脱贫人口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帮扶政策,做好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确保脱贫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掉队。脱贫攻坚精神通过人员衔接、政策衔接、工作衔接、项目衔接,在共同富裕的新战场上继续发挥着动力作用。要注意的是,脱贫攻坚精神并不是共同富裕的唯一精神资源。实现共同富裕不仅需要包括脱贫攻坚精神在内的多种精神的支持,还会在长期实践中不断丰富精神内涵、创新精神形态、构建新的精神形态,使脱贫攻坚精神获得永久的生命力。三、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稳步实现实践在哪里,精神作用的发挥就在哪里。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必须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到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中,转化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向前发展的新动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大力弘扬上下齐心、尽锐出战的精神,凝聚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伟力。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围绕目标展开的团结是最有凝聚力的团结,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消灭了绝对贫困,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立下了限期消灭绝对贫困的目标,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凝聚共识,团结全党全国人民进行脱贫攻坚。共同富裕是全局性、系统性、整体性的社会变革,难度、广度和深度远远大于脱贫攻坚,更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尽锐出战,政党、政府、社会、个体各担其责,团结起来齐心协力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奋斗。大力弘扬上下齐心、尽锐出战的精神,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利用脱贫攻坚凝聚人心的延续效应,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全社会共识,提升全党实现共同富裕的使命感,增强社会和个体走向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不断趋近共同富裕汇聚起最磅礴伟力。大力弘扬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走向共同富裕的科学途径。共同富裕是国家治理的终极难题,解决这个难题,还需要有科学理性的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之路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现代化和走向共同富裕协同前进的独特道路,没有任何成功的前例可循,需要我们闯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在脱贫攻坚中制定和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方针,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充分体现了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大力弘扬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精神,要求我们既要正确把握中国的国情,实事求是地认识和精确分析推进共同富裕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和各类矛盾,明确走向共同富裕的渐进性;又要鼓励我们在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性和共同富裕具体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大力弘扬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精神,将共同富裕进行到底。实现共同富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制度对人民的历史承诺,却也是世界上最艰巨的任务。在中国这样一个尚未实现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富裕,有更多的“腊子口”“娄山关”要过,没有彻底的无私奉献精神,没有革命加拼命的斗争精神,没有为人民利益敢于牺牲的精神是难以完成的。攻坚克难是一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来源是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大力弘扬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精神,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践诺守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昂扬斗志和扎实苦干的作风,披荆斩棘,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定地将共同富裕事业进行到底,最终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赓续脱贫攻坚精神续写共同富裕新篇章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赓续脱贫攻坚精神续写共同富裕新篇章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 价格 会员免费
- 编号 12217652
- 软件 Word
- 格式 doc,docx
- 大小 15.85KB
- 比例 16:9
- 页数 共6页
声明:工图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